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养殖蚯蚓国家有补助吗?一亩地补助大概多少?

   2023-05-26 互联网艺莲园19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有补助,但没有具体的每亩补贴多少,一般会按照你投资的大小进行补助。养蚯蚓的成本计算:养殖1亩地的蚯蚓,其投入大约如下:1用饵料(牛粪,猪粪,鸡粪,养蘑菇下脚均可) 100立方米 每立方米20元 计2000元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有补助,但没有具体的每亩补贴多少,一般会按照你投资的大小进行补助。

养蚯蚓的成本计算:

养殖1亩地的蚯蚓,其投入大约如下:

1用饵料(牛粪,猪粪,鸡粪,养蘑菇下脚均可) 100立方米 每立方米20元 计2000元

2 自繁蚓种100公斤 每公斤按成本20元计 共2000元

3占地费1亩 每亩600元 计600元

4 水电工具计500元

合计:5100元

1亩地一般可以出产蚯蚓2~3吨,按此摊算,每公斤蚯蚓的养殖成本大约为两元左右。

什么地方蚯蚓最多?

有。

只要在树林之中锋软的土壤里面都会有蚯蚓的,蚯蚓对环境有一事实上的选择能力,对环境感觉灵敏,它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树林中的殖蚯蚓以落地腐叶,或动物粪便为食。

开办蚯蚓养殖场如何审请国家补贴?

你好,

自家菜地里,大树下的石块底,水塘或者是河边,曾经堆放过垃圾或者是粪便的地区都有可能有大量蚯蚓存在。养殖蚯蚓:温度控制在15-25℃左右,湿度控制在70%,土壤ph控制在6-8,并保证土壤的透气性蚯蚓的生活习性是:

蚯蚓喜暗怕光,湿润、安静环境,常栖息于温暖、湿润、腐殖较多湿润、栖息于20厘米深度以内的表层土壤中,一般在树叶堆、长期堆积的畜粪堆及烂稻草堆下面的土层中。栖息深度一般15~20厘米,昼伏夜出,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为食。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适宜温度为20℃左右。在0~5℃时,蚯蚓处于休眠状态。0℃以下容易冻死;超过40℃又会热死。根据试验观察,60%~75%的土壤湿度最适合蚯蚓生长和繁殖。在干燥的环境便集抱成团,不吃不动,以减少消耗,并从背孔中喷出体腔液维持体表的湿度;如果干燥时间过长,蚯蚓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死亡。但也有例外,如红蚓、异唇蚓和环毛蚓抗逆力强,只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在我国南方,冬天也能照常生活,特别是异唇蚓,还能繁殖后代。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对蚯蚓呼吸不利。蚯蚓在土壤穴中是纵向栖息,口朝下、肛门朝上,将粪便排积在地面。

蚯蚓的养殖种类

蚯蚓养殖属于特种养殖,如果你利用树林进行养殖的话,可以申请一下林下经济的补贴。如果你利用动物粪便进行养殖,也可以申请一下粪污处理的补贴。具体补贴数目一般会按照投资大小来确定。

当然,就补贴政策来讲,不同地区会有所差异,大家最好到当地农业部门去咨询一下,实际以当地补贴政策为准。

一方面如果利用树林进行养殖可以申请林下经济的补贴。

另一方面如果利用动物粪便进行养殖,可以申请粪污处理的补贴。

没有具体的每亩补贴多少的,一般会按照你投资的大小进行补助。

很多养殖户养殖十几年,从来没拿到过补助,看看以下几种证件是否齐全具备?这个是首要条件。

一、养殖场备案登记

养殖户需要向当地的农业行政部门申请备案,备案条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也有具体的规模标准,实际标准还是要看当地政府的设置了。

主要流程:备案申请-资料审查-核查备案-备案公告。

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这个证明是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隔离场所和一些畜禽肉类加工和无害化处理工厂,经过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符合条件所颁发的许可凭证。

养殖户要向当地政府和兽医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会完成相关材料和现场审查,合格后会颁发。

三、养殖档案

养殖档案包括:畜禽品种、数量、种苗来源和进出栏记录、饲料药物名称、类型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依法建立养殖档案。

