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6-32℃。温度低于15℃时即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到16℃时结束冬眠。如果采取控温技术保持蛙池或陆地活动区域温度在16-32℃,就可以实现全年养殖。最佳生长温度在25度左右。
2、养殖青蛙的水质一定要干净,这样可以避免寄生虫感染和污染。尽量让水质保持流动,以便提供充足的氧气,特别是蝌蚪和幼蛙时期,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生长速度。
青蛙要怎么养才能活 养殖青蛙的教程
1、青蛙的养殖方法:养殖青蛙需要在池塘附近建立养殖场地,也可以用稻田进行改造,确保它们不会逃出去。
2、准备放养蝌蚪前,需要先进行消毒,然后投放几个试养,没问题的话再大规模放养。
3、平时要注意补充有机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其提供食物。长成青蛙后,要移到有陆地的池塘中,并且投喂小鱼等活饵。
青蛙怎么养殖方法
1、容器:最好选用水陆两用的容器,因为它们是两栖动物,合适的容器能让它们更好的发育和生长。容器的空间也是关键的因素,饲养者选择的容器空间要足够大,这样才不会出现问题。
2、食物:平时要以苍蝇、虫子、蟋蟀等类的昆虫为主,注意一定要喂活食,因为它们的眼部构造是极为特殊的。注意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要求,避免撑到它们。
3、光照:青蛙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每天定时定量的补充光线,所以饲养者最好把它们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但是要避免强光直射,以免对它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卫生:青蛙是两栖动物,饲养者需要及时清理掉缸内垃圾,像未吃完的食物和排泄的粪便等,保持缸内水质洁净,避免出现疾病问题。水源一般两到三天就需要更换一次,当发现水中有气泡出现或者有臭味时就要立刻更换。
怎样养殖青蛙?
一、稻田改造
选择地域宽阔,通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四周用18米高的密网把稻田围起,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青蛙外逃。加固加高田埂。将稻田分割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界处筑一条高、宽各O3m的小田埂。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m、面宽03--05m。为了防止青蛙逃走,还得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栏,高08-1m,埋入土中10cm。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二、蝌蚪放养
蝌蚪放养前应做好蝌蚪池的消毒和蝌蚪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培育工作。(1)蝌料池的消毒水泥池应在放养前3 ~5天,用清水洗刷干净,并暴晒1~2天,或每亩用含氯量30%的漂白粉5 ~ 10kg,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消毒。土池应在蝌蚪放养前710天,干池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 ~50kg或漂白粉5 ~ 10kg;带水消毒,水深lm时,每亩用生石灰100 ~ 150kg 或漂白粉 10 ~20kg。在放养蝌蚪前,可用盆取水少许,放人蝌蚪试养,检验池水药物毒性是否消失,若1天后蝌蚪活动正常,表明水中药物毒性已经消失,可按计划放养蝌蚪。(2)浮游生物的培养自然条件下,蝌蚪主要吃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如甲藻、硅藻、轮虫等。在蝌蚪池消毒后注人新水的同时,可施放发酵的有机肥(如牛粪、猪粪等),每平方米用量051 0kg。施肥3 ~5天后,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繁殖顺序和蝌料的食性转变规律基本相同。5天后蝌蚪入塘。选择优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越冬蝌蚪,经消毒,每亩稻田放养5000尾。

三、蝌蚪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肥爽。池塘在保持微流水的同时,保证水质不恶化。
2、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勤于巡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保证水质肥爽,饵料合理配制,蛙体大小均匀。病因也要因情况也定。
气泡病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常游于水面,精神不振,胃内充满气体。防治的方法是将病蝌蚪移于清水中,暂时不投食,l一2天后再恢复授喂,但数量不要太多,而且要煮熟。
幼蛙的饲养管理
刚上岸的幼蛙,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生命力很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如环境干燥,烈日曝晒,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它死亡。要求水温在20-28°C为适,水质要清洁。池水要求5寸左右,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陆地,供幼蛙栖息。有条件应建几个幼蛙池,蝌蚪一变成幼蛙即移往幼蛙池饲养。幼蛙性好动,而且有强吃弱的弊害,转池时必须按大、中、小三类分池放养,还要经常巡池,视其生长发育情况经常加以调整饲养。在同一池内,力求大小强弱一致。要注意调节密度,每平方米100只左右为宜。如果天气炎热,密度还应减少。如是静水要经常换水,流水饲养也要加速水流,以减少温度的升高和供应充足的氧气。尤其是要在池上搭凉棚,如种丝瓜、葡萄等,尽量减少烈火日曝晒。
幼蛙主要以洗虫为食,这是由于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它的头部有一双假眼,其结构较复杂,也较独特,主要靠眼后的一个视网膜来看东西,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只能看见它活动着的东西,静止的东西则看不见,故它只能捕食蛆、小鱼、红虫、小虾、蚯蚓等.其食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气温在23℃左右时食量较多,温度过高或太低食量都有所减少,甚至有时全部停食。
在大量人工养蛙的情况下,仅依靠花卉招引昆虫是不能满足青蛙要求的,必须采用人工投喂。一般在幼蛙时期,就要进行训练,使之适应吃死饵的生活习惯,如死鱼碎肉、鸡鸭的五脏等。训练的方法有以下的几种:
(l)活饵与死饵混合诱食:在饲料盘中放些碎肉死虫之类,再放数条活泥鳅,将饲料盘的一半放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由于泥鳅在饲料盘中活动,幼蛙看见盘里的饲料都是活动的,就拼命抢着吃。如果没有活泥鳅,可在饲料盘上装一桶水,桶底开一个小孔,使桶中的小一滴一滴地滴在饲料盘的水中,水一震动,盘中的死饵也跟着摇动,幼蛙以为是活饵就都围过来吃。时间一久、幼蛙吃死饵就成为习惯。
(2)用细铁丝姚着死了的虫体或揉成虫样的碎肉条或面团,挂在水中,幼蛙也会去捕食。
(3)直接喂给死饵。幼蛙开始第中个月喂活饵三分之二,死饵三分之一;一个半月时改为活死饵各一半;两个月时活饵三分之一,死饵三分之二;两个半月后可全部喂死饵。死饵须视青蛙体形的大小,一般要切成块,大小以一口能吞下为原则,免得互相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