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山地鸡养殖技术1建造农舍。野鸡养殖场应位于干燥、地势平缓、向阳背风的地方。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养山鸡鸡舍的要求和家养鸡舍差不多。鸡舍的面积可以根据饲养规模来确定,鸡舍可以使用旧房间。猪圈和牛舍前后多余的地方要重建,三面墙一面开。开放面外应留有一定的操场,约为室内面积的两倍。养鸡场的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方便清洁。操场周围可建18米左右的砖柱,顶部和四周可加挡块,或用铁丝网代替尼龙网。安装砌块时,可在南面建一个30-100厘米高的矮墙底座,然后安装砌块,可加长。操场和鸡舍的总面积要在30只鸡以内,每个摊位150或300只雏,要在100平方米以内。如果场地大,可以分成几笔。因为种鸡在与鸡交配前要分开饲养,所以至少要建两个鸡舍并进行改造。同时,鸡舍内要准备食物槽和饮水槽。水槽可以用木屑制作,一般1米长,5厘米宽,5厘米高。食槽可用大眼铁网或小木片固定,防止鸡进入食槽,食槽可用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代替。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个专用的塔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所以可以在操场上放沙子(河沙,石沙都可以),也可以把沙子放在一个大塑料盆里,放在操场上。应该注意保持沙子的清洁和干燥。2鸡育种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期,7-12周龄为繁殖期。(1)适时饮水和进食:雏雉应在孵出后24~36小时进食。吃饭前,他们应该喝水。最好在饮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对于不懂喝水的雏雉,应尽快喝水,喂完水后1~2小时再吃。配料应该是软的,可口的,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前3~5天最好喂湿料。每次投料前清理余料。刚开始进餐时,每隔2~3小时诱导一次食物,以后逐渐加大间隔。0~2周每天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采食量也随之增加,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求趋于稳定。(2)温湿度控制:育雏的适宜温度为1-3天35-34℃,4-7天33-32℃,2周31-28℃,3周27-24℃,4周23-22℃,5周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在1~10日龄为65%~70%,11日龄后为55%~65%。(3)密度:随着年龄的变化,其重量和需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网箱或箱式育雏的密度为:1~10日龄50~60窝/m2,10~20日龄30~40窝/m2。之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四层笼),21~42日龄20~30窝/m2,43~60日龄10~20窝。(4)通风与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疾等疾病。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清洁地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给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改善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幼龄山鸡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第一只野鸡24小时光照1-3天,20-22小时光照4-7天。之后根据野鸡的喂食情况,会很快转为自然光照。3周左右山鸡转入立体笼时,第一天晚上要充分光照,让山鸡尽快适应新环境。使用3瓦/平方米以上为宜。大部分野鸡进食饮水后,可以利用自然光照。6)免疫:根据本领域情况制定免疫方案。3成人文化技术幼雉可关在笼子里6~7周,然后转移到地面平养或转移到饲养的雉鸡笼子里。从18周龄开始的时期是山鸡生长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g,达到20周龄,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因此,对6~20周龄雉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繁殖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事项: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化的山鸡饲养至5-6周龄时转群。换班前3天,应安排专人在夜间工作,并给予24小时照明。还要注意隔离饲养弱雏,及时淘汰病残雏。翻地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做短期活动,然后逐渐延长,晚上在室内行驶。(2)后备雉鸡的限量饲养:确定后备繁殖的配种雉鸡,除了在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育肥,以保证繁殖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降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增加粗纤维和青饲料的用量;减少喂食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食量等。(3)第二次破喙防止啄癖:野鸡是野生的,喜欢啄异物。饲养的雉鸡生长迅速。如果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者环境不理想,或者密度过高,更容易发生啄癖。