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习性
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7一13天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 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在雌性生殖器内外,便结束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
姻烟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13-20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
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插入上内,产卵瓣上下错动,将卵产于土中,散产,产完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产卵孔,再继续产卵。
白天产卵多于晚上,7月上旬产卵开始,高峰在8月,9月末结束。每头雌虫产卵200-444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为80-90天。
2、食性
蝈蝈是杂食动物,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由于它能捕食一些害虫,所以应合理捕捉利用。柞蚕区视为害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
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瞒、蝗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鳌死的情况。它除做为欣赏昆虫饲养外,还可做为害虫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另外其卵营养成分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蝈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3、饲养地方
为防止蝈蝈的互相残杀,一般不宜混养,每笼一只。入冬后装入小容器,贴身保暖,还可养过春节。不过由于蝈蝈晚上会很吵,就算自己可以勉强忍受但邻居却不能那么平静了。因此为了降低蝈蝈的噪音还是把它放到一个凉快有封闭点的地方,最好有隔空材料把它围起来。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蝈蝈: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 "螽斯 ",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称呼, "聒聒 "和 "蝈蝈 "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 "聒聒 "和 "蝈蝈 "是一个等同的名称。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
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中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婴" ,这当然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
从康熙,乾隆直到宣统,许多皇帝都喜欢蝈蝈,乾隆游西山,听到满山蝈鸣,即兴赋诗,末代皇帝宣统与蝈蝈的情缘更是带有浓重的神奇色彩。
—螽斯
—蝈蝈
如何繁殖饲养各类鸣叫类昆虫(如蝈蝈等)
一、饲养前的准备。
将准备好的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根据蝈蝈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二、温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态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转到大笼,防止若虫因在小笼里活动不开,而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若虫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倒挂于高粱秆内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靠重力新将体蜕出鞘外。蜕皮时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情况如掉下来,后肢摔弯,可在5分钟内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即完全硬化。
饲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悬挂或放置笼子的地方,要避免有猫、鼠等其他动物对它的侵害。
二是,不可靠近笼子点燃蚊香或喷洒杀虫剂。
三是,不可将笼子放置或悬挂在靠煤炉的地方,以防被煤烟中的一氧化碳熏杀。
四是,喂饲的食物要做到多样化,不能老是用饭粒等某一种饵料,否则营养失调,使其难以活到冬天。
五是,秋季后期气温下降幅度较大,要即使采取措施为其保暖,防止冻死。
倍源蝈蝈棚内养殖蝈蝈可分为:1加温温室 2塑料日光温室 3塑料大棚 4简易拱棚等 初养蝈蝈一般用简易拱棚 和塑料大棚即可。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拱棚的养殖方法:1选址:要选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 周围无高大建筑物、遮荫物,采光良好,一般符合入射角55-65度。2、备料:用细竹杆 毛竹片 钢筋等材料弯成拱形做骨架,覆盖养殖专用网后,在覆盖塑料薄膜和草毡。
3、整地:选好地后,可根据地形来定棚的走向,宽度长度 然后放入沙子,以棚内7CM 的深度见沙为好,放入沙的目的是为母蝈蝈产卵容易更重要的是第二年小蝈蝈出土孵化率高、出的快!4种植率:植物的种类有黄豆白菜,玉米等(为了增加立体空间,便于活动增加养殖数量)整好地后再扣棚,再种植。那样对搭棚操作十分方便。5扣棚:(1)高度对以后操做方便,一般为18米-22米。(2)适当增加空间再搞好保温的同时能提高采光效果,增加蓄热量(3)要考虑到自然灾害发生,如:大风 暴雨 冰雹 大雪对棚的损害。6社会联系:应保持与村庄 街道 闹市一定的间距。(1)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的方针任务,做到节约用地。(2)规模养殖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3)各类蝈蝈养殖品种大小等排列顺序。(4)场内道路要通畅 布局紧凑 要适当考虑到将来的扩建问题。 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和昆虫类 杂食类,黄豆 白菜 油菜 胡萝卜等为植物类。 蝗虫 黄粉虫等为昆虫类。玉米粉 黄豆粉 南瓜花等为杂食类。 蝈蝈膀的点药技术,红色的点药是朱砂绿色的是铜渣,膀上点药的轻重,大小,位置是很有讲究的!!根据膀的类型,大小,形状,厚薄具体决定!1。膀根2膀沟3膀背 蝈蝈的捕捉有白天和夜间两种,白天名优虫多但捕获量小,夜间的虫糙但捕获量很大!上品佳虫的鸣声为单数!捕虫意外事故的处置有1摔伤2伤外出血3脱臼4溺水5雷击6电击7蛇咬8犬咬9脚打泡等等!!
