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温室大棚不仅能种蔬菜、水果,还可以育海参苗、养海参。金秋十月,在东港市北井子镇海边,虾池旁边一个个海产品养殖大棚蔚为壮观。
在镇水产站王站长引领下,进丹东恩达水产有限公司的海参养殖基地。“这是东港市大型水产养殖基地之一,也是丹东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王站长介绍说,该公司所有的6座高标准海产品育苗大棚,同时也承担着养殖任务,海产品在大棚里长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到露天的池里。去年,公司深海网箱海参养殖技术获得成功,今年试投了四五十个网箱,300多万尾海参将投放市场。
走进育苗大棚,顿感热浪扑面。“6个棚的育苗水体达15万立方米,海参年孵化能力达3亿尾。”车间马主任向记者介绍。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往只能在野外和露天养殖池中养殖的海参、海蜇,如今被搬进了大棚里生长。
大棚里,10多名妇女正在池边的过道上工作,她们一手拿瓢舀水、浇水,一手将木板上的海参苗和类似“水痘”的生物体分开。“像‘水痘’的东西是玻璃海鞘,对海参的危害很大,每隔10天左右就要倒池清除。”马主任告诉记者,如果采取药物清除,海参的品质将大打折扣。为保证海参的品质,虽然要投入大量人工费,他们也在所不惜。“像这样的标准化设施渔业示范小区,在北井子镇有10家。”
王站长表示,目前,北井子镇梭子蟹、海参、海蜇、对虾及贝类养殖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育苗到生态养殖,从一般加工到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目前,该镇设施渔业总面积已达17万多平方米,海产品年产量2400吨,产值12亿元。
海蜇是水母吗
海水的,水母的孩子,水母都吃肉,虾幼体是浮游生物会被吃
根源水产今日为您奉献一个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小窍门供大家参考使用。
水母、海蜇的处理
先进20~30公分的淡水,盐度降低后,海蜇、水母会自然死亡,如没有条件加淡水,可每亩1米水深使用明矾一斤半处理;待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
第二天使用解毒专用,2~3亩/瓶,然后再使用渔水旺·091速肥型进行快速肥水。
生态养殖、品质根源
海水养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跑进水母、海蜇等情况,上述方法经过根源水产的技术老师实践证明非常有效,大家不妨试试。
(本文已被浏览 3756 次)
水母不能适应盐分低的水,而虾可以稍微低一点举个例子,水母一天得吃一斤盐,少于九两就会“淡”死,而虾每天吃半斤也死不了所以你就每天喂八两盐,这样水母都饿死了就是说,添加淡水,降低养殖池盐度,杀死水母但是,要时刻观察虾的表现,有不适就赶快回灌海水再就是水母大量死亡会坏水,所以要及时换水
东港市海鲜养殖能挣多少钱
海蜇是水母,因为海蜇是钵水母纲口水母科海蜇属生物的统称,所以严格上来说,海蜇是水母的一种,属于主要生活在浅水区的水母,而且海蜇是一种水生无脊椎动物,其伞部呈半球形,宽度在二十五到五十厘米之间,注意养护时,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放苗。
海蜇是不是水母
海蜇是水母,因为海蜇是钵水母纲口水母科海蜇属生物的统称,所以严格上来说,海蜇是水母的一种,属于主要生活在浅水区的水母,而且海蜇类的水母颜色比较暗沉,观赏价值不算高。
海蜇是形态特征
海蜇是一种水生无脊椎动物,其伞部呈半球形,宽度在二十五到五十厘米之间,其中胶层厚而坚硬,而且伞部的颜色比较单一,观赏价值不高,通常以单体营漂流,或者游泳生活,少数以群体为单位进行生活。
海蜇的养护方法
养护海蜇的过程中,要在天气晴朗、无风、温暖的时间,将生长强健、规模一致的海蜇投放入养殖池内,注意放苗后一周不可换水,促使海蜇尽快适应水体,一周后可以每隔六到七天换一次水。
海参深水养殖技术谁能提供下
107天豪赚160万!从养海参到养殖南美白对虾,从巨亏到巨赚,三年完成逆袭
中国水产频道
2018-9-11 22:03 · 中国水产频道官方账号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从养海参到养殖南美白对虾,他从巨亏到巨赚,历时三年,他终于成功转型
近几年海参、多宝鱼市场低迷,北方开始转型工厂化南白对虾养殖,主要以山东、河北、天津、辽宁为主,养殖量不断在增加。
地处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辽宁东港地区主要以养殖海参、海蜇、车虾为主,其工厂化养殖海参大棚同样开始转型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生于辽宁的李海东从小就喜欢养殖,他15岁就开始创业,从事海参养殖多年,在海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转型从事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开始对白对虾一窍不通的他第一年就赔了不少钱,对于刚转型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李海东执着、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促使他继续前行。接着又继续干上了两年,依然没有赚到钱,负债累累。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三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失败的教训,今年李海东在养殖模式、池子改造、水质调控、养殖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创新,养殖效益也说明了一切:6000平米的大棚,总产量115350斤,总产值高达277万。
据了解,李海东的养虾池子规格为42m×75m,4个养殖大棚,共计190个池子,养殖总面积为6000㎡。2018年3月18日放苗,总放苗量380万尾,经过107天的养殖,6月28日开始陆续出虾。7月5日全部卖完,虾的规格达26尾/斤左右,总产量115350斤,饵料系数107,总销售额达277万,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后,净利润160万!
