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中国农科院养殖技术合作特种养殖蝎子养殖的相关资料

   2023-05-24 互联网艺莲园151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蝎子的养殖方法:  一、概述  (一)蝎子的种类及分布  蝎子又称全蝎或全虫,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蝎子喜欢温热,广泛分布于世界除寒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就我国而言,南方自海南岛至北方边陲黑龙江均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蝎子的养殖方法:

  一、概述

  (一)蝎子的种类及分布

  蝎子又称全蝎或全虫,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蝎子喜欢温热,广泛分布于世界除寒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就我国而言,南方自海南岛至北方边陲黑龙江均有分布。

  (二) 蝎子的使用价值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经栾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目前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百余种,全蝎配成的中药达 60 多种。如“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丸”、“牵正散 ” 、“止疼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除药用外,蝎子作为一大名菜早已进了宾馆、饭店甚至于寻常百姓的餐桌。 常食之不仅有良好的去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 而且对于消化道癌、 食道癌、结肠癌、肝癌均有疗效。目前,蝎子制品作为良好的滋补和保健食品正兴起于大江南北。

  (三)蝎毒

  蝎子的药理作用主要依赖于蝎毒。根据科学家测定:蝎毒中含有蛋白质、 透明质胶酶、 生物胺等成分,毒素占总含量的 60% ~ 70% 。

  蝎毒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对恶性肿瘤、顽固病毒和艾滋病等有特殊疗效。目前以蝎毒为主要原料的药物已在日本、新加坡投入批量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蝎毒主要用于制造绿色农药。 该类农药不含人工合成的化学成分,以纯天然物质制造,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但对幼小的昆虫类有奇特的杀伤力,使生产绿色蔬菜和水果的理想用药。目前该类农药主要在俄罗斯等国推广使用。

  我国对蝎毒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这已经引起我国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科研部门正在从事蝎毒的药理分析。采集技术,应用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进入试生产阶段。

  (四)人工养蝎分析

  1 、广阔的销路

  由于人们长期的开山造田, 矿资源开发,对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为地大量捕捉,造成野生蝎资源枯竭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这与市场对蝎子日益膨胀的需求量构成了十分突出的供求矛盾。虽然蝎子的价格一涨再涨,全国蝎子的产量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 30% 左右。 这一信息告诉我们蝎子已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 价格的飞涨无人可当,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买入都是正确的选择, 因此很多内行家总是囤积数百公斤甚至数吨蝎子, 不断获取由于价格的飞升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成熟的技术

  我国对人工养蝎技术的研究始于 50 年代,该技术至今已经过了四十余年的锤炼,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因此国家科委将人工养蝎作为“星火计划”八五重点推广,中央电视台农业科技节目反复播送实用养蝎技术资料,为进一步鼓励人们养蝎的积极性,国家还出台了家庭养蝎长期免税等优惠政策。这一切都为人们养蝎提供了技术及政策上的保障。

  3 、人工养蝎的便利条件

  第一、投资可大可小;第二、占地面极小,劳动强度少,城乡男女均可养殖;第三、 蝎子排粪量少,无臭味,不污染环境;第四、蝎子生命力强,抗病力强,很少遭受病害;第五、淘汰下来的蝎子仍可入药,不影响利用价值;第六、蝎子繁殖速度快,产仔率高。

  4 、可观经济效益

  随着蝎子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蝎子的价格也逐年攀升,活蝎最高价以攀升至 600 余元。因此人工养蝎是一项理想的家庭副业,是下岗职工和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二、蝎子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蝎子的外部特征

  1 、蝎子的外部特征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 4 ~ 6 厘米(雌蝎约长 52 厘米,雄蝎约长 48 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和紫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成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成尾状,俗称尾巴,实际上它并不是尾巴,因为尾巴里面是没有消化道的。整个体形似琵琶。

  2 、雌雄蝎子的区别

  蝎子雌雄异体,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 4 ~ 45 厘米,体宽 07 ~ 1 厘米 ; 雄蝎体长 5 ~ 6 厘米 , 体宽 1 ~ 15 厘米。

