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林蛙抱对后雌蛙死亡律很高,是什么原因?求懂林蛙养殖专家解答!

   2023-05-22 互联网艺莲园29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自看吧`比较麻烦林蛙价值高1、林蛙物特性林蛙周期水期陆期两同阶段水期般9月旬始翌4月旬结束林蛙捕食食物主要节肢物其蛛形纲足纲物2、三池建设目前养殖林蛙主要工繁殖培育林蛙蝌蚪经变态发育幼蛙即散放山林任其自由采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自看吧`比较麻烦林蛙价值高

1、林蛙物特性

林蛙周期水期陆期两同阶段水期般9月旬始翌4月旬结束林蛙捕食食物主要节肢物其蛛形纲足纲物

2、三池建设

目前养殖林蛙主要工繁殖培育林蛙蝌蚪经变态发育幼蛙即散放山林任其自由采食待发育熟(二龄)秋冬季节捕捉加工商品

(1)场址选择

根据林蛙习性场址必须建周围面积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能建纯针叶林尤其面积落叶松附近场内应宽1-3米水深30-50厘米溪全水量充足且几处深水满足林蛙越冬需要

(2)繁殖场由些规格用途同水池组其包括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变态池变态池要建放养场附近便蝌蚪完变态能立即转入森林

产卵池面积每20-30平厘米宜矩形般设游水渠附近

孵化池6×4米形佳

饲养池数量池池型10×4米矩形池较适合池深30-50厘米池内设置3-5"安全坑"防断水蝌蚪干枯死亡坑内衬塑料薄膜压层土防止薄膜冲走

般每繁殖场培育1000万左右幼蛙比较适宜

3、繁殖技术

(1)林蛙繁殖特点

林蛙繁殖初24月即达性熟平均怀卵量1000-2000粒/达性熟林蛙4月旬左右解除冬眠于夜间顺水游岸岸即进入产卵场始抱交配雌性林蛙产卵吃喝潜伏于松软土壤、枯枝落叶进行半月左右殖休眠转入森林谋

(2)工繁殖

种蛙春秋两季捕捉必须准确掌握间4月旬至旬佳捕捞期秋季捕捞便且秋季林蛙数量较间9月旬至10月旬林蛙准备冬眠适宜捕蛙用麻袋或筐篓

经选种秋季捕种蛙冬季要集越冬贮存用水库保存或窖越冬越冬种蛙水温升至5℃应按1:1雌雄比例放入产卵笼内放置密度200-300/平米装产卵笼要立即放入产孵池池水深度40-50厘米笼要吊起笼内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待抱产卵(产卵佳期水温10℃),同期卵及拾同孵化池避免蝌蚪发吃现象孵化池放置密度10-15团/平米宜孵化初期水温要保持6℃期15-20℃高能高于25℃

般经15-20即孵化蝌蚪刚孵采用高密度放养第10、20及30进行几疏散使密度500-1000/立米蝌蚪5-7即喂食饲料由豆饼、玉米面、青菜、糠渣等构饲料需粉碎加热熟制饲喂前期(7-15)每投饵高峰阶段(25-30)应勤投饵每喂3-5期(30-40)蝌蚪消化器官发育完善适增加青饲料比重每投饵量蝌蚪体重3-5%宜

(3)蝌蚪期管理

主要饲喂应饵料放饲料板饲料板放置水边防止料直接放入水污染水源保持水源清洁灌水水流要缓适应蝌蚪静水要求要通调节灌水量调节水温蝌蚪龄达20-35候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高每2-4使池水更新保持水较溶氧期要做敌防害工作(林蛙敌鼠蛇)

(4)变态期管理

期饲养密度5000/平米变态期繁殖工作环节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保证变态池水供应绝断水其要饲料充足保证昆虫供给通池堆放青草、粪肥或灯光诱虫引诱更昆虫同蝌蚪期做敌防除工作

经变态10左右幼蛙便离池塘沿父母走路走进森林

4、林蛙加工

林蛙入水散居期即九月旬其捕捞佳期9月旬林蛙山挖沟拦截林蛙

捕捉雌性林蛙取油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般用60℃--70℃热水蛙杀死用绳穿透颌串串吊通风良晾干7-10干林蛙经软化即剥油干林蛙置于60℃--70℃水泡5-10钟取装入盆或其容器用湿麻袋覆盖置于温暖室内使皮肤骨肉变软特别注意干燥程要事严防冰冻剥油蛙部自颈部向背面折断连同脊椎块撕蛙体背面剥油取剔净皮膜除黑仔等杂质放于盘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严禁晒、火烤、炕烘及高温处理防走油影响色泽质量晾至九干即储存或售干色灰白易碎卖品价

