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鲶鱼体态俊美,须子细长飘逸,水中游动姿态优美,不过鲶鱼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鲶鱼的养殖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鲶鱼的养殖方法
苗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全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免投喂期:鱼苗刚出膜,全长约07-08厘米。此时,鱼苗的卵黄囊还未消失,鱼苗集群于池底角落,微微颤动,鱼群显青**,只有少数鱼苗离开池底无目的游动,趋暗的移动能力弱,鱼苗靠吸收卵黄囊养分生长发育,无需投喂饵料。经过2-6天的发育,鱼苗卵黄囊养分逐渐被吸收完毕,卵黄囊消失,鱼群分布的面积增大,鱼群显青黑色,开始有部分鱼苗游离汕底觅食,趋暗移动能力变强,此时应及时投喂适量、适口的饵料。掌握鱼苗开口投喂时间是育苗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经验 总结 ,鱼苗从刚孵出发育至卵黄囊消失的时间长短与温度有密叨的关系:17-18℃需6天 ,19-20℃,需5天,21-23℃需4天,24-26℃需3天,28℃以上的水温为2天。但4天以上:才完成这—过程的鱼苗,体质会变得瘦弱,成活率下降,因此,当鱼荫池水温低于21℃时,应及时采取升温 措施 。
2一级培育阶段:鱼苗规格在1厘米以下时,为一级培育阶段。育苗池应选择室内孵化池,规格为2-3米2,水深12-20厘米,放养密度4000-5000尾/米:。鱼苗卵黄囊刚吸收完时,应投足量的、经80筛绢过滤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4厘米左右。当鱼苗已摄食了大量轮血后,水体中轮虫的密度减小,水体逐渐变透明,此时,要及时换入含有大量轮虫的肥水。这样经过两天培育,就可以改投水蚤作为饵料了,要注意投喂水蚤需经40目筛绢过滤。当鱼苗规格达到1厘米以上时,转入二级培育阶段。
3二级培育阶段:育苗池可选择室外育苗池,面积为5-6米2,水深25-30匣米,放养密度为2000尼/米2左右。这一阶段健康的鱼苗白天总是聚居于阴暗处,极少有鱼苗游动,傍晚时分才游散四处觅食,故池面应用水泥瓦之类挡热性能较好的材料遮盖池面1/3的面积,一方面避免阳光猛烈时水温升幅大,另一方面为鱼苗提供阴暗的栖息空间,有利鱼苗生长。鱼苗在池中,投喂水蚤两天后,长至15厘米以上,即可改投喂丝蚯蚓。投喂三天丝蚯蚓后,鱼苗规格达到2厘米以上,转入三级培育。
4三级培育阶段:三级培育池规格15-30米2,水深应达5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为400-500尾/米2,池中放少量水浮莲,约覆盖水面1/4面积,以便净化水质、遮阳和供鱼苗栖身。饲料以丝蚯蚓为主,丝蚯蚓供应不上时,可用煮熟的福寿螺肉绞成碎肉或鱼肉搅成鱼糜来代替。鱼苗培育12-15天即可长到5厘米,达到出售规格。
饲养 管理
1投喂:在鱼苗培育过程中,鱼苗每天都以其自身体重成倍增长,故其投喂量每天都发生变化。每次投喂都要注意观察鱼苗摄食情况,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调整投饵量。投喂应少量多餐,每次投喂要注意适当间歇一段时间,投喂量以鱼苗半小时左右刚好吃完为宜。
3分池:水温合适,鱼苗生长很快,极容易形成过密“顶口”。判断是否“顶口”,根据晚上12时或早上太阳未出来时鱼苗全部浮出水面,这时人靠近育苗池,鱼群发出“夏”的一声,全部钻入水中,则表示不会“顺口”;若鱼苗反应迟钝,照样在水面摇头摆尾,若无其事地游来游去,则表示“顶口”。根据这样的情况可判断出“顶口”的程度,分汕时亦可做到心中有数。分池一定要在早晚进行,操作要细致,以免鱼苗受伤。
池塘养殖方式
池塘养殖又可分单养和混养两种。
①池塘条件:池塘要求水源充足,不含有害物质,排灌方便,池底平坦坚实,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池埂坚实无漏洞。池埂高出水面40厘米以上,进水、排水口设置拦网防逃。在池塘水面投放水浮莲或浮萍,既可遮阴,又可净化水质和作为辅助饲料。在鱼种下塘前必须要求对池塘进行干塘、清整消毒和施基肥,注入新水,当池水中饲料生物繁殖达到高峰时方能放鱼种。
池塘面积一般以600-2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15米。
②鱼种放养: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一致,放养密度因鱼种大小及池塘、饲料、水源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10厘米左右的鱼种5—10尾。投放大规格鱼种可提高成活率和增加产量。下塘鱼种规格应不小于5厘米。
③投饲:鱼种刚下池时,应投喂一些优质动物性饲料,使其尽快恢复体质和加快生长。革胡子鲶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如螺、蚬、蚌、蜗牛等贝类以及蝇蛆、蚕蛹、蚯蚓及动物尸体及下脚料等。贝类应将壳打碎后投喂,韧性大的需打碎或绞成肉浆做成食团以提高利用率。粉状饲料(鱼粉、骨粉、虾壳粉、玉米粉、米糠、麦麸等)最好与肉掺在一起混合投喂。有条件的可按照革胡子鲶的营养需要,配制成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颗粒饲料投喂,这样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可加速鱼的生长。饲为应在饲料台上。饲料要精粗搭配,每天早、中、晚各投1次,投喂坚持“四定”。
适当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可以满足革胡子鲶的摄食需要,降低饲料系数。
④日常管理:经常打扫饲料台,保持水质清新,防止鱼因密度大而缺氧。换水要过滤,以免带入寄生虫等敌害。还要防止蛇、鼠打洞及雨后涨水逃鱼,平时巡塘应检查有无漏洞,拦鱼设施是否被破坏等。
