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1、水源:
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础,池塘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
2、温度:
水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较大影响,根据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水温可分为3个范围:
水温在10~15 ℃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缓慢生长。
水温在15~24 ℃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生长和增重速度一般。
水温在24~30 ℃是最适生长期,生长和增重速度最快。
3、透明度:
把手伸进水中看不见手心的深度为透明度。透明度是池塘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 cm,一般以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深度控制在20~30 cm,7~8月透明度深度控制在30~40 cm为宜。
4、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达到3 mg/L以上,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 mg/L时会出现严重浮头
5、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6、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影响最为重要,池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浮游生物量要丰富适宜。一般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就不易缺氧、就不会出现浮头现象。
鱼塘水质不好怎么解决 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池塘养鱼水的深度以2-3米为最佳,至少15米。当水深2-25米时,应进行机械增氧或加注溶氧量较多的新水,以改善近底层水的溶氧条件,提高放养量。
池塘养鱼水的深度要根据季节的不同适时调整。冬夏两季宜深水,冬天能起到保温作用,夏天的深水的底层水域能起到降温作用;春天和秋末时,利用"浅水升温"的道理来提升水温,以利于鱼儿在春天早开食并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在秋末节点,使鱼多吃料,以储备能量越冬。
扩展资料:
池塘养鱼的水深对鱼的影响
1、当水深小于15米时,一是无法提高产量,二是水体的内部平衡系统容易打破,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阳光直射强度大,水温会快速升高。由于水体过浅,无法自我调节温度,会引起鱼的中暑;
2、当水深超过3米时,由于水体底层的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能力会迅速下降,造成溶氧不足或超无氧,使鱼无法在水体底层活动,从而造成水体的学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池塘养鱼
--鱼塘
养殖户如何根据“看水“判断水质优劣
1、合理增氧调节养鱼水质:应注意以下问题,
(1)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塘上下层池水溶解氧分布均衡;
(2)避免晴天傍晚开机,以免水体因缺氧而引起鱼儿浮头;
(3)阴雨天 ,宜夜间及早晨开机,中午不开机,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而降低了上层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造氧功能,增加耗氧水层;第四,夏秋季节,白天水温高、上午或傍晚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易引起鱼儿浮头,一般黎明时可适当开机。
2、科学投喂调节提高养鱼水质:投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优质、全价颗粒饲料;
(2)合理配备投饲机,一般15亩以下水面以每2亩配备投饲机1台,15亩以上水面每4~5亩配备1台投饲机;
(3)正确使用投饲机,根据“小一大一小、慢一快一慢”的投喂原则进行投喂;
(4)根据鱼体摄食情况适时停机,一般约有40%鱼儿散开后即可停机;第五,两次投喂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以上。
3、加注新水提高养鱼的水质:池塘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加深池塘水位,增大鱼儿活动空间,冲淡有毒物质,快速提高水质。成鱼养殖期间,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新水,池水中的生物代谢产物会逐渐积累,易使池水老化,加剧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鱼儿应激增加、摄食减少、体质下降。特别是养殖中后期,由于鱼体处于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投喂量增加,致使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含量急剧上升,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及时排除部分底层池水,加注新鲜池水,可以减少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含量,降低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浓度,促进池水中浮游生物生长。养殖前期,可每隔15~20天换水1次,养殖中后期的7~9月是鱼类生长旺季,可每隔7~10天换水1次;换水时,应掌握先排后加,每次换水量约在30厘米左右。
池塘养鱼新技术,水质怎么调理好
1、看水色:
池塘水色可分为黄褐色(包括姜黄、茶褐、红褐和褐中带绿等)和绿色水(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和绿中带褐等)。这两类水均为肥水型水质。但相比之下,黄褐色水质优于绿色水。
2、看是否有水华
水华是水域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综合反映。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就反映了该种植物所适应的生态类型及其对鱼类的影响,加以水华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单一,水华的颜色和形态容易判别。
3、看下风处油膜
某些藻类不易形成水华或受天气、风力影响,水华不易观察。可根据下风处油膜多少、油膜颜色和形状来判断水质优劣。一般肥水池下风油膜多,粘性发泡,有日变化(上午少、下午多),呈烟灰色或淡褐色,午后往往带绿色,俗称“早红夜绿”。油膜中除包含大量有机碎屑外,主要的指标生物是壳虫藻(年幼藻体呈绿色,老化藻体呈褐色或黑色)。如遇铁锈色油膜(血红眼虫藻)、粉绿色油膜(扁裸藻)等均为瘦水型水质
4、看水色变化