倍源蝈蝈蝈蝈的病害与天敌,蝈蝈的病害有1暴饮暴食2脱肛[俗称“掉别头”3 生翎[寄生螨]4白僵病5积食6结粪。温湿度会引起病害, 一般小蝈蝈和大蝈蝈能忍受短时间0下10度至高温45度,但最适宜温度为28-32度,35度时应及时通风防止中暑死亡,天敌有:鸟类 螨类 鼠类 小昆虫(如蚂蚁 蜘蛛 螳螂等)
分辨蝈蝈的老嫩秘诀 1看肚皮 2看头部3看体色 4看吃食5看须爪6看行动速度。 蝈蝈的引种方式与管理,目前除本场国内外几乎很少有供优良种卵的,以农历10月至次年的3月进种卵为最好。早春引种卵前,棚内应种上植物如白菜 油菜,蝈蝈一般为6至8天蜕皮一次为一龄 大约七龄左右为成虫。
蝈蝈的反季节繁育,有些地区把冬季人工繁育鸣虫叫做份虫儿,份虫的暖房叫份房,份虫者叫罐家。一,产卵留子就是每年的5-7月份全国各地罐家均到蝈蝈名产地 易县西山北收大肚雌母蝈蝈回家扎子。二,卵的保存与孵育 新产的卵[原始卵] 仅重12-15毫克必须经过高温暖籽,低温萌动和高温孵化才能出来小蝈蝈,这种人为通过温度变化来控制卵的孵化方法称为[压子]。蝈蝈卵出来的小蝈蝈称为“秧子”秧子在昆虫学中叫若虫即幼虫,它的最适宜生长温度 为28度 。三,蝈蝈的蜕;大鞘” 即由若虫羽化成虫的最后一次蜕皮,对成虫的好坏极为重要,一般历时为50分钟左右[也取决于温度高低]待蝈蝈蜕成后2-3小时左右硬化成熟后便分装观赏,饲养或出售。 野生蝈蝈一般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出土,六月十五左右长成,白露开始衰老死亡,霜降以前全部死亡,生长周期为60-75天左右,从长成开叫到衰老死亡为3个月,俗称“百日虫”,大规模科学养殖育种公母比例为1:1,不可低于1:3,切记蝈蝈的卵必须经过高温暖籽,低温萌动和高温孵化3个步骤,才能出来小蝈蝈。
蝈蝈养殖棚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体长40-50毫米。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前翅各脉褐色。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
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听其鸣叫。
蝈蝈属于螽斯科。螽斯科鸣虫一般共同的特征一般有:身体呈扁圆柱状。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头部有复眼1对。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单眼2—3个。口器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颚各1对、下唇及舌等部分组成。上颚即大牙特别发达,粗壮坚硬,内缘常呈锯齿状。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为红色或紫红色,牙根色淡。胸部背面有发达的前胸背板,形状多变。侧片发达,有些种类在侧片和前胸背板后缘相交处形成肩凹陷。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状突起。有些种类前翅和后翅较为发达,但也有些是前后翅强烈缩短或完全无翅。足3足,跗节由4节组成,在最后一节的顶端有爪1对。后足股节十分发达;前足胫节基部有开口式或闭口式听器。腹部通常有背板10块、腹板8(雌性)或9(雄性)块,在最后一节背板构成下生殖板,形状多变,有时还有附属突出的部分。雌性的产卵管比较长,呈剑状或镰状形。螽斯科的鸣虫的前翅均具有发音器——音锉和刮器。直翅目螽斯科鸣虫均属渐变态,经历产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以卵越冬,大多产卵于树上或土中,一般一年一代,也有以若虫或成虫越冬的。植食性、肉食性与杂食性均有。