革胡子鲶可与链、鳙、鲤、草、罗非鱼等鱼混养,但不能与肉食性鱼类混养。混养的鱼种规格要适当大些,最好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能和革胡子鲶一起干塘起水上市。混养方式有:
①以革胡子鲶为主,搭养其他鱼: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6厘米的革胡子鲶鱼种3—6尾,每2-3平方米搭养一尾家鱼种。
②以其他鱼为主,革胡子鲶为辅:可以饲料家鱼的成鱼池中,每2—3平方米搭养一尾体长6—8厘米的革胡子鲶,利用水中小杂鱼和水生昆虫作为其饲料,不需增加投饲。
③成鱼池中混养革胡子鲶亲鱼:按雌雄1:1或1:12的比例放入少量可繁殖的革胡子鲶,在繁殖季节投放鱼巢让其产卵孵化。根据繁殖的革胡子鲶数量,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养,让它在成鱼池中直接养成商品鱼。放养时要考虑革胡子鲶繁殖后水体的负载能力。
鲶鱼的特征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 前缘下方(末端达眼后缘的是大口鲶)。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 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的生长习性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 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鱼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一般大家也都会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鱼类比较了解,而对于其他的鱼类了解甚少,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价值,以下了解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1河里常见的小鱼品种有很多,比如白条、鲫鱼、鳑鲏、黄颡鱼、鲤鱼等等。这些鱼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它们的食性往往都很杂,能吃的食物有很多,这也方便它们在不同的水系中觅食。其中一些繁殖能力弱,因此还有保护幼鱼的习性。
一、白条
白条是低海拔地区常见的鱼类,比较喜欢群居,通常在溪流、湖泊的上层活动,以藻类为食,也能吃甲壳类和水生昆虫。它的繁殖能力强,适应性也很不错,可以忍受污浊的水体。这种鱼由于分布广泛,所以也是钓鱼爱好者最容易钓到的鱼类之一。
二、鲫鱼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生活在水底,水温较高的时候会到中上层活动觅食。它通常吃植物性饲料,在深水或浅水中都能生存,而且也比较耐碱。它不止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常见的金鱼就是由这种鱼演变而来的。
三、鳑鲏
鳑鲏的种类有很多,分布也十分广泛,它通常栖息在淡水湖泊的底层,喜欢在浅水区活动。其食性比较杂,多以藻类为食,也可以吃水草和高等植物的碎片。本身体形比较小,繁殖能力弱,产卵后亲鱼会保护幼鱼。
四、黄颡鱼
黄颡鱼也是常见的`淡水鱼,白天会潜伏水底或石缝里,到了晚上才会活动。自身的适应能力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存活,而且比较耐低氧,即便是离水5-6个小时也能活。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2河里常见的小鱼有哪些
一、鲫鱼
鲫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鲫瓜子、月鲫仔、鲫壳等,属杂食性底层鱼类,我国除青藏高原各地的湖泊、江河、溪流、河渠、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尤其喜欢在水草丰茂的浅水区活动。
二、白条鱼
白条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餐条鱼、青鳞子、尖嘴子等,对水质要求高,最大个体可达10~13厘米,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流、湖库等水体的上层,外观和马口、翘嘴等鱼类非常相似。
三、鳑鲏鱼
鳑鲏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四方皮、镜鱼、彩圆儿等,属杂食性鱼类,我国除西北少数地区以外几乎均有分布,多数栖息于湖泊底层或河流浅水区,少数生活在清澈多石的溪流中。
四、沙塘鳢
沙塘鳢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趴地虎、土才鱼、土狗公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属肉食性鱼类,喜栖息在河沟及湖泊等水体的近岸石缝、泥沙中,主要以小鱼、小虾等为食。
五、麦穗鱼
麦穗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因大小像麦穗一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或溪流中,最大个体能长到10厘米,幼鱼主要以轮虫等为食,成鱼则主要捕食枝角类动物及摇蚊幼虫。
六、光唇鱼
光唇鱼是野河里常见的小鱼,别称溪石斑、罗丝鱼、石斑鱼等,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的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藻类等,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
综上所述,野河里常见的小鱼有鲫鱼、白条鱼、鳑鲏鱼、沙塘鳢、麦穗鱼、光唇鱼等,其中白条鱼、麦穗鱼更是让钓鱼人闻风丧胆的“野钓四大神兽”,其他两种是“指甲非(小罗非鱼)”和清道夫。
河中最常见的小型鱼3农村河里的6种“小河鱼”,20年前常见也常吃,你认识几种?