关于林蛙油包装面包装必须密封严防虫蛀用玻璃瓶、铁罐装切用塑料袋、纸装木盒包装装入缸、桶喷少量白酒制造使霉菌害虫存环境放阴凉干燥处放入容器底部先要垫油纸千万要忘记喷酒

林蛙态养殖模式

编辑本段

园养殖利用园遮荫效林蛙遮荫园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物进入再变态幼蛙放养于园林蛙树消灭敌害物满足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程原料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用麦麸黄粉虫所粪便营养价值比原麦麸要高几倍经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再与其饲料进行配比混合养猪效更佳;养猪所产猪粪用养殖蝇蛆;经蝇蛆解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粪便用于树肥料养殖程饲料原料充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本主要途径理想态农业绿色农业

园进行病虫害防治使用物农药林蛙造伤害并且林蛙昆虫食则园施用农药杀死害虫林蛙造影响

林蛙越冬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

编辑本段

林蛙形态近似青蛙雌蛙体7~9cm雄蛙较皮肤颜色随着季节变化同秋、冬褐色夏季黄褐色雌蛙腹红**雄蛙声带栖于白山麓、松花江及鸭绿江游山区森林、荒喜阳光较弱湿润山林背坡夏季离水秋、春入水吉林、黑龙江两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亦布

林蛙集食、药、补体珍贵蛙种其经济价值社效益高市场供应求近几各掀起养殖林蛙热潮越冬管理普遍存着措施力、设施设计合理越冬存率低现象同林蛙病害制约着产业发展何提高林蛙越冬期存率掌握各种疾病发病规律采取病先防、病早治原则林蛙养殖关键素

、林蛙越冬管理

1林蛙越冬期存率低原

北冬漫寒冷恶劣环境条件北山区林蛙越冬水域主林蛙属变温性物体温随气温变化变化作没调节体温及保温机制林蛙气温降至10℃能摄取食物再低温要进入冬眠越冬期间冬眠林蛙新陈代谢达低限度甚至处于麻痹状态靠肝脏及脂肪体储存养维持命同呼吸数减少脏节律减慢血管与微血管收缩等理变化使林蛙耗氧量逐月递减利于林蛙水度严冬影响林蛙安全越冬利素间冰封情况水体内部产与封冰前完全同变化随着气温降冰层加厚水温逐渐降至0℃冰冻及渗透水量减少由于机物解及蛙、鱼等物呼吸作用使水含氧量断降二氧化碳含量则断升些环境条件变化林蛙越冬构严重威胁

2林蛙越冬管理

(1)要做林蛙越冬前准备工作新修越冬池利用原塘坝、水坑越冬要塘坝加加深尽量铲除淤泥杂草减少机耗氧防止害气体发

(2)要满足林蛙越冬期溶解氧需要水溶解氧源两面:空气氧气溶于水二水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气水面冰封水与空气接触冰隔断空气氧能溶于水靠空气补充溶氧源断绝越冬池内没水植物即使水植物由于山区冰层厚及乌冰直接影响水植物光合作用靠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气能所越冬期林蛙死亡主要原缺氧窒息死

据观察水越冬池问题自流水断水溶氧及增补所冬季发批死蛙现象

目前养蛙越冬池数死水(叫止水)越冬池冬水源干涸没水流经越冬池溶解氧补充水含氧量降低速度逐月加快1月份水含氧量仅4mg/L(林蛙越冬需要量6mg/L)左右特别蛙水底层越冬池水缺氧往往先底层始水溶氧量少越冬期林蛙威胁非

解决越冬池溶解氧足问题采取三种:越冬池蓄水量要充足秋前要蓄满水水深低于25m按越冬蛙每平米150要求水面面积能太二蛙、鱼池越冬蛙、鱼争氧越冬鱼量应控制每立米水体02kg宜比放养量减少半并要尽量清除野杂鱼减少耗氧素三整越冬期要精管理定观察蛙越冬情况水物缺氧非敏严重缺氧(溶解氧降3mg/L)冰眼附近看剑水蚤、松藻虫、水斧虫、蚜虫等水昆打冰眼观察水昆虫否游作推断水溶氧少标志