蝈蝈的病症与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螨、螳螂,也有在捕食玛蜂时有被蜇死的情形。蝈蝈在人工喂养的时候总是喂多水的瓜果会大肚、拉稀、甚至是脱肛而死。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南北温度变化很大。南方春夏暖的早,北方迟。南京首批“叫哥哥”在端午节就可以出现,称“夏叫”,鸣声弱,体小色淡。北方见蝈蝈成虫时间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或7月初才能听到“夏叫”,称早蝈蝈。这批蝈蝈对人工繁殖留子很有意义。立秋后10天新蜕的蝈蝈称“早叫”,个大体健,饲养好了可以越冬。人工繁育的蝈蝈可人为控制分批的羽化出来,在春节后蜕的热蝈蝈可以养到第二年的天然蝈蝈出现,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听到蝈蝈叫声了。
蝈蝈的形态
蝈蝈是螽斯科中的大型鸣虫,体长可达50mm(40—55mm),雌虫比雄虫略大。通体有绿色、浅绿、淡褐、草白、黑褐等各种体色。头较大,顶部色较深,呈绿色或褐色。脸长,色淡,呈蓝或淡蓝绿色。牙尖紫红色。二触角须呈丝状,可长达60mm,褐色。两个复眼前方有三个单眼。颜面略前倾,基本垂直。前胸背板宽大而发达,呈马鞍形,厚而坚硬,呈绿色或褐色。背板侧区下缘有白色或淡**边。胸部腹板各有一对锥状刺,后胸的最大。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后突出。
雄虫胶翅比雌虫长,厚而发达。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雌虫前翅很短,仅为6—8mm,不能鸣叫发音。雄虫前翅有音锉、刮器和发音镜,两前翅摩擦可发了鸣声,优美响亮。后翅已经退化。腹部肚子为圆状,尾端略尖上翘着,有背板10块,呈绿色或褐色,腹板8板(雌虫)或9块(雄虫)。雌虫尾端有军刀状的产卵器,约长29—34mm。六足长而发达,后肢强大,跗式4-4-4,1-3跗节有垫,后足第一跗节跗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整个体躯呈纵扁或圆柱状,腹部膨大,体形宽厚长大。
蝈蝈的生活习性
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蝈蝈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经1—2周开始交配,历时30分钟左右,直至雄虫排出乳白色直径达10mm的粘性精托,并附着雌虫生殖器内外,才算结束了交配。这时雌虫腹部向前弯曲,并用口咬食精托,将精子挤入贮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则不能产生受精卵。蝈蝈一生可以进行多次交配。雌虫交配后2—3周就开始产卵,产卵期很长,怀卵后体重可增加3倍左右。产卵时腹部向上提,产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内,产卵瓣上下蠕动,将卵分批分散的产于土中。产完一批卵后抽出产卵管,用力向后弹土,封闭住产卵孔,再继续产卵。白天产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开始产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结束。每头雌虫产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1000只母蝈蝈理论可以产300000___400000(30万之40万)枚卵是非常的惊人的 !!雌雄成虫寿命近似,一般却为80—90天。进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虫就死亡了。