第一种就是“餐条子”,有些地方也常叫它白条子,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鱼,因为这种鱼还有变色的本领。
当它在水里面的时候,你站在岸上看它,就像是一把蓝色的小刀,只因它的身形确实很像小刀,因此也叫它“蓝刀鱼”、“蓝刀子”。
但是当你把它钓上岸,拿在手里观察,就会发现它浑身却并不是蓝色的,而是银白色的,尤其是它腹部更是可见大片的白色。
餐条子虽然不太大,却是农村很有名的一种小河鱼,并且肉质极为鲜美,在过去不少人去捕鱼、钓鱼了,就对它是情有独钟。
第二种鱼现在尤其罕见了,好些人估计都已经不认识它了,它就是钢鳅鱼,也叫它刀鳅、石锥等,是一种长得很像泥鳅的淡水鱼。
老李说起这种鱼,还忍不住咽口水。他说以前这种鱼都被视为垃圾鱼,钓到后常常用来喂家里的鸡鸭了。可是现在才知道,它能百元一斤了。
钢鳅鱼现在确实很少见了,并且它的价格贵也是事实。这种鱼长得像泥鳅,但是却非常的危险,它的背上有一排倒刺,不注意就会被它划伤。
不过钢鳅鱼的嘴巴又尖又细,个头也要比泥鳅大很多,像20年前河里常钓到半斤左右的大钢鳅鱼,有些人说这种鱼还能长到一斤以上。
第三种则是河虾了,虽然它并不是鱼,但却是一种鲜美的“河鲜”。在小时候,每当夏季下雨了,村里的河就会涨水。等到雨停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去河里捞鱼,其中河虾就非常多。
在一些草丛里面一网下去能捞到好几斤河虾,有些个头大的比大拇指还要粗。而这些河虾,部分会鲜吃,吃不完的则会晒干了,以后慢慢吃。现在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用河虾炒韭菜了,回味无穷啊。
当时读书都要住校,并且还要自己带菜去吃,而酸萝卜炒河虾、酸豆角炒河虾就相当于是过年了,不少同学也是用他们的菜来交换着吃。
第四种是鲶鱼了。这可不是现在很多人讨厌的“垃圾鱼”,而是我国本土的一种鱼。
小时候就常和村里的一个老人去钓鱼,而他就酷爱钓鲶鱼,常常是半夜都出去,他说晚上的鲶鱼更容易上钩。
不过当时我还小,也太天真了。只是感觉鲶鱼长得太丑了,吃起来味道也一般。可是现在野生的鲶鱼,基本很少见了。在市面上所见到的都是“洋鲶鱼”,并且还是人工养殖的。
第五种鱼也是我最为讨厌的一种鱼了,它长得像鲨鱼,而且浑身带有尖刺,这种鱼就是黄鸭叫。
农村的一些老人常说,把它捕捞上岸以后,会听到它发出类似鸭子叫的声音。但是我却很少听到过,而被它的尖刺蜇到却是千真万确的,并且这种痛苦丝毫不亚于被大黄蜂蜇到。
黄鸭叫这种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只在水质清澈的河流中才有,并且它和多数的鱼类不同,黄鱼胶喜欢昼伏夜出,在白天基本难见到它的踪影。
不过黄鸭叫喜欢聚在一起,如果找到黄鸭叫窝了,钓到一条就能钓到一群。目前虽然市面上这种鱼也常见,但这都是养殖的。
野生的黄鸭叫个头都很小,一般也就一两左右一条。
最后一种鱼,不认识的人会把它当成是海鱼,其实它也是小河鱼,这种鱼就是桃花鱼,它的大名叫“马口鱼”。
只因这种鱼的嘴巴酷似马的嘴巴,所以而得名。马口鱼的个头也不大,一般也就是一两左右。不过听一些北方的钓友说,当地的马口鱼个头大,一斤以上的也常见。
但可能是品种的原因,南方的马口鱼个头都很小,我钓到过的最大的也就是1两出头。
在以前河里面马口鱼常常成群地出没,一次捞上来数百条。但是现在也少了,并且它因为肉质鲜美,又基本是野生为主,价格也要六七十元一斤。
上面所说到的这6种小河鱼,在20年前农村的河里很常见,农村人基本都认识,也经常吃过,它们的味道确实很鲜美。
但是现在这些鱼,在好些河里都不多见了。而在市面上也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是遇到了,基本也都是养殖的,而不是野生的了。一来是河里本来就少了,二来是加上禁渔的原因,不能随意捕捞了。
河流常见鱼类
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
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鱼的种类是有很多的,而且在生活当中,相信会有很多小伙伴会在家里面养鱼,鱼是离不开水的,两者息息相关,所以说养鱼其实就是养水,以下看看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
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1一、孔雀鱼
1、孔雀鱼是一种最易饲养的热带淡水鱼,体形娇小,身上的图案五彩缤纷,性情温和,可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较短,适应性很强,能耐16℃低温以及较脏的水质。
2、孔雀鱼有“百万鱼”的称呼,因为其繁殖不分季节,在冬季也能正常生产,若条件适宜,约1个月繁殖1次,每次能产10-120尾仔鱼,1年产仔量很多。
二、草鱼
1、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为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体呈茶**,腹部为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为灰黑色。
2、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通常喜居在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三、鲫鱼
1、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和生长快的特点,对水温要求不高,易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
2、鲫鱼体态丰腴,通常会在水下游动,当温度升高后,会在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其肉质肥美,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食。
四、花鲢鱼
1、花鲢鱼(胖头鱼)身体偏扁,头部大且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性情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是我国淡水鱼分布最广泛的鱼类。
2、鲢鱼是滤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15cm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食豆渣粉和米糠等,尤其喜爱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五、泰国斗鱼
1、泰国斗鱼常活动在热带地区的湖泊、稻田等水流缓慢的水域,其耐盐度低于低于005%,是典型的淡水鱼。
2、泰国斗鱼好斗,雄鱼间常为了抢占地盘或争夺配偶,发生争斗,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外形艳丽夸张,是较容易饲养的观赏鱼之一。
鲶鱼适合高密度养殖。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2帆布池可以高密度养殖黄颡鱼吗
可以的。帆布鱼池是可以长期养的,不过由于它有诸多限制,所以可以选择的鱼种不是很多。食用鱼的话可以选择鲈鱼、黄颡鱼等,这是因为黄颡鱼容易养活,只要投喂新鲜的饲料做好水质管理,就可以快速生长,另外黄颡鱼相比其它的鱼,生长周期短,通常养殖1年左右就可以上市了,因此是可以用帆布池养的。
帆布池养鱼的优缺点
1、优点
帆布池养鱼的的优点是成本低,帆布鱼池一平米才10元左右。另外养殖密度大,帆布池养殖是个新模式,养虾的话最多的就是南美白对虾,有人也用帆布池养小龙虾,养鱼的话加州鲈比较多,也有人养其他的鱼类,密度都比普通的池塘高。
2、缺点
(1)打理困难
帆布鱼池的首要问题是打理比较困难,不好安装过滤器等设备,所以水质很成问题,经常要进行换水,而且如果生长绿藻的话,也不太容易清理,同时不好控制水温。
(2)鱼种限制
帆布鱼池养的鱼品种是有限制的,这种鱼池可以养一些食用鱼,比如鲈鱼、黄颡鱼等。在品种选择上,要下很多功夫,并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用这个养殖模式。另外不单单要考虑帆布池模式的很多细节,在设计帆布池的时候还要考虑以后养什么品种,不同品种可能需要做好不同的细节。