严重缺氧采取措施:注水补氧抽取附近水源(井水、河水、库水、泉水)注入越冬池二打冰眼补氧冰眼打深水处1亩水面打宽15m、3m冰孔顺着主风向排借风力作用形水浪加速氧向水溶解提高补氧效防止冰眼重新结冰夜间用草帘遮盖起

(3)条件应控制温度湿度保证林蛙安全越冬

二、林蛙病害防治

1林蛙致病原

(1)物素包括病毒、细菌、寄虫等水环境除存着些致病微物外数兼性致病菌些病菌数量少、蛙体健康条件使林蛙致病随着水质变差、气候恶化、饵料足、饲料单、密度等利素现些病菌致病菌目前发现严重病害林蛙红腿病、烂皮病、水酶病、肠炎等

(2)环境素例水温、水酸碱度、水溶氧量、水害气体、农药、化肥等超允许范围均能导致林蛙病

(3)饲养管理素合理放养密度、饲料变质、饲料单、营养全面、蛙池及蛙场设计合理等导致林蛙病蛙场环境恶劣定期消毒使林蛙患病所蛙场应定期消毒严格防疫程序控制细菌病毒繁殖产保证林蛙疫病林蛙养殖主要防疫预防病治愈率较低

2林蛙疾病综合防治

(1)彻底清池繁育场所各种产用池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池排干池水每100平米用8kg石灰溶于水全池均匀泼洒两灌水浸泡10水排放养前灌入清水两测定酸碱度确认酸碱度适合再放养

(2)药浴放养种蛙、蝌蚪放养前要用高锰酸钾药浴使用浓度10~20mg/kg现配现用浸洗间1杀灭体表或鳃部寄虫致病菌增强蝌蚪、蛙体抗病力

(3)调节水质整养殖程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透明度使池水、肥、爽蝌蚪变态幼蛙创造舒适态环境主要进行水体消毒加灌清水

(4)洒药预防4月份始定期用杀虫类及灭菌类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病害发原则每半月目杀灭蝌蚪体表寄虫及水体寄虫节幼体杀灭蝌蚪体表致病菌及降低水体致病菌密度改善水体质量用药物优氯净、防消散、敌晶等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施用量论使用何种药物使用何种由于水温及林蛙幼体、体药物承受程度同施药前必须进行试验俗称试水证明药害或毒性消失量用药或放养

(5)注意操作减少碰伤蛙体表容易受伤受伤蝌蚪蛙容易受细菌、病毒寄虫侵染运输、搬运、投放、散等产环节必须操作免碰伤林蛙

(6)做检疫工作外购进蛙卵、蝌蚪或种蛙应请经验林蛙养殖专家协助做检疫工作同做疫区购进苗种购进病苗种保证产顺利进行

金线蛙分布在哪些地区?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批量养殖青蛙的话,可以喂蛆虫和蚯蚓。

青蛙以昆虫为主食,比如稻卷叶虫、稻螟、稻苞虫、粘虫、玉米螟、棉红铃虫、萍灰螟、眉蚊夜蛾、稻眼蝶、稻负泥虫、稻象鼻虫、金龟子、瓢虫、白背飞虱、灰背飞虱、稻黑蝽象、褐背飞虱、稻潜叶蝇、萍摇蚊、果蝇、蚊等;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由于青蛙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主要食物有稻卷叶虫、稻螟、稻苞虫、粘虫、玉米螟、棉红铃虫、萍灰螟、眉蚊夜蛾、稻眼蝶、稻负泥虫、稻象鼻虫、金龟子、瓢虫、白背飞虱、灰背飞虱、稻黑蝽象、褐背飞虱、稻潜叶蝇、萍摇蚊、果蝇、蚊等。

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

我养了两只林蛙。。养着玩的,怎样能养活它们?

