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池塘养殖中,经常产生大量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很容易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这边介绍几种主要的养殖池塘中易蠕动的有害藻类的防治技术给大家做一下参考。
水绵、双翅目、转盘藻也就是俗称的绿泥苔,天气转暖后,它在鱼塘的浅水中发芽,长成一缕缕细丝,粘在池底,直立在水中。当它老化时,从池底脱离,漂浮在水中,形成杂乱的线,鱼苗和鱼种很容易纠缠而死亡。大量的藻丝漂浮在水中,也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使池水变薄,不利于鱼类的生长,螺旋菌等发生后。可以将除草剂扑草净与土壤混合,然后在苔藓泥上饮用,每亩用50公斤草木灰覆盖苔藓泥。
其实在放养鱼种前,我们可以做好防护工作,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水深1米的水量为75公斤。发生藻类时,可在酒池水面泼洒硫酸铜溶液,使池水硫酸铜浓度为1。还有可以用除草剂扑草净l50-200克每亩混土后,上酒浇净藻。多甲藻和裸子植物,大部分发生在有机质多、硬度高、微碱性的池塘中,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
温度变化大的季节要特别注意,如果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要注意勤换水,调整水质,注意水温,太冷太热都不行。红水出现后,每亩用l5公斤生石灰制成溶液,将酒倒在整个池水中,以提高池水的ph值,使这些藻类死亡,然后用新水代替。
池塘养殖鱼的品种也需要注意,有的鱼不适合养殖,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可以选择比较好养活的鱼,这样也能减少很多麻烦,对于新手来说,也很容易上手。很多鱼养没多久就会死亡,其实也不一定和池塘有关,有的鱼就不适合养在池塘中,所以需要注意一下。
藻类的养殖
1 藻类为养殖动物提供氧气和良好的环境
养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的供应,藻类的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的存活和生长代谢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藻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净化养殖水质,有研究表明硅藻和绿藻具有吸附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爽、活”的作用,可用来构建优良藻相,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在西施舌幼贝养殖中引入固定化微藻后发现,实验组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文献也报导了底栖藻类对水体中的氮、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稳定的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不仅可以提高水中的溶氧含量,还能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污水和保持良好水环境条件的作用。
藻类的生长繁殖有改善底质的作用,生活在底层的藻类其光合作用可为底泥中的细菌提供氧气,促进其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从而间接地改善底质。另外,藻类的繁殖可消耗底泥中过多的氨氮,从而净化底质。
2 藻类为养殖动物提供饵料
藻类特别是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有研究表明,螺旋藻的粗蛋白含量高达693%,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且由于其细胞壁纤维素含量很少,其所含蛋白质很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微藻的脂肪含量也很高,检测得到20种微藻脂肪含量大都超过15%,其中金藻门的含量一般均在20%以上。且所含的脂肪酸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许多水产养殖生物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必需脂肪酸,如硅藻门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金藻门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藻类还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生物素,叶酸,钙、镁、铁、锰、铜和锌等,它们是参与养殖动物的新陈代谢中许多酶的辅助因子。
3 藻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有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发现对虾的血细胞数目、血清蛋白含量以及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抗菌酶的活性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对小球藻的研究表明:小球藻中含有的小球藻生长因子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强水生动物机体免疫能力。
藻类的生长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间接地提高养殖动物抗病能力。研究认为,微藻由于体积小,生长迅速,与水中不良微生物竞争可优先占得生态空间,从而抑制不良微生物例如弧菌的滋生,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另一方面,藻类能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可以杀死水中的致病菌,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4 藻类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有些藻类的生长繁殖是对养殖动物有危害的。研究发现一些甲藻(裸甲藻、飞燕角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神经毒素,引起养殖鱼体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水体中的青泥苔(即双星藻科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和水网藻大量繁殖时,因消耗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清瘦,也可导致养殖鱼类特别是苗种被缠绕致其呼吸困难或者无法摄食而死亡。养殖鱼塘三毛金藻中毒的鱼体,大多停留在四角及浅水池边,头朝岸边整齐排列,在水下静止不动,无浮头现象,受到惊吓也没有反应;观察死亡鱼体,可见鱼体体表鳍基部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浅;鳃内有大量粘液,鳃丝轻度腐烂;解剖鱼体后发现其肠道无食,无明显病灶。
有的藻类其死亡后分解会产生有害物质,如微囊藻死亡后,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会毒死鱼类。此外,藻类如若大量繁殖,然后迅速衰败,死亡的藻类会在底部不断积累,其腐烂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特别是底部严重缺氧,对养殖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养殖池塘如何培藻肥水?