为了有效防止啄癖,第二次切喙可以在5-10周龄之间进行,方式与家鸡相同。(4)禁止霉变变质饲料预防曲霉菌病:饲养初期的山鸡易患曲霉菌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止霉变变质的饲料和发霉的垫料,控制好室内环境,保持所需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消毒,在转移到鸡群前用火焰喷射器将地面和可燃器具焚烧,以预防此病。雉鸡养殖技术(1)雉鸡群的建立。一般每个雉鸡群的建立都经过两次以上的选拔:第一次选拔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后备群是根据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严格选拔形成的;第二次评选于次年1月至2月进行。选择标准为:雄雉羽毛丰满鲜艳,羽束直立,胸宽而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雌雉的身体笔直呈椭圆形,羽毛紧密而有光泽,尾巴不能着地,腿和眼睛完美无瑕。有条件的话,可以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三次选择,淘汰不符合品种特征,或者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雌性雉鸡不红或者从3月初尾巴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次选择和淘汰,就可以确定雉鸡的种类了。(2)山鸡养殖技术①放生月份和利用期: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雄性雉鸡一般在9-10个月达到性成熟,雌性雉鸡在10-11个月后达到性成熟。如果已经到了繁殖季节,可以考虑适时配送。在中国北方,分发通常在3月中旬左右,在中国南方,分发通常在2月初。一般生产地的野鸡一年换一次,但第二年同组野鸡死亡率明显低于第一年。产蛋量和受精率变化不大。②雉鸡群体大小和雌雄比例:繁殖季节雉鸡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雉鸡为一个群体,在鸡群之间设置屏障遮挡视线,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水平下,雌雄比例可确定为1:4,此时受精率可达85%以上。如果饲料营养和管理水平高,可适当增加每只雄雉和交配雉鸡的数量,比例变为1:5~1:6。③适当交配:交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温度、繁殖季节、营养水平等因素。生长发育好的野鸡可以稍加改善,发育不好的可以延后。交配时间也可以通过试交配来确定。方法是先尝试把1~2只雄雉放入雌雉群,看雌雉是否愿意“交配”。实践证明,放生时间应由母雉的行为来控制,如鸣叫、脸红或筑巢等。过早放生不仅影响育雏成活率,还会促使雉鸡过早衰老,影响后期育雏卵的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育雏卵的浪费。④保护“皇子雉”,设置屏障:公雉进入母雉群后,经过几天的战斗,“皇子雉”产生,“皇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第一交配权。雄性雉鸡群在排好顺序后不允许随意进入新的雉鸡,以保持“王子雉鸡”的地位,这样可以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鸡群。但“王子雉”有不允许其他雄雉交配的特点,所以需要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每100平方米放置3~4个塑料瓦、树枝或假山,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野鸡养多久可以出栏,养野鸡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山地鸡养殖技术1建造农舍。野鸡养殖场应位于干燥、地势平缓、向阳背风的地方。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养山鸡鸡舍的要求和家养鸡舍差不多。鸡舍的面积可以根据饲养规模来确定,鸡舍可以使用旧房间。猪圈和牛舍前后多余的地方要重建,三面墙一面开。开放面外应留有一定的操场,约为室内面积的两倍。养鸡场的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方便清洁。操场周围可建18米左右的砖柱,顶部和四周可加挡块,或用铁丝网代替尼龙网。安装砌块时,可在南面建一个30-100厘米高的矮墙底座,然后安装砌块,可加长。操场和鸡舍的总面积要在30只鸡以内,每个摊位150或300只雏,要在100平方米以内。如果场地大,可以分成几笔。因为种鸡在与鸡交配前要分开饲养,所以至少要建两个鸡舍并进行改造。同时,鸡舍内要准备食物槽和饮水槽。水槽可以用木屑制作,一般1米长,5厘米宽,5厘米高。食槽可用大眼铁网或小木片固定,防止鸡进入食槽,食槽可用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代替。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个专用的塔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所以可以在操场上放沙子(河沙,石沙都可以),也可以把沙子放在一个大塑料盆里,放在操场上。应该注意保持沙子的清洁和干燥。2鸡育种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期,7-12周龄为繁殖期。(1)适时饮水和进食:雏雉应在孵出后24~36小时进食。吃饭前,他们应该喝水。最好在饮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对于不懂喝水的雏雉,应尽快喝水,喂完水后1~2小时再吃。配料应该是软的,可口的,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前3~5天最好喂湿料。每次投料前清理余料。刚开始进餐时,每隔2~3小时诱导一次食物,以后逐渐加大间隔。