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鸡舍的构造可用旧房改造,也可另建鸡舍。小鸡舍内安装弹性塑料网或竹编网,网眼直径1厘米,网距地面100厘米左右。若是旧房改造,应前后开采光窗和地窗。采光窗距地150厘米,地窗距地20厘米。
2、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旧房改造的鸡舍,四壁内及顶上用浓石灰水粉刷1—2次,不论是改建还是新建鸡舍,都要严格消毒,搞好卫生,验证舍内调温和通风设施。
3、雏鸡的来源。为减少外来鸡带来病菌和做到品种纯正,最好能自留种鸡,自繁雏鸡。①种鸡选择毛色光亮、健壮、生长速度快的纯土鸡。母鸡体重16公斤左右,公鸡体重16—225公斤为宜,公母比为1∶10,种鸡公母不宜用兄妹鸡。②农家采用母鸡孵化出雏方法时,为使雏鸡日龄统一,除做到喂料投放均匀,按时保质外,先孵的母鸡实行空孵(鸡窝内不放蛋),但空孵时间不宜超过7天。中大规模饲养时宜采用孵化器孵化出雏。
4、科学管理:①雏鸡进入育雏室,第一周每平方米50只,且隔开为一群,弹性塑料网上或竹编网上铺新鲜干净的干稻草,铺草厚度以雏鸡粪便能从其空隙中落到地上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40只,撤去铺草,使鸡粪直接通过网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只,之后为10只。②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雏鸡。③鸡舍温度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然温度21℃时脱温。④采用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的4小时为1周期间隙光照,使鸡的活动与休息适量,促进土鸡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约电费。光照强度参照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强度。⑤雏鸡25日龄方可放牧,这是保证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5、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做到每天观察鸡群吃料、饮水情况。中鸡、大鸡在栖架上过夜,成排成对,各就各位,利于经常查看鸡粪,找出相对应的病鸡。另外,病鸡入舍飞不上栖架,当鸡群外出时,有病的鸡也不会飞离栖架,病重的鸡则会从栖架上摔下来,据此查找病鸡。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清粪工作每周1次,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打湿鸡羽,使鸡受凉感冒。放牧场地应事先检查,发现死动物立即远弃,以防鸡群中毒。
正确养鸡的方法
肉用种公鸡的饲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种公鸡的优良状况,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最好。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种公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公鸡饲养方法
公骨骼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大约完成85%,在12周之前大约完成95%,如果我们错过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的话就来不及了。10周~15周期间,睾丸和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16周~24周在生殖系统分泌的激素刺激下睾丸的质量迅速增加,在15周时睾丸大小在05克左右,20周时达到20克,23周时为12克~22克。这段时间的管理措施是首先要保证密度合适,并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和发育。这段时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高低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每周称重的方式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保证公鸡的均匀度最重要,在5周以后,如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骼适中的公鸡,此段时间低于标准体重的公鸡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体重达标,这样的鸡在产蛋初期的受精率比较正常,但是到产蛋中后期的生产力会迅速下降。因此,在15周~22周期间,通过每周的称重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这才是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的最重要措施。一般22周龄公母混群,混群后要密切关注公鸡的采食与体重,并在产蛋前期及时挑出不适应母鸡舍环境的公鸡。
种公鸡饲养技巧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 体重增长。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 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 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 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操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 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鸡怎么养
鸡的养殖技术
一、精选良种。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如果是蛋鸡 可是海兰褐 京红一号 ,这两种鸡都比较好 ,产蛋率高 ,适应性强。 如果是做商品小鸡鸡 可以养乌鸡 贵妃鸡 ,如果养笨鸡 可以养三黄鸡 芦花鸡等品种。
二、注重放牧。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
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提高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三、巧喂饲料。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利影响的饲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鲜味。
四、严格防疫。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防疫工作,推荐的免疫程序如表1所示。
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取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五、适时销售。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此时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
种鸡应具备哪些条件?
