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河蚌养出珍珠方法如下:
河蚌可用于蓄养珍珠,而且它的外壳还可供药用。但注意并不是没一个河蚌里面都会有珍珠,而且一般野生河蚌里面是不容易长珍珠的。
珍珠的形成要有外界的小虫或沙石小颗粒进入到河蚌体内,经过漫长的时间河蚌为了不受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小虫或者小沙粒经过多年的包裹才可以形成珍珠,天然的珍珠一般都是极品,人工养殖的珍珠则比较便宜。而通常河蚌要2-3年才可以养出珍珠。
池塘的养殖面积要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鲫鱼,不宜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鲢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要选择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如果选择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要较大,选择岸边或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蚌养殖,水体流动性要好、水质要清澈、溶氧要丰富。
人工养殖珍珠的形成
从珍珠蚌外套膜切取小片,移植到其他珍珠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无核珍珠。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的珠核,珠核被包围后形成珍珠囊,再分泌珍珠质形成有核珍珠。
河蚌怎样采捕、运输与暂养,食用河蚌养殖技术
河蚌1年通常可以长1-2斤左右,养殖方法、养殖条件、管理方式等因素都会对其体重造成影响。养殖河蚌需要确保水源充足且无污染,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水面要求超过6000平方米,如果面积过小,则水质容易发生较大变化,继而影响到河蚌的生长。
一、河蚌一年能长多大
1、河蚌1年长多少斤
一般情况下,河蚌1年可以长1-2斤左右,但由于受到养殖方法、养殖条件、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河蚌具体可以长到多少斤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2、河蚌养殖条件
(1)水源
①水源应确保充足、无污染,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能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为标准。
②适宜的PH值为7-8,适宜水温为18-28℃,适宜水深为15-4米、2-3米,水深低于1米、高于5米都不适合养殖。
③水面要求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若面积过小,则水质不稳定,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河蚌的生长受到影响。
④建议在流速不超过01米的水域中养殖河蚌,若将河蚌养殖在具有流水以及其他条件较好的河流、湖泊中,养殖1年每只河蚌一般可产出5-8克珍珠,若养殖在静水水域中,一般要3年左右每只河蚌才能产5-8克珍珠。
(2)光照
①光照充足时可以产生热效应,为育珠蚌与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
②光照充足时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增加,而且能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同时还会影响到珍珠的颜色与光泽。
(3)土质
育珠水域的适宜土质为粘土,其次为河土,黄土、砂泥土较差,水底也要有适量的淤泥。
(4)溶氧
①夏季:水中的溶氧含量应超过5毫克/升。
②冬季:水中的溶氧含量应超过3毫克/升。
(5)物质含量
①打造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钙元素,因此水体中的无机盐的含量应以钙离子为主,要求钙含量超过10毫克/升,若钙含量较低,可泼洒生石灰。
②藻类的生长离不开氮,但若氮含量大于2毫克/升,则表示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此时河蚌的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还会降低其存活率。若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则表示水质过瘦,难以满足天然饵料的增殖需求。
③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能大于01毫克/升,否则会发生蚌珠生长缓慢、死蚌等情况,一般可将亚硝酸盐的含量控制在001-01毫克/升。
④养殖水域中不能出现水生的维管束植物,也不能出现虾、蟹等敌害生物,以防河蚌的生长受到影响。
二、河蚌的养殖方法
1、选址
一般可以在湖泊、水库、池塘、沟港、外荡、河流等水域中(能满足河蚌的养殖条件)展开养殖工作。
2、养殖方式
(1)吊养:可分为单个吊养和串养,串养是在1根线上吊养2只以上的河蚌。
(2)笼养:养殖数量根据笼子(网笼、网夹)的大小来决定,需确保每只河蚌都能接触到笼底。
3、养殖密度
常规养殖的情况下,育珠河蚌的适宜密度为800-1200只/亩,在外荡中的养殖密度为600-800只/亩,也可根据河蚌的体重肥度、水体流动速度、水体深度等因素对养殖密度做出适当调整。
4、管理
(1)术后暂养期管理
①将术后的河蚌暂养在水质清爽的水域中(微流水),让其恢复15-30天,期间不能随意翻动河蚌,也不能让它们离开水面或开壳检查,防止其恢复速度和珠囊的形成受到影响。
②经过30天之后,检查休复蚌,清除死蚌,剩余的河蚌可重新吊养至育珠水域中。若水域的透明度小于30厘米,可进行降肥。
(2)加强注水和增氧工作
在封闭、静止的水域中养河蚌时,遇到高温、水浅、低压等情况容易缺氧、死蚌,所以要及时换水、加水,或保持水质的清新度以及足够的含氧量,防止在缺氧、低氧的条件下影响到育珠蚌的生长。
(3)及时调节吊养深度
根据水温、水位、季节变化对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做出适当调节。冬夏季,一般适合深吊,深度以40-60厘米为宜;春秋季,一般适合浅吊,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
(4)水域施肥
①若水质过于清瘦,可施加化肥或有机肥,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泼施豆浆(饲料和肥料),并配施钙肥,比如生石灰。若PH值较低,可适当多施,若PH值较高,可减少施用量。
②化肥以尿素、过磷酸钙为主,适宜比例为1:2或1:3,混水后即可泼洒,使用原则为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用量为1公斤/亩。
③有机肥适宜使用鸡、鸭、鸟类的粪便,使用前需添加生石灰、发酵物,确保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5)清除附着物
定期清洗网袋、网笼、蚌体上的附泥和生物(比如聚缩虫、淡水海绵、水藻类等),4-10月份期间,可每隔1个月涮洗1次。
(6)维修养殖设施
定期维修养殖设施,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采捕河蚌季节一般是早春和晚秋,水温在5-20℃之间。这时空气湿润,温度适宜,河蚌离水时间较长而不易死亡,便于运输管理。采捕方法有网拖,耙子扒,脚踩,手摸等。网拖就是在船梢安装压住网柄,船开动,蚌被拖入网中,耙子扒蚌是人站在船上或岸上,用装有长竹柄的钉耙或塘耙,在河荡、湖泊、池塘中扒取河蚌。脚踩、手摸就是由人直接下到浅水的地方踩摸。
捕到的蛙要尽快运回,以免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引起死亡,如果采捕量大,短时间内又不能起运,必须选择水质较好的地方进行短期暂养, 河蚌运输,最好选择在气温6—15℃,温度过低,特别是0℃左右,会引起大量死亡;温度过高,超过25℃,蚌体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高,脱水厉害,体内=氧化碳大量积聚,酸度升高,蚌体会窒息而死。运输方法有干运和水运两种.干运即利用车、船、火车装运,但炎热天气不宜采用,水运就是将河蚌装入船里的活水舱中运输,适于路程远与夏天采用。不论采用那种方法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下塘暂养,并注意轻装,轻卸、轻放,避免损伤蚌壳,减少人为死亡。
河蚌在植片手术前必须进行暂养。暂养水域最好选择水质肥沃,水流畅通,水面宽阔、氧气充足,水深2~3米的池塘,也可利用水沟、河滨等。暂养方法有吊养和底养两种。吊养又分串吊和笼吊,串吊就是沿壳顶的前缘壳翼钻孔,然后串线吊挂;笼吊是把蚌放在笼里吊养。底养是直接把蚌均匀地散播在池塘或河沟里,暂养密度一般每亩1000-3000斤。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