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养殖水体中有益菌群失调,无法及时分解过剩的有机质,若此时水体长时间溶氧不足,有机质就会慢慢降解出大量油脂;此外,浮游微藻生长不好时,也容易出现水面浮油脂的情况。
处理时,应首先对水体进行解毒,再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制剂,如果浮游微藻繁殖不好,还应配合使用藻类营养素。
鱼塘如何调节水质,调节鱼塘水质用什么药,水质调节剂
1、池塘消毒:用解毒灵、腐殖酸钠、氧化剂类、还原剂类等药物对池塘做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侵害幼苗。2、水肥管理:通过遮光、肥水等措施来避免虾池内长出青苔,肥水后还能培育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为虾苗提供开口料。3、培养有益菌:入春后全池泼洒EM菌,或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4、加满池水:连续3-5天的最低气温超过10℃时,可对池塘加满水,以便让池埂内的小龙虾一起出洞繁育虾苗。
一、刚出生的小龙虾怎么养
1、池塘消毒
(1)用解毒灵、腐殖酸钠、生石灰、护肝宝、氧化剂类、还原剂类等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
(2)刚出生的小龙虾体质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若不对池塘消毒,则其中的有机物发酵和腐烂时产生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以及其他有害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会严重影响到种苗的成活率。
2、水肥管理
(1)采用遮光、肥水等方式来防止虾池中长出青苔,比如使用“黑精灵”+“肥水膏”,有条件还可以使用一些经过发酵的有机肥。
(2)肥水后可以培育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使池塘中出现枝角类昆虫、水蚯蚓、其他小型水生动物,这样既能为小龙虾提供开口料,降低饲料成本,又能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3、培养有益菌
(1)进入春季后,全池泼洒EM菌,或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让有益菌种占领池塘,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
(2)在水产养殖中一般常用到EM菌,其使用效果较稳当,综合性良好,可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预防疾病。
4、加满池水
当连续3-5天的最低气温在10℃以上时,可向池塘内加满水,让周围池埂中的小龙虾一起出洞繁育虾苗,这样即可做到提前孵化、提前上市。
5、补钙补磷
小龙虾在蜕皮期间需要大量的钙元素、磷元素,可对其使用钙速补、磷速补,以促进小龙虾快速脱壳,提高成活率。
6、添加附着物
幼虾、成虾都需要附着物(适宜占比为30-60%)来藏身、蜕壳,若缺少附着物,则小龙虾的成活率一般不高,导致产量减少。建议在池塘中培育伊乐藻、水花生、菹草,或投放玉米秸秆。
二、小龙虾多久蜕一次壳
1、蜕壳时间间隔
(1)幼体阶段,通常每隔2-4天蜕1次壳,蜕壳3次后可进入到幼虾阶段。
(2)幼虾阶段,通常每隔5-8天蜕1次壳。
(3)成虾阶段,通常每隔8-15天蜕1次壳。
(4)幼体长到商品虾需要经历11-12次蜕壳,蜕壳是小龙虾开始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每蜕壳1次它们便会长大一分,蜕壳后的新身体经过12-24小时后便会硬化。
2、蜕壳时如何管理
(1)调节好水位,小龙虾蜕壳时池水不宜过深,避免它们因水压过大而导致蜕壳困难。
(2)小龙虾喜欢爬到安静且隐蔽的地方蜕壳,因此可在虾池周围栽种漂浮及沉水植物,为它们提供隐蔽的场所。
(3)蜕壳期间,要对小龙虾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避免它们互相残杀。
院子里的鱼池水变绿了怎么办
滤食性鱼类的合理放养,在塘中放养鲢鱼、鳙鱼。
二、刮食性鱼类的合理放养,细鳞颌齿口等口类可以清除池底残饵及部分污泥,对于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的稳定有较大作用。
三、增氧器械的合理使用,传统增氧机要注意 “三开两不开”。而底层微孔增氧是比较新的增氧理念,利用空压机将空气压缩打碎后从池塘底部缓慢均匀的释放,打破了池塘氧气的分层,大大提高了增氧效率。
另外,养殖过程中容易忽略前期池塘堆肥。很多养殖户总是在水质清瘦时才想到肥水,而这个时候肥水往往耗费时间且水质不会稳定很久,而在鱼种入塘前利用发酵粪肥堆肥则是较长时间稳定水中肥力的好方法。鱼草共生系统也是调节水质非常好的方法,具体做法可在池塘种上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植物,比如空心菜等,可以强力吸收水中的氨氮等,而且长成后可以作为蔬菜销售,效益不错。
白对虾养殖早期不上料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该如何处理?