  ( 2 )、角须的钳不同。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雌蝎角许的钳比较细长。

  ( 3 )、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 2 ,二雌蝎比例则超过 25 。

  ( 4 )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 、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 、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 2 ~ 3 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3 、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 8 ~ 9 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 、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 3 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 、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在 -2 ~ 42 ℃之间可以生存。但是 -2 ~ 0 ℃、 40 ~ 42 ℃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2 ~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 ℃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 12 ℃以上开始活动。在 12 ~ 24 ℃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 25 ~ 39 ℃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 42 ℃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 、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 15% 左右。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 70% 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 、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重缺食缺水;( 2 )相互干扰严重;( 3 )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 )争夺空间;( 5 )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5年,每年产一胎,寿命7~8年。

  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

  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仔蝎体长 1 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 7 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 5 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 2 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 5 ~ 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除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 9 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 3 龄蝎,体长达 2 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 3 龄蝎经过 40 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 6 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 4 龄蝎, 8 月底蜕第 4 次皮成为 5 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 6 月和 8 月各蜕一次皮成为 7 龄成蝎。

  第 3 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

  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

  三、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

  常温下,蝎子的生长周期为 3 年,时间极其漫长。究其原因,温度是制约蝎子生长发育的第一要素。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日平均气温在 30 ℃左右的时间仅有 100 天左右,而利于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 25 ℃~ 39 ℃之间。虽然蝎子出蛰与入蛰的时间有 6 个月,但刚出蛰的一个月左右和入蛰前的一个月左右由于外界温度较低,蝎子生长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累计计算在 3 年生长期中的实际生长发育时间仅为 11 个月左右。如果能人为地改变蝎子的冬眠习性,就意味着缩短蝎子的生长周期,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就介绍两种无冬眠养殖技术。

  < 一 > 太阳能养能养殖

  说起太阳能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日常食用的西红柿、黄瓜,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鲜花无不出自太阳能温室。我们介绍的太阳能养蝎也是基于太阳能温室的原理,加以科学的指导,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无数次的改进,逐步探索出一整套太阳能养蝎新技术。

  1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

  太阳能蝎池的建造需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以能充分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为佳。现以 12X2X04 米的蝎池为例介绍太阳能蝎池的具体建造方法。

  选好场址,下挖 12X2米深 40 厘米的长方体土坑,在长方体坑的底部均布两个直径 45 厘米的井,井深 30 厘米~ 50 厘米为宜。然后沿坑的四周单砖砌起至地面平。填满砖头、石块等物,盖上预先制好的水泥盖板。盖板上预先留有供蝎子进出的小孔。至此蝎池的下半部分就完工了。

  沿水泥盖板的四周单砖砌起围墙,沿围墙四周距离盖板平面 15 厘米处贴 15 厘米的玻璃条以防止蝎子外逃。在蝎子池北坡设窗口供蝎池通风及投喂饲料用。蝎池南坡用塑料薄膜密封(夏季揭开),内置瓦片成山坡状。整个太阳能蝎池建好了,整个蝎池外形酷似农民种菜的太阳能塑料大棚,只不过缩小了许多。

  2 、蝎子在太阳能蝎池内的生活规律

  6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天气炎热,是野生蝎子的最佳生长区。这段时间应将蝎池上面的塑料薄膜揭开。傍晚 ,蝎池上部温度较高,蝎子自下部向上运动至上部觅食。午夜以后,天期见凉,气温下降,蝎子向下运动至水泥板下面栖息。翌日,随着太阳的升高,外界温度逐步回升,蝎子悄悄的向上运动,伏于上部瓦片的背面充分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至中午上部温度升值 38 ℃以上,蝎子又悄悄的向下运动至水泥盖板背面。午后,上部太阳直射温度升值 45 ℃以上,水泥盖板背面温度也超过 38 ℃,蝎子继续向下运动。蝎池底部温度大约为 27 ℃左右。傍晚,太阳落山,蝎池温度逐渐降低,蝎子又向上运动至水泥盖板上部觅食。

