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脊索动物的分类法!

   2023-05-24 互联网艺莲园102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Q9593 脊椎动物总论脊椎动物生理学的著作入Q4;专论某类或某种脊椎动物生理学的著作入以下各类。 脊椎动物门海洋脊椎动物 Q95939 圆口纲 圆口纲Q95939+1 七鳃鳗亚纲(八目鳗亚纲) 七鳃鳗亚纲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Q9593 脊椎动物

总论脊椎动物生理学的著作入Q4;专论某类或某种脊椎动物生理学的著作入以下各类。

脊椎动物门

海洋脊椎动物

Q95939 圆口纲

圆口纲

Q95939+1 七鳃鳗亚纲(八目鳗亚纲)

七鳃鳗亚纲

Q95939+2 七鳃鳗目(八目鳗目)

七鳃鳗目

七鳃鳗属

Q95939+3 盲鳗亚纲

盲鳗亚纲

Q95939+4 盲鳗目

盲鳗目

Q9594 鱼纲

鱼类学入此。

鱼纲

草食性鱼类;淡水鱼类;底层鱼类;电鱼;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观赏鱼类;海产鱼类;洄游性鱼类;家鱼;降海性鱼类;冷水性鱼类;掠食性鱼类;热带鱼类;肉食性鱼类;上层鱼类;溯河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养殖鱼类|;有毒鱼类;鱼类;鱼类学;杂食性鱼类;杂鱼;中上层鱼类

Q95941 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鳐形总目等入此。

板鳃亚纲

鲨鱼

Q95942/433 (特殊分类规定)

图书分类时,入Q95941。

Q95942 侧孔总目

侧孔总目

Q959421 虎鲨目

虎鲨目

虎鲨科

Q959422 六鳃鲨目

六鳃鲨、哈那鲨、七鳃鲨等入此。

六鳃鲨目

六鳃鲨科

Q959423 鼠鲨目

豹纹鲨、鲭鲨、须鲨、锥齿鲨、斑竹鲨、鲸鲨、噬人鲨、鼠鲨、姥鲛鲨、真鲨、大青鲨、双吉鲨等入此。

鼠鲨目

长尾鲨科

Q959424 角鲨目

萨氏角鲨等入此。

角鲨目

角鲨科

Q959429 其他

真鲨目、锯鲨目、扁鲨目等入此。

侧孔总目

扁鲨目;扁鲨属;锯鲨目;双髻鲨属;星鲨属;须鲨科;真鲨科;真鲨目;真鲨属;皱唇鲨科;皱鳃鲨目

Q95943 下孔总目

下孔总目

鲼科;鲼形目;蝠鲼科;魟科;锯鳐目;犁头鳐科;犁头鳐目;团扇鳐科

Q959432 鳐目

犁头鳐、斑鳐、赤红、黄红、鸾鳐、尖齿锯鳐、团扇鳐、孔鳐、蝎鲼等入此。

鳐形目

鳐科

Q959433 电鳐目

舌形双鳍电鳐、白斑单鳍电鳐等入此。

电鳐目

Q95944 全头亚纲

全头亚纲

Q95944+2 银鲛目

黑线银鲛、长吻银鲛等入此。

银鲛目

Q95945 肺鱼亚纲

肺鱼亚纲

Q95945+2 澳洲肺鱼目(单肺目)

澳洲肺鱼等入此。

澳洲肺鱼目

Q95945+3 美洲肺鱼目(双肺目)

美洲肺鱼、非洲肺鱼等入此。

美洲肺鱼目

Q95946 真口亚纲

真口亚纲

大湖银鱼;大麻哈鱼属;大银鱼;革胡子鲶;鲑科;鲑属;鲑形目;海鲢目;海鲇科;红点鲑属;虹鳟鱼;|鳢形目|;鳞鲶科;鲇科;鲇形目;鲶鱼;鼠鱚目;太湖新银鱼;太湖银鱼;细鳞鱼;香鱼;银鱼科

Q95946+1 空棘鱼目

矛尾鱼等入此。

腔棘鱼目

矛尾鱼

Q95946+2 多鳍目

多鳍鱼、芦鳗等入此。

多鳍鱼目

Q95946+3 鲟形目

鲟、黄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白鲟、达氏鳇等入此。

鲟形目

白鲟;长江鲟;黑龙江鲟;鲟科;中华鲟

Q95946+4 弓鳍目

弓鳍鱼目

Q95946+5 雀鳝目

大雀鳝、扁口雀鳝等入此。

雀鳝目

Q95946+6 鲱形目

北梭鱼、鲱、沙丁鱼、宝刀鱼、虱目鱼、鲑、大麻哈、狗鱼、青鳞鱼、鳓、斑鰶、鲥、鲚、黄鲫、哲罗鱼、茴鱼、胡瓜鱼、公鱼等入此。

鲱形目

宝刀鱼;北棱鱼;鲱科;鲱属;凤鲚;公鱼;狗鱼;胡瓜鱼;茴鱼;鰶属;鳓属;青鳞鱼属;沙丁鱼属;鲥属;鲥鱼;太平洋鲱;鳀科;鳀属;遮目鱼;哲罗鱼

Q95946+7 灯笼鱼目

狗母鱼、蛇鲻、龙头鱼、比目鱼、七星鱼等入此。

灯笼鱼目

蛇鲻属

Q95946+8 鲤形目

鲤、鲫、鲮、鲃鲩、白鲢(鱮)、泥鳅、胭脂鱼、马口鱼、青鱼、草鱼、赤梢鱼、三块鱼、雅罗鱼、赤眼鳟、鲴、鲢、■、裂尻鱼、黄瓜鱼、东坡鱼、鲮、鲈鲤、■、鲖、麦穗鱼、鳊、鲂、鲌、鳑鮍、鳗鲶等入此。

第1个表外字字形为:鱼用

第2个表外字字形为:鱼勾

鲤形目

鳊;(粲)条属;草鱼;厂鱥;赤梢鱼;赤眼鳟;丁鱥;鲂;鱤;鲴属;红鲌属;鲫;鲤;鲤科;鲢;裂腹鱼属;鲮鱼;裸鲤属;马口鱼属;麦穗鱼;鳗鲇科;泥鳅;鰟鮍属;平鳍鳅科;青海湖裸鲤;青鱼;鳅科;鲖鱼;团头鲂;雅罗鱼属;胭脂鱼;胭脂鱼科;银鲫;鳙;原鲤属;脂鲤科

Q95946+9 鳗鲡目

鳗鲡、星鳗、海鳝、蚓鳗、康吉鳗、蛇鳗、蠕鳗等入此。

鳗鲡目

海鳗科;海鳗属;鳗鲡;鳗鲡科;欧洲鳗

Q959471/499 (特殊分类规定)

