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鱼类养殖业是个不错的发展行业,尤其是养殖鲫鱼,市场需求大!至于鲫鱼要如何养殖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下鲫鱼的养殖要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鲫鱼养殖池塘的选择
鱼种池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2米,成鱼池面积以 10亩为宜,水深2—25米。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每3—5亩池塘配备 30千瓦的增氧机1台,每个池塘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池塘平整无渗漏,无杂草。在鱼苗、鱼种下塘前 10—15天,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125公斤或3—5公斤漂白粉干法清塘,消毒除野。5— 7天后注入70—80厘米深水,注水时用60目聚乙烯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及其卵进入。 鱼苗、鱼种下塘前7天施肥,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300公斤做基肥,培肥水质,为鱼苗提供丰富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物碎屑等适口饵料,提高成活率。
鲫鱼养殖的鱼种培育
1放养放养密度每亩池塘放乌仔08—12万尾或夏花7000-9000尾,出池规格 50—100克/尾。鱼苗下塘后10— 15天,放白鲢夏花2000—3000尾,作为搭配种类来调节水质(但不能搭配鲤鱼、罗非鱼等),成活率可达 90%以上,每亩产鱼种500— 750公斤。
2 饲养 管理 鱼苗下塘后根据水质的肥瘦情况追施有机肥或投喂豆浆。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投喂豆饼粉、细麦粉、米糠等饵料,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可长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 夏花培育成大规格鱼种,需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蛋白含量 30%以上,饵料系数14—17,粒径02—20毫米,前期小些,后期大些。日投饵率按鱼体8%左右进行驯化投喂。经过15天左右的训化就可集群上浮抢食。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情况、水质肥瘦、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三、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厘米,使池水肥、活、嫩、爽。鱼种培育期间,特别是高温季节,必须经常换注新水,以防水质过肥。前期20—25天注新水一次,每次10—15厘米,后期7天换水一次,每次15— 20厘米。在养殖过程中,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应适时追肥,原则为“少施勤施”,每亩可施有机肥50公斤或尿素3公斤。每半个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 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定期防病治病。
鲫鱼养殖具体步骤
第一、养殖鲫鱼首先是你的环境条件必须很多次,水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很多地方的鲫鱼养殖,对于水的管理都很严格,这样才可以为鲫鱼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养殖方式是网箱养殖,这个 方法 主要是选择大型的水库和湖泊地区进行养殖,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保证箱内水含氧气丰富,而且鲫鱼的活动空间很小,利于鲫鱼的生长,减少能量的消耗。
第三、网箱养殖的方法很早就有了,主要是一些发达的渔业国家使用,技术在于我们要在同一个网箱中一次放鱼苗达到一个均量,也就是说鱼苗个体尽量相差不多,这样饲料投放平均,个体生长也平均。
第四、科学的喂养鲫鱼看以减少我们的资金浪费,主要的方法是网箱养鲫鱼饲料方面要多次投放,大家在每次投放的时候要少投一些,这样可以能减少饵料的浪费,每天投放的饲料不低于5次。
第五、网箱的鲫鱼养殖作为创业者一定要细心,每天要观察鲫鱼的变化,特别是注意一些不健康的鲫鱼我们要尽快的隔离出鱼群,避免出现大面积的鱼群传染,必要的时候要请专家进行检查。
第六、网箱大小我们要严格的控制,一般来说面积为20到28平方米,而网箱的高为三米左右,我们在保证不跑鱼的情况下,建议大家网孔越大越好,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箱子内外水流交换,保证鱼群的健康。
鲫鱼养殖管理方法
1)巡池、增氧机管理 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如实填写记录。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比如:正常情况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保持池水溶解氧3mg/L以上。
2)控制水质 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30cm,必要时,还可全池换水。在水源缺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合适时候泼洒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达到一池水养一池鱼的高水平。
3)定时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 措施 ,避免鱼病暴发。生长期间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比如亩用15kg左右)、漂白粉或01ppm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性鱼病;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鲫鱼的鱼病防治
鲫鱼的抗病能力虽强,发现了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发展,也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
严重患病鲫鱼主要表现为:浮水慢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侧(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粘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的溃疡。病原体为鲤锚头鳋。
主要病因: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因待机孳生;二是投入时体表受损伤(或生产操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的鱼种,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预防方法
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ppm。
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ppm,大面积鲫鱼混养池,可在鲫鱼生长季节,在食场周围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治疗方法:在养殖中,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诊后一次性全池泼洒05ppm 90%晶体敌百虫、02ppm硫酸亚铁合剂。对于继发性鲫锚头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敌百虫的池塘),可改用农用敌杀死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水深1m用6~10mL。
1、鲫鱼大红鳃病毒的症状
鳃出血的主要症状:病鱼身体发红,侧鳞以下及胸部尤为明显,鳃盖肿胀,在鳃盖张合或鱼体跳跃的过程中,血水会从鳃部流出。由于发病的鲫鱼鳃部水肿,呈西瓜经色,所以养殖户称之为大红鳃,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六七月份的鳃出血。