  3月初至6月中旬,气温回升,野生蝎子开始生长;9月中旬至 11 月底 , 气温逐渐降低,野生蝎子吃肥开始冬眠。这两个时间段内蝎子生长发育缓慢。这时我们用塑料薄膜将蝎池盖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蝎池的上部温度能高达 42 ℃以上,下部温度不低于 18 ℃,蝎子通过上下层的运动始终生活在最佳温度环境中,使蝎子在一年中的最佳生长时间由 3 个月左右延长至 9 个月左右。

  11 月底至翌年 2 月底,外界温度降低,太阳能蝎池内的温度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应将蝎池上面盖好草帘,使蝎子进入冬眠。

  ( 二)恒温养蝎

  尽管太阳能养蝎有很多优点,但它有不能分层架养,空间利用率低等缺陷,因此,很多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还是普遍采用恒温养殖法。

  恒温养蝎大都采用架养,根据房间高度养殖架可分为 3 层和 4 层,,一般底层用作养殖饲料虫,其余几层用作养殖蝎子。层间的合理高度为底层 30 厘米,其余层为 60 厘米,每层上沿内侧贴上玻璃条或塑料薄膜等光滑材料,防止蝎子外逃。这种饲养架适合于居住条件比较紧张的养殖户。

  暖房的加温设备可采用火炉,火炕,火墙,火道,暖气等,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四、种蝎

  < 一〉种蝎的来源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 、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进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蝎的比例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选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中可长期储存,供终生繁殖使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 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雌雄比例可按 3 : 1 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为饲料虫。要检查蝎池的防逃措施是否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

  2 、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外也可以自主进行选育。

  (二)蝎子的提纯复壮

  在 4---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来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量优良成雄蝎进行交配繁殖。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蝎子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密度

  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 2--3 龄蝎 10000 只左右, 4--5 龄蝎 6000 只左右, 6 龄蝎 4000 只左右,成蝎 2000 只左右,孕种蝎 500 只左右。

  (二 ) 生态因素

  蝎子的生态发育是周围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养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所创作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和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

  影响蝎子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食物等。

  1、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温度对它的作用最为明显,蝎子的生长发育,交配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完全由温度支配。

  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38℃之间。

  2、湿度。湿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蝎窝内的土壤湿度在10%---20%>之间,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之间。大气湿度在60%~85%之间,可用干湿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水分蒸发快,湿度往往较小,室内撒水后,湿度增高了,而温度则随水分蒸发是不断吸收热量而下降,可见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对立的矛盾。

  温度和湿度这一矛盾并存往往会引出四种结果:低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前三者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后者蝎子活动量大,蜕皮快,发育好,所以,高温高湿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态环境。

  3 、食物。选择蝎子的食物必须符合下列原则:第一,蝎子喜欢吃,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第二,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大量供应;第三,能长期的和蝎子共处而不污染环境。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推荐黄粉虫、土元、鼠妇做为蝎子的食物。

  土元和鼠妇不仅给蝎子提供全面的丰富的营养,而且在蝎池中还起着义务清洁工的作用。

  上述因素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蝎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蝎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可偏废。

  (三)蝎子的蜕皮

  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

  1 、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 2 、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

  由于刚蜕过皮的蝎子身体柔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成为其他蝎子攻击的对象。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四)蝎子的交配

  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 8 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

  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 3 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 3 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

  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

  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

  这些条件是: 1 、温度在 28 ℃~ 3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 3 、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 4 、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 5 、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五)蝎子的产仔

  蝎子为卵胎生。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 40 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

  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是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 1 、2 对步足相抱,节状器下垂,第 3 、 4 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为明显。

  1 、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孕蝎严禁混养,原因是:第一,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仔蝎背上,爬不上母蝎背的仔蝎不能成活;第二,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的成活率 ; 第三,存活的幼蝎有被其它蝎子咬伤、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2 、产房。常见的产房有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

  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但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产生“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内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孕蝎的成活率,但木板巢格产房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最好采用罐头瓶产房。