解决鱼池藻多水变绿的普通方法:1生物控制:使用水蚤把小球藻吃掉,前提是池里没有吃水蚤的鱼。2盐度控制:小球藻是窄盐性生物,对盐度的增加很敏感,所以在水里加盐对绿水消除很有帮助。3用除藻剂:虽然可以除藻,但不建议使用,因为这是一种药剂,对鱼对草都有害。4抑制生长:可以减少光照,减少喂食,加强换水,比较安全,缺点是时间会比较长。消除鱼池藻多水变绿的治本方法:1建立完善的过滤系统:将氨,硝酸盐消除。包括加强物理过滤,尽量把食物粪便残骸过滤掉,定期洗棉,这样能减少有机物被细菌分解成氨和磷酸盐的机会。2光照要适当:小球藻在强光会发色强烈的光合作用,快速生长。在加上照明时间过长,一定会爆发绿水。尤其是阳光直射到的地方。3用杀菌灯:UV杀菌灯可以破坏生物DNA,可以杀菌也可以消灭藻类,可以用它来消除水中的单细胞小球藻。一般来说大约在3天左右绿水就可以消失,最慢也不会超过10天。
在近几年的技术服务中,常听养殖户说:放苗1个多月还没有吃完料,或者是吃料很少,一直加不起料。可见,养殖前期不上料是近年很常见的现象之一。不上料,一方面对虾生长很慢,养殖周期长,产量低;另一方面,不上料可能成活率低,没有继续养殖的价值。
在养殖前期,一般引起不上料的原因有几个,现将分析如下。
1 成活率超低。不上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活率很低,虾苗密度小,自然不吃料。导致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种苗质量差,放苗成活率低;水质与苗场相差太大,放苗时大量应激死亡;池塘有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或凶猛鱼类,放苗后持续捕食虾苗,造成成活率低;苗期发病,大量虾苗发病死亡;进排水或堤坝漏洞,虾苗逃逸。
一般判断成活率高低的方法是通过捞苗或抛网观察,结合平时的养殖观察。出现以下现象大多是放苗成活率底的表现:放苗时出现较多的“白苗”、“死苗”;放苗后池边或观察网持续发现有死苗;养殖池塘有较多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放苗后发现有虾苗发病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如抛网或捞苗发现虾苗不多、密度不高,或有病苗。这就是成活率低引起的不上料。
对于成活率低引起的不上料,一般采取的是补苗或重新放苗的措施。如果现存虾苗健康、发现过病苗、无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可以通过补苗,提高虾苗密度。如果水体有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或者发过病,则建议排塘后重新消毒、培水,重新放苗。
2 食欲不振,空肠不空胃。这种情况是虾密度不小,但水质不佳造成不吃食或食欲不佳、吃食很少。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试苗成活率高,放苗沉底快、无白苗现象,饲养期间没发现过病苗、死苗,无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抛网或捞苗观察发现密度高,但小虾的肠胃较细小或弯曲、或空肠不空胃,虾身瘦软,鳃肿或黄鳃。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前期饲养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恶化和幼虾的肠胃功能失调。处理方法是:用鱼虾卫士每瓶2亩+水毒净每包2亩泼洒;下午用降解灵片每包2亩+正强1号每包2亩干撒;第二天用黑霸每包2亩+开胃解毒灵每包1亩泼洒,下午用超强底改王+福地安每瓶3亩干撒。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3 池塘饵料生物丰富。一般池塘中的饵料生物丰富,而放苗的密度不高。一般表现为对虾生长正常,虾苗健康无病,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如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等密度较大。这种情况一般上料慢,等饵料生物消耗差不多了,才上料。在低密度养殖中常出现,一般无需处理。
4 池塘泥皮、青苔、腐屑较多。对虾在池塘中吃食腐屑、泥皮或青苔,吃料很慢,生长也慢。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试苗成活率高,放苗沉底快、无白苗现象,饲养期间没发现过病苗、死苗,无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抛网或捞苗观察发现密度高,小虾的肠胃饱满,肠道不均匀或发黑(吃食腐屑)发绿(吃死藻、青苔),粪便发黑粘连或发绿,有些粪便有泥沙(吃食泥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前期管理不善,导致池底瘀化、泥皮或滋生青苔,或者水色大起大落,池底沉积较多的死藻。幼虾长期吃食这些腐屑、泥皮或青苔、死藻,营养不良,生长慢,出现较多的长不大的弱势群体,甚至出现发病。
对于上诉情况出现的不上料,按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1)池塘曾出现较多泥皮,虾粪色淡,有泥沙的,是吃食泥皮引起,应及时分解池底的泥皮和调理肠胃。一般用正强1号+爽水灵每瓶25亩干撒,连用2天;第三天用黑金神每包3亩+益生健净水型每瓶3亩+育藻膏1-2斤/亩混合发酵后晴天上午泼洒;停料1天,然后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2)池塘出现青苔,虾粪绿色,是幼虾吃食青苔引起,应将青苔处理掉。一般先加深水位,然后施用黑金神(2公斤/亩)+黑霸(3公斤/亩米)抑制青苔,晚上分解底改2亩/包改底,最后黑霸2亩/包+肥水膏4斤/亩培藻。同时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由于处理青苔的时间较长,本措施见效的速度也比上述慢2-3天。
(3)底泥瘀化、死藻多,虾粪发黑发绿粘连。一般的处理方法是:用鱼虾卫士每瓶2亩+水毒净每包3亩泼洒;下午用降解灵片+正强1号+爽水灵每包2亩干撒;第二天用黑霸每包2亩泼洒,下午再用降解灵片+正强1号+爽水灵每包2亩干撒。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