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活体蚯蚓的保存目的是以鲜活蚯蚓作饵料养殖特种水产,蚯蚓活体的保存一直是个大难题。下面两种方法可使蚯蚓保持30天以上不死亡。
(1)膨胀珍珠岩活体蚯蚓保存法:
膨胀珍珠岩是一种珍珠岩矿石经l260℃左右的高温焙烧而制得的一种白色中性无机砂状材料,具有容重轻、导热系数小、低温隔热性能好、保冷性能佳、吸湿性小、化学稳定性强、无味无毒、不燃烧、抗菌耐腐蚀等特点。
方法:首先形成珍珠岩载体,即将膨胀珍珠岩放人容器内,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搅拌消毒后,用清水喷洒清除药液,然后拌人1%的碘型饲料防腐剂即成。然后,将体积为珍珠岩载体体积50%一70%的消毒活体蚯蚓分批倒人其中,待前批蚯蚓钻人载体后再倒下批。等所有蚯蚓钻人载体内之后,将其置人1—5℃的环境中保存。可保存活体l一2个月。保存温度不得低于1℃,也不得高于5℃,储存量低保存时间长,反之则短。
(2)活体蚯蚓冷水保存法:
首先将容器底部撒上一层增氧剂<每平方米约40克),然后放一层干净木炭,再在表面罩上一层尼龙网,在上面放上去皮后的老丝瓜瓤筋码,高度为容器的三分之二。将绿藻塘水置人容器内进行漂白粉消毒(浓度为2毫克/公斤),于室外放置24小时后再将消毒活体蚯蚓投入容器中,容器温度为1一5℃,容器内的水位必须以全部淹没丝瓜瓤筋为准。可保活体蚯蚓2个月左右。
求教海鲜活体运输及暂养的方法
根据描述应该是大闸蟹最好养最好繁殖。
这一点可以从养殖数量上来推测出来。
近几年大闸蟹的养殖数量逐渐增多,在养殖质量逐渐下降。
特别是长江沿岸两公里以内不得养大闸蟹,因为有环境污染。
苏北盐城、淮安进货。。。。。。。。。
海鲜活体运输及暂养的方法
在进行活体运输之前,首先要认识到运输的对象在运输中所处的环境与原来生活环境有所不同。由于环境的显著差异,会使活体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严重者会威胁活体的生存,直接影响运输成活率。下面我们来分析在活水产品运输过程中,影响活体生理状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氧气、温度、二氧化碳、氨氮等。
1、氧气
氧气不足会使海鲜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无法正常呼吸,若严重缺氧,还会造成其窒息死亡,从而影响成活率。一般运输时,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为此,运输时要保证供应氧气。供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运输途中常注入配备好的新水,可增加水中含氧量。新水的温度、盐度一般要与旧水基本相似。
②对运输器进行适度的振荡,使水时有波动,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溶解氧.要注意运输器不能摇动过猛,以免伤害鱼体.
③在运输器内水面上设置一些网状板,使之不断慢速回转,以增加水的振荡.
④在运输过程中要安装增氧机或充气机,可随时进行增氧.
⑤可供给纯氧.
2、温度
鱼类等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所处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各种水产品都有自己的适温范围,超出适温范围就容易死亡。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温。温度高,生物体的代谢率与耗氧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氨含量也高;同时溶解氧降低,使生物体内血液和氧的亲和力也减弱了。所以在换水、加新水或加冰时,要防止温度急剧突变。水温突变,鱼体内部机能不能立即调节至适应此变化,鱼易患病。夏季气温太高,可在水面放些碎冰,使其渐渐融化,可降低水温。冬季水温太低,要采取防冻措施。水温的变化,一般以温差不超过5℃为宜。
3、二氧化碳
鱼类在水中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使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经测定证实,二氧化碳对鱼的危害浓度为60~100mg/L,此时即使水中溶解氧处于饱和状态,鱼类仍不能正常呼吸,会窒息死亡。一般运输期间,水槽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0×10-6~30×10-6。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此范围,应往水中充气,排除二氧化碳,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保持鱼体正常的生活环境。
4、氨氮
由于鱼、虾等排出的粪便、残饵、污物及细菌的作用,水中氨氮含量不断增加,当水中的氨氮积累到一定浓度,会减弱鱼、虾等吸氧能力,妨碍活体的正常呼吸。氨对鱼体危害大,一般浓度超过0012×10-6时鱼就有致使的危险。通常是水温升高时,鱼类的排氨增加,且小鱼的排氨量较大鱼多。所以运输时要大量补充氧,以免鱼中途中毒致死,造成损失。
5、生物体的渗透压
鱼、虾等的体表有分泌粘液或鳞片,可以保持体内渗透压平衡。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器材的振动,鱼、虾等的体表常会因受到水箱或网箱等器具的机械碰伤,导致鳞片和粘液脱落,表皮擦破,使体内渗透压失去平衡,降低了鱼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鱼体表面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渗透压。
6、生物体的体质
在运输之前,若鱼、虾等生物体体质健壮,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运输的成活率就高。当海鲜水产品被捕捉放入运输器材中时,因对新环境不适应或受到惊吓,定会乱游动并激烈挣扎,这样肌肉会收缩。此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充氧血来补充,将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积集在肌肉血管中,血液的PH值降低;因酸性血液对氧的利用率较低,鱼、虾等在24小时内不易恢复正常。其恢复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生物体的种类和体质,所以在运输前一定要挑选健壮个体,以保证成活率。
7、防止细菌的繁殖
海鲜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若处于不适的环境时,会大量分泌粘液和排泄物。这些分泌物会成为细菌的培养剂,使病菌大量迅速繁殖。---一方面病菌会使海鲜染上病害;另方面,病菌的生长要耗氧,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易使海鲜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在运输过程中,若鱼的消化道留有残余食物,细菌也会随着进入肠、胃中大量繁殖,加上在运输时鱼体本身体力较弱,更易感染疾病。为提高运输的成活率,海鲜在运输前的暂养中,要先行“消肚”,排出粪便,从而避免或减轻运输途中水的污染和恶化,提高海鲜的成活率。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