帆布池养鱼的注意事项
1、搭棚
帆布鱼池应该作为循环水养殖的一部分,搭配其它水处理设备。高密度养殖系统本身的负载比较大。不可能完全指望通过换水达到水质要求。夏天池塘里的'水温也会很快达到30度以上。另外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如果鱼池是露天的,则水质会跟外塘一样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帆布鱼池进行水产养殖,搭棚是十分必要的。
2、消毒
帆布鱼池,一般帆布鱼池都是用PVC帆布制造的,而PVC材料是添加剂,要用高锰酸钾浸泡3—5天左右,将鱼缸中的水全部排出,注入新水。另外使用前,也可以用盐、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浸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最好能在阳光下 暴晒几个小时。自来水冲洗时要冲洗干净,若是用高锰酸钾浸泡的话可以按照鱼缸消毒的方法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帆布池养鱼的要点介绍了,帆布池养鱼是一种新的模式,但要想养好鱼,务必要掌握好技术,了解帆布池养鱼的缺点等,积极做好应对,保证帆布池养鱼成功。
哪几种鱼可以高密度养殖3这个蝴蝶鲤这些病啊,原因在哪里?除了密度大,还是密度大
大鳍大尾,身形飘逸,肚子滚圆,这就是蝴蝶鲤的特征,而且体色大部分还是白色,所以,我们经常说,蝴蝶鲤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对水质要求高,那个流量就可以无限大,当然了,极有可能过滤强悍,未必代表着流量一定大,就是那么个意思吧。
因为本身这一类的观赏鱼,它就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游动身形和身姿,我们水流稍微大点,再投喂不当,不是被水泵吸附,就是在缸底或者水面翻肚。
更何况,那个飘逸的尾巴,哪怕是背鳍、胸鳍,总是被水流严重地吹着……
这里可以打个比方,比如说在12级台风的温柔吹拂下,但凡头发长点的,请问,这个发型它怎么能保持不乱呢?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所以说,长期强大的水流总在那里吹着,蝴蝶鲤的尾巴可能就会走形了。
各种大尾巴、大肚子的`金鱼,都是如此
别看鎏金,游动起来似乎很健壮,短尾的,肚子很大,动不动就翻肚,水流大了不行,长尾的鎏金,和蝴蝶鲤的道理一样。
泰狮呢、蝶尾呢、兰寿、水泡、丹凤、土佐呢?都是同样的道理。
更何况有些金鱼,在购买到家的那一刻,本身体质就非常非常的虚弱,就算是小水流,也会被水泵吸附?
那么,我们看到这种现象,还在那里问,为什么它们会被水泵吸附?还有一些小型热带鱼。
为什么?
不是鱼体过虚、有病了,就是水流过大的问题。
喜静的观赏鱼,比较神经质的观赏鱼,也不适合强大水流
还有一些观赏鱼是喜静的,本身就不喜欢强大的水流冲击,别看它身形是侧扁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说燕鱼、七彩神仙鱼,都不喜欢鱼缸里太闹,它们喜欢非常安静地缓慢游动。
还有一些观赏鱼,只要水流过大,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着要跳缸,溪流鱼除外,它们本身的习性就是喜欢强水流,可以加盖饲养。
其他观赏鱼呢?过于神经质的呢?很多都不适合水流太大。
所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只要我大量饲养了,高密度养鱼了,哪怕我整个五六、七八层过滤,那个水流倾泻而下,鱼缸内的观赏鱼都在那里被水流冲的东倒西歪,那也没事。
那就可以保证水质了,弄不好水质会更差,观赏鱼也是受不了的。
遇到这类的观赏鱼,最好的方式,依然是选择低密度饲养。
餐条鱼的营养价值
河流常见鱼类
河流常见鱼类,在现实生活中,鱼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吃的鱼一般都是淡水鱼,因为生活在淡水的鱼会更加的适合我们食用,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河流常见鱼类。
河流常见鱼类11、鲤鱼:鲤鱼是初级淡水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
2、草鱼:草鱼是很多地区都养殖的鱼,也是农村河里经常看到的一种鱼,更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鱼。
3、鲢鱼:鲢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很多地区人工养殖的品种,更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4、鲫鱼:鲫鱼是最容易钓到鱼,且价格卖得也较便宜,也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之一。
5、鲶鱼:鲶鱼在农村很常见,特别是在脏水中最常见,鲶鱼个头比较大,其味道很好,营养丰富,在农村也有很多人养殖。
6、餐条鱼:餐条鱼也叫白条,经常可以在河边钓到这种鱼,在农村很是常见。
7、翘嘴鱼:翘嘴鱼学名叫做“翘嘴红鲌”,因其嘴部十分有特点,故而在民间也有着许多有意思的称呼,比如翘鲌子、鲌刺鱼、白鱼、撅嘴鲢子、撅嘴巴、翘嘴白、翘嘴巴等。
河流常见鱼类21、鳑鲏鱼
洛阳本地被称为小河鲳,洛阳常见有2、3种,在鱼鳍颜色和体型上略有差别。
鳑鲏身体侧扁,侧面看接近圆形,小型淡水鱼类,通常成群游动,个头一般不超过10厘米。这种鱼在春天繁殖季节会变成彩色,非常漂亮。雄鱼额头上出现凸起的珠星点,雌鱼伸出长产卵管。繁殖的时候,母鱼会将鱼卵产到河蚌外套腔里,小鱼在河蚌体内孵化后,才游出来。
2、中国斗鱼
现在花鸟市场上常见有泰国斗鱼,其实中国也有斗鱼。中国斗鱼比泰国斗鱼略微大一些,体长5-10厘米。主要分为圆尾斗鱼、叉尾斗鱼、香港黑叉尾斗鱼、越南黑叉尾斗鱼四种,其中圆尾和叉尾最常见。
圆尾斗鱼在北方广泛分布,不过现在野生的斗鱼不好找了,有人说龙门那里的伊河可能有斗鱼。
前几年,涧西一位养原生鱼的朋友给了一些圆尾和叉尾斗鱼鱼苗,我和伙计两人各养一种。我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养,长得很快,但是成年后,斗鱼相互斗而死亡,最后只剩了一条。伙计养在一个大鱼缸里,缸里有水草,背景颜色暗,斗鱼长大后都活了。
中国斗鱼比泰国斗鱼更凶,如果专门养斗鱼观赏的话,需要把鱼缸分成多个格子,每个格子只养一尾斗鱼。
3、棒花鱼
洛阳俗称为趴地虎鱼,这种鱼突出特点是嘴向下歪着,通常是贴着水底游动和觅食。这种鱼个头也只有几厘米长,食性很杂,啥都吃。
由于游动速度慢,在有别的小鱼抢钩吃食的时候,趴地虎鱼一般抢不到。只有别的小鱼少了,它才有机会咬钩。
4、鰕虎鱼
个头不大,一般5厘米长,长得虎头虎脑,样子非常可爱。鰕虎鱼也是底栖鱼,一对胸鳍呈现半圆状,合起来成为一个圆形,像吸盘一样可以吸附在石头上。
别看长得可爱,鰕虎鱼喜欢食肉,用蚯蚓最好钓,咬住饵以后就不放松。
鰕虎鱼养在鱼缸里很漂亮,可以吸附在缸壁上。
5、麦穗鱼
这种鱼体型细长,体型像一个麦穗大小,因而得名。
麦穗鱼从水上层到底层都有,个头小嘴小,见到鱼饵就疯狂咬钩。抢吃鱼食,又很难钓住,让钓鱼人非常头疼。
想要钓麦穗鱼,只能选用无倒刺的最小袖钩。
6、银鮈鱼
也是一种长不大的鱼,,体长一般不超过10厘米。
不过,银鮈鱼和麦穗鱼相比,头部大一些,嘴大一些,体型也比较肥。嘴大一些就相对好钓。
7、黑鳍鳈鱼
体背上有间隔的竖道黑色纹路,到繁殖季节会发色。雄鱼身体上呈现黑纹和**间隔,胸鳍、尾鳍呈**,十分漂亮。雌鱼色彩没有雄鱼那么鲜艳。
这种小鱼很少见,在新区的景观水系里只见过几次。
8、白条鱼
洛阳河流里非常常见,在新区的景观水系里都能见到。身体呈细长流线型,游动非常快,经常成群贴着水面来回游弋。
白条也是小型鱼,一般长度都在20厘米以下,较小的白条抢食,让钓鱼人不胜其烦。不过个头大的白条多了,专门钓白条也不错,这种鱼味道很鲜美。
白条鱼作为观赏鱼,成群来回游动,在鱼缸里观赏也不错。
9、马口鱼
也是一种游动很快的小鱼,嘴大、性情凶猛,嘴的形状像马戴嚼子的样子,因而得名。在繁殖季节时,马口鱼身上会发色,额头上也会出现鱼星,非常漂亮。
