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在饲养猪的时候,需要注意预防哪些疾病?

   2023-05-24 互联网艺莲园335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现在,困扰很多生猪养殖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猪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害这个问题,如果对生猪病害防控不及时、治疗不科学将会很容易给整个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生猪病害中很多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死亡率也比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现在,困扰很多生猪养殖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猪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害这个问题,如果对生猪病害防控不及时、治疗不科学将会很容易给整个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生猪病害中很多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死亡率也比较高,而且很多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防控不及时对人们的饮食以及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做好生猪常见病害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饲养猪的时候,需要注意预防哪些疾病?

1猪瘟

猪瘟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主要是猪瘟病毒,该病全年可发生,尤以秋季发病几率更高。仔猪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病猪出现明显高烧,皮肤发红,发病前期出现便秘,后期转为腹泻,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一旦发现猪群患病,养殖户要及时做好隔离诊治工作,为猪群紧急大剂量免疫猪瘟疫苗。注意疫苗剂量一定要比常规疫苗免疫多个几十倍才有效,如按正常疫苗免疫则达不到效果。为降低猪瘟发病率,养殖户要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环境卫生,使用烧碱做好对圈舍的消毒工作,营造健康的环境,有效降低猪群发病几率。

2传染性胃肠炎

平时要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搞好猪舍卫生,控制温湿度的适宜范围,保持猪舍内干燥、空气新鲜。治疗可用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冷开水1000毫升配成口服液让仔猪自饮。

3猪流感

症状: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病,在天气多变、寒冷的秋冬季节多发。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病猪从呼吸道排毒,主要经过空气中的飞沫和尘埃传播,此外,人员、用具以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

畜禽饲养的方法

  环毛蚓

  形态描述

  体长230-245毫米,体宽7-12毫米。背孔自第12节与第13节间开始。背面呈紫红色或紫灰色。环带占3节,位于第14-16节,无刚毛。体上具环生的刚毛。雄性生殖孔在皮褶之底中间突起上,该突起前后各有一较小的乳突,皮褶成马蹄形,形成一浅囊,刚毛圈前有一大乳头突。受精囊孔3对,位于第6-9节的各节间。受精囊系一盲管,内端1/3部分屈曲,下部2/3为管状。

  生态资料

  蚯蚓穴居于潮湿多腐植质的泥土中,以菜园、耕地、沟渠边数量最多。体色因环境不同而异,具有保护色的功能,一般为棕、紫、红、绿等色。蚯蚓雌雄同体。每年8-10月间进行繁殖,互相交配以交换精子。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成小蚯蚓而出茧生活。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

  地理分布 本种分布甚广,华北及长江流域各省皆有。

  饲养、养殖 挖一土坑。施入鸡粪或畜粪,或埋入一些小动物尸体。浇水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坑内引入一些从附近采来的蚯蚓。坑的土表覆盖树枝或其他遮荫物,以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土壤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根据坑内蚯蚓繁殖的情况,定时挖取蚯蚓。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人口。

  蛔虫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小肠, 多见于空肠, 以半消化食物为食 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下, 经2周, 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 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 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 经静脉入肝, 再经右心到肺, 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 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 被宿主吞咽, 经食管、胃到小肠, 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个月 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 个别可达上千条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

  环毛蚓是蚯蚓,是常见的昆虫

 对畜禽饲养的人来说,怎样饲养畜禽是他们经常讨论耳朵问题。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畜禽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乌骨鸡饲养方法

 一、品种介绍

 乌骨鸡胸宽体深,背腰宽短,身体匀称,母鸡小颈短,经多年选育,羽毛以黑色为主,翅羽、尾羽有明显的墨绿色光泽。单冠,平头,皮肤、肉髯、啄、耳、胫、爪均为乌黑色;肌肉、腹膜、骨骼乌黑,如墨染一般。

 乌骨鸡早期生长速度快,生态放养条件下适当补饲,4月龄可达2kg以上,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45kg,母鸡220kg。公鸡5-6月龄开啼,母鸡6-7月龄开始产蛋,300日龄产蛋50-60枚,500日龄产量120-160枚,蛋重52-58克,蛋壳主要呈浅褐色或白色,少数呈浅绿色。