优良的水质有月变化(十天、半月水质浓淡交替)和日变化(上午水色淡、下午水色浓,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
养殖渔池如何调水质
1、鱼种搭配:池塘中80%的鱼主要摄食人工颗粒饲料,为主养鱼,20%的鱼为服务性鱼。2、池塘规格:以长方形为宜,长边为东西向,宽边为南北向,鱼种池塘水深控制在08-15m,商品鱼池塘水深控制在18-25m。3、水源:4-11月份期间应当保证有充足的水源,用于池塘换水,每个月换水1-2次。
一、池塘养鱼新技术
1、鱼种搭配
池塘中80%的鱼主要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并且受消费者欢迎,为主养鱼。20%的鱼为服务性鱼,用于消除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或者是清除池塘的杂鱼。
2、池塘规格
(1)池塘面积一般以3-20亩左右为宜,以5-10亩最佳,池塘形状为长方形,长边为东西向,宽边为南北向。
(2)鱼种池塘的水深控制在08-15m左右,商品鱼池塘的水深控制在18-25m左右,池埂比水面高03-05m左右。
3、水源
(1)4-11月份期间应当保证有充足的水源,用于池塘换水。
(2)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为10-20%左右,每个月换水1-2次。
4、底质
(1)池塘底部应当保持平整,池底的淤泥控制在25cm以内。
(2)池塘底部呈“V”字形,有利于排污、捕捞。
5、放养前处理
(1)在捕捞过后,清除一次淤泥,将淤泥的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并且在放水过后,暴晒10-20天左右,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使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进行消毒。
(3)消毒7天过后,往池塘中灌注新水。
6、放养
(1)放养密度:N=W/(W×a),其中N为亩放养尾数,W为捕捞时期望的总重量,a为成活率,G为收获时预期的鱼平均体重。
(2)放养的鱼苗规格差异保持在10%以内,同时挑选体色鲜艳有光泽,身体健壮,光滑,有活力的鱼苗进行放养。
(3)一般在放养前需要进行试水,等过了4-8小时后,鱼苗如果能够正常生活,说明放鱼安全。
(4)放养鱼苗前,使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左右,或者是使用10-20g/m³的漂白粉浸洗10分钟左右,或者是使用8g/m³的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左右。
7、投喂量
(1)每次的投喂量以鱼吃到8成饱为宜。
(2)4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2%左右。5-6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4%左右。7-8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5%左右。9-10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左右。11-12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05-1%左右。
(3)4月份,每天投喂1-2次。5-6月份,每天投喂3-4次。7-8月份,每天投喂4-5次。9-12月份,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时间间隔在3小时以上。
8、水体条件
(1)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
(2)浮游植物量在20-100mg/L左右,水体中,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水体氧气溶解量在5mg/L以上。
(4)4月中旬开始,每隔20天左右,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每亩泼洒25kg。
二、池塘水质怎么调理好
1、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等情况合理调整饲料的投喂量,防止池塘中饲料残余过于严重。
2、每隔7-10天左右,加注一次新水,每次的加水量为20-30cm左右。每隔15-20天换水一次,边注边排,尽量将底层水排出(每次的换水量为20-30%左右,水温差不超过6-8℃)。
3、及时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氧气溶解量充足。
4、每个月定期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净化水质,调整水体ph。一般每隔15天左右,每亩池塘使用10-1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
5、每30天使用一次水产em菌调节剂,培育有益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
池塘养殖场对水源有什么要求?
罗氏沼虾生活在水体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沼虾的生理活动。在新鲜优良水质中。罗氏沼虾摄食旺盛,生长快;反之,即使投放优质饲料,罗氏沼虾也不摄食,甚至因 水质不良而造成缺氧死亡。所以,水质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
(1)水质管理的要求
罗氏沼虾养殖的水质要求是既要有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又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力争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一般对水体的要求是:①pH7 ~85。②溶解氧35毫克/升以上。③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1毫克/升;透明度30厘米左右。
(2)调节水质方法
①底泥有机质的分解,主要利用收获商品虾后至第二年4、5月份对虾塘进行曝晒,冰冻。②保持一定量的池塘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③添加新水和换水。④正确确定投 饲量。⑤提高增氧机利用率。⑥用生石灰改良水质。
养殖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哪种水源,在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都应选择在水源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
池塘进、排水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还要考虑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地下水源的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为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沙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进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水源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