0~2周每天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采食量也随之增加,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求趋于稳定。(2)温湿度控制:育雏的适宜温度为1-3天35-34℃,4-7天33-32℃,2周31-28℃,3周27-24℃,4周23-22℃,5周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在1~10日龄为65%~70%,11日龄后为55%~65%。(3)密度:随着年龄的变化,其重量和需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网箱或箱式育雏的密度为:1~10日龄50~60窝/m2,10~20日龄30~40窝/m2。之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四层笼),21~42日龄20~30窝/m2,43~60日龄10~20窝。(4)通风与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疾等疾病。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清洁地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给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改善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幼龄山鸡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第一只野鸡24小时光照1-3天,20-22小时光照4-7天。之后根据野鸡的喂食情况,会很快转为自然光照。3周左右山鸡转入立体笼时,第一天晚上要充分光照,让山鸡尽快适应新环境。使用3瓦/平方米以上为宜。大部分野鸡进食饮水后,可以利用自然光照。6)免疫:根据本领域情况制定免疫方案。3成人文化技术幼雉可关在笼子里6~7周,然后转移到地面平养或转移到饲养的雉鸡笼子里。从18周龄开始的时期是山鸡生长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g,达到20周龄,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因此,对6~20周龄雉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繁殖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事项: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化的山鸡饲养至5-6周龄时转群。换班前3天,应安排专人在夜间工作,并给予24小时照明。还要注意隔离饲养弱雏,及时淘汰病残雏。翻地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做短期活动,然后逐渐延长,晚上在室内行驶。(2)后备雉鸡的限量饲养:确定后备繁殖的配种雉鸡,除了在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育肥,以保证繁殖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降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增加粗纤维和青饲料的用量;减少喂食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食量等。(3)第二次破喙防止啄癖:野鸡是野生的,喜欢啄异物。饲养的雉鸡生长迅速。如果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者环境不理想,或者密度过高,更容易发生啄癖。为了有效防止啄癖,第二次切喙可以在5-10周龄之间进行,方式与家鸡相同。(4)禁止霉变变质饲料预防曲霉菌病:饲养初期的山鸡易患曲霉菌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止霉变变质的饲料和发霉的垫料,控制好室内环境,保持所需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消毒,在转移到鸡群前用火焰喷射器将地面和可燃器具焚烧,以预防此病。雉鸡养殖技术(1)雉鸡群的建立。一般每个雉鸡群的建立都经过两次以上的选拔:第一次选拔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后备群是根据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严格选拔形成的;第二次评选于次年1月至2月进行。选择标准为:雄雉羽毛丰满鲜艳,羽束直立,胸宽而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雌雉的身体笔直呈椭圆形,羽毛紧密而有光泽,尾巴不能着地,腿和眼睛完美无瑕。有条件的话,可以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三次选择,淘汰不符合品种特征,或者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雌性雉鸡不红或者从3月初尾巴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次选择和淘汰,就可以确定雉鸡的种类了。(2)山鸡养殖技术①放生月份和利用期: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雄性雉鸡一般在9-10个月达到性成熟,雌性雉鸡在10-11个月后达到性成熟。如果已经到了繁殖季节,可以考虑适时配送。在中国北方,分发通常在3月中旬左右,在中国南方,分发通常在2月初。一般生产地的野鸡一年换一次,但第二年同组野鸡死亡率明显低于第一年。产蛋量和受精率变化不大。②雉鸡群体大小和雌雄比例:繁殖季节雉鸡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雉鸡为一个群体,在鸡群之间设置屏障遮挡视线,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水平下,雌雄比例可确定为1:4,此时受精率可达85%以上。