金线蛙无尾目蛙科,体形中等,雄性略小。体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背侧褶及鼓膜棕**;后肢背面棕色横纹不明显,股后方有金**纵纹。腹面鲜**或略带棕色点,咽喉及胸部更为显著。雄性咽侧具声囊。第1指具婚垫。每年4~6月产卵。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和台湾等地。

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俗你哈士蟆,黄蛤蟆,油哈蟆,红肚田鸡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知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蛤蟆油林蛙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8种和多种微量元素。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干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东三省为主要产区,辽宁的清原、新宾、恒仁、西丰,吉林的桦甸、舒兰、蛟河、抚松、安图、磐石、长白、敦化都有分布,黑龙江的五常、尚志、宁安等县都有分布。除东三省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江苏也有林蛙,其品质远不如长山林蛙。

下面给你介绍林蛙的生态养殖模式

现在推出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其中最成功、最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就是在果园(葡萄、枇杷、香蕉、荔枝等)、茶园及苗圃中养殖中国林蛙。在果园中养殖,利用果园的天然遮荫效果为林蛙遮荫,果园的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生物的进入,再将变态成的幼蛙放养于果园中。林蛙可以为果树消灭敌害生物,满足生长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是用麦麸,黄粉虫所出的粪便的营养价值比原来的麦麸要高几倍,经过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后,再与其它饲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养猪的效果更佳;养猪所产的猪粪用来养殖蝇蛆;经过蝇蛆的分解后的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粪便用于果树肥料。在这样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理想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这样不会对林蛙造成伤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虫为食,则果园施用农药而杀死害虫不会对林蛙造成影响。长江以北地区可选择速生林(杨树)里种牧草饲养食草动物(鹅、兔、牛、羊等),林蛙养殖在速生林中这种养殖模式。长江以南地区可选用常绿果树园里养殖林蛙模式,果树品种最好选择有深加工开发前景的品种(如枇杷的叶和核可制成“枇杷止咳露”),华南、西南可利用丘陵和山区的优势,开发油茶(山茶油将是出口创汇的农产品),进行立体种养相结合。

中国林蛙的养殖管理技术

1、林蛙的越冬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越冬。外界陆地直接冬眠时,场地中要铺盖枯草、瓦砾等,蛙可钻进土缝、枯草和瓦砾底下越冬,蛙场地要经常洒水,保持土壤的湿润。这种越冬方法比较简单,在南方地区林蛙可以安全越冬。水中越冬,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蛙进入冬眠期以后,就不食不动,在水中只要靠皮肤呼吸就能满足自身的耗氧需要。越冬池中要放置树根、瓦砾等供林蛙躲藏。池水要保持清新,定期换水、消毒,同时要保持池周围安静,不要惊扰林蛙,影响冬眠。这种越冬方法比较安全,即使特别寒冷的天气林蛙都可安全越冬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就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在人工设定的条件下,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从林蛙抱对产卵、孵化、蝌蚪饲养、蝌蝌变态、幼蛙、成蛙的饲养及越冬等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围栏养殖中国林蛙投资少,而且林蛙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山林散养林蛙的林下生态环境比较接近,蛙体健壮,回收串也很高。

围栏全人工养殖林蛙比自然散养,体重增加10.2%,体长增加5.1%,鲜油重增加9.6%,怀卵数增加8.1%。卵的孵化率为98%,变态率为85%,回收串为51.2%,而自然散养林蛙回收串在10%以下,回收率提高5倍以上。

(一)养蛙场的建设

1、养蛙场位置的选择

围栏养殖林蛙.养蛙场可设在林间,亦可建在庭院或田间开阔地,从林蛙的生态习性和生产成本考虑,养蛙场如果设在林间时,宜设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或开阔地。养蛙场内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水质良好,保证林蛙繁殖期和蝌蚪期生活用水,水也是林蛙冬眠时最好的场所;养蛙场土质良好,保水保肥,不漏水,通气性又好。土质肥庆有利于养蛙场内植物生长,也有利于天然昆虫的繁殖。

2、养殖场的修建

围栏养殖中国林蛙的养殖场主要设施有繁殖场、养蛙场,亦称养蛙圈,冬眠场所和饲料生产间。繁殖插是专供林蛙抱对产卵、卵的孵化、蝌蚪饲养、蝌蚪变态的场所。养蛙圈是饲养幼蛙、成蛙的场所。

(1)繁殖场

可建在养蛙圈内,亦可建在养蛙圃外靠近养蛙圃的地方。蝌蚪饲养池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不谓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东西走向,池长10米、宽2米、深60厘米,池壁成坡形,水深20-30厘米。如果漏水,可铺上塑料布,再放水。要设进排水口。兼作产卵池、孵化池