有很多养殖户证件不全就去申报,申报不成功也是有原因的,现在再想想以上的证件都有了么,如果没有,赶紧办理相应的手续,尽早的拿到养殖补贴。

如何养殖蚯蚓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1、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环带14-16节。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在自然界中常栖于树林草地较深土层和村庄周围肥土中。

2、湖北环毛蚓。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体节110-1338节,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3节,乳黄或棕**,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常栖于温度较大的沟渠近水处和山沟阴温处,较耐低温,秋后可在落水的绿肥田中放养。

3、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较好。

4、白颈环毛蚓。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环带3节(位于第14-16节),腹面无刚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5、爱胜属蚯蚓。本属近20种,在欧洲、北美分布较广,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本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

6、赤子爱胜蚓。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元,全身80-110个环节,环节带位于第25-33节。背孔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鹰嘴钩,喜在厩肥、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 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刀、废纸 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 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大平2号每天摄食量为自身体重的03—1倍。

  3、饲料配方

  由于不同的饲料所含营养成份以及碳氮比不同,不同的蚯蚓对饲料的取食,消化吸收率也不同。因此,为了养好蚯蚓,必须根据上 述情况,对饲料进行科学配比(俗称配方)。做到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减少运输及成本,饲料尽量多样,营养搭配合理,同时选用饲料混匀后要充分发酵,提高熟 度和利用率。

  配方实例:

  ①牛粪50%,纸浆污泥50%;②牛粪100%或一切禽畜粪混合100%;

  ③牛粪、猪粪、鸡粪各20%、稻草屑40%;(注:鸡粪需要先用来养蛆后或放置1年以上才可以用来养蚯蚓,否则蚯蚓会全部逃走或死掉。〕

  ④玉米秸杆或稻草、花生杆、油菜杆单一或混合40%,猪粪60%;

  ⑤马粪80%、树叶烂草20%;

  ⑥猪粪60%,锯末30%,稻草10%;

  ⑦有机垃圾70%,畜粪30%;也可全部用垃圾100%。

  ⑧各种粪类60%,甘蔗渣40%;等等。

  4、饲料的调制

  ①发酵:用稻草、秸杆(裁成小段更好,若加入EM活性细菌则不必裁段,可以直接把稻草等分解)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4—6厘米)粪料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活性菌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5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水中加入1公斤红糖更好〕,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稀释液),以后每隔7天翻一次,一般翻3—5次即完成了饲料的发酵工作。(加入EM活性细菌发酵只需翻一次堆或不翻,发酵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如果100%用粪料,先把粪料晒到五、六成干后架堆、淋水(加入EM更好〕用薄膜盖严,过10至15天扒开淋水散热后即可使用。草类一定要挖坑或集堆渗透沤制腐烂才可使用,以避免第二次发热。

  ②饲料的PH值调节和营养剂添加。

  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加入EM活性细菌发酵的粪料其的PH会自然降至65-75,不必调节〕。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当PH值超过9时,可以用醋酸、食醋或柠檬酸作为缓冲剂,添加时为饲料重量的001—1%(重量比),可使PH值调至6—7,添加量太少,效果不大;然而超过1%则会使蚯蚓产茧率急剧下降。

  当饲料PH值为7—9时,也可用001—05%(重量比)的磷酸二氢铵,可使饲料PH值调至6—7。

  但不可超过05%,否则也会导致蚯蚓茧生产量的下降。当饲料的PH值为6以下时,可添加澄清的生石灰水,使饲料的PH值调至6—7。

  饲料科学的配比,是提高养殖蚯蚓产量最有效的出路。

  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

  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

  过去,人们也知道尿素可以作蚯蚓的氮源,但添加量一直局限于001—02%(重量比)。采用醋酸等调节PH值的方法后,尿素的添加量可增至1%,这为氮源不足的饲料的利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对如养殖蚯蚓来说,1克尿素相当于288克蛋白质,这一发现,为加快蚯蚓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再有,本技术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了一倍,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5、饲料的投喂我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盖铺在原有已被蚯蚓吃完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一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表5—1调节饲料PH值、添加营养剂的养殖结果