 二、种蛋孵化

 1、种蛋选择与处理:种蛋应选择个头大小适中、椭圆形、壳纹光滑、细密、无皱折、壳色正常、产后5-7天的新鲜蛋为宜。种蛋在保存前应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可采用40℃的浓度为0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洗净取出晾干即可。

 2、种蛋的自然孵化:自然孵化就是指利用鸡的就巢本性特点来孵化出雏。孵化时选择赖抱性强而又健康的母鸡,用20厘米高的木箱(农村习惯用萝蔸)作鸡窝,垫上10-15厘米厚的稻草或松叶,放在无鼠、安静、光线弱的地方,一次入孵种蛋18-20个,孵化期内每天定时放出母鸡喂给营养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一般在孵化过程中要进行三次照蛋,及时发现和取出发育不全的蛋和死精蛋。照蛋方法是用一个小纸箱,在纸箱的上面开一从洞,里面装上电灯,把蛋放在小洞上便可照蛋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是指0-60日龄的小鸡。雏鸡出壳后身体小,绒毛稀短,散热快,体温调节差,要求在饲养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一)育雏准备

 1、备好饲料、疫苗、防(治)药物。

 2、备齐饲养管理器具,如料槽、水槽、饮水器、天平、温度计、注射器等。

 3、如在市场购买,要选好健康无病的鸡苗。

 (二)育雏方式

 母鸡带育数量小,不作专门介绍,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地面平养育雏技术。地面平养指的是在地面上铺垫15-20公分厚的锯末、谷壳等,雏鸡养于垫料上的育雏方式,期间可逐步加厚垫料或清除更新垫料。地面平养育雏应把握好以下饲养管理要点:

 1、分群:把健康无病的雏鸡选出后,按体重和体质相近的分在同一群。

 2、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为1-2周龄40-50只,3-5周龄30-40只,6-9周龄20-30只。

 3、采食饮水设备:料槽25-5公分/只;料桶30-40只/个。水槽15-2公分/只,饮水器80-100只/个;乳头饮水器10-15只/个。

 4、温度:1-2日龄33-34℃,3-4龄32℃,5-7日31℃,第2周30℃,第3周26℃,第4周22℃,第5周20℃,第6周18℃。通常采用白炽灯提供光照和取暖,灯泡离鸡约10cm高,夜间尤其应注意开灯,供暖的同时还可防蚊虫叮咬和传染病。

 5、湿度:适宜的湿度使雏鸡感到舒适,休息和食欲正常,不易得病,室内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

 6、光照:前3-4天连续光照,每平方米4-6瓦;5-14天每天18小时光照,每平方米3瓦,2周以后可夜间持续照明,每平方米13瓦。通常第4天起光照14小时,以后每天减少15分钟至每天8小时恒定光照,雏鸡2周龄后可以放在背风处晒晒太阳、每天运动30分钟。

 7、通风换气:养鸡后往往从第二周开始鸡舍氨气浓度上升较快,遇有刺鼻、眼情况应在气温较高的午后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以装小型排风扇换气。

 8、断喙:断喙优点在于节约饲料和防止啄癖,提高育成率。

 9、饲料:推荐使用专用雏鸡料。如自配,推荐配方:玉米49%,碎米10%,细米糠5%,麸皮5%,豆饼18%,棉仁饼或芝麻饼55%,鱼粉5%,骨粉2%,食盐03%。微量元素适量,每公斤料加多维生素15克。自由采食,少喂勤添,保持料槽和饲料清洁,7天后可喂给青饲料,喂量占鸡料的20%左右。雏鸡开食后即可加喂占日粮1%的砂砾。一般于2周后开始饲喂,每周每次100只鸡饲喂450克,砂砾直径大小为2毫米为宜,砂砾颗粒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大,可撒在饲料上面或另用槽让其自由采食。舍饲小鸡,更应注意补充砂砾。40天后逐步以农家粮替代配方料,逐步添加碎玉米、稻谷等原粮和增大青绿饲料用量,新换原粮按10%-20%-30%-50%-70%-100%逐渐增加,并在晴天开始放养训练。