藻类养殖(phycoculture)
人工控制下藻类繁殖、生长的生产过程。分大型海藻养殖和单细胞藻类养殖两大类型。温度是影响藻类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光照是决定藻类垂直分布的因素;水体的化学性质是藻类出现及其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大型海藻的养殖大体经历了利用自然苗进行增殖、半人工采苗养殖和全人工采苗养殖3个发展阶段。大型海藻养殖分育苗和养成两个阶段。
育苗主要有3种方法:①自然附苗。主要依靠自然提供孢子并在自然条件下育成,如中国的坛紫菜。②半人工育苗。在采孢子季节把室内人工育成的苗种,装入种子箱放回海上促使成熟,放散孢子附着在人工基质上育成。③全人工育苗。是将海上成熟的种藻经优选后置室内水池中使其放散孢子,并使孢子附着在人工基质上育成。中国的海带、裙带菜、紫菜、巨藻育苗均用此法。是世界上主要的育苗方式。
养成即将幼苗培养成海藻成体。工作内容包括幼苗出库暂养、分苗、水层调节、施肥、养成管理和收获等。幼苗出库暂养可使出苗率高、出苗健壮。其他各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光照,促进养殖藻类迅速生长,提高产量。养殖方式根据附着基质在水中设置的情况可分为固定式、半浮动式、全浮动式三大类型。固定式是将幼苗固着在插入水中的竹枝、树枝或岩礁石块上养成,适用于养殖生活在潮间带或水下带的种类,如紫菜养殖等。半浮动式主要用在潮间带养殖耐干性强的种类。将竹帘或网帘编成的筏架设置在海滩上,涨潮时筏架浮动于水面,落潮时便落在海滩上,这样使藻类有更多的生长时间并使杂藻晒除。全浮动式是将筏架设置在不干出的海面,把苗帘和苗绳平设于海水表层或吊挂于中下水层,海藻生长期长、产量高,且能立体利用水体,与贝类混养,是综合养殖方式。
池塘藻相好坏会影响养殖效益,水产养殖户如何调
目前水产药品市场上有许多培水的肥料,虽然每个公司都称自己的产品能够定向培养有益藻,可以快速使水体转绿色,但据我所知,使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其实他们所使用的都是很普通的有机肥加无机肥我查找国内文献,还没发现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也请教了一些藻类专家,他们也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肥水类产品在对虾养殖中是必用产品,有相当大市场通过调节水体中肥料组分,是否可以定向培养我们养殖所需要的藻类呢或者添加生力命强的藻种,能快速在养殖水体中繁殖成
藻类的定向培育问题在一些已经实施项目里已经有提到。如广东海大的“黄百万”的项目,主要就是针对虾池藻类的定向培育问题,已经找到了一些虾池里的优势藻类,并对定向培育问题做了探讨。藻类定向培育涉及面较大,不仅仅与藻类有关,还与细菌群有关,细菌群是水中数量最大的群体。总之,应该是个生态相关的问题吧。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当然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很多疑问还没有弄清楚。我们可以想想,这养殖水体中到底有些什么,它们之间的微观关系
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定向培养是相对的,因为很多藻类的营养差别不是很大,主要要看原来池塘中那种藻类占据优势种群,或者有潜力成为优势种群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在温度上考虑,如果说是从实际操作上,我这里有个池塘(流水)的水温稳定在14-18度,年平均气温在18-23度,山区,水是高山流水,根据我们的水质调查,微囊藻和蓝藻占大多数,而水绵之类的非常少,即使我们定向培养,好象一个星期水绵也长不了多少,而在气温23-28度的地下水养殖条件下,水绵的繁殖是惊人的我估计在沿海就是存在温度的问题,仅供参考^ ^藻类定向培养受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温度,水体理化因子、水体藻类生长所需物质的比例等等因素,在养殖池塘我们能控制的因素就 很少了,左右控制藻类的营养需求,尽量配合有益藻类生长所需求营养盐类,使其生长迅速,从而达到定向培养的目的。养殖水体的改造前景很好,只是有点难度啊。理化因子稍有变动之前所做的工作就全没了。好象我的实验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哈哈。按目前水产养殖来讲,如果能通过添加化学成分(比如含某一元素的肥料),就可以达到定向培藻就最好不过啦要说调控水温吧,很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养殖水体定向培养,难。这是个系统的问题。
怎样为水体培养有益藻类,有效净水
一、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藻类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生产者,体内具有叶绿素,可以将水体中的氮磷等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以供其水体内的微生物及动植物吸收。藻类不仅提供氧气,也能作为水生动物的饵料,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是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养殖水体中,藻类在水体物质能量转换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这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彼此流通的。在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中,藻类作为生产者不仅释放出氧气,同时也能吸收利用水体的氮磷等无机物,从而达到迅速繁殖,同时也被低级消费者(浮游动物)所吸收利用,而在食物链中低级消费者总是被更高级的消费者所吸收利用,水生动物的粪便以及死亡后的残体下沉到水体中,底泥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又会将这些无机物缓慢释放到水体中,所以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循环。藻类不仅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同时也是水体生产力的体现,在物质循环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养殖水体需要什么样的藻类
那么什么是藻相平衡呢?指养殖水体中各种优质藻类品种比较齐全,所占比例合理,在水体中呈良性循环,因此种关系,水体中各种有益微生物种群合理,这种水活力强,非常有利于养殖动物生活生长。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藻类越多且种类越丰富,有利于维持水体的多样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人工可操作性较大很难维持藻类的多样性,通常是一种或多种藻类占优势,所以我们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来培育有益藻类,使之称为优势种群。