建造鸡舍:在交通便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的地方搭建养鸡场。 选择良种:选择皮薄骨细、抗性强的优质鸡种。 日常养护:保证环境通风透气,且夏季中午时不要放养鸡群。 饲喂管理:将散养鸡赶到室外,让鸡群自行采食。
鸡如何养
1、建造鸡舍
在饲养鸡前,需要在交通便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无污染、不积水的地方搭建养殖场,并在鸡场内配置育雏室、温度调控装置、水槽等设施,注意各鸡舍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卫生防疫的标准。
2、选择良种
选择皮薄骨细、抗性强、体型为中小型的优质鸡种,而且种鸡要求叫声有力、雏鸡头大、眼睛炯炯有神、毛色一致、身体洁净,然后对鸡场进行全面清理、消毒后,将其放入鸡舍内。
3、日常养护
在饲养鸡群的过程中,要保证环境通风透气,而且育雏室的温度要在三十到三十二度之间,以免雏鸡出现冻害,不利于成活,此外鸡没有汗腺,主要靠呼吸散热,因此夏季最好将其放养在外面,尤其是中午的时候。
4、饲喂管理
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要根据鸡的长势,给它喂食容易消化、营养充足的饲料,而且散养的鸡群,可以将其赶到室外,让鸡群自行采食青草、草籽、虫蝇等。
如何养殖种公鸡
(1)饲养标准配套系种鸡 为使鸡群高产,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最好饲养标准配套系,严格按现代鸡种繁育体系模式: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逐级制种。目前,生产中饲养的配套系种鸡大多为四系配套,在引种饲养和繁殖推广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分开饲养,防止混杂后影响制种。商品代鸡只能用于商品生产,不能用于纯繁制种。一个种鸡场最好只饲养一种标准配套系品种,防止品种过多造成混杂而使品种不纯。
(2)种鸡应来自健康无病的种鸡群 引种时,要调查原种场鸡群健康状况,凡发生过传染病的种鸡群一般不宜作种用,养鸡场也不要到这些原种场引种。养殖户在饲养种鸡时也应采取措施,做好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一旦发生了传染病,也不能用于制种。
(3)种鸡应符合高产蛋鸡的外貌要求 种鸡应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发育正常,体重大小符合品种要求,性情活泼好动,觅食能力强;头部清秀,冠髯发达鲜红,喙粗短微弯,眼大有神,胸宽而深,向前突出;体躯长、宽且深,胫骨长短适中,站立有力;公鸡雄姿明显,体重略大于母鸡,羽毛丰满,成熟早,性欲强,勤于交配;母鸡具有较高的产蛋性能,腹大柔软、有弹性,胸骨至耻骨间距在一掌以上,两耻骨间距在3指以上,泄殖腔大而湿润,所产种蛋合格率、受精率高。
鸡的饲养方法
(1)种公鸡的育雏
为了使公雏发育良好,在育雏期应把公雏与母雏分开,以350~400只公雏为一组置于一个保温伞下饲养。
公雏的开食越早越好,为了使它们充分发育,应占有足够的饲养面积空间及食槽、水槽等器具,在最初8周龄内,每5只公雏占1米2地面,其上至少需铺垫12厘米厚清洁而吸湿性较强的垫草。
孵出后3周内,每100只公雏需备有2个120厘米长的饲槽和3个容量4升的饮水器,此后的育雏期中,每100只公雏需要4个120厘米长的饲槽及4个12升的饮水器。
育雏期公雏对环境条件及其他管理的要求,与母雏相似。
(2)种公鸡的断趾与断喙
种用公雏的内侧两个趾,在出壳时就可以剪短。如采用电烙铁断趾能避免流血,因脚趾的剪短部分不能再行生长,故交配时不会伤害母鸡。
种用公雏的断喙最好比母雏晚些,可安排在10~15日龄进行。公雏断去部分应比母雏短些,以便于种公鸡啄食和配种。
(3)种公鸡腿部保健
种公鸡的腿力如何,直接影响它的配种。因此,必须选择具有良好腿力的公鸡用于繁殖。由于公鸡生长过于迅速,腿部疾病容易发生,但如果管理得当,仍能保持公鸡的健康状态。在管理上一般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要把公鸡养在木条间隙较大的栅面上。②当搬动生长期的公鸡时,需特别小心。因为捕捉及放入笼中的时候,可能扭伤它们的腿部,也切勿把公鸡放置笼中过久,因为过度拥挤及蹲伏太久,会严重扭伤腿部的肌肉及筋腱。③在生长期中,要给胆小的公鸡设置躲避的地方,如栖架等,并在那里放置饲料和饮水。④采取适当的饲养措施,以改进公鸡的腿力。