如果饲料营养和管理水平高,可适当增加每只雄雉和交配雉鸡的数量,比例变为1:5~1:6。③适当交配:交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温度、繁殖季节、营养水平等因素。生长发育好的野鸡可以稍加改善,发育不好的可以延后。交配时间也可以通过试交配来确定。方法是先尝试把1~2只雄雉放入雌雉群,看雌雉是否愿意“交配”。实践证明,放生时间应由母雉的行为来控制,如鸣叫、脸红或筑巢等。过早放生不仅影响育雏成活率,还会促使雉鸡过早衰老,影响后期育雏卵的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育雏卵的浪费。④保护“皇子雉”,设置屏障:公雉进入母雉群后,经过几天的战斗,“皇子雉”产生,“皇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第一交配权。雄性雉鸡群在排好顺序后不允许随意进入新的雉鸡,以保持“王子雉鸡”的地位,这样可以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鸡群。但“王子雉”有不允许其他雄雉交配的特点,所以需要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每100平方米放置3~4个塑料瓦、树枝或假山,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野鸡的饲养
野鸡养3-4个月左右即可出栏上市。野鸡养殖具有生长快、饲料来源广、好饲养以及繁殖力、抗病力强等特点,可利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养殖野鸡首先要取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否则销售、运输都是非法的,一旦抓到会受到没收、罚款甚至判刑的处罚。除此,还要有畜牧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否则不能用于做种,今后的生产、销售也有问题。
温馨提示:野鸡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野鸡养多久可以出栏
1、野鸡一般需要养殖3-4个月出栏。野鸡的显著特点是野性十足,抗病力和繁殖力都很强,生长快,饲料来源广,比较容易饲养,既可以平养,也可笼养,不仅利用价值高,而且饲养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2、养殖野鸡,应选择环境安宁清洁、有清洁水源、无污染、远离城区、地势较平坦的荒山、灌木林,以果林、林地作养殖场地。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控制好舍内环境和运动场,维持适宜的湿度,鸡舍每天都要清扫,并常用消毒剂消毒,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
二、养野鸡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1、养殖野鸡首先要取得“两证”,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若无许可证,那么销售、运输都是非法的,一旦抓到会受到没收、罚款甚至判刑的处罚。用于销售时,还要有畜牧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否则不能用于做种,今后的生产、销售也有问题。
2、野鸡,又称为七彩锦鸡、七彩山鸡、山鸡、雉鸡,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私自偷猎、宰杀是违法行为。
想人工养殖野鸡,可以吗?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山鸡,又名雉鸡、野鸡。性情活泼,喜欢游走觅食,其适应能力强。具有生长快、产蛋多、抗逆性强等特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鸡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野鸡的饲养方法
野鸡的生活习性、野鸡的食性、野鸡的生理习性、野鸡的繁殖习性这些野鸡的没有生活习性必须了解清楚方可进行养殖
前期准备工作野鸡场舍的建造养种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生卫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每间鸡舍以32平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防飞网
野鸡笼具的准备:一是孵化器,可用家鸡电力孵化器;二是育雏设备有育雏架、育锥笼、电暧气、育锥伞等。三饲养用具如食槽、水槽。
野鸡养殖技术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孵化、雏期保温、啄癖、叨蛋、配群、饲养等多方面技术,需要有专职人员负责。特别是孵化技术,如养殖场不能自我解决孵化问题,在商品销售竞争中很难有利可图。这就要不断学习养殖技术。为帮助养殖总结经验本网开设了“野鸡知识讲座”和“野鸡技术文荟”栏目,可能给养殖户有所帮助。
野鸡系杂食性禽类,饲料十分简单,同于家鸡。引进野鸡苗要注意防疫,需按日龄用马立克氏、传支、新城疫、法氏囊苗等
野鸡购种的准备: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选择有关的基本知识,要坚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购买好种苗质量。
野鸡的饲养注意事项根据山鸡的生长特点,其养殖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育雏期、青年期和成年期。育雏期即从出壳至脱温,一般为42天左右。这个阶段系山鸡保温养育的前期,也是山鸡比较难养的一段时间。
为了提高成活率请注意下列几点:
1调控温度,适当通风和保温是育雏的关键。育雏室地面或育雏箱可垫上谷壳,并选用保温伞或红外线灯作热源。温度应掌握在:头三天以35℃为宜,以后每隔二天降一度,10天后视其情况灵活掌握。相对温度一般以65%为宜,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但要设挡风门,以防贼风进渗透。
2及时开食,雏鸡出壳待羽毛干后,迅速移至育雏室或育雏箱。24小时后,应及时供水开食。开始时用001%高锰酸钾水喂,水温与室温相近。一周内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和喂,以后饲喂雏鸡饲料。最好根据山鸡不 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提供均衡营养的配方饲料。山鸡嗉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因此,饲喂食料要做到少量多次,每日每只需要标准配合料70~100克,并配以适量嫩青草或蔬菜。
野鸡的繁殖方式繁殖期3-7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cm×21cm,深6-10cm。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土**、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怎样养殖野鸡
野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山鸡,药用食用价值都很高,是可以人工养殖的!野鸡怎么养可以看看以下内容:
对于野鸡苗、雉鸡的养殖:
1及时给雉鸡补充饮用水 雉鸡经过长途运输会因为不能饮水或者找不到水而脱水,甚至导致雉鸡死亡,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
2防止骤冷骤热 野鸡苗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季节、密度、通风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过冷或过热现象,有时在饲养过程中雏雉可能也会出现温控设备失调的情况,导致冷应激或热应激导致雉鸡死亡。
3防止饥饿 幼雉开食太晚,或者雉鸡找不到食盘或者不规律的饲养会使雉鸡出现饥饿现象,影响其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4疾病控制 雉鸡幼期极易感染的疾病主要有:痢疾、传染性法氏囊病、肺炎、伤寒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要及时控制病情,适当饲养。
5精心管理 为了减少雉鸡的死亡,我们必须控制温度、湿度、密度,并保持环境安静。
幼期之后的养殖:
1合理食物配比饲养:用粗粮饲养野鸡,可以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养比例,每吨饲料添加25kg盐和适量微量元素。
2、密度控制:在育肥早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饲养10-12只野鸡,后期可根据雌雄、强弱、体型等因素分组,使密度逐渐降低到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喂料槽,使喂料均匀,生长一致。
3、设置栖息架防止互相啄食:鸡舍应放置一些栖息架,供野鸡栖息,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繁殖空间,又能减少野鸡互相啄食的习惯。被发现有啄伤的野鸡应涂上紫色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 4、防惊吓以免野鸡飞走:尽量保持现场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防止野鸡受到惊吓“越狱”,可以切掉野鸡一侧的翅尖的羽毛。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鸡舍应每天清理一次,每周用消毒剂等消毒。8至9周龄的野鸡应接种疫苗,以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野鸡各个阶段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啦,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赶超王二狗。
野鸡(山鸡)养殖技术目前, 整个农业已经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特征的新阶段, 发展特禽养殖业, 是促进农村养殖经济“高产、优质、高效” 的重要途径据市场信息反馈, 野鸡(山鸡)在国内外市场上走俏。一些省市的外贸单位大量收购野鸡(山鸡)出口。在国内市场上, 不少城市野鸡(山鸡)供不应求。有价无货。国内外对野鸡(山鸡)的需求量仍在增长, 国内野鸡(山鸡)肉在城市市场售价50~60 元/kg, 发展野鸡(山鸡)特禽养殖正当其时。同时, 野鸡(山鸡)羽毛鲜艳, 有些地方加工制成标本每架售价300 元左右, 需求量很大。养殖野鸡(山鸡)可当年建场, 当年投产, 当年见效。正确引导野鸡(山鸡)的生产,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强科学化生产管理, 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野鸡(山鸡)养殖大有可为。1 野鸡(山鸡)的生物学特性11
