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珍珠生产概况

   2023-05-23 互联网艺莲园545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在历史上,波斯湾、南太平洋以及中国的海域,中国、美国、欧洲中部的湖泊、河流中均曾产出过天然珍珠。如今,天然珍珠已经极其稀少。市场上交易的珍珠几乎完全是养殖珍珠。最早开始养殖珍珠的是我们中国。早在宋朝(96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历史上,波斯湾、南太平洋以及中国的海域,中国、美国、欧洲中部的湖泊、河流中均曾产出过天然珍珠。如今,天然珍珠已经极其稀少。市场上交易的珍珠几乎完全是养殖珍珠。

最早开始养殖珍珠的是我们中国。早在宋朝(960~1279年),我国已经养殖出了附壳佛像珠,并且在1082年已经开始应用。宋朝庞元英所著的《文昌杂录》如是说:“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做假核,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饲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两秋即成珠矣。”在宋朝就能养殖珍珠,养殖时间不少于两年,而且还是有核的淡水珍珠。

然而,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养殖珍珠是日本人御木本幸吉。经过数十年的试验,他在1893年成功地养殖出了附壳珠,并于1896年获得了专利权。1905年御木本幸吉戏剧性地获得了第一粒圆形的有核游离珠。此后,他以贝壳制作圆核,成功地利用马氏贝养殖出了海水珍珠,开辟了珍珠业的新时代,因此他被尊称为“珍珠之父”。

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在他们惟一的一个淡水湖琵琶湖(Biwa Lake)中试验淡水珍珠的养殖。经过20多年的反复试验,在1940年,他们终于成熟了外套膜的插片技术,淡水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亦获得长足发展。欧美市场上以“琵琶珠”标示淡水养殖珍珠。应该承认,日本人为现代珍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巩固其在珍珠业界的垄断地位,日本政府规定了所谓的“珍珠三原则”。禁止珍珠养殖和加工技术外传。此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南洋珠以及黑珍珠的人工养殖均与日本人有关。

20世纪80年代中期,膨胀性发展起来的中国淡水养殖珍珠,以年产千吨以上的惊涛骇浪淹没了日本的淡水珍珠养殖业。至20世纪末,日本海域的马氏贝连年大批死亡,致使海水珍珠生产由每年70吨急剧下降至每年10吨以下。而同时期的中国海水珍珠生产则突破了20吨。中国成为了珍珠生产大国,结束了日本人垄断世界珍珠产业长达半个世纪的局面。

目前,世界珍珠生产的格局大致如下:

(1)淡水珍珠:年产量:1000吨

中国占99%

美国、西欧、日本占1%

(2)海水珍珠:年产量:40吨左右

中国占45%

日本占45%

越南、缅甸等 占10%

(3)南洋珠:年产量:6吨

生产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4)黑珍珠:年产量:20~30吨

生产地:玻里尼西亚

为了改进技术,专家们一直对珍珠贝类进行研究。产量所以能够扩大,与20世纪70年代末人工繁殖幼贝的普及有直接关系。到目前为止,海水珍珠的养殖仍使用马氏贝。近年来日本和我国的贝均出现大量死亡的状况,因此海水珍珠的产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至今专家们仍然没有找出真正的原因。有鉴于此,海水珍珠在近期内不大可能恢复到年产80~90吨的水平。

南洋珠因水域条件的限制以及南太平洋海底地震和近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产量也难以扩大。

黑珍珠前几年曾因盲目扩大生产而使价格大幅下降。玻里尼西亚政府已采取措施,力图将年产量维持在10吨以下,但实际产量仍有20吨。

淡水珍珠几乎完全产自我国。目前,因为系农民自发性生产,因此尚不能严格控制,具体产量亦难以准确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谢绍河的淡水有核珍珠一旦产量扩大,必将冲击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市场。而且他最近又培养出了“有核再生珠”,使珍珠颜色和光泽大幅度提高。

此外,近年来有些养殖者从珍珠品种上另寻出路。企鹅贝颜色特殊且有彩虹效应,因此一直被用来养殖附壳珠。台湾大东山公司的吕A鉴在海南岛养殖出了大批附壳珠,制作出了精美的挂坠,引起了珍珠业界的注意。最近,北海A龙珠宝公司的尹超则利用企鹅贝培养出了佛像珠,充分地利用了彩虹效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淡水珍珠以三角帆蚌和皱纹冠蚌为主要母体,但是,因为三角帆蚌的色彩比较好,所以近年来已几乎无人使用皱纹冠蚌。谢绍河使用皱纹冠蚌养殖出了质量极好的附壳珠。最近他又培养出了形象细腻、逼真的头像珠。同时,他在有核圆珠的试验中也获得了明显的效果。与三角帆蚌相比,皱纹冠蚌抗病能力强,蚌体硕大,而且颜色趋白。因此,可以养殖出大颗粒、白色的淡水有核圆珠。

中国人在宋代首先养殖出了佛像珠,开创了人类养殖珍珠的先河。如今,又兴起了佛像珠的生产,这或许预示着珍珠生产的新途径。

养珍珠怎么养殖 怎么养珍珠

1、养殖有核珍珠:先用厚贝壳为原料制成球形的珠核,然后选择养育了1~2年的未成年珍珠贝,切取它的外套膜,随后把珠核插人一个成年的珍珠贝的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同时放一片外套膜的外表皮小片,使表皮细胞的一面紧贴珠核表面,等细胞增殖包围珠核后,就形成珍珠囊,并不断围绕珠核表面分泌沉积珍珠质,久而久之,就形成大而圆的人工有核珍珠。

2、养殖无核珍珠:只要把制各好的外套膜表皮小片用工具移植到另一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等细胞增殖后,就形成珍珠囊,随着珍珠质的不断分泌,就养殖成无核珍珠。

3、养殖附壳珍珠:是把一定形状的外来物,插人贝壳和外套膜之间,在外来物周围便分泌出珍珠质,附着在壳的内壁上,便可形成所谓佛像珍珠、半圆珠等。

1、珍珠是在贝体内形成的和贝壳类似的物质。不论是天然珍珠或是人工培育的珍珠,都是由于贝类在偶然条件下受到外界有刺激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刺激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

2、饵料生物: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3、光照和通风 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4、无机盐 无机盐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育珠蚌的养殖场所一般要求每升水含钙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水的酸碱度(PH值):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  

6、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7、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8、水温: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概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