为了在一年中延长蛙生长时间,缩短林蛙生产周期,早出商品蛙,可将繁殖场地建在塑料大棚内。为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在各种繁殖池上覆盖塑料薄膜,像水稻育秧那样,搭成拱形。这样可使林蛙及早抱对产卵,孵卵时间、蝌蚪饲育时间都缩短了,变态的幼蛙能够及早进入养蛙圃中,从而增加林蛙生长发育时间。

(2)养蛙圈

就是用魍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把饲养幼蛙、成蛙的场地田起来,防止林蛙逃跑,即修建防逃墙。有的地方修1个大蛙圈,中间分成几个隔,分区养蛙;有的地方用砖修成互不相连的许多小池子,饲:I:成蛙、幼蛙,各地做法不同,因地制宜。

圈栏,即防逃设施。根据:炸蛙者经济条件,可修建永久性或简易性的围栏。永久性的围栏可用砖或石头砌墙,也可以用玻璃钢、水泥预制板、蚊锌板等坚固的建筑材料做成防逃围栏。墙高'米,墙的上边向内修成12—15厘米的飞槽,墙的内壁用水泥抹光滑。中间用简易材料隔成几个小蛙田。每圈面积30平方米,可养幼蛙删只,成蛙2000只左右。

简易的围栏可用塑料薄膜将养蛙场围起来。造价较低,但不经久耐用。其做法是:在地面每隔2米立一个木桩,木桩地上部分高1米,并向内倾斜250角,木桩地下部分埋人土层15厘米,踏实.木桩之间用横杆连起来。塑料薄膜固定在木桩上,塑料薄膜下边用土压实。上边做成内向'1厘米长的悄檐。塑料薄膜接缝处用塑料胶条贴牢。

围栏养殖林蛙,陆地面积与水池面积比例,幼蛙期为10:1,成蛙期为(15-20L1。,

在养蛙圈四周栽植阔叶林水或种植高棵大叶植物,爬蔓植物。蛙圃内要杂草丛生,或堆置一些高梁秆、玉米秆,既遮荫防晒,又有利于林蛙栖息、活动。也可以用作物秸秆、草莲子、树枝等搭成低矮的遮荫棚;防止日光直接照射蛙体,保持环境潮湿,总之蛙圈要尽量模拟林蛙在林下生活的生态环境条件。

(3)用水设施的修建

自来水、井水或无污染的河水等均可利用,水源充足、注徘水方便,能随时满足林蛙繁殖阶段用水的需要。幼蛀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须生活的潮湿的陆地上。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湿,使湿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牡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为此,可·在蛙田内912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人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

(4)饲料生产场的修建

是专门用来养殖黄粉虫、蝇蛆或蚯蚓的插所,可利用闲置的房间,苹照饲料生产的要求,稍加改修就可以利用,请参阅饲料生产一章。

(5)越冬场所的修建

林蛙越冬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水下冬眠另千种是窖内冬眠。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冬眠,一定要使林蛙安全越冬,不食不动,眠深眠透。否则,林蛙冬眠不好,林蛙体质消耗很大,身体瘦弱,生命力降低,性腺发育孑苎,第二年春季雌蛙产下的卵团松散,受精率低,孵化率也降低。在冬眠期要防止越冬林蛙大量死亡。

在林蛙休眠期一定要确保皮肤的正常呼吸,保持蛙伟匝润。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窖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永久性土窖四壁用砖、石砌岩二吉恶需款:严昙二笔嚣调节窖内温度。窖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秆,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窖内放人1。尺厚的河砂、喷湿。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氧化碳中毒。

室内或在温室大棚内修建冬眠池。池宽2米,池深1米,水深70厘米左右。水池用砖砌成,水泥抹面,设进出水口,池底放秸杆,树枝等隐蔽物。池水温度保持4t以下,不能结冰,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

亚洲之蛙是什么蛙?