马口鱼通常在一两以下,长到三、四两的都很罕见。这种鱼是北方路亚的最常见的鱼种,路亚上的马口鱼通常比较大。在伊河的一些浅滩激流处,适合路亚马口鱼。去年在伊河橡皮坝下的落水池里,曾经手竿钓过不少马口。
马口鱼在鱼缸里观赏,也不错。
10、宽鳍鱲
和马口鱼习性相近,不过口小,也没有马口鱼那种嘴型。宽鳍鱲比马口小一些,1两到2两重的很罕见。
宽鳍鱲对水质要求很高,伊河里常见一些,洛河里很少见到。
宽鳍鱲常作为观赏鱼,鱼缸里养一群,配上水中植物衬托。如果养得好,到繁殖季节色彩非常漂亮。
11、柳根鱼
这种鱼在洛河、伊河市区段看不到,洛阳南部山区的溪流里非常多。柳根鱼是一种冷水鱼,适宜温度10~25℃,适合在山里小河里生活。这种鱼通常不大,1、2两的鱼已经很大了。
夏季时候,洛阳山里景区水里这种鱼非常多,色彩鲜艳,脊柱上像是有一条金线,若隐若现。
12、泥鳅
在水底淤泥中生活,个头10厘米多些,身体柔软,可以扭来扭去。嘴不大,嘴上还有胡须,喜昼伏夜出。
泥鳅嘴小不好钓,有时候用虾篓子可以网到。在鱼缸里养上一条,也很有意思。
在下雨前水中缺氧时,泥鳅喜欢跳出水面。我养的一条就是这么跳出水面,当时没被发现,掉在地板上干涸死了。
13、中华刺鳅
体形像黄鳝一样细长,呈圆柱状,头小嘴小。这种长相奇怪的鱼很凶猛,食肉,捕食小虾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嘴巴有毒,咬人后伤口愈合很慢。背上的鱼鳍很锋利,很容易划开皮肤。
以前在龙门水域用虾篓子网住过两条,带回家不敢放到鱼缸里,怕它咬其他鱼。
14、黄颡鱼
洛阳叫黄格亚鱼,很常见。这种鱼身体滑软,游动缓慢,通常在水底栖息,习性昼伏夜出。黄格亚鱼嘴很大,很贪吃,见到食物一口吞到嘴里。
如果钓到黄格亚鱼,鱼钩通常会被吞到肚子里。摘钩子时要小心,它的背鳍和两个胸鳍上有毒液,被扎一下会很痛。
曾经把钓到的黄格亚鱼放到鱼缸里,把我的几条小鱼、还有草虾都给吃了。以后鱼缸里,再不敢放黄格亚鱼与其他鱼混养。
河流常见鱼类3第一种:大肚鱼
对于俗称“大肚鱼”的鱼类,估计很多人都认识,甚至还厌烦它。这种鱼虽然名字很霸气,却是一种非常小型的鱼类。
大肚鱼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柳条鱼,大肚子鱼,山坑鱼等,它的学名叫食蚊鱼。别看这种鱼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无论是水塘、河流,还是小溪里面,都有它的身影。
并且它还很贪吃,让许多的钓鱼人烦恼不已。
可是大肚鱼却是一种入侵物种,它是原产自美国的一种温暖性的小型鱼类,当初引进它就是因为大肚鱼爱吃蚊子的幼虫,平均一条大肚鱼每天要吞食约2000余只蚊子的幼虫。
这种鱼在引进国内以后,因为适应能力很强,再加上强大的繁殖能力,所以在国内很多地方得以快速繁殖。
目前在长江以南的各省份基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了,在有些地方甚至还呈现泛滥的'趋势。
第二种:麦鲮
北方的朋友们对于这种鱼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南方很多的水域都有出现了,不光是有养殖的,而且在野外也有不少分布。
麦鲮的学名叫麦瑞加拉鲮,这是原产自印度的一种淡水鱼,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引进国内。
在南方很多的钓友,常在野外钓到一种酷似草鱼的野生鱼,而它多数就是麦鲮,不少钓友不认识它,叫它野草鱼,并且还把它当成是一种“土著鱼”。
就像草鱼在我国是四大家鱼一样,而麦鲮在它的故乡——印度和孟加拉国也一样是被广泛养殖的鱼类,另外在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老挝和尼巴尔等国家,这种鱼都有养殖。
其实麦鲮和草鱼的分辨只要掌握了方法还是很容易的,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眼睛,因为麦鲮鱼的眼角是红色的。
第三种:罗非鱼
这应该算得上是入侵我国最成功的的一种外来鱼类了,它不仅在国内被广泛养殖,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罗非鱼是一种原产自非洲的热带鱼类,因为它长得很像我国的鲫鱼,再加上野生的罗非鱼也有不少,特别是在两广的一些河流、湖泊里面,这种鱼更是快要泛滥了。
好些不太了解罗非鱼的人,就常认为它是土著鱼类。
罗非鱼在我国虽然养殖的比较多,但是却并不怎么受待见。而这些养殖的罗非鱼,大部分都是加工成鱼片、鱼排等产品出口到国外了。
因为罗非鱼的鱼肉鲜美,鱼刺少,蛋白质含量高,并且还富含了人体所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
在日韩和欧美等国家就很受欢迎,它还有着“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的美称。
再加上它养殖成本低,产量高,近年已成为两广地区养殖、加工、出口的热点之一,可是在当地它甚至被钓鱼人称之为“垃圾鱼”,就是因为这种鱼常在臭水沟也能生存,一些人认为这种鱼很脏。
第四种:埃及胡子鲶
看是不是以为这是鲶鱼呢?很多人都会把这种鱼当成是鲶鱼,即便是一些经常钓鱼的人也不例外。
其实这种鱼是来自肥皂尼罗河水系的埃及胡子鲶,在民间也叫它革胡子鲶,埃及塘鲺等。
如今这种鱼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并且在市场上也常见,因为养殖它的人不少。但是它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在1981年才从埃及引进养殖,后来在两广地区推广养殖。
和我国本土的鲶鱼相比,埃及胡子鲶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的特点,即便是在臭水沟里面也能存活。
其实这种鱼和我国的鲶鱼相比,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其中主要的不同点就是埃及胡子鲶的生长快,个头大,而且体色发黑,尤其是它嘴巴附近有8根胡须。
近些年有些不良商贩,确实会把半大的埃及胡子鲶冒充土著的鲶鱼来卖高价,不懂得区分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希望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提高警惕。
第五种:笋壳鱼
最后这种笋壳鱼,估计很多资深的钓鱼都会以为它是本土的鱼类。只因这种鱼长得和我国的一些鱼类太像了。
笋壳鱼的学名叫尖塘鳢,是尖塘鳢属鱼类,它是虾虎鱼家族中的一员。
这鱼原产自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之所以有笋壳鱼这鱼奇怪的名称,是因为这种鱼长得非常有意思,它的头部较大尾巴较小,身体又是圆柱形,看起来很像是竹笋壳,就连它身上的斑纹也很像竹笋壳,所以就得名。
笋壳鱼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从国外引进的,当时主要是在珠三角地区当成特色鱼类养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样鱼是默默无闻的,并且它没有像福寿螺、清道夫、小龙虾等入侵物种那样造成大的危害,所以很少人知道这种鱼。
再加上它很像我国的土著鱼,所以很多人就先入为主地把笋壳鱼当成了我国的原生鱼类。不过因为笋壳鱼太过于鲜美,受到了不少吃货朋友的青睐,现在野生的笋壳鱼数量并不多。
广东饲养塘鲺鱼的方法_广东塘鲺的饲养技术
餐鱼别名:鲴,苦条,白漂子,白镖子,篮子,篮刀,游刀子,白条。
基原:为脊椎动物门鱼纲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餐属的餐条。
产地:我国除西北高原外,江河湖荡广泛分布。
营养素:餐鱼鲜品可食部分每100克含水分727克,蛋白质183克,脂肪103克,维生素B,007毫克,属多脂类鱼。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无毒。归大肠、胃、心经。
功效:暖胃。适用于腹泻。
食用方法:餐鱼肉质细嫩,味鲜肥美,但多细刺,多供烧、炸、蒸、炸、熘等。每餐摄入量150克。
餐鱼的营养价值
宜忌:其性属火,多食易引发疮疥。
餐条鱼又名白条鱼