野鸡(山鸡)的形态结构雄野鸡(山鸡)体长80cm 左右, 体重12kg 左右。头部具黑色光泽, 有显眼的耳羽簇, 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 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 两翼灰色, 尾长而尖, 褐色并带黑色横纹。雌野鸡(山鸡)体形较小,体长60cm 左右, 体重08 kg 左右。雌野鸡(山鸡)没有雄野鸡(山鸡)那样鲜艳的羽毛, 羽色暗淡, 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野鸡(山鸡)被赶时能迅速起飞, 飞行快, 声音大。雏雉全身被黑灰色绒毛, 绒毛洁净蓬松, 长短整齐, 叫声响亮而清脆, 颧部具很多的白色; 胸部淡**; 肋部具丰富的橘**。12 野鸡(山鸡)的生活习性野鸡(山鸡)适应性强, 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都有它们的活动踪迹。夏天32℃的炎热高温, 冬季-35℃的严寒低温, 野鸡(山鸡)也均能生存。野鸡(山鸡)胆小机警, 野外生存的野鸡(山鸡)常有集群性,在繁殖季节常以一强壮雄野鸡(山鸡)为中心,形成一稳定的野鸡(山鸡)繁殖群, 若有它群雄性侵入, 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斗。针对野鸡(山鸡)此种特性, 人工养殖野鸡(山鸡)应特别注意饲养密度不能过大, 饲养密度过大时常容易导致群养野鸡(山鸡)发生“啄斗” 现象。野鸡(山鸡)为杂食性鸟类, 野生野鸡(山鸡)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人工养殖过程中, 同样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同时应补充少量蛋白饲料。12
野鸡(山鸡)的繁殖野鸡(山鸡)性成熟期为10~11 月龄左右;繁殖期3~7 月, 南方较北方早些。卵橄榄**、土**、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 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人工饲养条件下, 种蛋受精率达85%, 受精蛋孵化率达86%。公母野鸡(山鸡)自然配种比例为1:6~1:8, 一般一个产卵期产卵20~30 个, 连续产2d, 休息1d。野鸡(山鸡)的孵化期为23~24d, 人工孵化正常时22d开始啄壳, 个别的开始出壳, 23d 半全部出壳, 24d 末清扫出雏器。2 野鸡(山鸡)的经济价值21 食用价值野鸡(山鸡)鸡肉肉质细嫩鲜美, 营养丰富, 据相关食物营养学分析研究, 其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达30%左右, 大大高于家鸡(1894% ) , 脂肪含量仅为4%左右, 基本不含胆固醇, 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优良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佳品。22 药用价值在我国传统的中医食疗中, 野鸡(山鸡)肉作为动物性药物, 具有特殊价值。野鸡(山鸡)肉具有抑喘补气、止痰化淤、清肺止咳之功效。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 野鸡(山鸡)脑治“冻疤”, 嘴治“蚁瘘” 等。野鸡(山鸡)肉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并富含锗、硒、锌、铁、钙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子宫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 都有很好的疗效。23 观赏娱乐价值野鸡(山鸡)雄雉尾长, 羽色艳丽, 具有紫绿色的颈部, 并有一条鲜明的白色“颈环”, 尾羽长而具横斑, 极具观赏价值。野鸡(山鸡)是一种重要的狩猎禽, 我国自古就有狩猎野鸡(山鸡)娱乐的传统。野鸡(山鸡)产区各地开展旅游狩猎活动, 开办野鸡(山鸡)狩猎场。野鸡(山鸡)全身都是宝, 除了野鸡(山鸡)肉可以供食用外, 野鸡(山鸡)的皮毛可加工制成观赏标本, 雄雉的尾羽可作饰羽工艺品, 野鸡(山鸡)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可经发酵加工后, 用来做牛、羊、猪等家禽的饲料, 也可以经堆肥,发酵后用作农家肥料。3 野鸡(山鸡)的人工养殖技术31 野鸡(山鸡)场选址及野鸡(山鸡)舍形式野鸡(山鸡)场应选建在地势较高, 干燥的砂质地上, 保证排水性能良好, 保证产品、原料运输的同时, 也应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野鸡(山鸡)场的水源要清洁无污染, 电源要安全可靠。野鸡(山鸡)舍因饲养目的而不同而异,目前主要有四种饲养方式: 农舍、网舍、露天网室及笼养。对于野鸡(山鸡)养殖场来说, 多采用开放式鸡舍或密闭式鸡舍。开放式鸡舍通常修建三面墙, 南向敞开, 此种鸡舍夏季通风较好, 设备投资少, 管理简单。此种方式野鸡(山鸡)活动范围大, 接受阳光照射多, 体质较强健, 适应性强, 但野鸡(山鸡)的生理状况与生产力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感染疾病的机会也比较多。封闭式鸡舍一般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构建房顶与四壁, 此种鸡舍投资大, 各种光照、通风、饲喂、给水设备要求齐全, 适合集约化、工厂化的较大规模生产。32 野鸡(山鸡)蛋的人工孵化321 野鸡(山鸡)蛋的收集、保存、消毒野鸡(山鸡)每年4 月初开始产蛋, 6 月份进入产蛋高峰。收集野鸡(山鸡)蛋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野鸡(山鸡)受惊啄蛋, 定时将野鸡(山鸡)蛋收集放进贮存室, 贮存室温度应在13~18℃, 注意保持通风干燥。种蛋保存期不超过7d。在孵化前应将挑选、保存好的种蛋用凉开水洗净, 放在40℃, 02%的消毒灵中浸泡15min。或采用熏蒸法进行消毒, 即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30ml 加15g 高锰酸钾的比例, 将2 种试剂都置于瓷质或陶质容器内即可。消毒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 熏蒸30 min。消毒是应避开24~96 h 胚龄的种蛋。322 野鸡(山鸡)蛋的孵化野鸡(山鸡)孵化时间大约为24d 左右,孵化温度在1~22d 保持在为375~38℃之间, 相对湿度为65~70%; 孵化至22d 落盘, 转入出雏室, 温度控制住37~375℃之间, 湿度75%。在孵化期间要及时翻蛋、照蛋, 在孵化至第8~9d 翻蛋、照蛋1 次, 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 到第18~19d, 再翻蛋、照蛋1次, 第22d 落盘, 第23d 出雏。