  序号

  饲料配比

  PH值

  养殖温度℃

  养殖结果

  1

  废纸浆渣(含水80%)+尿素07%+醋酸003%

  68

  23

  第8天开始产茧,第19天开始孵化,以后持续稳定增殖

  废纸浆渣(含水80%+尿素07%)

  98

  23

  6小时以后全部死亡

  2

  废纸浆渣(含水80%)+尿素1%磷酸二氢铵045%

  64

  20

  第14天开始产茧,第22天开始孵化,以后持续稳定增殖

  废纸浆渣(含水80)+尿素

  1%

  88

  20

  10小时后全部死亡

  3

  废纸浆渣(含水70%)+废纸浆发酵液10%+澄清的生石灰水03%

  62

  25

  第15天开始产茧,第21天开始孵化,以后持续稳定增殖

  废纸浆渣(含水70%)+废纸酵液10%

  37

  25

  24小时全部死亡

  4

  废纸浆渣(含水70%)+醋酸003%+尿素04%+0001%糖精+适量香精

  7

  23

  第3天开始产卵茧,第14天开始孵化,刚孵出幼蚓长至成蚓只需30—40天,每条成蚓最多月产卵茧24个,每个茧内平均有6条幼蚓

  对比项目

  箱式养殖

  平地养殖

  蚯蚓4个月后增殖率

  约1000倍

  约100倍

  养殖床的温度上升

  能保持在30℃以下

  有时达到40℃

  每条成蚯蚓月产卵茧

  10—24个

  2—6个

  养殖床水份(%)

  75—80%变动很少

  水分增加显著,干湿分布不均,测定有困难

  有无蚯蚓逃逸情况

  晚上点一盏灯,没有逃逸

  雨雾天经常发生,满地都是

  管理

  可立体叠放,搬运,分群,分离都十分方便

  面积较大,添加饲料等都不方便

  一、蚓种:跟作物一样,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的最基本条件。目前,高产蚯蚓的品种有日本大平1号、大平2号、北星2号、北京爱胜蚓等品种,耐热耐寒,抗病力强等,目前国内几乎都养殖这几个品种,特别是大平2号和北星2号。(我场养殖的品种是采用日本的大平2号和北星2号经多年杂交后的新品种。)

  但是,过去由于养殖技术落后,让蚯蚓一直祖孙同堂混养在一起而引起近亲交配,据笔者走访国内几十家蚯蚓养殖单位和个人,这些蚯蚓品种几乎都严重退化。

  退化的蚯蚓表现在:1、繁殖率低,年增殖率在100倍以下;2、生长缓慢,从幼蚓至成蚓需约6个月;3、饲料利用率低,每立方米牛粪仅能生产蚯蚓3-5千克左右;4、挑食现象严重等。

  为此,我基地的技术负责人蒋爱国从94--95年分别到全国八个养殖单位和个人引大平2号、北星2号等进行杂交,并把其后代严格经过提纯复壮,经过了漫长的三年艰辛努力,培育出新一代蚯蚓良种。其明显特点是:1、年增殖率在万倍以上;2、从幼蚯蚓长至成蚓仅需40天左右;3、每立方料牛粪可产鲜蚯蚓约20公斤,最高可产60公斤;4、耐热耐寒。(当然,这与我们独创的蚯蚓养殖新技术是分不开的)。

  选择了良种蚯蚓,成功就有50%。

  二、技术:俗话说:“好马还需好鞍配”,有了良种,并不就表示随随便便操作就会有高产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才会给你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过去就是由于技术落后,使蚯蚓品种严重退化、生长缓慢、产量太低等。

  三、材料:养殖蚯蚓需要丰富的有机废物及其它材料,如猪、牛、马、鸡粪等,以及各种垃圾等。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这些资源,劝你放弃养殖(在我国缺少养殖蚯蚓材料的地方极少)。

  具备了以上条件,养殖蚯蚓就会得心应手,给你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建设场地→发酵粪料→引进种苗→扩大繁殖→提纯复壮→规模生产