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蝈蝈按产地分类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按产地来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类,北蝈蝈优于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冀蝈蝈(易县西山北乡)、晋蝈蝈、鲁蝈蝈。京蝈蝈又叫燕蝈蝈。
主要指北京山区和郊区的蝈蝈,北京人爱讲究大山的蝈蝈。北京以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冀蝈蝈
河北山区,每年蝈蝈产量大。多为铁皮蝈蝈,紫蓝脸,红牙,粉肚皮膀大翅长蛤蟆音。绿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绿腿绿肚,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格外显示自然之美! 间或有少量草白蝈蝈与山青蝈蝈。河北省蝈蝈以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的为主,名气最大。鲁蝈蝈
主要指山东北部为主的地区,鲁蝈蝈又以绿蝈蝈为主,但头项部局部泛红褐色的边纹,但也有个头大点的。也有少量的草白和山青等中等身量的蝈蝈。 晋蝈蝈
山西作为主产小蝈蝈的地区,气候有些干旱,多产中小身量蝈蝈,以小个为主的山青、草白蝈蝈以及少量的铁蝈蝈。晋蝈蝈的物点皮实好养,皮粗翅厚,叫声响,但不美观罢了,尤其以宣化蝈蝈最为出名,它耐干旱,生命力特别强。
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的蝈蝈都统称为南蝈蝈。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长江流域等地的蝈蝈个头较小,比札嘴略大,鸣声也小而尖。总的来说南蝈蝈没有北蝈蝈筋粗皮厚,皮实耐旱,鸣声也不如北蝈蝈那样强劲有力。在南方很难见到北方的大铁蝈蝈。
蝈蝈按体色分类
从观赏的角度按体色分类,蝈蝈可分为五类:绿蝈蝈、黑蝈蝈、山青蝈蝈、草白蝈蝈、异色蝈蝈。 绿蝈蝈
绿蝈蝈多生在平原、农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农作物区。绿蝈蝈讲究的是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在满目苍茫的严冬里,这种大翡翠绿蝈蝈更能显示自然之美,也格外耀目。在冬季时期,一般绿蝈蝈价超过黑蝈蝈,就是因为绿色比黑色好看,观赏价值更高。绿蝈蝈翅薄,一般叫声偏高,但鸣声没有黑蝈蝈那样响亮宽厚。 黑蝈蝈
黑蝈蝈又称铁皮蝈蝈,通体都是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正宗黑蝈蝈个大,皮坚翅厚,通体青黑色,紫蓝脸,红牙,粉肚皮,白、黄,深褐翅,黄绿膀墙,褐色前翅背,前翅侧区斑黄绿色或**,黑青腿,棕须,黑眼或棕眼。体色随时间、年龄的增大而加深,直到全身黑亮似铁,鸣声强劲有力,响亮,宽厚。一虫鸣叫能盖过群虫的鸣声。一膀一膀地叫,沉着而稳重,有大将的风度。 山青蝈蝈
多大夏秋出现,生长在低山丘陵。灌木杂草间及干河谷、荒地、田野梯田之中,体色以灰绿为主,色淡且杂,头项腹腿之色也不怎么统一。山青蝈蝈肚色有绿、黄、白三种,是庄稼地里最常见的普通蝈蝈,不被爱虫者重视。 草白(糙白)蝈蝈
多在晚秋时出现,生长在山坡、丘陵、田边、地角、灌木杂草之中。通体色杂且淡,介于绿褐之间,似浅褐之间,似浅淡枯草灰白色,故名草白。天然草白蝈蝈因蜕皮较晚,故深秋长寿者较多,体质不错,皮实易养。
异色蝈蝈
蝈蝈体色最基本的是黑褐色与黄绿色,经过长期各地环境的影响与个体变异,又逐步衍生出了很罕见的中间色、过渡色,这就是奇特的异色蝈蝈。
①红褐蝈蝈:生长在北方燕山山区,红头紫脸,紫红脖项(红前胸背板),褐红腹背,粉红肚皮,紫红腿,红须、金黄翅,前翅侧区(俗称膀墙),鲜绿色,布满翡翠绿斑,个头也较大,鸣声响亮,强劲有力,长寿耐干旱,体色极美,实为罕见。
②金黄蝈蝈:生长在北方的太行山区,褐黄头,蓝脸红牙,褐黄脖项,黄腿黄肚黄须,金黄翅,惟膀墙(前翅侧区)翠绿,通体褐黄闪金光,鸣声宽厚低沉,苍劲有力,就像金色闪闪的盔甲在闪烁。这样的通体褐黄蝈蝈几十年也难遇一个,甚为稀罕。