  1、林蛙概况

  林蛙是集食、药、补三用为一体的珍贵蛙类,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雌蛙输卵管制成的田鸡油(林蛙油)素有软黄金之称,是世界公认的滋补品之王,《本草纲目》、《中药志》、《中药大辞典》和《本草图经》及日本的《本草》中均有记载。林蛙油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补脑益智”、“补气血”、“抗衰老”、“抗癌”、“消炎”、“美容”等特殊功效,常应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症,用其给手术后病人口服可促进手术伤口愈合,效果极佳,抗疲劳效果明显,人服用后可提高记忆力等。林蛙油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占总量的563%,纯蛋白质含量为407%,另外,还含有蛙醇、多糖类、磷脂、维生素、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种激素等林蛙油还含有17-雌二醇、17-羟甾醇脱氢酶、胆固醇、维生素A及少量胡萝卜素等,其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有铁、钾、钠、镁、锌、锰、硒等。

  从林蛙皮肤中提取保湿因子,将其添加到化妆品中,保湿效果极佳。从林蛙卵中提取低分子活性物质,用其生产美容产品,可抑制人体皮肤老化作用。蛙头、蛙肝、蛙皮等部位是制造美容、保健食品的上好原料。

  提取林蛙油后的副产品,如肌肉、内脏、骨骼等又可作为珍贵毛皮动物的精饲料,也可浸后入药。

  林蛙除药用,保健、美容,饲料价值外,在东南亚及中国东三省地区又被人们充分认可,具有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由于林蛙营养价值高,俗称“大补品”;因其专摄取昆虫类食物又称“纯绿色食品”和“农林卫士”,近几年市场显现出巨大的需求商机。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及保键价值和特有的纯绿色野味食用价值日益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利用,致使林蛙产区的人们无限制对这一野生资源采取各种灭绝式的捕杀,使这一珍惜野生资源逐年减少,日趋枯竭,产需失衡,成为濒危物种。

  2、中国林蛙

  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1940年波进和宫林将我国东北、华北和华西等地的林蛙合并为一个亚种—欧洲林蛙,中国亚种。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在安徽、江苏、四川、湖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以东北三省为主要产区。

  中国林蛙是我国名贵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蛙类,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国家环保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我国从50年代开始进行林蛙人工养殖管理和围栏养殖试验,到80年代末期,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半人工养殖体系,90年代以来,对全人工养殖进行了试验性研究,从而使林蛙生产进入了集约化、产业化、高密度、短周期的新阶段。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广泛开展,不仅满足了市场对蛤蟆油的需求,同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中国林蛙的价值

  ● 药用价值

  林蛙油即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尤其是中国林蛙,其体大,含油量高。林蛙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专治肾虚、气弱、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妇产出血、产后缺乳及神经衰弱等症。我国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疝气、止痛、去劳劣、解湿毒、利水消肿、虚劳咳嗽 ”,具有养肺滋肾之特效。目前,人们还从卵巢中提取出了可制备抗昏迷药的物质,其已运用到临床实验当中。另外,一种具有医疗广谱抗菌作用的分子肽也从林蛙皮中成功提取,其正处于实验室实验阶段。

  ● 营养价值

  林蛙油的蛋白质含量为76%,其中含有20余种氨基酸,其次为脂肪和糖类。另外还有多种矿物质:钙575%、磷00525%、铁1465%、钾 1652%、钠356%;富含维生素A、B、C和多种激素,含热能347大卡/100g。林蛙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实为经济很高的食兼用动物资源。蛙肉、蛙籽为餐桌上的佳肴;蛙皮富含质酸,其是良好的保湿因子,在养生、美容保健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内脏及骨骼可做饲料。

  ● 经济价值

  雄性成蛙的价格为1元/ 只;雌性成蛙的价格为7—15元/只。目前,在黑龙江铁力市,林蛙油价格为2800~4200元/kg,在南方市场,其价格更高;林蛙油在国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价格已达1500美元/kg。

  ● 社会价值

  我国东北地区是林蛙的天然分布区,而且森林资源丰富,因此东北的林蛙是哈士蟆中最优质的品种,尤其是林蛙油,更是纯天然的名贵药材。东北森林资源丰富,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分50%以上,在林蛙资源日益锐减,林蛙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大力开发林区林蛙资源,培养、扶持林蛙养殖业,对于繁荣林区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人员分流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 生态效益

  据统计,1只林蛙1年能捕食各种害虫3万多只。它专食活动的昆虫活蠕虫,通过胃检发现,林蛙胃中出现的食物种类达6纲13目近60种,其中以昆虫纲为主。主要为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其次为蛛形纲蜘蛛目,软体类的田螺和蜗牛。林蛙主要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下,林区害虫可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大量食物。林蛙几乎不加选择地捕获力所能及的所有昆虫,因此林蛙又有著名的“森林卫士”之称,尤其对于林区森林虫害的防治来说,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4、中国林蛙养殖前景