李海东凭着更细致的管理、基础设施的改造、养殖技术的创新,在春造虾中创造了高产。大家一定很感兴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海东的养殖大棚的池子规格为42m×75m,由养殖海参大棚改造而成,侧壁排污,排污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研究后,李海东决定底部采用侧壁纳米管增氧配合中央纳米圆环增氧系统,既保障增氧效果又保证了有效的排污。每个池子纳米管总长度40米,同时配有4台185kW的罗茨风机,充分保证了高密度养殖后期的溶解氧。
李海东全程的养殖水源选择的是自然海水。自然海水经过在蓄水池消毒沉淀之后再经过沙滤池,沙滤过后进入锅炉提温,温度达到25℃时调入养殖池使用。李海东认为水源是白对虾养殖成功的根本,自然海水是白对虾高密度养殖的最适宜水源,因
水产养殖如何肥水
这个生活在浅海海底的软体动物,就是被称为海洋中的活化石——海参。它没有眼睛,没有腿,靠肌肉伸缩缓慢的爬行,它们能从6亿年前生存繁衍至今,是因为海参有一套奇特的自卫绝招。在遇到其他动物袭击时,它会迅速地把体内的内脏吐出来,让敌人饱餐一顿借以逃生。经过大约50天的修养生息,海参就又会长出一副新内脏。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再生的本领使海参拥有一些珍贵的药用效果。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味甘咸,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曰海参。 渤海湾的刺参和韩国的刺参杂交后,培育出来的后代品质有什么不同呢?韩国的海参它的体壁比较厚,再一个它的生长速度比较高,但是我们这边的海参,它适应我们当地的水温水质条件下的环境,这样的话,两个海参共同杂交以后,生长速度越高,抗病能力也增强了 。这是海参爸爸,它来自韩国,这是海参妈妈,是渤海湾的居民,虽然是来自不同国度,但是它们依然一见钟情,4~5月是它们生儿育女的季节,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清楚这些刚繁育出来的小家伙们的模样,它们长的很慢 ,要2~3个月才能长到2~3厘米,但是这些经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小海参们非常的健壮,但要让它们保持住海参的一些药用特性,从小就得让海参吃天然饵料。我们现在看到这两种藻类,这种是叫马尾藻,这种是鼠尾藻,这两种草在我们海区里面,我们可以经常捞到,经过晒干,然后稍微粉碎,过滤以后,就可以直接喂到小参苗去了。海参在海底是以有机碎屑和一些底栖藻类为食物,因为海底可食的东西少得可怜,为了填饱肚子,每天它们要吞大量泥沙,所以生长得特别缓慢。而人工育苗时吃的是粉碎后的海藻,既有营养还利于吸收,不但身体健壮,生长的速度也快,当稚参长到3厘米时,就可以到养殖区去放养了,这放养的地址可得选好了。 海参在底下,海参匍匐在池底,池底,如果是接近生活污水的话,海参体内吸收了工业的重金属,或者有害物质,这样生产,长出来的海参,谈不上一个保健作用,对身体会造成有害的影响。海参的养殖区必须要远离重工业区和生活区,水流要清新畅通。然后建一个围堰池子,水面越大越好,一般50亩围一个,池水的深度要保持在4米左右。放在这么大的水面里养,一个是水交换量比较大,保证海参的正常生长。另一个是提高海参的养殖水温,就是为了避免海参冬天的温度过低,夏天、冬天海参的温度过高,引起海参的化皮。海参一到炎热的夏天,就会躲到水深处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如果水温差大,水环境受到污染,海参就会发病吐肠绝食,皮肤溃烂而死,养殖户把它称为“化皮病”。如果用药物进行防治就会影响海参的药性,提高养殖水位就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我们水位都保持在4米以上,这么高的水位来说,它的温差是很小的,海参几乎没有发生这种化皮的现象。既没有外来的污染,又有好的水体环境,那么小海参们就可以放心的在这里安家了。但是要注意,放苗时不能直接用手接触参苗,这是为什么呢?参苗怕油性物质,一有油性物质接触它的皮肤以后,它的皮肤就开始化皮,开始烂,我们往下撒参苗的时候,都是用水勺,或者水瓢,就是避免手上的油性物质。为了保证海参的品质和药效,这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大意。海参在大水面养殖时是不需要人工投饵的,它们依靠潮涨潮落带进来的藻类维持生活,因此这密度可得掌握好,一般一亩水面放5000-6000头就可以了。如果是放的密度比较大,影响大的生长速度,它生长得比较缓慢,相对来说这个参的营养价值来说赶不上正常海参养出来的参,营养价值要好一些。这参苗是放下去了,可怎么样才能保证它们住得舒服啊,为此谭福伟他们没有少费心思,他们把大大小小的石块扔进养殖池进行人工造礁,给海参模拟一个自然的海底环境。这样海参即可以吸附在礁石上自由活动,又能美滋滋的吃着岩石上生长的藻类,这日子别提多惬意了。 模拟海参的生态环境里面,卵石或者瓦片一样,我们排成对也行,排成连也可以,一对之间的间距,一般就是一米左右,一个对的大小,一般就是一平方,或者两平方左右。