③蓝绿蝈蝈:采于河北固安大提及鲁北,它是由绿蝈蝈衍变而来的,其绿色特殊,通体呈蓝绿色,与一般绿蝈蝈体色有明显的不同。蓝绿头。个体肥大,鸣声响亮,调高音脆。蓝绿蝈蝈更是少见,纯正天蓝更是难得。
④五色蝈蝈:生长在河北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坡地,是由褐黑山蝈蝈衍变而来的,体分为五种颜色,棕褐头,蓝脸红牙,红褐脖项,棕胸花腿绿肚皮,金黄前翅,绿膀墙(前翅侧区),深紫色腹背板,虫体身披五色,各部色调鲜明,对比强烈,很是难得,虫体大色足,皮坚翅厚,鸣声响亮,雄浑有力。
⑤白蝈蝈:选自晚秋北方的丘陵砂砾荒地,由草白蝈蝈衍变而成。体色很浅淡,微微带有灰褐淡绿之色,远看像白色、白项、白胸、白肚、灰白腿、只有翅膀呈淡棕色,淡绿膀墙(前翅侧区),银装素裹,个头中等,鸣声细脆而悠扬。蝈蝈的鸣器与选膀 蝈蝈的鸣器
雄蝈蝈的鸣器是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性、惊叫敌人。雄蝈蝈的鸣器前翅在背区,前宽后窄而扁,前翅背呈黄褐色,前翅侧区多呈绿色,多翅脉网纹,翅背很厚,翅侧较薄。一般雄虫前翅长为14—18mm,也有少数的大翅者,长度可以达到20—30mm。雌虫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虫前翅一般为左搭翅,即左翅盖于右翅之上。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两翅愈发达(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 蝈蝈选膀的要点
挑选优质的蝈蝈首先要选翅膀大且厚的。膀的背部还平面宽而长。膀的背部平面要平展,上边的左膀紧贴于下边的右膀。闭膀时不能有大的缝隙,要闭严盖紧。音锉与刮器应该突出些,翅脉要饱满。左上膀的右边膀翅要足以盖够搭足在下膀。右下膀的鼓腹(镜片)愈大愈好。高膀立膀,静止时候两膀要在蝈蝈的背上离开肚高高翘起来的为佳。膀墙愈宽愈大愈好,不论是黑蝈蝈还绿蝈蝈,膀墙均应为绿色者,真正的黑铁蝈蝈或金蝈蝈(雄)前翅膀的特点 翅蝈蝈膀墙应为**或浅黄绿色。 蝈蝈膀的点药技术与方法
蝈蝈膀与蟋蟀膀是不同的:1、蝈蝈膀一般翅短且厚,革质化程度较强。2、蝈蝈膀都是左膀在上,右膀在下,都是左搭翅,没有右搭翅。也只有左搭翅才能叫的响,摩擦出声。3、蝈蝈的左右膀在构造上不同,左膀下面有摩擦脉与刮片,摩擦脉末端处有刷毛;右膀上面有凸起的摩擦脉,更为明显的有透明的发音镜,在发音镜的左侧边缘有特别厚的凸起新月形的摩擦边。4、蝈蝈的前翅侧区宽大厚长,特别发达,大多呈翠绿色,与革质化的黄褐色前翅背区、臀区相连接,构成了一个直角,组成芒鸣的音箱。故双翅磨擦鸣叫声音响亮,音量大大超过蟋蟀,但蝈蝈的后翅已完全退化了。
蝈蝈膀(前翅)的点药技术
蝈蝈膀的叫声可以通过人工点药来改善,这是喂养鸣虫中一项古老传统的技术,也是欣赏鸣虫中的一种艺术。红色的点药是朱砂,绿色的是铜渣,其点药技术与点油葫芦、点蛐蛐的基本上相同。蝈蝈膀上点药的轻重、大小与位置是都很有讲究,可以根据蝈蝈的类型、大小、形状、厚薄来具体决定,酌情下药。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种:1、把药点在膀根,左上膀红点弧形沟摩擦脉的后方,膀侧膀沟的里边;右下膀点在与它相对称的位置上,即右膀鼓腹(镜片)与膀根中间的翅脉膀筋上,靠近镜片边缘的上方的背面,右膀下边为暗药。2、药点在左右膀背区与侧区之间的左右两边纵向平行的两个膀沟中间,左右膀均为明药。3、药点在左上膀背区后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在左上膀两个弧形膀沟中间最凸起的翅脉上为明药;左下膀药点在与它相对称的位置,即右膀鼓腹(镜片)边缘下侧向的翅脉筋上的背面,右膀的下方为暗药。点膀下暗药时要用特制的支子把蝈蝈的双膀都支起来,从膀下伸进点药。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