 10、饮水和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2-4小时后开始喂料。最初1-3天的饮水中,宜加入8%葡萄糖,每公斤水加入1克维生素C,饮水温度18-25℃。开食料可用仔鸡前期全价饲料和碎米等。应少喂勤添,保持料槽和饲料清洁。

 11、在整个育雏期可在饲料中交替用02-03%的土霉素,002%氟哌酸,万分之二的痢特灵防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杆菌病。一周龄后至80日龄,饲料中拌入003%氯苯胍或三字球虫粉、克球粉等交替用药。抗球虫药用药4-5天,停药3-4天,然后更换用药种类。除此之外,生产中要对饲料营养、饲养密度、垫料管理等恰当处置。

 12、饲养人员必须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鸡粪,定期消毒,器具保持清洁;供给清洁干净的饮水,天冷时供给温水;更换饲料要循序渐进;及时将病、弱鸡挑出治疗和处理,避免疫病传播和减少损失。

 13、免疫:常规病以防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球虫病为主。用药原则为交替用药,兑入水中和拌入饲料给药。从15-20日龄起就要注意鸡球虫病的防治,此阶段应主要针对球虫病驱虫1-2次。抗球虫药用药4-5天,停药3-4天,然后更换用药种类。

 传染病防治:

 26-28日龄滴眼鼻各一滴法氏囊中毒苗;

 28日龄肌肉注射新城疫苗;

 35日龄滴眼鼻各一滴喉气管炎弱毒苗;

 35-40日龄每只鸡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05毫升H5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四、乌骨鸡山地放养技术要点。

 山地养鸡就是利用各种林带、果园、丘陵山窝放养鸡群。山地养鸡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山地饲养,鸡只能采吃到更多的青绿饲料、昆虫,补充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减少了饲料用量;二是加大了鸡只的运动量,使鸡只体质增强,毛色光泽、肉质好,市场价格高,直接提高经济收入。在放养过程中要抓好以 下几点:

 1、放养场地要求宽阔、圈得住、无积水、有遮荫、有青草和砂粒。

 2、林间简易鸡舍安全、牢固,能打开、能封闭,便于鸡只休息和管理。鸡喜干燥,林间鸡舍搭建应选在地势较高和较为干燥的坡地或平地上,就地取材,用竹杆或木材均可,鸡舍四周用草帘挡蔽风雨,同时要有通风口;在平地上建鸡舍,鸡舍应有离地1米以上适宜高度,鸡只进出鸡舍的道桥要可收可放。鸡舍面积按每平方米5-7只建造。

 3、控制放养密度。放养鸡群大小主要根据放养环境承载能力、补饲强弱状况而定,条件许可情况下最好采用分带轮牧的方式放养,可保证环境和养鸡生产协调发展。

 4、分群。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实行公母鸡和强弱分群饲养,有利于区别喂养、减少应激、提高饲料报酬和鸡群的整齐度。

 5、鸡只放养后由全价饲料全部过渡到农家原粮,补饲以傍晚补饲为主。红薯、洋芋、玉米、稻谷等原粮最好经煮熟后补饲以提高利用率、促进增重,红薯、洋芋熟化后拌上青料饲喂为宜,米糠类也宜拌上青料饲喂。补饲时要将喂料装入食槽或盆内,不能撒在地上。

 6、定期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

 7、大鸡阶段的饲料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使其有适度的脂肪沉积,达到育肥上市的目的。

 8、放养过程中要注意气候突变和雨天管理,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生。

 9、尽可能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同一栋鸡舍或同一场地在同一时期内饲养的同一日龄的鸡只,要在一同时期出栏。这种饲养方式便于在期内调整饲养,进行合理的免疫,又便于鸡出栏后对场地、设备彻底打扫,清洗和消毒,有效切断各种病源体循环感染的途径,消灭各种病原体。一般出栏时间在4月龄鸡只体重达到2kg左右同宜,以取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鸭的饲养方法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雏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效果较理想,所以比较常用。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投资小。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让雏鸭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Cº;4-6日龄,温度为24-26Cº;7-10日龄,温度为20-23Cº;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º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⑦适时淘汰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需要注意 疾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