  将准备好的无污染的细土装进瓶内约1厘米深夯实,投入 4 ~ 6 只饲料虫供次些产仔其间食用。

  3 、蝎子的产仔。当孕蝎有了临产征兆时,就把它放入产房中待产,每个产房中方入一只孕蝎为宜。

  蝎子产仔时步足歪曲支撑地面,前腹部高高隆起,生殖孔张开,产出一个个米粒状的椭形小白团,这就是仔蝎。孕蝎每产 4--5 只子蝎需休息片刻。平均一胎产 25 只左右,少则 10 只,多则 30 ~ 40 只,个别也有一胎产 60 只以上的。

  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几天后体色加重。5 天左右在母蝎背上第一次蜕皮,而后变为淡褐色, 10 天后便可离开母蝎背独立生活。

  (六)蝎子的分零饲养

  1 、母子蝎分离。当 2 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 、幼蝎的饲养。 2--4 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

  3 、青年蝎的饲养。 5 ~ 6 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 8---11 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 、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 1 : 3 ,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第四,幼蝎下地后,适时进行母子蝎分离饲养;第五,做好种蝎的育肥复壮工作。雌蝎的体质恢复后,就可以适时投入适量雄蝎进行交配,以便为下次繁殖奠定基础。

 

保护动物特种养殖如何引种?

随着名特优新水产品的迅速发展,有些单位和专业大户对养殖对象的市场需求、养殖技术等缺乏全面了解,把养殖特种水产当成一本万利,就盲目上马,造成决策失误。下面就从五个方面谈谈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一、苗种来源及价格 名特优新水产品的苗种一般来说是比较紧缺的,这样就造成价格昂贵。有些养殖户购种心切,少数商贩趁机抬高价格,掺假掺杂从中牟取暴利。苗种价格的抬高、假种劣种的掺入,严重影响了那些购种贪便宜、图方便、急于求成的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二、养殖设施配套

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一般对养殖池塘、进排水系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如美蛙养殖必须有围栏,河蟹、鳖不仅能在水中生活也能离水上岸爬行,这些都增加了在养殖中的投资及管理上的难度,因此要解决池塘配套,管理应跟上。

三、饲料种类来源

不少的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由于其生活习性不同,它们的食性也不同于常规品种,绝大多数为肉食性或杂食性种类,对饲料的要求严格。因此养殖户在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时,应事先弄情养殖对象的食性及饲料来源。

四、养殖技术及生产周期

对养殖户来说技术要求越简易越有利,养殖周期越短越好。一般来说,如美蛙、黄鳝等水产品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易、管理方便,而甲鱼、乌龟等品种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技术性强、风险大。因此,在选择养殖品种上要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量力而行。

五、信息及销售渠道

俗话说:信息是金钱,销售是关键。作为生产者,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特种水产养殖是否还姓“特”,决定在产前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随着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种水产养殖风险性日益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起伏不定,如果信息灵通,预测准确,销售渠道畅通,可以获利,否则就会亏本失利。因此,在发展任何一个新品种时,要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了解、分析,然后进行定盘。总之,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决不可一哄而上,盲目进行。

特种经济动物是什么?