在孵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33 野鸡(山鸡)的饲养管理33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野鸡(山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山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 此阶段也是野鸡(山鸡)饲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雏野鸡(山鸡)在此阶段的死亡率是最高的。野鸡(山鸡)的育雏期一般为1~30 日龄, 有些地区可长达42 日龄。此时的饲养管理务必做到精心细致, 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做好育雏的准备工作选择有责任心、有一定的育雏经验的工作人员, 准备好相关育雏用具如足够的饲料、相关药品及疫苗、红外线灯、饮水器等, 同时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消毒。(2) 严格控制环境温度雏野鸡(山鸡)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育雏不同阶段的合适温度不同, 严格控制育雏阶段的温度是提高雏野鸡(山鸡)成活率的基本保证。1~3 日龄为40~35℃, 4~5 日龄为34~33℃, 6~8 日龄为33~32℃, 9~12 日龄为32~30℃, 12~20℃日龄为30~28℃, 之后可为常温。(3) 饮水和饲喂雏野鸡(山鸡)在出壳24h 之后, 应先给水、再喂食。给予雏野鸡(山鸡)35℃温开水,水中可加入电解多维和葡萄糖, 预防白痢、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在初饮后可以开食, 将配置好的开食的饲料撒布于垫纸上, 诱雏野鸡(山鸡)采食。1 周之后饲料中可添加1~2%沙粒, 帮助消化。(4) 及时分群, 调整饲养密度育雏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山鸡)的生长发育, 密度过大时雏野鸡(山鸡)生长缓慢, 且容易引发啄癖。雏野鸡(山鸡)要根据发育情况、大小强弱及时分群饲养,防止弱雏因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而死亡。(5) 断喙育雏过程中, 常因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雏野鸡(山鸡)出现相互啄斗现象。一般在14~16 日龄进行第一次断喙, 7~8 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应根据生产情况实际合理安排断喙。332 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野鸡(山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 为野鸡(山鸡)的育成期。此时期也是野鸡(山鸡)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与日后商品野鸡(山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野鸡(山鸡)性能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要适时调整饲料的配比,使饲料中有足够营养物质, 满足野鸡(山鸡)育成期的生长需要。育成期初期5~12周龄, 可按14~18 只/m2, 以后可按公母、大小、强弱进行分群饲养, 使种群密度逐次降低, 每群控制住140 只左右。留作种用的野鸡(山鸡), 应根据种野鸡(山鸡)的光照要求, 是雌雄野鸡(山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肉用商品野鸡(山鸡)则采用夜间增加光照的方法提高其生长速度, 加快脂肪沉积。333 种野鸡(山鸡)的饲养管理育成青年野鸡(山鸡)到10 月龄可达到性成熟, 雄野鸡(山鸡)比雌野鸡(山鸡)性成熟晚1 个月左右。种用野鸡(山鸡)饲养和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健壮的种野鸡(山鸡), 使之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种蛋。公母野鸡(山鸡)达到性成熟后开始交配产卵。为了防止雄野鸡(山鸡)之间的争斗, 须将野鸡(山鸡)进行分组, 一般雄雌野鸡(山鸡)自然配种比为1:6~1:8。在繁殖期间, 饲料中应增加动物性蛋白的比例, 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34 野鸡(山鸡)的疾病防治野鸡(山鸡)的适应性强, 在我国各地均可饲养, 而且野鸡(山鸡)的抗病力也较强,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合理, 卫生防疫措施工作不到位的话仍会是野鸡(山鸡)患病。人工养殖过程中野鸡(山鸡)主要的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痘、传染性法氏囊病、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链球菌病、结核病、曲霉菌病、组织滴虫病, 以及一些中毒病、营养缺乏病和外伤等。为了预防乃至消灭野鸡(山鸡)疾病, 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应在饲养过程中切实抓好“养、防、检、治”四个环节的工作, 认真落实各种生物安全性综合防疫措施, 消除或切断野鸡(山鸡)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禽之间的联系,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做好防疫工作。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