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壁虎(Gekkogecko),又名蛤蚧
蛤蚧室外饲养场地建造可选在四周环水的小岛或在有草有木的石山上四周围密网建场圈养。补喂人工饲养昆虫等饵料。在没有石山的地方,可用石灰石或砖块砌成空心假山,有假山壁和假山心两部分组成。假山壁分为砖壁和石壁两层。砖壁高3米,宽2、3米,长3米,两侧面离地1米处开数个方形小孔,顶上开一“天窗”,前面开门,后面开窗;石壁用石块砌成,紧贴于砖壁之外,正对砖壁方形小洞处,要留一个三角形小洞,窗、门、小洞均设铁丝网。假山心全用石头砌成,位于砖壁之内,长1、7米,宽1米,一头与砖壁顶连接,离地1米以上。要求在四周开很多小洞,作蛤蚧栖息处。假山周围留出30多厘米宽的道路,以便人进入观察。场内设置的假山可种植蛤蚧喜欢吃的四季青、茉莉花等花木,并可饲养一些供蛤蚧食用昆虫。蛤蚧室外野养可根据蛤蚧生活习性饲养,可增强蛤蚧抗病能力和越冬能力。室外养殖蛤蚧要注意防逃和防止老鼠和蛇类等天敌动物等侵害。
蛤蚧是什么动物
生活习性
野生的壁虎喜欢生活于山石峭壁的岩石缝隙或树洞中,有时也发现它在住宅的墙壁砖缝中居住。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偶尔也吃蜥蜴、小蛇、小蛙等。由于蛤蚧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它会躲藏到石缝或树洞深处冬眠。
捕捉方法
一般在4~9月捕捉蛤蚧。常用的捕捉方法有:
壁虎有咬住东西不放的习性。可用长约一米的细竹竿,顶端扎一团乱发,在壁虎面前抖动。壁虎误以为是昆虫或敌害,就一口咬住乱发不放,这时即可把壁虎拖处捕获。用一根长约一米的铁线,一端制成钩状,钩住壁虎的眼窝或下颌慢慢拉出捕捉。夜间用电筒照射,壁虎见光不动,即可用手捕捉。
饲养箱
饲养箱大小根据饲养托凯壁虎个体的大小而定,建议503050cm以上。托凯壁虎攀爬能力很强,要加盖子防止逃逸。饲养箱内放置水碟,有条件的应布置大型绿色植物。夏季要保证空气流通,冬季要适当保暖。注意清洁卫生:托凯壁虎喜欢干净的场所,应经常打扫,及时除去腐死的昆虫和粪便,保持清洁。夏天要保持通风,防霉防臭,防止病菌侵入。要经常换饮用水,保持洁净。大/小蛤蚧不要混养在一起。大托凯壁虎可能会将小蛤蚧咬伤甚至吞食。托凯壁虎活动的时间多为每天清晨5~7时,晚上18~23时,且以晚上为主。
食物
托凯壁虎是肉食性动物,以吃活昆虫为主,不吃死虫。据研究,野生蛤蚧的食物中,以鞘翅目的金龟子类为最多,其次是直翅目的蝗虫、螽斯,半翅目的椿象,膜翅目的蜂、蚁等昆虫。此外,还吃一些蜘蛛、小型蜗牛等。蟑螂也是蛤蚧爱吃的食物。家庭饲养最好是白天在室内用不透光的黑布等遮盖,或者在饲养箱内放置大块树皮等用做藏身处。傍晚至凌晨放在窗外,用铁丝网(网孔大小08×08厘米较为适宜)将饲养箱盖住,旁边用灭蚊灯中的黑光灯诱捕昆虫,托凯壁虎会自己捕食。也可以用面包虫,蟋蟀,蝗虫,蚕蛹等喂养。人工饲养条件下,饲料供应是否充足只影响蛤蚧的生长速度。
人工辅助食物
托凯壁虎喜欢吃活的昆虫,但是也可以训练它吃人工饲料。用玉米粉、面粉、南瓜或红薯等,加入适量的鱼粉、骨粉,调煮成稠糊状,涂在托凯壁虎平时活动觅食的铁丝网或墙壁上,在上面撒上面包虫,让托凯壁虎自由舔食。如果这种训练能够成功,其好处是不仅能够补充食物,而且能够在饲料中添加蛤蚧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不过应注意的是仍要以昆虫类为主食,人工饲料为辅。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和繁殖。
气温和湿度
托凯壁虎在15℃以上才开始活动,17℃以上开始摄食,22~30℃时最活跃,冬季寒冷低温时,是托凯壁虎成活的一个大关,此时应把饲养箱放在温暖的室内,饲养箱中放置棉布,木屑等保温,也可用灯泡,爬虫加热垫等来增温。温度应保持在8℃以上,小托凯壁虎和瘦弱蛤蚧需保持在10℃以上,以保证托凯壁虎顺利过冬。夏季室温如超过32℃则应泼水降温,并增加饮用水。同时也要防止积水,相对湿度保持70%~80%为宜。
人工养殖大壁虎如何捕捉野生大壁虎
蛤蚧别称大壁虎、蛤蚧、仙蟾等,为壁虎科壁虎属爬行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为濒危,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香港、福建及云南等地,台湾省也有记录,可入药,药用价值非常高,具有祛风、活络、散结的功效。
蛤蚧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背腹面略扁,头呈扁平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横条纹,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紫灰色、橘**斑点,尾有白色环纹。
蛤蚧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
蛤蚧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的腺体的分泌物也能增强它的吸附力。
蛤蚧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
蛤蚧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对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通常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
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大壁虎(Gekkogecko),又名蛤蚧
(1)昆虫诱钩法
用一根1米长的粗铁丝一端磨尖,弯成钩状,钩尖挂蝗虫1只,慢慢伸入洞里,蛤蚧见食,就会一跃而起张口咬住,未等吞食的片刻将铁丝扭转90度,使钩尖钩住蛤蚧的下颚,为避免钩伤蛤蚧上颚,不能直接将蛤蚧拖出,须用另一根一端弯成直角的粗铁丝,钩入蛤蚧眼眶,两根铁丝一起拖出洞口。
(2)烟熏捕捉法
把干草一小束,塞进洞口,外端点火,吹烟入洞,蛤蚧难受,便会出洞,这时常会去咬干草,当听到咬干草之声,立即把干草猛地抽出,蛤蚧也被拉出。
(3)灯照捕捉法
入夜后,蛤蚧出洞,有的鸣叫,有的四出觅食。此时持手电筒,携一根6米长的竹竿,顶端系一铁丝钩,钩上挂一只蝗虫,入山捕捉。如见到数米高的峭壁上有蛤蚧,可将竹竿伸去引诱蛤蚧上钩,如不咬还可用竹竿将蛤蚧快速击落地上然后捕捉。
(4)木棒扎发诱捕法
用木棒、竹竿或铁丝一根,顶端捆扎头发或马尾,使之紧缠成团,伸入洞内诱咬,一旦蛤蚧张口咬住,头发便会卡住牙齿拉得越紧,蛤蚧就咬得越紧,这时便可将蛤蚧拖出洞外捕捉。不过千万不得松手,否则蛤蚧就会松口,如果那样就休想再捉到它。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