白条鱼中富含蛋白质、视黄醇和钾、钠、钙、磷等矿物元素,营养价值很高。
白条鱼中带有的丰富的蛋白质成分,还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成分,对人体的内环境协调是很有帮助的。白条鱼肉中还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白条鱼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白条鱼的营养价值体现为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白条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可抗衰老、养颜,有利于血液循环,开胃,滋补,防止肿瘤。
白条鱼的功效
白条鱼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有清热除火,祛脂降压,通乳生乳,养胃,利尿消肿的功效。
1、清热除火:白条鱼味苦,因此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2、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
3、通乳生乳: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的功效。
4、养胃: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5、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梭边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梭边鱼介绍
塘鲺发展前景广阔,那么塘鲺应该如何 饲养 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广东塘鲺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塘鲺的养殖技术 塘鲺的生活规律
性喜成群,贪食,主要摄食动物性 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类等,也很喜欢吃血(如猪血,屠宰猪的血流入池塘,塘鲺会长很大),粪便,肉类,吃这些生长迅速。
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 饲料。塘鲺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适宜于农家庭院小水面养殖推广。
塘鲺鱼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 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其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 鲤鱼、 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栖息地
属 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 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胡子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 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 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贪食易长,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有四根胡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它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由于长期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造成视觉退化,对外界食物、刺激、敌害等的感觉,主要依靠口周围四对发达的口须和发达的 侧线系统及 嗅囊。同时胡子鲶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 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胡子鲶的迁徙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胡子鲶属热带、 亚热带性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以下时,则开始死亡。因此,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毫克/升的水体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环境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腐败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存,但若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或导致多种鱼病的发生。
塘鲺的生长特性
胡子鲶性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 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对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以上。
食物取向
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天然水体中, 鱼苗主要摄食 轮虫、 水蚤、 孑孓、 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 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 水生昆虫、 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 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 内脏、鱼粉、 蚕蛹、螺蚬肉、 蚯蚓、 蝇蛆等 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 米糠、 花生饼、 麦麸、 豆饼和 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卵
胡子鲶鱼的卵有毒,误食会导致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的会造成 瘫痪。
塘鲺的养殖技术
饲养环境
池塘要求可选择庭院小水体养殖,也可利用池塘单养。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水、排水方便,池底平坦, 淤泥少,池塘保水性能好,面积一般为67~1334 平方米,水深1~15 米。进水口、排水口设防逃设施,在 池塘一角养殖一些 水草如 水葫芦,让鱼隐蔽、藏身。有条件的最好在塘基四周用网目为02~04 厘米的网片围起来,网高80 厘米,底部埋入土中20 厘米,以防 蛇、 蛙等敌害进入。放养前10 天排干池水,每667 平方米用 生石灰80~100 公斤全池泼洒消毒。
鱼种放养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一般大一点的池塘每667 平方米放规格3~5 厘米的胡子鲶鱼种2~3 万尾,庭院小水体每平方米放80~100 尾。鱼种放养时用3% 食盐水浸洗10 分钟左右。