图书分类时,入Q95946。

Q959471 颚针鱼目

竹刀鱼、飞鱼、文鳐鱼、颌针鱼、燕鱼(飞鱼)、鱵等入此。

颌针鱼目

飞鱼科;颌针鱼科;鱵科

Q959472 鳕目

鳕、狭鳕、大头鳕、江鳕等入此。

鳕形目

鳕鱼

Q959473 刺鱼目

九刺鱼、中华多刺鱼等入此。

刺鱼目

Q959474 海龙目

烟管鱼、剃刀鱼、海龙、海马、管口鱼、长吻鱼、虾鱼、勃氏鱿等入此。

海龙目

海龙科;海龙属;海马属

Q959475 鳉形目

青鳍、金蚊鱼等入此。

鳉形目

虹鳉;青鳉;食蚊鱼

Q959476 金眼鲷目

松球鱼、红鳗(金鳞鱼)等入此。

金眼鲷目

Q959477 海鲂目

日本海鲂等入此。

海鲂目

Q959478 鲻形目

油鲆(香梭)、梭鲻、银汉鱼、平鲻、凡鲻、普通鲻等入此。

鲻形目

梭鱼;鲻科

Q959479 马鲅目

四指马鲅、小口马鲅等入此。

马鲅目

Q959481 鳢形目

乌鳢(乌鱼)等入此。

鳢形目

Q959482 合鳃目

黄鳝、双肺鱼等入此。

合鳃鱼目

黄鳝属

Q959483 鲈形目

红鳍、鳜、鲈、鰏、大黄花鱼、带鱼(大刀鱼)、条鲷、菜叶鱼、雷子鱼、玻鱼、双斑鱼、鲈、河日鱼、寿鱼、鮗、汤鲤、大眼鲷、红鲇鱼、斜鳞鲷、梅鲷、松鲷、金线鱼、真鲷、梅童鱼、石首鱼、小黄鱼、鮸、黄唇鱼、白姑鱼、叶姑鱼、鰔、短脊鱼、鲃、乳香鱼、军曹鱼、鲹、竹夹鱼、鰤、乌鲳、乌鲂、眼镜鱼、泥鳅、单指鱼、海燕鱼、鸡笼鱼、金钱鱼、少女鱼、蝴蝶鱼、马夫鱼、海鲫、锯唇鱼、菩提鱼、豆娘鱼、隆头鱼、伸口鱼、濑鱼、河猪鱼、鹦嘴鱼、毛背鱼、鳄■鱼尉、鲐、旗鱼、鲅鱼、箭鱼、鲳、攀鲈、斗鱼、鰕虎鱼、塘鳢鱼、弹涂鱼、斑头鱼、六线鱼、杜父鱼、罗非鱼、雀鱼等入此。

表外字字形为:齿鱼

鲈形目

白鲳鱼;白姑鱼属;鲳属;鲿科;大黄鱼;大甲鲹属;大眼鲷属;带鱼;笛鲷属;鲷属;斗鱼科;鲱鲤科;鳜属;海鲋;河鲈;红笛鲷;蝴蝶鱼科;黄姑鱼属;黄鳍鲷;黄鱼属;尖吻鲈;叫姑鱼属;金线鱼属;兰子鱼科;狼鱼科;丽鱼科;隆头鱼科;罗非鱼;马鲛;梅童鱼属;鮸鱼属;鯕鳅属;枪鱼属;鲭科;雀鲷科;沙塘鳢;鲹科;鲹属;鰤鱼;石斑鱼属;石首鱼科;鲐;塘鳢科;天竺鲷科;天竺鲷属;鳚科;鳚属;(螉)科;乌鲳科;鱚属;鰕虎鱼科;(鰔)科;小黄鱼;叶姑鱼属;鮨科;玉筋鱼科;圆鲹属;鮡科;真鲷;竹夹鱼属

Q959484 豹鲂鮄目

东方豹鲂鮄等入此。

豹鲂鮄目

Q959485 金枪鱼目

金枪鱼、黄鳝金枪鱼、舵鲣、鲔、鲣等入此。

金枪鱼目

金枪鱼

Q959486 鲽形目

(大口鲽)、星鲆、星鲽、鳎等入此。

鲽形目

鲽科;木叶鲽属;鲆科;舌鳎科;鳎科;鳎属;条鳎属;牙鲆属

Q959487 刺鳅目

刺鳅、大刺鳅等入此。

刺鳅目

Q959488 鮣形目

鮣(印头鱼)等入此。

鮣形目

Q959489 魨形目

三刺魨、鳞魨、马面魨、魨(四齿)、刺魨、东方魨、圆魨、翻车鱼等入此。

鲀形目

刺鲀科;东方鲀属;翻车鱼科;河豚;马面鲀属;三刺鲀属;鲀科

Q959491 鮟鱇目

鮟鱇、躄鱼、棘茄鱼等入此。

鮟鱇目

鮟鱇科

Q959492 海蛾鱼目

海蛾鱼(飞雀)等入此。

海蛾鱼目

Q959499 其他

真口亚纲

背棘鱼目;蟾鱼目;长颌鱼目;毒鮋科;鬼鮋;鬼鮋属;|海鲢目|;红娘鱼属;喉盘鱼目;鲸口鱼目;绿鳍鱼属;囊咽鱼目;拟鲈目;绒皮鲉科;松江鲈;银汉鱼科;银汉鱼目;鯒;鮋科;鮋形目;月鱼目

Q9595 两栖纲

两栖动物学入此。

两栖纲

锄足蟾蜍;壳椎亚纲;两栖动物;迷齿亚纲;石炭螈目;鱼石螈目

Q9595+1 无足目

鱼螈等入此。

蚓螈目

蚓螈科

Q9595+2 有尾目

洞螈、泥螈、鳗螈、小鲵、大鲵(娃娃鱼)、蝾螈等入此。

有尾目

大鲵;墨西哥蝾螈;蝾螈科;蝾螈属;小鲵科;隐鳃科

Q9595+3 无尾目

负子蟾、大蟾蜍、雨蛙、青蛙(黑斑蛙)等入此。

无尾目

蟾蜍科;蟾蜍属;锄足蟾科;大蟾蜍;非洲爪蛙;黑斑蛙;黑龙江林蛙;虎纹蛙;姬蛙科;林蛙;美洲豹蛙;牛蛙;盘舌蟾科;树蛙科;蛙科;雨蛙科;泽蛙;沼蛙

Q9596 爬行纲

爬行动物学入此。

爬行纲

壁虎;壁虎科;槽齿目;初龙亚纲;大壁虎;二齿兽亚目;蝮蛇;海蛇科海蛇;巨蜥科;蝰科;鳞龙亚纲;三列齿兽亚目;兽孔目;似哺乳类爬行动物;无孔目;无孔亚纲;蜥臀目;下孔亚纲;鱼龙亚纲;竹叶青