  ● 技术方面

  我国林蛙养殖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人们对林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野生林蛙数量的急剧减少,林蛙在国内国际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于是人工养殖在各地逐渐兴起,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兴起了两次养殖高潮。在林蛙养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由于养蛙户技术经验缺乏,以及一些人的盲目炒种等原因,养殖失败例子不断出现。于是,许多人纷纷怀疑林蛙人工养殖,甚至有些人一谈林蛙养殖,就称人工养殖全是骗子。但是,从我们铁力的实际养殖情况来看,以上看法都是片面的,甚至有些偏激。

  最近几年,铁力市在东北林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摸索试验,已基本解决了林蛙养殖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截止至2004年底,铁力市有全人工林蛙养殖场103户,2004年铁力市各养殖户一共投放卵团48000余团,孵化出的蝌蚪2900万尾,平均孵化率60%,变态幼蛙约为2000万只,平均变态率约为70%,一龄幼蛙总数约为2160万只,到2005年秋季,二龄成蛙存活1000万只,存活率为46%。与半人工养殖3%的回捕率相比,全人工养殖回收率提高了近15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出现了林蛙死亡,有的甚至全部死亡的情况,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主要都是由于养蛙户经验不足,或人工管理措施不周全,以及疾病预防不及时造成的。因此,从铁力的实际情况来看,林蛙全人工养殖在技术环节是完全可行。

  ● 质量方面

  目前,许多人对全人工养殖林蛙的蛙油质量提出疑义,他们指出,由于人工养殖林蛙的饵料单一,其营养成分不如野生林蛙。有的人甚至提出,人工养殖的林蛙仅仅适合于食用。但是,根据野生林蛙与人工养殖林蛙的蛙油营养成分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它们在营养成分上并无明显差异。另外,我们还发现,部分地区野生林蛙蛙油含铅量超标。因此,与野生林蛙油相比,人工养殖林蛙的蛙油不但在质量上不差,而且,是无污染的,更安全。

  ● 市场方面

  目前,中国林蛙的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现研制出的产品,仅有“哈士蟆口服液”、“冰糖哈士蟆饮料”、“虫草哈士蟆胶囊”等。于是,有人担心,如果林蛙人工养殖进入工厂化阶段,人工养殖林蛙数量急剧增加,林蛙的市场需求是否会达到饱和。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

  随着林蛙产品深加工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林蛙将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其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其将成为营养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原料。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铁力中国林蛙研究所采用生物提取技术相继开发出养生养颜中国林蛙酒,中国林蛙儿童营养液,中国林蛙速溶口嚼片等。这表明,林蛙在以上各个行业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林蛙具有很广的市场前景。

  ● 效益方面

  林蛙养殖的投资少,效益高。以每年生产5万只林蛙的小型全人工养殖场为例,生产周期为2~3年,需种蛙80对,建5个100平方米的蛙圈,以黄粉虫、蝇蛆为主要饵料,以天然昆虫为辅料,总投入只需4万元,可出售商品蛙2~3万只,可获利6~9万元。

  ● 政策方面

  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允许放开经营的54种野生动,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林蛙,这为中国林蛙的养殖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此外,针对我国目前的野生动物养殖、贸易现状,国家林业总局又出台了《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野外资源保护、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和合理开发经营,及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等指导措施,给林蛙等野生动植物的合理开发经营指明了方向。

  因此,中国林蛙的发展潜力巨大,养殖前景可观。

  5、林蛙的形态特征

  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bid)地方名哈士蟆、田鸡、黄蛤蟆、油蛤蟆等。在动物分类学上中国林蛙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中国林蛙体较宽短,头扁平,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略突出于下唇。鼻孔一对,为于吻部背面,距吻端较近。鼓膜圆形,显著。前肢短而细:指端略尖,指较细长,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明显:第3、4指基部有指基下瘤:内掌突圆而大,外掌突小而狭长。后肢较发达,拉直前伸,胫跗关节超过眼部;内跖突明显; 趾间蹼呈薄膜状,蹼缘凹;趾长顺序为4、3、5、2、1;第3和第5 趾几乎等长。