  1、养殖场的选择

  种蚯蚓的养殖要在室内,生产场可选择在室外(如树林里、香蕉地里、高作物地里等〕,交通便利,有机废物充足,有水电更好,可以与养猪、养牛、养蛆场配套建设。

  2、制订养殖计划和规模

  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准备首先引种养殖多少个平方面积,过多少月后每天要达到多少千克产量(比如:计划4--6个月后每天要最低达到产鲜蚯蚓50公斤,那么首先大概要引种20万条)。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不能过高地按最高产量计,以免计划落空。

  表6—1箱式养殖和平地养殖种蚯蚓效果比较

  (注:本次对比是从5月1日至9月1日4个月的养殖对比)

  3、制订养殖容器和饲料

  引种前首先应做好养殖容器(我们提倡种蚓用箱养,规格为60×40×30或60×40×25cm),并把养殖饲料配制发酵好。

  4、引种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准备引种,引种前要注意三点:①对供种单位或个人首先要有了解,比如:供种单位的种蚓是否经过提纯复壮,品种是否退化,供种单位是否有过硬的高产养殖技术,是否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供种单位的包装容器是否经得起长途运输,供种方是否有大型养殖现场等;②引种最好到属全民性质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或大型养殖场购买,那些打着某某研究所等幌子的皮包公司最好不要信任,千万不要贪一时便宜,以免得不偿失。③种蚓是不能邮寄的,但可以用火车托运。

  5、投放

  种蚓运到家后,要赶快放进已准备好的养殖箱内,①如果引来的是成蚓或幼蚓,每只60×40×25cm箱内放2500—3000条,如果是冬春季节,箱的最底层先铺一层3cm的腐烂草,再铺10cm的发酵好的饲料,放入种蚓或幼蚓后浇上营养剂(05公斤大米加水4公斤,煮成稀饭,加红砂糖1斤,冷却后加水5公斤即成,可浇30箱;或采用第41页酒糟配制营养液配方),再盖上10cm的饲料,再浇一层营养剂,在最上面盖一层2cm的软草(指在冬天时,夏天不用);②蚓茧的投放:如果引进的是蚓茧,先在箱底铺一层2cm软草,再铺5cm饲料,放一层蚓茧,再放5cm饲料,再放一层蚓茧,如此3—4层,浇上少量营养液,上面盖上草,保持料温27℃,9—15天即可孵出幼蚓,一只60×40×25cm箱内投放卵约500—1000粒。

  表 6—2温度对孵化蚓茧的影响

  6、种蚓的管理

  用本技术,箱内放种蚓后,保持料温20—27℃,每5天浇一次营养液,一般过3—5天开始产卵茧,每过二十天把种蚓与卵茧完全分开,种蚓添加新饲料继续让其产卵,并继续添加营养剂;把15箱以上的卵茧倒在塑料布上,充分拌均匀,再分装到新的养殖箱内,孵出后再把饲料添在饲料表面(也可堆在地上成条状孵化)。

  一般20天卵茧孵出后,由于每只箱中大约有几万条幼蚓,10天后应分箱降低密度,孵出第15天后,取出部分老饲料,添加新饲料,一箱(条)此时要分成三箱(条)来降低密度养殖。以后每10—15天添加料一次,在23℃适温下一般孵出约40天即性成熟,准备产卵茧。

  开始养殖蚯蚓,首先应扩大种蚓群,若你计划一百平方米生产池面积,首先要达到20平方米种蚓养殖面积,这20平方种蚓专门为生产池提供蚓茧或幼蚓,满足生产池需要。

  7、生产池管理和产量计划

  当种蚓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形成了一个繁殖场。繁殖场的作用是专门用来繁殖后代,再把它们的后代放到生产场进行养殖大后作利用。