(4)种公鸡的选择
①第一次选择:6周龄进行第一次选择,选留数量为每100只母鸡配15只公鸡。要选留体重符合标准、体型结构好、灵活机敏的公鸡。②第二次选择:在18~22周龄时,按每100只母鸡配11~12只公鸡的比例进行选择。要选留眼睛敏锐有神、冠色鲜红、羽毛鲜艳有光、胸骨笔直、体型结构良好、脚部结构好而无病、脚趾直而有力的公鸡。选留的体重应符合规定标准,剔除发育较差、体重过小的公鸡。对体重大但有脚病的公鸡坚决淘汰,在称重时注意腿部的健康和防止腿部的损伤。
(5)种公鸡的限制饲喂
育成期公母鸡在同一鸡舍混养时,公鸡与母鸡采取同样的限饲计划,以减少鸡群应激,如果使用饲料桶,在“无饲料日”时,可将谷粒放在更高的饲槽里,让公鸡跳起来方能吃到。这样可减少公鸡在“无饲料日”的啄羽和打斗。在公、母鸡分开饲养时,应根据公鸡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适宜的饲养标准和与育成母鸡略有不同的限饲计划。肉用种公鸡饲喂程序及喂料标准参见表8-11。
表8-11 艾维茵肉用种公鸡饲喂程序及耗料量
表8-11 艾维茵肉用种公鸡饲喂程序及耗料量(续)-1
20周龄时体重急剧增加是由于自然增重(180克)再加上改变限饲计划所致。
(6)种公鸡限水
在公鸡群中,垫料潮湿和结块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对公鸡的脚垫和腿部极其不利。限制公鸡饮水是防止垫料潮湿的有效办法,公鸡群可从29日龄开始限水。一般在禁食日,冬季每天给水两次,每次1小时,夏季每天给水两次,每次25小时;喂食时,吃光饲料后3小时断水,夏季可适当增加饮水次数。
(7)对种公鸡管理
①自然交配种公鸡管理要点:A.如公鸡一贯与母鸡分群饲养,则需要先将公鸡群提前2~3天放在鸡舍内,使它们熟悉新的环境,然后再放入母鸡群;如公母鸡一贯合群饲养,则某一区域的公母鸡应于同时放入同一间种鸡舍中饲养。B.小心处理垫草,经常保持清洁、干燥,以减少公鸡群的葡萄球菌感染和胸部囊肿等疾患。C.做白痢及副伤寒凝集反应时,应戴上脚圈,脚圈放上以后,钳扁其合口(切勿打褶),以免脚圈滑落到趾下缘。②人工授精种公鸡管理要点:A.饲养方式:以特制单层公鸡笼一鸡一笼为宜。B.光照:公鸡的光照时间不分季节应保持每天16~17小时,并要求稳定不变,防止时长时短,光照度,要求每平方米3瓦左右。C.温度:室温最好保持在15~20℃,高于30℃或低于10℃时对精液品质有不良影响,有条件的安装降温和保温设备。D.湿度:舍内要求相对湿度55%~60%,防止过潮。E.通风:要求舍内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F.喂料:要求少给勤添,每天饲喂4次,每隔35~4小时喂一次。G.饮水:要求饮水清洁卫生。H.清粪:3~4天清粪一次。I.观察鸡群:主要观察种公鸡的采食量、粪便、鸡冠的颜色及精神状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选种建舍:养殖鸡前需要选择良种鸡,并在地势高、避风向阳、饮水方便的地方建造鸡舍。 投喂饲料:给鸡群投喂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的饲料。 防疫工作:定期为鸡群注射防疫的疫苗,并及时清扫鸡舍的垃圾和杂物等,保持鸡舍的干净。
鸡如何饲养1、选种建舍
养殖鸡前需要选择良种鸡,如土鸡、山鸡等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的鸡种,然后在地势高、避风向阳、无污染、饮水方便的地方建造鸡舍,并在鸡舍内建造配套的育雏室、温度调节器等设施。
2、投喂饲料
鸡属于杂食性的禽类,而土鸡、山鸡因生长速度快,因此需要给它们调配好适宜的饵料,并训练鸡群定时定点的进食,饵料可以选用玉米、豆粕、骨粉等精饲料为主,然后掺杂蔬果等青饲料作为补充。
3、防疫工作
虽然良种鸡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强,但是禽类种群之间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相互传染的现象,因此要定期为鸡群注射防疫的疫苗,每一只都要注射到,并及时清扫鸡舍的垃圾和杂物等,保持鸡舍干净卫生。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