Q9596+1 啄头目

楔齿蜥等入此。

喙头目

Q9596+2 有鳞目

盲蛇、蟒蛇、蜥虎(蝎虎)、蛤蚧(大壁虎)、飞蜥等入此。

有鳞目

蛤蚧;海蛇;海蛇科;鬣蜥科;盲蛇科;蟒科;蟒属;蛇;蛇蜥科;石龙子科;双足蜥科;乌梢蛇;蜥蜴;蜥蜴科;眼镜蛇;眼镜蛇科;瑶山鳄蜥;异蜥科;游蛇科

Q9596+3 龟鳖目

棱皮龟、玳帽、金龟、乌龟、鳖等入此。

龟鳖目

鳖;鳖科;玳瑁;龟科;龟属;海龟;海龟科;鲎;棱皮龟科;平胸龟属

Q9596+4 鳄目

湾鳄、鼍、扬子鳄等入此。

鳄目

鳄鱼;鼍科;扬子鳄

Q9597 鸟纲

鸟类学入此。

鸟纲

鸣禽;鸟类

Q9597+11 鸵形目

鸵鸟等入此。

鸵形目

Q9597+12 美洲鸵目

美洲鸵目

Q9597+13 鹤鸵目

鹤鸵目

Q9597+14 无翼目

无翼目

Q9597+15 鴙形目

鴙形目

Q9597+16 企鹤目

企鹅目

Q9597+17 潜鸟目

红喉潜鸟等入此。

潜鸟目

Q9597+18 鸊鷉目

小葫芦、小鸊鷉等入此。

鸊鷉目

Q9597+19 鱯形目

短尾信翁、白额鱯、白腹圆尾鱯、燕鱯、黑叉尾、海燕等入此。

鹱形目

海燕科;信天翁

Q9597+21 鹈形目

短尾鹈、斑嘴鹈鹕、鹈鹕等入此。

鹈形目

鸬鹚

Q9597+22 鹳形目

苍鹭、绿鹭、白鹳、白鹮等入此。

鹳形目

Q9597+23 雁形目

黑雁、绿头鸭、鸳鸯(匹鸟)、棉凫天鹅等入此。

雁形目

斑嘴鸭;豆雁;绿头鸭;麻鸭属;禽类;天鹅;鸭科;鸭属;鸳鸯

Q9597+24 隼形目

鸾(老鹰)、渔鲷、兀鹭、鹊鹞、红脚隼等入此。

隼形目

雀鹰;鹰科;鸢

Q9597+25 鸡形目

黑琴鸡、鹧鸪、鹌鹑(鹑)、环颈鸡等入此。

鸡形目

环颈雉;家鸡;孔雀属;马鸡属;松鸡科;野鸡;雉科;雉属

Q9597+26 鹤形目

灰鹤、秧鹤、大鸨(地鸨)等入此。

鹤形目

大鸨;丹顶鹤;秧鸡科

Q9597+27 鴴形目

彩鹬(东眉鴴)、金鴴、燕鴴(土燕)等入此。

鸻形目

Q9597+28 鸥形目

海鸥、白燕鸥、斑海雀等入此。

鸥形目

Q9597+29 鸽形目

毛腿沙鸡、灰斑鸠、金鸠等入此。

鸽形目

家鸽;鸠鸽科;沙鸡科

Q9597+31 鹦形目

绯胸鹦鹉等入此。

鹦形目

鹦鹉;鹦鹉科

Q9597+32 鹃形目

大杜鹃(布谷)、乌鹃、小鸦鹃(小毛鸡)等入此。

鹃形目

杜鹃科

Q9597+33 鴞形目

草鴞、猛鴞、长耳鴞等入此。

鴞形目

Q9597+34 夜鹰目

角夜鹰、林夜鹰等入此。

夜鹰目

Q9597+35 雨燕目

褐背金丝燕、北京雨燕(楼燕)、楼雨燕等入此。

雨燕目

Q9597+36 咬鹃目

红土咬鹃(红姑古)等入此。

咬鹃目

Q9597+37 佛法僧目

翠鸟(钓鱼翁、啄鱼塘)、三宝鸟、犀鸟等入此。

佛法僧目

Q9597+38 鴷形目

蚁鴷、地啄木(蛇皮鸟)、绿啄木鸟、黑啄木鸟等入此。

鴷形目

须鴷

Q9597+39 雀形目

云雀(朝天柱)、百灵、家燕、喜鹊、乌鸦、画眉、八哥(鹦鹉)等入此。

雀形目

百灵科;伯劳科;大山雀;粉红椋鸟;黄鹂科;黄胸鹀;麻雀;雀科;山椒鸟科;山雀科;秃鼻乌鸦;文鸟科;乌鸦;鸦科

Q9598 哺乳纲

兽类学入此。

哺乳动物纲

始兽亚纲

Q95981 原兽亚纲

原兽亚纲

Q95981+2 单孔目

针鼹、鸭嘴兽等入此。

单孔目

Q95982 后兽亚纲

后兽亚纲

Q95982+2 有袋目

负鼠、大袋鼠等入此。

有袋目

Q95983 真兽亚纲

真兽亚纲

钝脚目;兽亚纲

Q959831 食虫目

刺猬、麝鼩、麝鼹等入此。

食虫目

鼩鼱科;猬科;鼹科

Q959832 皮翼目

猫猴等入此。

皮翼目

Q959833 翼手目

果蝠、伏翼、蝙蝠等入此。

翼手目

Q959834 贫齿目

大食蚁兽、三趾树獭、六绊犰狳等入此。

贫齿目

Q959835 鳞甲目

穿山甲(鲮鲤)等入此。

鳞甲目

穿山甲

Q959836 复齿目(兔目)

鼠兔、短耳兔、野兔等入此。

兔形目

鼠兔科;兔科

Q959837 啮齿目

松鼠、天鼠、小家鼠、豪猪等入此。

啮齿目

仓鼠;仓鼠科;长爪沙鼠;巢鼠;达乌尔黄鼠;大仓鼠;大足鼠;地鼠;东北鼢鼠;鼢鼠属;海狸鼠;旱獭属;豪猪科;河狸科;褐家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黄鼠属;黄胸鼠;家鼠属;林跳鼠科;(蚲)属;社鼠;麝鼠;鼠科;松鼠;松鼠科;田鼠属;跳鼠科;豚鼠;豚鼠科;鼯鼠科;小家鼠;小鼠;中华鼢鼠;竹鼠科;棕色田鼠

Q959838 食肉目

家犬、狼、豺、狗熊、獾、猫、狮、猞猁、水獭、貂等入此。

食肉目

艾鼬;赤狐;大熊猫;貂;东北虎;果子狸;貉;貉属;狐;虎;华南虎;獾;黄鼬;狼;鬣狗科;灵猫;灵猫科;|猫|;猫科;|犬|;犬科;猞猁;狮;水貂;水獭;小熊猫;熊科;鼬;鼬科;鼬鼠;紫貂;棕熊

Q959839 鳍足目

海狗、海象、海豹等入此。

鳍足目

海豹;海狗;海狮;海象

Q959841 鲸目

抹香鲸、海豚、露脊鲸等入此。

鲸目

白鳍豚;海豚;江豚;鲸

Q959842 偶蹄目

家猪、河马、麝牛、水牛、羚羊、羚牛、骆驼、四不象、长颈鹿等入此。

偶蹄目

长颈鹿科;大角鹿;|黄牛|;黄羊;林麝;羚牛;鹿科;骆驼科;马鹿;|牦牛|;梅花鹿;麋鹿;|牛|;牛科;狍;麝;|水牛|;驼鹿;鼷鹿科;驯鹿;猪科

Q959843 奇蹄目

马、驴、斑马、貘、印度犀等入此。

奇蹄目

巨犀;|骡|;|驴|;|马|;犀科

Q959844 蹄兔目

蹄兔目

Q959845 长鼻目

印度象、非洲象等入此。

长鼻目

猛犸象;亚洲象

Q959846 海牛目

海牛、儒艮等入此。

海牛目

海牛

Q959847 管齿目

土豚等入此。

管齿目

Q959848 灵长目

灵长类学,猕猴、黑长臂猿、猩猩等入此。

灵长类行为学入Q981。

灵长目

长臂猿;长臂猿科;丛婴猴科;大狐猴科;大猩猩;黑猩猩;恒河猴;猴科;狐猴科;金丝猴;卷尾猴科;绢毛猴科;阔鼻类;懒猴科;慢猴;猕猴;猕猴属;人科;树鼩科;狭鼻类;猩猩;猩猩科;眼镜猴科;仰鼻猴属;叶猴属;原猴亚目;猿猴亚目;指猴科

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资料大全

  鼢鼠人工养殖鼢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鼢鼠一直都备受养殖业市场欢迎。下文是,欢迎阅读!