野生动物养殖因为市场空间大、前景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但是,有一些客户首次引种,他们为了图方便、图便宜,往往在网上查查特养引种如何考察,打一个电话,最后选择一个开价最便宜的厂家。结果许多人都因为引的种有问题,或者没有技术培训、没有售后服务而使引种养殖效益很差。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引种时一定要慎重:养殖时间不足15年,经验不足,易导致引种失败搞特种养殖,即使是专业人员没有15年以上的磨练是很难有真功夫的,其技术、产品质量往往都不成熟,特别是刚建不久的养殖场引种户千万要慎重。没有专业技术团队和严密的生产、市场、售后服务等分工养殖场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严密的生产、市场、销售、技术、管理等分工,说明这个场家只是个小农户,或者是个家庭作坊,根本无实力可言。所以养殖中一旦出现问题,你就要遭受很大损失。没有专业培训养殖技术培训是场家技术实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技术力量强不强,培训质量高不高,是您投资安全的关键。例如,培训的内容是不是自己养殖过程中失误的总结,有没有环境管理、饲养技术、人员管理、疾病防疫这些方面内容,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培训完后有没有考核,如果没有培训或培训,只是照本宣科都可能让您养殖走弯路。没有售后服务或者售后服务差所谓专职的售后服务,就是作为公司一个独立部门,在公司不做其他工作,最少3人以上专门为客户做售后服务,他才有时间为每个客户解除后顾之忧。如果又做生产、又做销售,他就根本没办法保证为客户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到时吃亏的只能是客户。养殖场臭气冲天大家都知道,有害病菌是产生臭气的根源,有臭味的养殖场说明有害病菌多,动物质量很差,也说明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制度执行力度极差,所以从臭味熏天的养殖场引种风险很大。环境脏、乱、差如果场内到处脏、乱、差,粪便乱倒、垃圾成堆、杂物无人管理、卫生极差,说明企业管理差、人员素质低、纪律松懈,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有信誉、技术可言。苍蝇特多的场家苍蝇多必然病菌传播多,动物发病率就高。也证明场家的管理差、人员素质差、卫生环境差,这样场家的产品别说便宜,即使送给你也千万不能要。农民工式的养殖场养殖场只有几个装模作样的市场人员在忽悠客户,而没有生产技术人员,只有几个农民工或夫妻工,没有专业知识,人员很少,生产设施差,甚至连孵化机、备用发电机都没有,很容易使识别能力差的引种户上当受骗。养殖场领导非专业人员小养殖场领导如不懂技术就无法管理技术人员,更无能力去培训技术人员,对产品、质量、信誉只能是空谈,引种千万要注意。

龙虾养殖属于特种养殖吗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人工养殖的特种经济动物包括52个种,140多个亚种,1200多个品种(类型),较常见的有120多种。常采用的特种经济动物分类方法有两种:按动物及其终极产品的用途分类和按动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按动物及其终极产品的用途分类主要分为食用动物、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观赏伴侣动物、饲料动物、实验动物和其他用途类动物等七类。食用动物类指肉用和蛋用价值较高的一类动物,如肉兔、肉狗、肉用鹿、肉蛇、肉鸽、雉鸡、鹌鹑、鹧鸪、鸵鸟、番鸭、野鸭、甲鱼、黄鳝、泥鳅、牛蛙、蜗牛等。

  龙虾养殖不属于特种养殖,特种养殖是一种产品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新奇的、特殊的养殖业。

  特点

  1、饲养品类特殊,人们不常见,较陌生。

  2、管理技术特殊,人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3、用途和市场特殊。比如:狐狸的养殖,其用途主要是取皮制做服装,以满足人们穿着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又如:蝎子的养殖,其主要用途是做药材,现在人们将蝎子做成菜搬到饭桌上。狐狸和蝎子有着它们较特殊的用途。在市场上,特种养殖受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制约,说到底就是受人们购买力的制约。如果人们对裘皮服装、蝎子的需要量大,并有相当的购买力,养殖狐狸、蝎子就大有可为,否则,就要慎重考虑。

  4、特种养殖具有机遇性。特种养殖与常规养殖的不同在于,常规养殖是经常性的,特种养殖有一定的机遇性。

  常见品种

  禽类

  肉鸽 信鸽 七彩山鸡 锦鸡 珍珠鸡 鸳鸯 鹧鸪 金丝雀

  动物类

  野兔 獭兔 肉兔 波尔山羊 竹鼠 野猪 香猪 肉狗 狐狸 梅花鹿 麝香鼠 黑豚鼠

  昆虫类

  黄粉虫 蚯蚓 大麦虫 蝎子 土元 蜗牛 蝇蛆 蚂蚁

  水生动物类

  蟾蜍、中华鲟、青蛙、泥鳅、黄鳝、金头龟 鹰嘴龟 草龟 螃蟹 蚂蝗 林蛙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