1、硅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藻类,个体小,适口性较好,运动速度较慢,便于动物摄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在氮磷比10:1时繁殖最快,已形成优势种群。缺点:大量繁殖时可使海水变红形成赤潮;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渔业捕捞。
2、绿藻:多见于淡水中,植物体为单细胞浮游性藻类,教易培育,细胞壁较厚,调节水体ph和温度维持环境平衡,无副产物产生,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新鲜的胡萝卜素,是最佳的食物来源。缺点:易大量繁殖轮虫,养殖鱼类利用率不高。
3、隐藻:单细胞藻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极强,易生长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蛋白质含量较高,易被消化吸收,同时也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缺点:容易形成黑色水,生长周期短。
三、如何进行藻类培育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见到很多不同的水色,而在这些水色中,不同的藻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水色,那么如何通过水色来判断出,池塘内所存在的优势藻类是什么呢?有以下几个判断标准。水体呈草绿色时,以绿藻为优势种群;水体呈茶色时,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水体呈黄绿色时,绿藻和硅藻混合生长;水体呈暗绿色时,可能以蓝藻为主;水体呈深绿色时,由甲藻、涡鞭毛藻相为主。
1、定期施肥
在藻类的培育过程中,施肥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措施,一般多发生在养殖初期或放苗前,而这些肥料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以及生物肥。有机肥营养元素较全面且持久,但缺点是用量大,操作繁重,增加水体有机质,易缺氧。有机肥教易培育的优势种群为隐藻、尾毛虫、周毛虫等,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4-7天中,施用无机肥肥效快,污染小且劳动强度小,但缺点是肥效不持久,有效成分水溶性差,土壤易板结,无机肥培育的优势种群为硅藻、绿藻、栅藻、弹跳虫等,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两天中。生物肥有着肥效快、水溶性好、激活水体藻菌的生物酶活性等特点;培育的优势种群为硅藻、隐藻、金藻、轮虫等,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3-6天中。
2、使用微生物制剂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培育良好的微生物种群,不仅改善水色,增加动物抵抗力,较少疾病的发生,建议使用含有芽孢杆菌 、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不仅效果明显,而且可保持水的“肥、活、嫩、爽”,使用含有乳酸菌微生物制剂,可起到抑制有害菌,起防病的作用。使用复合菌可起到水体净化程度,促进物质循环,起着稳水作用。
3、改善不良底质
不良底质不仅在池底易产生腐败物质,同时加剧生物耗氧和化学耗氧,也对藻类的繁育产生极大的影响。不良底质形成的因素有清塘不彻底、药物过量、晒塘时间短等,这些不良底质不仅无法满足耗氧量,而且产生大量有毒中间物,如硫化氢、甲烷等。建议使用生石灰清塘、使用生物制剂等对土质改良,为藻类的培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养鱼水面上绿澡太多,对鱼有危害吗?
何谓优质水:即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动态平衡
藻类不但能产生氧气,而且还可以稳定水质的物理、化学要素、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如藻类大量繁殖,水色过浓,透明度小于20厘米,一般用净水的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色,也可用碘制剂。如水色过清,透明度大于60厘米,除适量换水外,还要向塘中引入藻相较好的藻液,适量施培藻基,形成有益藻相。养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连阴雨天或大雨过后藻相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修复藻相。
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芽孢杆菌、硝化菌、光合菌、酵母菌等生物制剂可有效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抑制有害细菌的大量繁殖,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改水方法,也是今后推广无公害养殖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水质恶化,藻相较差时,应尽快使用芽孢杆菌或光合菌,硝化菌繁殖较慢,应提前投放。但都要避开消毒药物,一般消毒药施用4-5天后方可施用活性生物制剂。通常15天左右施用一次,酌情用量,但谨防过量。
绿藻多危害不大,可能缺氧。但是如果绿藻大量死亡危害很大,可能引起泛塘。
淡水池塘长满绿藻多是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生长速度过快所造成。其根本原因是:1、池塘投苗前,干塘和清塘工作没有做到位,遗留在池底的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2、饲料投料方式不科学或过量投喂,导致水质、底质恶化,藻类过量生长;3、所使用的饲料中,植物性蛋白所占比例过大,鱼对植物性蛋白利用能力低,未被吸收的蛋白又通过鱼的粪便排入水中,引起水体污染。
危害:池塘藻类繁殖过多也会成水体缺氧。藻类不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也会消耗氧气。在白天时大部分藻类会聚集在水体表层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但由于藻类生长过密,光线无法穿透更深的水域,因此除了水体表层的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水体表层以下的藻类则是在消耗氧气,从而造成水体表层溶氧丰富而水体深层处于缺氧状态。到了夜间,无论是表层还是深层的藻类都无法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只有消耗氧气,整个水体的缺氧状况就更加严重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