如何

出售种鼢鼠以30日龄为宜,商品鼢鼠以市场为导向,一般成鼠达400~500克时,即可出售。

中华鼢鼠是一种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是皮、肉、药兼用的草食性特种经济动植物,它的骨具有祛风除溼、活血镇痛的作用,是奇缺的虎骨及其他药物的代替品。它的皮毛脱水性好,手摸有丝绢感,因此,养殖中华鼢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众所皆知,鼢鼠骨经卫生部签定,具有高出虎骨数倍的药用价值,而且生效快,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一类动物新药材,是虎骨的最佳替代品,目前,每吨鼢鼠骨市场价20万元之多,且还有上扬之势。中华鼢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仅是高档野味食品,而且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可治疗红斑狼疮、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并有强身健体作用。其胆能清心安神、滋阴润燥、润肠通便;肝有明目、滋补强身功效;毛皮效能好,有滑丝感,可与水獭皮相媲美。

  每对鼢鼠年回圈养殖50对以上,其年养殖效益在5000元左右。而野生资源的锐减及开发利用范围的增加,使得鼢鼠的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人工养殖技术较难掌握,中华鼢鼠养殖还处于谨慎的试验阶段。

山东省某动植物开发基地,经过几年养殖实验,逐步掌握了人工养殖技术。并于去年与北京通康公司合作,从中华鼢鼠血液中,成功提取出了用于检测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均质性HDL-C和LDL-C直接测定试剂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只成年鼢鼠血液提取物价值达800元。中华鼢鼠是食草动物,精料占50%,出生3个月即性成熟,养殖效益可观,前景看好!

鼢鼠饲养方法

1封闭法。用砖砌成长、宽、高1×1×12米的池子,池内放土厚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以备鼢鼠掘洞。在池内一角放一些稻草或麦草,以备鼢鼠垫草蓄窝,另一角摆放食物和水器。每池养1对,但千万注意盖口要封严,砖不可有缝,以防鼢鼠逃走。

2笼养法。一笼一鼠,做604030厘米的铁丝笼,笼眼要小,不可超过2过厘米,以防漏掉哺乳仔鼠。笼中放入1千克左右的柔软干草,供鼢鼠休息,笼内放宙物和水器。平时用黑布盖严遮光,以保持鼢鼠药理效能不变。

鼢鼠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鼢鼠的饲料以草类为主,约占日粮的50%。鼢鼠喜食蒲公英、大葱、苦荬菜、蒿草、芨芨草、地黄根等根茎叶。在其日粮配料中菜类占20%,如白菜、胡萝卜等;精料占30%,主要有玉米、麸皮、土豆、红薯等;新增食盐1~2克。

应做到“三定”。1定时。每日喂3次,从早晨7点开始。2定量。从不同日龄出发,一般成年鼢鼠每天喂200~250克。3定水。供足清水,让鼢鼠自由饮用。

饲养时,要做到有病早治,防止疫病发生,一旦发现鼢鼠有感冒、肺炎、肠胃炎及寄生虫病等要及时治疗。

鼢鼠不同物种分类

鼢鼠地位一直比较混乱。鼢鼠亚科先后被划入鼠科Alston,1876;Thomas,1896;Ellerman,1940,1941;Musser等,1993、瞎鼠科Tullberg,1899;Miller等,1918和仓鼠科Simpson,1945;Chaline等,1977;罗泽珣等,2000。根据头骨的特性,Lawrence1991认为鼢鼠类是相对与鼠科种类而独立发展的一个类群,而且与仓鼠科的其他型别也是独立进化的。最近的分子学研究也指出鼢鼠类应划归仓鼠科Michaux等,2001,或者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的竹鼠和瞎鼠一同划入瞎鼠科Jansa等,2004; Norris等,2004。国外多数学者倾向将鼢鼠类放在瞎鼠科,中国多数学者沿用传统的分类,仍然将其划归仓鼠科。

即:平颅鼢鼠亚属Myospalax和凸颅鼢鼠亚属Eospalax。平颅鼢鼠亚属分布于中国、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南部;凸颅鼢鼠亚属仅分布于我国。分类学家主要依据G Allen1940、Οгнев1947、ELLerman1951、Кужнецов1965、Corbet1978的观点进行分类。但对于属内种与亚种的分类,尚无共同观点。

G Allen1940将平颅鼢鼠亚属鼢鼠分为2个种,即:M aspalax和M m psiluruls;С ИΟгнев1947将其分为3个种,即:M aspalax、M psiluruls和M myospalax;B A Кужнецов1965和G B Corbet1978同意A П Кужякина 1965和于文涛及李荣光的观点,认为平颅鼢鼠亚属鼢鼠只有1种和3个亚种,即:M m aspalax、M m psiluruls和M m myospalax。李华1995研究认为本亚属应有2个种,即东北鼢鼠与草原鼢鼠,其鉴别特征是第1上臼齿内侧有1或2个深内凹角,不存在过渡型别。阿尔泰鼢鼠M m myospalax幼体第1上臼齿内侧的2个内凹角较深,而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渐变浅,造成2个内凹角深浅不一。为了避免混淆,可从第3上臼齿与门齿孔两方面鉴别东北鼢鼠与草原鼢鼠。

猜你感兴趣:

鼹形鼠的简介

豫北黄河故道鸟类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卫辉市和延津县接壤的黄河故道以及封丘县境内的黄河滩涂和背河洼地。面积22780公顷,1988年经河南省人民 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河南省新乡市东部 级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域面积 :22780公顷 类型 :湿地及水域生态类型 保护对象 :天鹅、鹤及湿地 批准时间 :1996年 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势地貌,气候,保护目标,保护对象,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管理措施,管理机构,管理措施,生态价值, 历史沿革 1988年7月,河南省人民 批覆建立“豫北黄河故道天鹅自然保护区”。 1996年11月,国务院批覆建立“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大了保护区面积。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保护区包括黄河大堤以内(包括黄河滩涂、河心沙洲等陆地)以及黄河背河洼地区域。其北岸是:长垣县魏庄镇至封邱县荆隆宫乡与原阳县交界处。其东岸是河南与山东省界,南岸是:开封市兰考县至开封市水稻乡。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豫北黄河故道鸟类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78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973公顷,缓冲区面积7290公顷,实验区面积7517公顷。 保护区设2处核心区,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部和西部。东部核心区位于封丘县李庄乡至长垣县魏庄镇以东的黄河主河道,西部核心区位于封丘县陈桥乡南侧的黄河河道。 保护区北片区西南起延津县东屯乡贾堤村,穿越延津、卫辉两县(市)的胙城镇、班枣乡、后河乡、李源屯镇、庞寨乡,止于延津县丰庄乡河道闸村,共涉及7个乡镇153个行政村。南片区西起封丘、原阳两县交界处,穿越封丘县的孙庄乡、荆隆宫乡、司庄乡、陈桥镇、曹岗乡、李庄乡、尹岗乡、止于封丘长垣县交界处。共涉及7个乡(镇)156个行政村。 豫北黄河故道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部,卫辉市和延津县接壤的黄河故道以及封丘县境内的黄河滩涂和背河洼地。卫辉市和延津县接壤区域为古黄河改道后遗留下来的一段槽型凹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14°07′,北纬34°54。封丘县境内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9′,北纬35°24′。 地势地貌 豫北黄河故道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貌属黄河流域冲积平原豫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略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小。保护区地貌类型主要包括黄河现代河床、河漫滩、阶地及背河洼地等,自然坡降1/7000,海拔635米。 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国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大风,降雨较少,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少雨雪。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动物资源 鸟类 截至2010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已知鸟类156种,分属16目43科。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9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0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29种。中日、中澳 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67种。在本地繁殖的鸟类有78种(包括留鸟和候鸟),而不在本地繁殖的鸟类有78种(包括留鸟和候鸟)。 兽类 截至2010年,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计12种,隶属5目7科。其中古北界成分有:普通刺猬、大仓鼠、黑线仓鼠、中华鼢鼠、黑线姬鼠等,约占兽类总数的417%;东洋界成分有蝙蝠、黄胸鼠,约占兽类总数的167%;广布种有草兔、褐家鼠、小家鼠、黄鼬、豹猫,约占兽类总数的417%。 两栖、爬行类 截至2010年,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1目3科5种和9种爬行动物。在5种两栖动物中,泽蛙属于东洋界的种类,花背蟾蜍和北方狭口蛙属于古北界的种类,黑班蛙与大蟾蜍为古北界和东洋界广泛分布的种类。在9种爬行动物中,龟、鳖、赤链蛇、红点锦蛇、虎斑游蛇是广布种,无蹼壁虎、丽斑麻晰、黄脊游蛇、白条锦蛇都属古北界的种类。 鱼类 截至2010年,自然保护区有鱼类7目10科32种,在32种鱼类中有30种为纯淡水性鱼类,只有鲚和鳗鲡属回游性鱼类,数量稀少。鱼类中以鲤科为主,共有25种,有20种是富有经济意义的种类。草鱼、花鲢、白鲢、鲤、鲫等是传统的养殖对象,鱼类中少部分隶属于东洋界,大部分为广布种,区内缺少特有种类,但是优良特产的黄河鲤鱼闻名于世,为河南重点保护鱼种之一。 植物资源 截至2010年,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有68科273属745种。组成本区湿地水生植被的植物有18科41种,水域分布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多。水生植物中有世界广布种11种,如芦苇、水烛、杂狐尾藻、金鱼藻和浮萍等;温带分布种6种,亚热带至温带分布种12种,如眼子菜、茨藻、莎草等;热带至温带分布种12种,如莲、线叶眼子菜、黑藻等。陆生植物包括分布于农田、沙丘、盐渍、荒地、湖泊周围和沿黄河大堤生长的植物。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副处级全供事业单位,隶属于新乡市环境保护局,编制13人,设有处长1人,书记1人,副处长2人,副书记1人,内设两科一室,其中:高工7人,工程师2人,助工2人,行政人员2人。 管理措施 1、开展了广泛的自然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在保护区周边交通要道、路口建立了16块大幅永久性宣传牌、书写标语、张贴布告、印刷和散发保护区的宣传材料;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搞好保护区新闻报导;每年坚持搞好“爱鸟周”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2、妥善解决保护区与周围地方民众的关系。保护区地处人口稠密的农业区,与周围的村落、农田、牧场、果园、林地等交错在一起,正确处理、协调当地 和民众同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矛盾,争取地方 与广大人民民众对保护事业的支持,是做好保护区工作的基础条件。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严禁在保护区核心区内进行捕猎、垦荒、放牧、滥伐林木、拉沙、打鱼塘等有害于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各种活动。 4、搞好自然保护区的水源监测,定期测量地下水位,加强水环境的监测,严防工业生产废水污染保护区。 5、定期观测鸟类资源的消长动态,掌握珍稀水禽活动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状况,建立资源档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管理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破坏保护区的违法行为。 7、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造福后代,经河南省及新乡市人民 批准,自然保护区范围调减工作已经开始,相关文本资料已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并呈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的规划对保护区的范围、面积进行了适当调整。 生态价值 豫北黄河故道鸟类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其地貌特征为黄河改道后历史遗留下来的背河洼地、槽形洼地和广阔的黄河滩涂,水源来自汛期的地表径流、引黄退水和地下水,是中国中原人口稠密地区难得的一块天然湿地。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域、滩涂广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区交通发达地带遗存下来的较大的一块湿地,动植物的北方物种、南方物种和广布种十分丰富,是冬候鸟的越冬北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和潜在的科研开发及生态旅游价值。对保护中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津南区的地理环境

旧大陆几种与众不同类型的穴居啮齿动物的统称。其中有的属鼢鼠科(Spalacidae, 即鼹形鼠科),有的属滨鼠科(Bathyergidae),鼢鼠科的鼹形鼠有1属(鼹形鼠属〔Spalax〕),3种,分布于欧洲东部和东南部以及小亚细亚。腿短、无尾,形态似鼹,体长15∼30公分(6∼12吋);无外耳,眼小,完全为皮肤覆盖;毛柔软,呈浅黄灰色;吻宽阔,两侧各有一列硬毛,可能助于探路。独居,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挖的地道范围广阔,有分隔的厕所、卧室和储藏室。它们用强有力的门齿挖洞,用吻部把地道壁捣实。鼹形鼠数量众多时,由于大量破坏庄稼而成为害兽。 鼢鼠亚科 Myospalacinae

体型中等、矮胖,尾圆锥形,尾长为头体长的25%或更短。皮毛柔软而厚,遮掩着眼和退化的耳廓。鼻骨超过前颌骨。门齿厚而大;臼齿无齿根,能持续生长。前足强健,有内弯的趾,中间的3个爪比后爪长3倍或更多。为地下生活的鼠类。栖息于森林边缘、草原和农田,在中国青海地区还可栖于海拔3900米的高山草甸。昼夜均活动,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间偶尔到地面寻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有贮存食物的习性。不冬眠。挖掘洞道速度惊人,洞穴构造复杂,长而多分支,总长度可达100余米。洞系内有“仓库”、“厕所”、窝之分。洞口外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土堆,是由洞道内挖出的松土,土堆直径50~70厘米,间距约1~3米。平时地面无明显的洞口,如洞道遭到破坏,立即用土堵塞,这是它们防御敌害的一种本能。鼢鼠挖洞活动受气候影响显著。3~9月繁殖,年产2胎,每胎产仔1~8个。中国北部常见的为中华鼢鼠。鼢鼠因贮食和挖掘复杂的洞系,是农牧业害兽之一。在农田中,常使农作物缺苗断垅;在2公顷面积的鼢鼠洞中,曾挖出马铃薯300千克。在牧区,除了贮存大量牧草外,由于从地下推出大量松土,还掩埋大片草场,使产草量减少。鼢鼠亚科有2属,即中华鼢鼠属Eospalax和鼢鼠属Myospalax,我国均有分布。这两属过去一直被归于同一属。中华鼢鼠属Eospalax有3种: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罗氏鼢鼠Eospalax rothschildi、斯氏鼢鼠(甘肃鼢鼠)Eospalax smithii,全部分布于我国。鼢鼠属Myospalax有3种:草原鼢鼠(俄罗斯鼢鼠)Myospalax aspalax、阿尔泰鼢鼠Myospalax myospalax、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我国均有分布。

竹鼠亚科 Rhizomyinae

因喜食竹而得名。多为中小型种类,一般体长在16~23厘米之间,但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头骨结实,颧骨粗壮,外倾,接近三角形,矢状脊和人字脊显而易见。听泡变平,鼻骨不越出前颌骨。上齿列间隙远长于齿间间隙。尾短,有稀少的毛,没有鳞片,但有覆盖柔软皱纹的皮肤。耳廓小。分布于亚洲南部。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竹林中。营地下生活。洞道浅,距地面仅20~30厘米,洞道土堆在洞口处,并常用土封住洞口。洞中巢穴常铺以竹枝、竹叶和枯草。喜食竹类的地下茎、竹笋,也吃其他植物。全年可见到幼鼠,全年繁殖2~3胎,每胎生1~5仔,以3仔居多。有2属4种。小竹鼠属Cannomys仅小竹鼠Cannomys badius,分布于南亚等地,我国仅见于云南西部。竹鼠属Rhizomys有3种:大竹鼠Rhizomys sumatrensis、银星竹鼠(花白竹鼠)Rhizomys pruinosus、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其中银星竹鼠和中华竹鼠遍布于我国南部,而大竹鼠在我国仅见于云南南部。竹鼠肉可食用,营养丰富,我国已有规模性的人工养殖。