  中国林蛙皮肤略粗糙,背部及体侧有小疣粒,排列不规则;口角后部有一明显的长形颌腺向后延伸至前肢基部;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即又略折向中线,然后再向后延伸达胯部,在颞部形成曲折状。腹面皮肤光滑。

  中国林蛙体色变异较大,在不同季节和不同产区其体色有所区别。典型体色,在冬眠和产卵期间体背及体侧为黑褐色,有些个体为土**或灰色,夹杂褐斑。鼓膜处有三角黑斑;两眼之间常有一黑横纹,或在头后方有“八”形黑斑;背侧褶有的呈棕红色;背部及体侧的疣粒上有的围以黑色;四肢背面有显著的黑横纹,有些个体不明显;前臂基部腹面,通常有一块长形黑斑。腹面乳白色,腹后部及大腿腹面为浅黄绿色。雄性腹面的典型颜色为白色带褐斑,有的褐斑多些,有的褐少些。雄性个体还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

  卵群团状,卵径为15-18mm,动物极棕黑色,约占卵表面的2/3,植物极为灰白色或白色。

石蛙难养殖成功吗

虎纹蛙。

虎纹蛙常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沟渠、池塘、水库、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其栖息地随觅食、繁殖、越冬等不同生活时期而改变。

繁殖季节主要在稻田等静水、浅水区活动,当年幼蛙,大多生活于石块砌成的田埂、石缝等洞穴中,仅将头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动则迅速捕食之,若遇敌害便隐入洞穴中,在黄昏后的几个小时,虎纹蛙活动最为频繁,尤其是在傍晚,显得异常兴奋。

虎纹蛙分布范围:

原产于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最北达江苏盐城;包括河南(固始、商城、桐柏、罗山、新县大别山)、陕西(岚皋大巴山)、安徽(宿松、宣城、青阳、宁国、九华山以及淮河以南各地)、江苏(盐城、南京、苏州、溧阳、江都);

上海、浙江(温州、杭州、宁波、龙泉、缙云、天台、金华、镇海、临安、余杭、奉化、温岭、洞头岛)、江西(九江、萍乡、广丰、铅山、全南九连山)、湖南(长沙、衡山、宜章、岳阳、浏阳、宁乡、大庸、沅陵、城步、新宁;

炎陵、江永、平江、新田)、福建(永泰、诏安、厦门、南靖、莆田、福州、南平、顺昌、邵武、武夷山、长汀、沙县、福鼎、漳州)、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台湾、澳门、广东、海南、广西和香港等地。马来西亚、菲律宾有引种。

石蛙的养殖难度还是蛮大的,其难度主要体现在水质、防病和饲养方面;而之所以现在养殖石蛙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如今石蛙市场没有多大了,另一方面则是石蛙养殖难度比较大,很多人都是养殖石蛙后发现很难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便打退堂鼓了。

(一)、水质

养殖石蛙的过程中,挑战最大的就是水质问题,因为石蛙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水质出现了问题,石蛙就会很难存活。在石蛙还是蝌蚪形态的时候,对水质的要求是最高的,养殖人员不仅要及时将石蛙的粪便、残食清理掉,还要时刻观察水质的变化,如果水温不正常或者水中的营养不足的时候,就需要立刻更换,这也是石蛙养殖过程中最繁琐的步骤。

(二)、防病

养殖石蛙的第二个挑战就是防病,人工养殖的石蛙本身就很容易生病不易存活,再加上石蛙发生病变的过程很难被察觉到,这也让石蛙养殖的难度蹭蹭往上涨。人工养殖的石蛙常见的病变有两种,一种是红腿病,另一种是水肿病,这两种病不仅会危害到石蛙的生命,而且还十分不容易治疗,若想要预防这些病变,就必须常常消毒并换水,而这个过程也是十分复杂、麻烦的。

(三)、饲养

石蛙的饲养算是这三个挑战中危险最小的,因为石蛙很少会因为饲养出现问题,饲养主要是影响石蛙的产量,所以要想石蛙产量高,在饲养方面是不可以放松警惕的。在石蛙还是蝌蚪形态的时候,是最需要着重管理饲养的,因为这个时期的饲养条件越好,石蛙的生长也会更好,而且还能保证石蛙的健康,所以饲养石蛙蝌蚪的时候要格外用心一些。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林蛙 很高 专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