  温度℃ 5 15 20 23 27 32

  孵出时间(天) 110—160 40—60 25—40 15—22 10—15 6—9

  平均孵化条数/茧 001—05 32—45 4—5 4—6 55—7 1—2

  单独用一个平方米一个月产20斤以上的产量是 不现实的,只有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循环养殖平均产量才是现实的,因为从蚓茧到成蚓一个月不能长成,那么这一个月就没有产量,而下一个月由于蚯蚓生长速 度加快,总体而言又超过了预计产量,要取平均值,养殖最低要发展到几十平方米以上,以一平方米计,幼蚓刚孵出时每平方米可养约十万(饲料25-35公斤〕,十五天后可分成3个平方米,直到长成成蚓,以每条成蚓03克计3平方米可产约30公斤,平均每平方米10公斤,这是中等产量,如果把养殖箱高度增加到60公分高,饲料厚度增高加深到50—60公分,一平方米内可加大密度至6—7万,每平方米用6条内径约2公分身上穿孔、中间通节、底端封口打穿,能排水又通气和略高过饲料面的小竹管,均匀地插在饲料中,使饲料通气散热,此法可达约30公斤,但饲料一定要发酵好,确保散热,并定时换料和添料。

  其实,我们不必要搞那么厚的饲料(搬不动,管理不便)和高产量,一般有每平方米月产10公斤,效益就相当可观了,但如果你养殖场所不够宽,需要加高,就完全可以采取本法,本法最高产量达到了月产30公斤/米2。而其实用平方来计算产量像有点外行的话,标准应该说每立方粪能生产出多少产量。总之,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殖方式,但有一条,就是种蚓必须采取箱养。

  基料要保持80%以上含水量,一旦低于80%,应马上淋水或营养液水,以淘米水、猪牛生血、酒糟(加少量糖或糖精)或共配浸液更好,换新料当天淋一次。在有酒糟的地方,用50公斤酒糟,加入4两尿素,4克糖精,5盖菠萝香精,对水300公斤(加入05公斤EM活性细菌更好〕,调成PH值4—5微酸性,代替水每3—5天浇在蚯蚓基料上,养殖结果超出你的想像。且此法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和节约大量粪料和换料管理。

  当蚓茧从繁殖场取来之后,按每平方米面积放蚓茧2—3万粒,保持饲料温度20—27℃,约20天左右孵化出幼蚓,10天后一个平方要分成三个平方养殖,加一次新粪料,每3—5天浇一次营养液,在20天左右时再添加新饲料一次,直至养到成蚓。约40天就可分离收获利用。

  第六节蚯蚓的提纯复壮

  这 是十分重要的一章。蚯蚓是低等动物,遗传变异可塑性极大,在生产中极易退化。传统的养殖方法往往是在池内放小部分种蚓,种蚓产出后代,后代长大后又产生后 代……,这样就造成祖孙同堂,引起蚯蚓近亲交配,导致蚯蚓品种退化。蚯蚓就会生长变得缓慢,繁殖率大大降低,饲料利用率也降低(为长远利益着想,建议养有 这种蚯蚓的养殖户趁早淘汰,重新引种)。所以,为了保持蚯蚓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等性能,必须经常通过纯种选育对蚯蚓进行提纯复壮。

  以前一些人士认为,经常把蚓群中个体较大的蚯蚓选出作为种蚓,再让它们进行交配,繁殖后代,这种方法就叫做“纯种选育”或 “提纯复壮”。实际上这样做不但没有效果,也很麻烦。试想,传统养殖方法已使蚯蚓由于近亲交配品种已退化,就算再挑选出个体较大的蚯蚓作种蚓也意义不大了 (人类由于近亲结婚生出长得牛高马大的傻子,有的连生殖能力都没有)。

  我们独特的提纯复壮方法是:种蚓放进箱中产茧至15天(冬季20天),把种蚓与基料分开(茧在基料中),把15箱以上的蚓茧搅拌,意在把一同条蚯蚓的蚓茧完全打散。这样,蚯蚓近亲交配的可能性就小了。提纯复壮的箱数越多,效果越好,我场每次提纯复壮的数量都在200箱以上,基本杜绝了近亲交配;再有,把选出来的种蚯蚓让它们混合在一起养3天, 让它们在一个高密度环境里,再突然降低它们的密度,形成一个条件反射,重新分配到养殖箱中,让它们进行杂交,它们就会成倍地多产茧。这样就达到了提纯复壮 和提高蚯蚓繁殖的目的。也绝对保正了蚯蚓品种的优良性,并使蚯蚓品种不断的得到改良。建议农村小型养殖户每次提纯复壮以40箱以上为好,实在太少,初次绝对不能低于15箱(种蚯蚓在30000条以上),根据众多养殖户以往经验教训,低于15箱种蚯蚓进行提纯复壮,一般都失败,一年左右品种严重退化。