非洲鼹形鼠亚科 Tachyoryctinae

有1属10余种。分布于非洲。

鼹形鼠亚科 Spalacinae

有2属7种。包括小鼹形鼠属Nannospalax(3种)和鼹形鼠属Spalax(4种)。分布于欧亚大陆。

动物资源详细资料大全

津南区水资源主要由区内降水、地面蓄水、地下水、外来水等几部分构成。津南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量为556毫米 ,按50%保证率计算,径流深为1405毫米,产水量为5800万立方米;按75%保证率计算,径流深为84 9毫米 ,产水量为2700万立方米。津南区水利工程实际蓄水能力为530万立方米,由于蒸发、渗漏等损失,实际用于灌溉的水量只有400万立方米左右。

区境北靠海河,南有马厂减河,历史上水源丰足,用水不愁,区内河渠纵横交织,洼淀坑塘星罗棋布,是有名的北国鱼米之乡。由于海河治理,强调了除害,兴利用水分配不当,1970年以后,区内供水出现困难。为了保证菜田灌溉需要,天津市政府每年给区调拨一定的用水指标。1983~1990年,共调水36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调水4575万立方米。雨季客水来临,因蓄水能力极小,只能外排。雨量集中,客水量大时,为保天津市安全,不往海河排水,只能忍痛淹泡农田。 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明,津南区土地总面积为5785676亩。其中,耕地2696531亩,占总面积的466%;园田49078亩,占总面积的08%;林地5897亩,占总面积的01%;未利用土地235295亩,占总面积的4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64472亩,占总面积的167%;水域1673241亩(包括河流、水库、坑塘、苇地等),占总面积的289%;交通用地161162亩,占总面积的28%。

1995年,农业生产主要用地为2632134亩,占津南区土地总面积的4549%。按照利用状况,可划分为耕地、果园用地、林地、养殖用地4种土地类型。 据天津地矿局及大港油田勘探资料,境内地下蕴藏着地下热水矿、石油天然气矿、煤和煤成气矿。津南区绝大部分乡镇都处在万家码头地热异常区内,地温梯度值为4~88℃ / 100米 ,大于3 5℃ / 100米 地热梯度等值线圈定的地热异常区面积为262平方公里,除少部分在大港区中塘镇外,几乎都在区内。万家码头地热异常区内包括第三系孔隙热水和基岩岩溶裂隙热水两个热储类型。

万家码头地热异常区第三系孔隙热水,热储层顶板埋深390~420米,热水储存量079×10立方米,热水天然可采量071×10立方米,地热储存量132× 10千卡,地热天然可采量178× 10千卡。基岩岩溶裂隙热水,热储层顶板埋深1000~2000米,热水储量244× 10立方米,热水天然可采量244× 10立方米,地热储存量314× 10千卡,地热天然可采量134× 10千卡。

石油部门勘探发现,南起小站镇,北至咸水沽镇,西起八里台镇,东至葛沽镇的范围内,埋藏着含油气岩层,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

地质钻探资料表明,区内中新生代地层下面,分布着古生代石炭——二迭纪含煤、煤成气的煤系地层,顶板埋深1000~1500米。分布海河以南,西泥沽——西右营一线以西,团洼——双港一线以东,向西南延伸至西青区、静海县、大港区交界地区。煤和煤成气矿属于天津西南部地区深埋煤田的一部分。含煤层厚5~42米,平均厚21米 左右,有开采价值,前景好。 野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有野酸枣、小叶鼠李、柽柳(俗名红荆,又名荆条墩)、罗布麻、地梢瓜、白刺、枸杞、紫穗槐、杜梨。

