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鮰鱼和鲶鱼的区别

   2023-05-25 互联网艺莲园16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1、外形不同鮰鱼体表无鳞,体形近似纺锤形,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上下颌均具锋利细齿,背、胸鳍均有一根发达的硬棘,棘后缘有锯齿,具有一定的自卫功能。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外形不同

鮰鱼体表无鳞,体形近似纺锤形,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上下颌均具锋利细齿,背、胸鳍均有一根发达的硬棘,棘后缘有锯齿,具有一定的自卫功能。

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2、习性不同

鮰鱼属温水性鱼类,最佳生长水温25℃~28℃,最适PH范围70~84,耗氧率明显高于其它家鱼,不耐低氧,如果溶氧量低于3mg/L,其摄食量开始明显减少。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3、育种方法不同

鮰鱼在鱼苗出膜前几小时,及时将网片上的未受精卵抖落至孵化池中,然后将黏有受精卵的网片转移至另外的准备用来培育仔鱼的池中孵化,直至出膜。刚出膜的鱼苗体质比较弱,经暂养3~4d,可主动摄食

鲶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

扩展资料:

鮰鱼养殖

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鱼种规格、养殖水平及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鱼种的规格为尾重30g以下,667m²放养量2000尾,成活率60%~80%,当年可收获200~300kg,当年平均尾重只能达到200~300g。

放养50~100g的规格,667m²放养量1000尾,如投喂高蛋白的优质饲料,且管理得当,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当年可长到尾重400~650g,产量达400~500kg。

鮰鱼是吃垃圾长大了吗,很脏吗?

你好!

鮰鱼在0——50斤不等,成鱼能长到50多斤哦。

养殖条件下,当年年底可达100·150g,第二年年底可达1·2kg。资料就找到这么多,不满意追问。

望采纳!

长江的带“鮰”字点鱼有那几种?

不是吃垃圾长大的。鮰鱼(鮠鱼)下身略带粉红,无鳞,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鮰鱼是长江水产的三大珍品之一,学名“长吻鮰(鮠)”,因与“回”同音,民间通称“回鱼”,又称“鮠鱼”、“肥沦”、“江团”、“白吉”。英文名:longnose catfish。这种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

   鮰鱼一般为1500-2500克,少数个体可达10公斤。春冬两季,长江江口鮰鱼体状膘肥、肉质鲜嫩,正是品尝的最佳时令。

  苏东坡曾写诗赞它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诗中道出了鮰鱼的特别之处:肉质白嫩,鱼皮肥美,兼有河豚、鲫鱼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和鲫鱼之刺多。

长吻鮠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 ,而且鱼膘肥厚 ,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长吻鮠作为滋补的水产品,在封建社会还是朝廷贡品。在70 年代以前,长吻鮠的产量完全靠江河捕捞;由于长期的捕捞过度,资源已严重衰竭。为了使这种珍贵的鱼类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国水产科技人员从80年代开始,对长吻鮠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 ,现已解决了人工养殖的技术难题。

鮰鱼是什么鱼

如题     ,长江“鮰鱼  指向   长吻鮠    ,而斑真鮰、斑点叉尾鮰其实就是同一个物种    

鲿科    Bagridae     鮠属      Leiocassis     鱼类

下图为     长吻鮠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俗称 鮰鱼,肥沱,肥王鱼

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区别于    养殖鱼类     真鮰、叉尾鮰   

真鮰科      Ictaluridae    真鮰属    Ictalurus    鱼类    

下图为     斑真鮰   Ictalurus punctatus  (斑点叉尾鮰),俗称  钳鱼、沟鲶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属底栖鱼类,较贪食,具有较大的胃,胃壁较厚,饱食后胃体膨胀较大。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摄食。

鮰鱼适合在东北养殖吗

其实大家统称鮰鱼有两种,叉尾鮰鱼和江团。

市场称为鮰鱼的主要是斑点叉尾鮰。二者区别还是很大的。江团很贵的。

区别一分类:长江鮰鱼又称江团、肥鱼、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斑点叉尾鮰,又称叉尾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

二、原产地 长江鮰鱼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是本土原生鱼。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洲,叉尾鮰鱼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 我国开始大面积养殖。两者确实有些像,但是长江鮰鱼是本土原生鱼,叉尾鮰是引进的鱼种。

三、外形 a长江鮰鱼的嘴在下颚见过鲨鱼的嘴就了解了)斑点叉尾鮰嘴在体的最前面、二者是完全不一样的。b、叉尾鮰身上有黑色斑点,长江鮰鱼没有。c、叉尾鮰有两根长须、长江鮰鱼没有。d、叉尾鮰尾巴有很明显的分叉,像鲤鱼一样,而长江鮰鱼尾巴是平的。

叉尾鮰

江团

叉尾鮰鱼在北方能过冬吗?

鮰鱼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水温24℃-28℃,20℃以下摄食减少、生长放慢;耐低氧与家鱼相近;性成熟期为3年龄,雄鱼比雌鱼个体大,每年4-6月产卵。东北养是可以养,但平均气温低,效益不明显。

叉尾鮰鱼是一种温带鱼类,通常生活在较为温暖的南方水域,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北方的水温在冬季一般较低,如果不提供适宜的环境,叉尾鮰鱼很难在北方过冬。

如果在北方养殖叉尾鮰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供适温的水:在室内养殖时,可以利用加热设备或保温材料保持水温在20℃以上,不至于过低。

2加强水质管理:北方气温低,水质也会受到影响,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因此需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

3提供足够的光照:在室内养殖时,需要提供足够的光照,帮助鱼类合成维生素D,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总之,要在北方成功养殖叉尾鮰鱼,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保持水温、水质和光照等条件稳定,确保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鲶鱼 区别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