鳃出血病来势凶猛,至今尚未有效药物防控。根据近几年的 经验 ,最好的防控措施是采用应激防控体系来预防和缓和病情,它是由应激防控技术、生态位防控技术、免疫防控技术和药物防控技术等四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此防控体系必须贯穿于整个养殖期。
鳃出血病情况严重的池塘应急方案;半夜每天要开增氧机;
同时,第一天添加抗病毒中药5公斤/吨于饲料中,连用三天,药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两餐;
第二天上午:强力增氧底改,1公斤/亩·米;阴雨天也可以使用;
第四天上午:三宝维生素C全池泼洒,100克/亩·米;
第四天下午:三宝蛋氨酸碘50毫升/亩·米;饲料中停喂抗病毒中药,改添加 黄芪复合多糖5公斤/吨饲料中,连用三天,药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二餐;,7天为一个疗程。
2、鳃出血病情况较轻的池塘应急方案
第一天上午:三宝维生素C全池泼洒,100克/亩·米;半夜每天要开增氧;
第一天添加抗病毒中药5公斤/吨饲料和黄芪复合多糖5公斤/吨饲料中,连用三天,药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二餐;
第二天上午:强力增氧底改,1公斤/亩·米;阴雨天也可以使用;
第四天上午:三宝维生素C全池泼洒,100克/亩·米;下午:三宝蛋氨酸碘50毫升/亩·米;饲料中停喂抗病毒中药和黄芪复合多糖,改添加抗菌肽5公斤/吨饲料中,连用三天,药饵一天一餐,最多不超过二餐;这样7天为一个疗程,此方案较适合大红鳃和其他细菌性病比较严重,鳃出血病比较轻的池塘。
鳊鱼的养殖技术
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泰国鲫很少人养是因为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不能与其他小型鱼混养,会出现打架的情况,还需要特定水温和及时打氧,较为麻烦。泰国鲫鱼,又名金线侧鱼、红鳍鲫,属于一种活泼温和且群居性的鱼种。
热带鱼养殖方法
鳊鱼2—3龄可达性成熟,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池塘培育的鳊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3月左右,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
人工繁殖鱼苗,可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方法。用于繁殖的亲鱼最好在池塘中经过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从天然水体中捕起选择。鳊鱼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从鱼种阶段开始,雌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的厚则呈“波浪”形弯曲。性成熟后,雄鱼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尾柄的背、腹侧缘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软。繁殖时可选择成熟好的亲鱼,按计划配组并入产卵池,或先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让其自然产卵授精。由于鳊鱼鱼卵为粘性,可使卵附着在人工设置的等鱼巢上,然后在静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脱粘,再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鳊鱼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方法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水域选择
1、选择在靠近村庄、房屋的深水库湾设置渔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
2、选择向阳背风,库底原为农田或平坦开阔山地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质肥,天然饵料相对丰富。
3、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流在01米/秒以内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群的应激反应。
4、上游及周边有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选择。
网箱制作
1、网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结节网。
2、网箱规格:为带箱盖的六面体封闭式网箱。箱长4米,宽3米,深3米;网目3厘米。
3、渔排结构: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构建成桥伐式渔排。一般一个渔排安装20—50个网箱。
网箱安装
1、网箱的固定:将网箱上纲4个角的角绳结扎于松木板框架的4个内角上,另用4×6聚乙烯线将网箱上纲周边绕扎固定于框架边上;在网箱4个底角上吊挂2—3公斤重的鹅卵石或沙袋,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成形。
2、饲料台制作:用40目筛绢和直径6毫米元钢筋,制成2米×2米,边高02米的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内一角,以贴箱底为准。
3、网箱下水时间: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7天安装下水,使网片附生藻类后变得光滑,以避免鱼种表皮、鳞片磨擦损伤。
鱼种放养
1、放养的规格与密度:为了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生产上一般提倡放养个体尾重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100—120尾,尾重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80—100尾。
2、鱼种的锻炼与吊养:鱼种从出塘前10天开始,在投喂饲料时,每公斤饲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鱼种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鱼种出塘前应经2—3次的拉网锻炼;在鱼种起运前一天,用鱼种网箱吊养24小时,这样可减少鱼种在运输环节中的损耗,提高入箱后的成活率。
3、鱼种的消毒:采用食盐浸浴法,既有效又安全。食盐浓度3%—5%,浸浴时间5—10分钟,具体视当时的水温和鱼体忍耐度而灵活掌握。浸浴可在帆布桶内或在铺垫薄膜的船舱中进行。
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选用专用颗粒料。颗粒料以鱼粉、菜籽饼、麸皮等为主要原料,经小型硬颗粒饲料机制成不同粒径的鱼种料(粒径1—15毫米)和成鱼料(粒径25—35毫米)。颗粒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达26%左右即可。
2、投喂方法:养殖初期,投喂鱼种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养殖中、后期,投喂成鱼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饵次数为3次。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每次投饵量掌握在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日常管理
1、洗刷网箱:一般每隔7—10天洗刷网箱一次,以防止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流通交换。
2、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质。同时根据头天剩饵情况决定当天的投饵量。
3、防止逃鱼:每天都要认真观察、检查网箱有否破损、滑节,如有应随时修补。
观赏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养殖观赏鱼首先需要一个鱼缸,通常要根据品种和数量决定鱼缸的大小。
准备好鱼缸后,需要先养好水,才能把鱼儿放到里面。平时要根据其食性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投喂,每天要喂两到三次。定期要换一下水,保持水质的干净卫生,这样鱼儿才能健康。如果是热带鱼,还要注意控温。
观赏鱼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
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