哺乳类有豹猫(俗名野狸子)、獾、狐狸、野兔、黄鼬(俗名黄鼠狼)、刺猬、鼹鼠、大仓鼠(俗名大应贼)、中华鼢鼠、棕色田鼠(俗名仓鬼)、小家鼠、褐家鼠、田姬鼠、蝙蝠。

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动物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动物,包括陆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动物和一些珍稀频危动物。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动物资源 包括 :陆地、湖泊、海洋 来源 :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 定义 :是生物圈中一切动物的总和 简介,中国,东北西部,东北附近,内蒙地区,西北部,羌塘高原,西南区,四川以东,华南区,畜禽资源,经济动物,水生动物,农业昆虫, 简介 动物作为一种生物,它同样代表这一生命的特征。 动物资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动物的总和。通常包括驯养动物资源(如牛、马、羊、猪、驴、骡、骆驼、家禽、兔、珍贵毛皮兽等)、水生动物资源(如鱼类资源、海兽与鲸等)及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生兽类和鸟类等)。它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不仅可提供肉、乳、皮毛和畜力,而且是发展食品、轻纺、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野生动物资源在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中国 我国具有多种气候条件,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到热带,以及西部高原的东原带,植被随气候条件相应变化,动物生活的外界环境极为多样,因而,动物种类非常丰富,特产种类也比较多。世界现有哺乳动物20个目,4140种,而我国有14目,430种,约占全球种类的1072%,其中有些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下面是对我国哺乳动物资源的简单描述: 东北西部 典型种类有驯鹿、驼鹿,狼獾,雪兔,马鹿,白鼬、伶鼬、猞猁、棕熊、狼、狐及仅见于新疆阿尔泰山地的河狸。还有林旅鼠、普通田鼠、蝙蝠、飞鼠、松鼠、狍、艾鼬、狗獾,小型兽如须鼠耳蝠,大棕蝠、褐家鼠等。 东北附近 我国东北邻近的苏联、朝鲜、日本附近分布的种类有鼠兔科的鼠兔、紫貂、原唇、花鼠、大林姬鼠、狭颅田鼠,长尾黄鼠。以及缺鼠鼹、东北兔、东北鼢鼠,沼地田鼠等。 南抵秦岭、淮河、西起西倾山,东临黄、渤海的华北区包括西部黄土高原,北部的冀热山地及东部的黄淮平原。气候属温带,冬寒夏热,属本区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本区的种类为大仓鼠、棕色田鼠、林猬和麝鼹等少数种类。本地区的主要特点是南北耐湿动物在本区互相渗透。主要有猕猴和果子狸、黄喉貂等。横贯欧亚大陆湿润地带的种类如狍、班羚、花鼠、北方田鼠、大仓鼠、长尾仓鼠等在本区也有分布。黄淮平原为开阔的农耕区,动物种类贫乏,主要为几种仓鼠、中华鼢鼠、刺猬、麝鼹等。 刺猬 内蒙地区 内蒙和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河西走廊、塔里木、紫达木、准噶尔等盆地和天山山地等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属荒漠和草原地带,主要有黄羊、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黄鼠、小毛足鼠、草原鼢鼠、长爪沙鼠、草原田鼠、草原旱獭等动物。西部荒漠地区属于典型的荒漠种类,与蒙古接壤的砾质和砂质戈壁地带分布了如栓柳沙鼠、短耳沙鼠,红尾沙鼠,大沙鼠、子午沙鼠、五趾心颅跳鼠、三趾心颅跳鼠、肥尾心颅跳鼠、长耳跳鼠、五趾跳鼠、小五跳鼠、巨泡五趾跳鼠、羽尾跳鼠、三趾跳鼠、小耳跳鼠等典型荒漠种类,食肉类广布种中有虎鼬、漠猫、兔狲和沙狐。有蹄类有野生双峰驼、野驴以及几种羚羊,为本区代表件种类。天山山地森林种类有马鹿、狍等。 西北部 青海、西藏和西川西部,东由横断山脉的北端,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仓、阿尔金和祁连山各山脉所围绕的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500m以上。气候属长冬无夏的高寒地带。植被包括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 羌塘高原 动物贫乏,主要种类为野牦牛、藏羚、野驴等,青海西藏地区,自然条件垂直变化比较明显,气候随海拔降低而较温暖。高山带以下主要是草原环境。东南部有高山针叶林,动物区系中包括出现于针叶林或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的种类,如自唇鹿、马踌、松田鼠、马鹿。其中狭颅鼠兔,川西鼠兔,木里鼠兔只在本区出现。其它的种类如大耳鼠兔,藏鼠兔,间颅鼠兔,红耳鼠兔、黑唇鼠兔和灰鼠兔等在其它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扩展。这个地带为现代鼠兔最繁盛的中心。雪豹、白鹿鹿、藏狐、藏原羚、岩羊、盘羊、喜马拉雅旱獭、藏苍鼠等为广泛分布的种类。 西南区 包括四川两部,昌都地区东部;北起疗海、甘肃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即横断山脉部分,西至喜马拉雅的南坡针叶林带以下的山地。境内布满高峡谷,地形起伏大,自然条件的垂直差异显著。因而本地区动物也以明显垂直变化为特征。大熊猫和小熊猫为本地区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大熊猫科为我国特有,大熊猫分布于横断山脉的中部和北部,并向东延伸至秦岭南坡,小熊猫分布于整个横断山脉,并向西伸至喜马拉雅山,以及缅甸等国。食虫目的(鼠句)鼹、多齿(鼠句)鼹、长尾(鼠句)鼹、甘肃鼹、川(鼠句)、蹼麝(鼠句)等单型属种类和非单型属中的背纹(鼠句)(鼠青)、四川水麝(鼠句)和几种长尾(鼠句)等,种类的分布范围,与大熊猫分布范围大致相同,均从横断山脉为分布中心,故横断山脉是较古老的动物保存得最多的地区。因而可能是物种保存中心或形成中心。类似于大熊猫分布范围的还有白臀鹿,啮齿类中包括鼯鼠、灰鼯鼠、掠足鼯鼠、侧纹岩松鼠、四川田鼠、沟牙田鼠以及多种绒鼠。类似于小熊猫分布范围的有羚牛、林麝、在啮齿类有丽鼯鼠,黑白鼯鼠。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有塔尔羊、锡金松田鼠、锡金长尾(鼠句)和印度长尾(鼠句)。此外还有长尾叶猴、红斑羚和菲氏鹿。以上种类中,大多为我国所特有。 四川以东 西半部北起秦岭,南至西江上游,除四川盆地外,主要是山地和高原。东半部为长江中下游流域,并包括东南沿海丘陵的北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北界自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向东,大致沿淮河流域南部,而终于长江以北通扬运河一线。本区特有的种类不多。在东部丘陵平原区分布广泛的种类有穿山甲、短尾猴、小灵猫、食蟹檬、金猫、黄鹿、毛冠鹿、水鹿、鬣羚、赤腹松鼠、中华竹鼠、大鼯鼠、红白鼯鼠以及多种家鼠。限于本区特有种类有黑鹿、樟、白鳍豚,此外只分布于西部山地高原地区的种类尚有金丝猴、羚牛和扫尾豪猪。 华南区 包括云南、与两广南部、福建省东南合海一带,以及台湾、海南岛和南海各群岛。在我国范围内动物中,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几种长臂猿、懒猴、熊猴、几种叶猴、亚洲象、熊狸、大斑灵猫、椰于猫。广布科中的毛猥、背纹鼬、豚鹿、鼷鹿、野牛、兰腹松鼠、巨松鼠,笔尾树鼠、长尾攀鼠等等,其中有许多只限于云南最南部。在亚南热带地区代表性科中有树(鼠句)、棕果蝠、银星竹鼠等。 畜禽资源 畜禽包括牲畜与家禽等。畜禽按驯化时间和程度分为三类,即较早期驯化物种(24种)、较晚期驯化物种(16种)、近缘野生种(14种)。物种内具有丰富遗传变异和不同经济性状的品种或类群,构成畜禽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是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所需食物的最直接来源。畜禽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肉、蛋、奶、蜜、毛、皮、丝等优质产品。据测算,在畜禽生产过程中,种质资源贡献占40%以上的份额。 中国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畜禽品种和产品已成为人们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由于中国多样化的地理、生态、气候条件、众多的民族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加之长期以来经过广大劳动者的驯养和精心选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畜禽品种资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就着手畜禽品种资源调查。1976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农、科、教部门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历时九载,基本摸清了全国大部地区的品种资源状况。编纂出版了《中国猪品种志》、《中国牛品种志》、《中国羊品种志》、《中国家禽品种志》、《中国马驴品种志》。1995年又对中国西南、西北部的偏远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4年的畜禽资源补充调查,发现了79个新遗传资源群体。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中国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主要有猪、鸡、鸭、鹅、特禽、黄牛、水牛、牦牛、独龙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等20个物种,总计574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437个(占7613%),培育品种62个(占1080%),引进品种有75个(占1306%)。畜禽资源调查为制定有关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政策及畜牧业整体发展规划,开展国际畜牧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近20年来,中国加强了对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开展了部分畜禽品种的种质特性和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在畜禽系统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中国开展畜禽品种资源的保存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1983年已确认灭绝的资源有九斤黄鸡、塘脚牛、阳坝牛、深县猪、高台牛、枣北大尾羊、项城猪、太平鸡、临桃鸡、武威斗鸡等。 1999年濒临灭绝的资源为:豪杆嘴型内 、大普吉猪、草海鹅、文山鹅、思茅鹅、萧山鸡、舟山火鸡、五指山猪、龙游乌猪、潘郎猪、通城猪、八眉猪、樟木黄牛、兰州大尾羊、鄂伦春马、铁岭挽马、金州马、北京油鸡、浦东鸡、灵昆鸡、宁静鸡、樟木鸡等。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随后农业部出台了实施细则,不少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并为这些品种确认了一批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区)。 在收集的456个畜禽品种(类群)中,有191个群体数量处于不同程度下降,灭绝的有9个。在数量下降品种(类群)中,受到严重威胁的有47个,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受到较大威胁的有36个,受到威胁有14个;58个受到潜在威胁。 对国家级畜禽保护名录的品种,以保护场或保护区的方式进行活体保护。对《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距离评估。