饲料投喂 胡子鲶的饲料来源广泛, 螺、 蚬、蚌肉、蝇蛆、蚯蚓、死鱼虾、屠宰场下脚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均可投喂。螺、蚬、蚌等投喂时要将壳打碎,使用 粉状饲料最好与铰碎的肉浆拌合投喂,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其 蛋白质含量应在30% 以上。每天投喂2 次,为适应胡子鲶的摄食习性,投喂时间宜在清晨和傍晚进行。投喂量应根据气候、水温、水质和鱼摄食强度而灵活掌握,并适当进行调整。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
日常管理养殖期间,要视水质肥瘦程度,适当施用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以增加 天然饵料,减少生产成本。经常加注新水,一般每隔7~10 天注水1 次,高温季节每隔5~7 天注水、换水1 次,每次注水10~15 厘米深,以防水质恶化。每隔15 天左右使用生石灰1 次,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5~20 克,化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H 值,改善水质条件。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在下雨天要注意检查池塘拦鱼设施,防止逃鱼,并注意防蛇、鼠等危害。胡子鲶疾病较少,常见的有 打印病、 肤霉病、 肠炎病。防治打印病,每立方米水体用 漂白粉1 克对水全池泼洒;防治肤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400 克和 食盐400 克对水全池泼洒;防治肠炎病,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03 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50 公斤饲料中加鱼必康100 克,连喂3 天。
日常管理
藕鱼兼顾,合理调节水位,平时大池水位保持30~50cm,过深水位不利于藕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藕病虫害,粉剂宜在有露水的早晨施用,水刺尽量洒在藕茎叶面上,避免直接落入水中,施药时最好把鱼赶入鱼沟、鱼坑内。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塘鲺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胡子鲶病害较少,主要分布有:
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鱼种阶段可用每方水用05克 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防治,或用“鱼康” A型 杀虫剂、“鱼虫净”按量稀释全池泼洒。
三代虫病:由三代虫感染引起。防治可用2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30分钟,也可参照 车轮虫治疗 方法 。
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用生石灰清塘,减少日常操作受伤,密度合适,规格一致是有效防止该病产生的原因,发病后可用30%~40%的 食盐水浸洗病鱼5~30分钟治疗。
肠炎病:由细菌感染引起。投饵定时定量,保证 饵料质量,饲料品种更换要渐变,能有效预防该病发生。发病后可用“鱼菌清”、“鱼必康”、“鱼菌灵”等抗菌药予以治疗或拌饵投喂。
小瓜虫病:寄生在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吸收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脓泡,并产生大量粘液,感染严重时皮肤和鳃上的脓泡会变成许多小白点。发现此病时,可用01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重复一次,便能有效地杀灭。
尾孢子虫:主要寄生在鱼皮肤,其次是鳃、尾、鳍上,亦有少数胞囊,随着病情发展胞囊增大,数量增多,如不及时治疗会使大部分鱼受到感染。可用15ppm甲醛溶液消毒。
塘鲺的饲养培育方法
亲鱼繁殖培育
农家养殖塘鲺鱼最好自繁、自育、自养。亲鱼的培育,是搞好人工繁殖的首要工作。
池塘条件。亲鱼池面积一般为35~350平方米,水深10~15米,池底不必铺水泥,但须向排水处倾斜,以便清池时能将池水全部排出。可在池角或池壁作数个涵洞,或在池中沉设土管或塑料胶管,以利排水捕捉。池塘 种植 一半水面的水浮莲、浮萍等,以防盛夏水温过高并使水中保持适当暗度,安静塘鲺鱼的生活环境。
亲鱼选择。塘鲺鱼雌鱼成熟期一般为1年,雄鱼15年。因此宜选择15~20龄、体型较大、体质健壮、体重200克左右、无伤无病的亲鱼。有条件的最好雌雄分开培育,在产卵前3~4个月置于亲鱼池饲养。
放养与管理。亲鱼放养密度一般为50尾左右/平方米。投喂小杂鱼虾,鸡、鸭、鱼等动物内脏,以及米糠、麦麸、豆饼、花生饼等。动物性饲料绞碎后混合植物性饲料与维他E、矿物微量元素等揉成团状投喂。日投饲量视水质、气候的变化而不同,一般为池鱼体重的3%~5%,但水质恶化或水温降低时必须减少或停止。
苗种培育
池塘条件 苗种池一般为20~100平方米的土池,池四周用沙龙网或塑胶板密围以防敌害侵入,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收获时能完全排干。放苗前须将池底晒干后泛入新水,水深20~30厘米,池底置放长约15厘米的小塑胶管让其躲藏休息,池水种植不超过总面积的1/2的水浮莲、浮萍等。
鱼苗放养孵化池框网中的鱼苗到第4天开始摄食后即可放入苗种池饲养。放养密度为800~1000尾/平方米。初期鱼苗饵料以轮虫、水蚤等最佳。
饲养为满足鱼苗初期饵料,在鱼苗放养前15天,可选择另池培育水蚤。其方法是:将池水排干、暴晒,然后放入石灰水与厩肥等,将水放入,水深约60厘米。约2周可使蚤属大量繁殖。当鱼苗下池后开始摄食的1~2天,可用手抄网在培育池采集水蚤等浮游生物投喂鱼苗。约第8天开始可增加以丝蚯蚓与切碎的虾、贝肉等。30天以后可投喂猪血、下杂鱼酱、切碎的动物内脏并参些米糠、麦麸、豆粉等植物性饲料。到第40天,体长3~5 厘米即可作为鱼种出售或转入成鱼池养殖。
塘鲺的价值
经济价值
肉细嫩味美,富营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血、滋肾、调中、兴阴之功效,故被视为滋补食品,为南方常见的食用鱼,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种。养殖胡子鲶,因其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
食疗价值
胡子鲶科动物胡子鲶的肉。胡子鲶又称角鱼、暗钉鱼、塘鲺鱼、须子鲇。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江河湖泊。获得后,除去鳍与内脏,洗净鲜用。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益肾兴阳。用于身体虚弱,小儿疳积;黄疸,慢性肝炎;鼻衄,时流时止,年久不断等。常与莲子、绿豆、大枣之类配用。此外,也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阳痿。其肉嫩味美,可煎汤或煮粥食。
中医认为,胡子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胡子鲶刺少肉多,肉质细嫩,营养价值较高,具有滋补,敛肌活血,治疗小儿疳积、妇女倒经及哮喘等作用。
塘角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肉刺少,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同时,它还具有收敛肌肉、愈合伤口的功效,可作为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滋补佳品。
养殖塘角鱼具有投资少、技术简单的特点,而且塘角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耐低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
1、梭边鱼属于腐生生物,食用水中的泥土和腐殖为生。