  产茧的种蚓仍放回原箱中加入新基料继续让其产茧,半月后再提纯复壮。

  蚓茧和基料堆成20-30厘米高,60厘米宽的小条,浇足一次水,保持料温20—27℃,15-25天全部孵化。

  孵化后每平方米的幼蚓密度较大,孵化后10-15天分散成三个平方米,保持每平方米有4—6万条蚯蚓,添加一些新培养料,每3天用营养剂浇喂一次,10天后再加一次新粪料,约一个月长成蚓,可以用来喂养经济动物或作种蚓。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你在养殖蚯蚓形成规模,进入生产阶段后,当幼蚯蚓刚好长大成熟(每条约03-04克,蚯蚓头部出现一个环的时候),就要马上把蚯蚓分离进行利用。否则再养下去,蚯蚓虽然还会生长,但此时的蚯蚓吃得多,长得慢,很不划算。就象我们养猪一样,猪长到100公斤时就要出售,否则再养下去就不划算。蚯蚓不仅如此,而且在饲料供应不足时,蚯蚓身体还会变小,让你感觉达不到产量。这就是有的人养殖蚯蚓一年到头来都不见有产量得原因。所以,在蚯蚓生产过程中选择最佳的分离利用时期是提高经济效益很重要的一环。

  再有,在蚯蚓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蚯蚓饲料的满足,因一旦饲料不足,蚯蚓身体就会变小,要再恢复,又需要时间和饲料,这样就很难保证有正常产量产出。

  第七节蚯蚓的分离及利用

  把蚯蚓与基料一同置于太阳或光亮下,蚯蚓会自动往下钻,逐层刮去上层基料,最后最底层只剩下成团成团的纯蚯蚓。

  蚯蚓可以直接生喂经济动物,也可以晒干制成粉作配合饲料,畜禽用量以15—30%为佳,水产动物用量可达60—100%。也可以加工成干蚯蚓作药材出售,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蚯粪的利用:可以在鱼、鸡、鸭、猪等配合饲料中直接加入15—30%,用EM发酵或加工成颗粒后饲喂;也可以直接投喂田螺、花白鲢鱼、泥鳅、鲤鱼等,节约大量饲料,每15—20公斤蚯蚓粪可生产1公斤花白鲢鱼(一般农家肥需40公斤以上),一般农家肥肥塘后会产生有害气体,水质恶化,缺氧等不良副作用,而蚯蚓粪肥持久、丰富,没有发现副作用,是所有农家肥和化肥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有机肥料。

  补充问题:本技术所讲的箱式养殖,因为用木箱或塑料成本较高,所以我们只把种蚓用箱式养殖(实践证明种蚓采用箱式养殖是池养繁殖速度的十倍以上),而蚓茧孵化和商品蚯蚓养殖则采用平地堆放养殖(不能用池养),且地一定要不能积水。

  培养料的高度以20—30厘米为好,若超过40厘米,则必须每平方米至少采用6根以上的通节竹棍插入以利培养料透气。在超过60厘米高度,每平方米可放入幼蚓7万条,经过一个月的养殖,每平方米可采收鲜蚯蚓20公斤以上。一般一吨粪料可生产出蚯蚓20公斤左右,最高可达60公斤。

  各位学员在参加函授无法弄懂某个具体操作过程时,最好亲自来本场进行实习,你只要补交足面授的学费即可,凡在我场实习的学员,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但食宿自理。

  影响蚯蚓养殖产量的原因:

  现象:不产茧、繁殖慢、生长慢、产量低。原因:①饲料温湿度不适,PH值不适;②基料透气性差,营养剂添加过量或不足;③种蚯蚓太少,无法完成提纯复壮,蚯蚓品种退化;④管理松散,饲料供应不足;⑤饲料中含有对蚯蚓生长有害的物质;⑥其它原因。

  学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实施,养殖小小的蚯蚓,将给你带来巨大的财富。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蚯蚓 国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