建立了中国畜禽网路信息系统。 经济动物 特种经济动物按用途主要分为肉用、毛用、皮用、药用、观赏用、狩猎用、役用、茧丝用等。我国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人工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包括52个种,140多个亚种,1200多个品种(类型)。 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有关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利用研究,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51年)、毛皮兽研究所(1959年)、蜜蜂研究所(1958年)、吉林特产研究所(1956年)和吉林特产学院(1958年)。在“变野生为家养、家植”的政策指导下,开展了珍贵、稀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工作,先后开展了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特种经济动物资源调查,收集了梅花鹿、马鹿、白唇鹿、驯鹿、麋鹿、林麝、马麝、藏獒、狍、猪獾、紫貂、水貂、赤狐、蓝狐、乌苏里貉、白貉、麝鼠、艾虎、中国白兔、果子狸、丹顶鹤、天鹅、大雁、雉鸡、绿头鸭等特种经济动物资源20多种。“茸鹿驯化放养”、“紫貂笼养繁殖”、“雉鸡引种驯化”、“林麝养殖技术”等多项技术受到 高度重视。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研究推动了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茸鹿饲养数量由1951年的2100只发展到146万只。近20年来形成了年生产2000万只的肉雉鸡饲养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强了蚕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先后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多项性状调查和评价,阐明了多项性状相关性和遗传规律;发掘出20多项特殊性状的优良素材300余份,创建了7类新种质。1986年以蜜蜂形态、生态、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将中华蜜蜂分为:东方亚种、西藏亚种、阿坝亚种和海南亚种等5个亚种和生态类型。 共有23个保种场(库),其中蚕种质库1个、蜂种保种场7个、鹿类保种场8个、毛皮动物保种场3个、特禽保种场3个、动物生殖细胞库1个。保存的种质资源种类及数目:蚕种680份,其中基因突变系统200份、测交系10个、近等基因系10个、地方品种96份、国外引进品种152份、改良种177份、多化性品种15份,蓖麻蚕20个。鹿类动物29个品种(类型),其中梅花鹿11个、马鹿8个、白唇鹿2个、驯鹿4个、林麝2个、马麝1个、狍1个,共有动物3900头;保存冷冻 2310头份。毛皮动物22个品种(类型),其中紫貂2个、水貂4个、赤狐2个、银黑狐2个、蓝狐2个、乌苏里貉2个、白貉1个、麝鼠2个、艾虎1个、猪獾1个、中国兔3个、果子狸1个,共有动物2600只;保存冷冻 1120头份。珍禽12个品种(类型),其中山鸡6个、绿头鸭2个、鹧鸪2个、孔雀2个,共有动物1200只;保存冷冻 432份。蜜蜂资源850份、熊蜂资源3种300份。分别建立了蚕、蜂、特种动物3个资料库。 2001年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发现优良性状资源118份。创建了一批具有国内国外领先水平的种质,如蚕的抗氟种质、蜜蜂抗螨种质、鹿的抗腐蹄病种质、狐的优质毛绒种质、林麝的高泌香种质等。 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资源是指生存于自然水域及人工养殖水体中的野生或经人工培育和遗传改良及引进的水生动物群体和个体的总称,其中包括具有经济价值和可开发利用的渔业水生动物。水生动物资源是渔业最基本的生产对象,其中鱼类资源在水生动物资源中占重要地位,是保证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有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其水产品总产量自1990年起一直居世界首位。水生动物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物质,是提高人类健康素质、保证人类蛋白质食物安全的重要部分。 1949年后,特别是近20多年,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初步摸清了中国水生动物种类、分布和资源状况。自80年代起,国家将水生动物资源的研究列入攻关计画,进行了鱼类考种,从个体到群体、从细胞到分子水平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和保存技术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几十种鱼类的特异种质以及开发利用技术。建立了一批天然生态库、人工生态库和原良种保存基地(场),保存、鉴定和评价了一大批对中国水产养殖业产量提高有重大作用的种类。 世界水生动物有15万种,其中鱼类2万种、甲壳类3万种、软体类10万种。中国分类、描述海水鱼类3048种,分属40目288科1077属,其中有一定研究价值1700余种。南海约1550种、东海约727种、黄海和渤海约289种。中国的土著种79种,其 16种、东海20种、南海和东海共有种26种、黄渤海17种。中国特有种15种。已保存73种,已开发养殖的44种,一些种类已成为重要养殖种类。海水甲壳类有虾类300余种、磷虾类42种、蟹类600余种。在虾类中,常见种有266种,分布于南海231种、东海124种、黄渤海69种,已保存约20余种,已开发养殖约5-6种(包括引进种)。在蟹类中,已分类、描述的约100余种,有一定研究的约50种,有2-3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已分类、描述的头足类约91种,其 约73种、东海约64种、黄渤海20种,主要是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有6种是主要渔业对象,还没有保存和人工养殖。已分类和描述的软体动物约有2500余种,其中有一定研究价值500种,特别是牡蛎、扇贝、贻贝、蚶、蛏和珠母贝等贝类149种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的约30种(包括引进种)。 螃蟹 世界有淡水鱼类8411种。中国已分类、描述的淡水鱼类有804种,分属13目39科232属,其中以中国特有的鲤形目种类最多,有623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的772%。与欧美相近的种类有鲑形目鱼类22种(5科14属)、鲟形目鱼类7种(2科3属)。在这些鱼类中,已深入研究的140种,其中长江水系约44种,黄河水系约22种,珠江水系约30种,黑龙江水系约40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的约60余种,是中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其产量约占中国淡水鱼养殖产量的80%以上。淡水甲壳类已分类、描述的虾类60种(7属),其中米虾33种、沼虾18种、蟹类2种,其中3-5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包括引进种)。软体类有腹足纲99种、瓣鳃纲70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2-3种。爬行类中有鳖2种、龟34种,已保存和开发养殖的10余种。 中华龟 近50多年来,中国先后育成海、淡水水生动物新品种40种。从国外引进渔业水生动物118种,其中鱼类89种(25科),龟类7种(7科)、虾类10种(3科)和贝类12种(9科),一些种已成为重要养殖种。 近20多年来,由于水域环境污染和捕捞过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渔业生物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由于陆源污染物排放,中国海域的部分近岸、河口及内湾和江河、湖泊的产卵场、索饵场及洄游通道受到磷、无机氮、石油类、挥发性酚和重金属等的污染,赤潮频发使一些渔业水域功能减弱,渔业资源和养殖业受到危害。仅1999和2000两年内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2067起,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年捕捞产量损失约50万吨约30亿元。80年代长江淡水鱼捕捞产量不及50年代1/2。保护和抢救水生动物资源已十分紧迫。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措施,公布了“渔业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等,并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海洋渔业先后实施了捕捞产量“零”和“负”增长的措施,在各个海区实施了禁渔区和禁渔期,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一定恢复。1991年以来,农业部启动了建设国家水产原良种场(圃)项目,各地也相继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圃)和濒危物种的抢救中心或保护区,截止目前共建立187个,其中国家级25个。从1986年以来,保存、鉴定和评价了一批对中国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鱼、虾、贝类,并在各研究所的基地(圃)、库(加上原良种场)共保存约100个种类,约10万余份。 白鳍豚 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投资建成2个“四大家鱼”天然种质资源库,1个团头鲂国家种质资源库,1个淡水养殖鱼类人工种库,保存我国17个野生种和培育种共42万余尾;建立10余个原(良)种场,还建成了白鳍豚保护研究中心,中华鲟放流站等。 2001年除继续实施海洋捕捞“负”增长外,还开始减少海洋捕捞作业船约5万艘,将30万渔民转向水产养殖生产或安置到加工等产后服务的转产转业工程。通过开展全国性普查水产养殖的苗种,基本查清全国渔业水生动物良种保存情况。继续审批了一批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省级场,保存、鉴定和评价了20余种鱼、虾、贝类。颁布了《水产苗种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国家渔业资源资料库。 农业昆虫 农业昆虫包括与农作物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害虫和益虫;除昆虫外,一般也包括危害作物的螨类(属于蛛形纲)和蛞蝓(属于软体动物),归为农业害虫。害虫天敌是以害虫为寄主或取食对象,从害虫身体摄取营养,使害虫致死的各类生物。这里主要指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据估计害虫对生长的作物平均每年造成的损失为l0%,室内贮藏物平均损失为5%。全世界每年有20%的农产品被各类害虫毁掉。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蝗灾不下千次,造成严重灾情的也有百次。粘虫、麦蚜、小麦吸浆虫、玉米螟、稻飞虱、水稻螟虫、小菜蛾等害虫都曾有过毁灭性危害,造成绝产。农业昆虫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为作物传粉,以及天敌抑制害虫爆发两个方面。农业昆虫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总体上大于有害作用。 螟虫 世界上已定名昆虫达751万,每年全世界新记载的种类有1000种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有昆虫20~100万种,约占世界种类1/10。已定名5万多种。全世界危害庄稼的害虫约6000多种,中国危害农作物、果树、蔬菜、林木、仓储物品的害虫及蜱螨类,天敌昆虫和蜘蛛类等,包括昆虫纲的18个目,蛛形纲2目总计260多科4000-5000种。90%以上的种类以标本的形式保存在各类标本馆室中。在实验室活体饲养作为资源保存、实验动物和研究材料用的种类有20~30种。表1介绍了中国主要作物的重要害虫和优势天敌种类。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