2、使用石砌的鱼池和深井矿泉水养殖,严格控制环境和池水温度,严格控制鱼口养殖密度,养殖五十天即可食用。
3、主要食物: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
4、梭边鱼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5、钳鱼(qiányú),是北美洲主要的鲶鱼品种。它的官方产地为美国的密苏里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它的俗称是“钳猫(channel cat)”。在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捕捉它,是人们最爱捕捉的对象之一,且它在水产业里的名气是最大的。它又叫斑点叉尾鮰,具有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的特点。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
6、野生梭边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肉食性鱼类。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养鱼也是一种很好的创业项目,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不同品种的鱼的养殖方法不一样,以下分享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1一、孔雀鱼
1、孔雀鱼是一种最易饲养的热带淡水鱼,体形娇小,身上的图案五彩缤纷,性情温和,可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较短,适应性很强,能耐16℃低温以及较脏的水质。
2、孔雀鱼有“百万鱼”的称呼,因为其繁殖不分季节,在冬季也能正常生产,若条件适宜,约1个月繁殖1次,每次能产10-120尾仔鱼,1年产仔量很多。
二、草鱼
1、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为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体呈茶**,腹部为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为灰黑色。
2、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通常喜居在水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三、鲫鱼
1、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和生长快的特点,对水温要求不高,易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
2、鲫鱼体态丰腴,通常会在水下游动,当温度升高后,会在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其肉质肥美,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食。
四、花鲢鱼
1、花鲢鱼(胖头鱼)身体偏扁,头部大且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性情急躁,善跳跃,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是我国淡水鱼分布最广泛的鱼类。
2、鲢鱼是滤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以轮虫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15cm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食豆渣粉和米糠等,尤其喜爱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
五、泰国斗鱼
1、泰国斗鱼常活动在热带地区的湖泊、稻田等水流缓慢的水域,其耐盐度低于低于005%,是典型的淡水鱼。
2、泰国斗鱼好斗,雄鱼间常为了抢占地盘或争夺配偶,发生争斗,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外形艳丽夸张,是较容易饲养的观赏鱼之一。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2鲶鱼适合高密度养殖。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 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1、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①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②单养、混养和套养。
③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④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淡水鱼品种3哪种淡水鱼最好养
1、黑鱼
黑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又叫做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主要生长在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者是微流水中,黑鱼是很多地区养殖的淡水鱼品种,一般养殖8-9个月体重可达05~07千克,是一种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鱼。
2、青鱼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目前很多地区都有人工饲养。青鱼主要生长在中下层水域,最适合生长的水温为22-28度,主要以螺蛳、蚬、蚌、蛤、虾以及昆虫为食,其生长速度非常快,最大可以长到70公斤左右。
3、草鱼
草鱼也是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人工饲养最多的鱼品种,草鱼主要生长在中下层的水域以及水草比较丰盛的水域,是一种以草为食的'淡水鱼,草鱼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最大的个体能够达到40公斤左右。
4、鲶鱼
鲶鱼大家都熟悉,很多地区都有人工饲养。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是一种繁殖能力快,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淡水鱼,很多人不知道它生长速度可以半年长了6斤,也是很多地区饲养的淡水鱼品种。
5、鲢鱼
鲢鱼也叫做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域,冬季温度低,会到深水域越冬。鲢鱼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生长速度也属于比较快的鱼类。
6、鳙鱼
鳙鱼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一种鱼,我们经常吃的剁椒鱼头就是用鳙鱼做的,鳙鱼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域,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生长速度比较快。
7、武昌鱼
武昌鱼是一种产自长江中下游的我国特有的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是一种很好养殖的鱼类。另外武昌鱼肉质鲜嫩,特别适合清蒸,清蒸武昌鱼是湖北省的一道传统名菜,深受湖北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