可刚舒服了没多久,水中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却开始捣乱,它们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直接影响海参的生长,为此养殖场经常要泼洒一些光合细菌来消除这些池底的有害物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2006年他们把海蛰搬请进了海参的家里,让它们做起了邻居,可这海参和海蛰能够和睦相处吗? 海参是深入在水的低层,海蜇是生长在水的上层方面,它俩之间,一个是空间上面是能错开,不会相互影响。再一个是海蜇的饵料是水中的浮游动物,而海参它吃的是一些废屑,底质的一些营养物质。既不影响生存空间,又不争抢饵料,海蜇象清道夫似的清理着水里的浮游动物,对海参的环境起到了净化的作用,真是一个好邻居。一般海蜇养殖三十天左右,个体就会达到20斤,因此可见它吃掉的浮游动物真不少。由于海蜇本来就是海参的一个辅助养殖品种,因此在养殖中,要根据浮游动物检测的数量来掌握海蜇的放养量。一般情况下我们放的海蜇苗,都是一亩地放三四百亩左右就行了。海参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两年后,个体达到150克左右就可以捕捞上市了。但是打捞海参不能像打鱼一样用网,而是由潜水员潜入水底,用手一个一个地捡起来,这也是海参珍贵的原因之一。虽然海参的生命力挺强的,但是一旦离开海洋,就会变得极其脆弱。新鲜的海参,因为它本身含有十几种酶,如果离开水的话,它会出现化皮的现象,就是出现溃疡面,如果在自然界放上几个小时的话,海参就会化成一滩水,这样就失去了它的食用价值。海参化成水当然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快速的进行加工。在传统的加工方法中,最普遍的就是盐干海参,就是将打捞上来的海参,用开水煮熟,然后用盐腌制,这样加工过的海参,不仅口味形状发生了变化,药性也受到了损失。现在在山东省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养殖场引进了高温短时加工技术,生产出了马上就能吃的即食海参,而且还加工出了一些具有药用效果的口服液,使海参这一药食两用的海洋珍品能更便捷的造福于人类。
广大养殖户多年来一直在使用传统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进行施肥,无机肥料虽然作用迅速,但肥效持续时间较短,所含营养成份较单一;有机肥料虽然施用后肥效持久,但分解缓慢,且分解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施用不当易引起水产动物的缺氧死亡。以这两种肥料在施用上各有其不利之处,鉴于这种情况,远征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新型速效肥水素,其以含高活性的氮、磷、钾、硅等主要营养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完全符合水产动物所需的天然饵料的营养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营养成分完全的天然适口饵料;又同时弥补了无机、有机两种肥料的缺点,且配合科学,施用后可以得到良好的施肥效果,节约肥料消耗量。
远征速效肥水素,是根据养殖水体环境中浮游生物(包括单细胞藻类等多种有益生物)的营养生理特点精心研制而成,具有迅速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消除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增加溶氧、改善并稳定水质、促进鱼、虾、蟹等水生动物正常生长的功能。
远征速效肥水素可以快速培肥水质,促进有益藻类及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施用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使池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水产动物的摄食和生长。并具有高效、速效、安全、无毒、无残留等特点。
远征速效肥水素的使用方法:
1.瘦水池塘或新建的池塘必须施基肥。施用时间宜早,每亩水面深1米使用远征速效肥水素3公斤,兑水充分稀释后于晴天上午全池泼洒。要根据池塘淤泥深浅和养殖时间的长短而定。养殖多年的池塘,淤泥较多,池塘较肥,这样的池塘可以少施基肥。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当争取施足基肥。
2.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cm,立即施用远征速效肥水素,每亩水面使用1~2公斤,可以迅速培养出鱼苗的适口天然食物(又称培养水质),使鱼苗入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称培养水质),使鱼苗入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食料,达到肥水下塘的效果,使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饲养期短,节省精饲料。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