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牛蛙的养殖技术从养殖池建、种苗放养等方面着手,牛蛙养殖管理有饲喂管理和日常管理。
1、牛蛙的养殖技术
养殖池建:造养殖鱼池总面积不适合很大,一般在1000至2000平米前后,蛙池四周用红砖砌围墙,院墙地面上一部分高15米,地底深层次40cm,避免牛蛙开洞逃走。蛙池与院墙中间留2米宽陡坡空闲地,上边种一些绿植或野草,供牛蛙歇息或觅食,蛙池四角栽上水藻。
种苗放养:种苗放养大半个月前蛙池要消毒杀菌,1亩用生石灰粉50KG全池泼撒,10天之后就可以放牛蛙苗。放养相对密度:规格型号为50克多幼蛙每平米放养50只,规格型号为100克多幼蛙每平米放养20只。放养时,幼蛙用20mg/升高猛酸钾水溶液侵泡10分钟。
2、牛蛙养殖管理
饲喂管理:牛蛙的精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紧密结合。动物性饵料包含纯天然饵料如:蛾类、小虫子、昆虫、小杂鱼等。人力性饵料如泥鳅、黄粉虫、蚕蛹、动物肝脏。
日常管理:水体:蛙池水位维持40cm,每7天要充注或是更换一次自来水,有流动水更好,每一个月用生石灰粉和漂白粉消毒一次。防跑:天天都要巡视,避免牛蛙出逃,尤其是在暴雨过后,务必查验是否存在挖地洞逃走。
牛蛙的栖息环境
牛蛙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水生栖息地广泛,包括湖泊、池塘、沼泽,以及水库、咸水池塘(在夏威夷)、溪流和沟渠。成年牛蛙更喜欢温暖、安静的栖息地,例如长满植物的浅滩、缓慢的死水和牛轭湖、水库以及有枯木碎片和茂密且经常出现的植被的静水,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沿岸被灌木遮蔽。
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均能生存和繁殖。在加利福尼亚州索诺玛县的季节性沼泽地,牛蛙在冬季和春季选择了尖刺草栖息地,在夏季选择了水生毛茛。牛蛙在春季和夏季在覆盖茂密、主要是聪明草的深处繁殖。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大、最高温度高、人为压力高和年平均最低温度居中的地区是预测牛蛙适宜性最高的地区。
牛蛙的养殖人群很多,牛蛙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般养一亩的牛蛙,成本大概需要10多万。获利很难说,看你用的饲料,场地的租金,还有用药的多少,销售价格的高低,养殖的成活率等等。总之养殖牛蛙有很高的风险,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并不是谁都能养的。
牛蛙养殖投资成本
1、前期成本
牛蛙活动量较少,喜欢安静潮湿的环境,所以养殖场地需要安静且开阔,以此来保证牛蛙的生长,一般场地租赁费在每亩1000元左右,养殖一亩牛蛙大搞需要两亩土地,故场地租赁费在2000元上下。
牛蛙养殖场在建设时所需的水池、荷叶和生态林等绿植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故养殖场地建设资金大概在6000元上下。
养殖场需要引进一定数量的蛙苗,一亩地能够密养大概500只,一对牛蛙苗的价格在300元左右,500只蛙苗的费用在75万元上下。
2、养殖成本
想要让牛蛙养殖形成规模化、规范化,那么养殖时一定要投入人工,一亩地至少需要两个人进行管理,而在人均月薪3000元的情况下,一年下来的人工成本在72万元左右。
牛蛙所食用的饲料为动物性饲料,但在不同的养殖阶段,饲料也要更换成相应的种类,比如在蝌蚪期间以投食蛋黄粉为主,而且牛蛙比普通的蛙蛙类的食量要大很多,所以饲料成本这一部分投入相对较高,一亩饲料成本的价格至少在1万元左右。
3、其他成本
在养殖牛蛙的过程中,水电费、设备维修费、病虫害疫苗费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相对来说所占成本相对较少,一亩牛蛙养殖一年的成本在6000元上下。
综上,养殖一亩牛蛙的投资成本为:前期成本83万+养殖成本82万+其他成本6000元=171万元。建议想要养殖牛蛙的农民朋友们考虑清楚利弊,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养殖,以免盲目入行导致亏本。
牛蛙养殖技术
1 种子放养
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对牛蛙进行消毒。可放苗,幼蛙在放养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20分钟。幼蛙每平方米60-80只,成蛙每平方米30-40只。
2、池塘巡查
每天早、中、晚巡塘一次,防止牛蛙逃逸。自来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管道的升降是用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为30-40厘米。发现牛蛙采食和活动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饲料喂养
饲料以浮力配合饲料为主。喂前将配合饲料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促进软化和膨胀。每日投喂量为塘蛙总数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和残饵情况适时调整。喂食量应在半小时内吃完。牛蛙应分级饲养,对规格较大的个体定期及时分级筛选,将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池塘养殖。
4疾病控制
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牛蛙苗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期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喷洒消毒,分塘后使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用于对青蛙身体进行消毒,以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及时用高浓度漂白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牛蛙养殖技术
为搞好牛蛙养殖工作,在生产开始之前必须对牛蛙养殖的动态、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具体管理及采收、加工技术、经济核算、供产销的信息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养殖成功,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湿度对牛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没有任何保护组织,所以牛蛙生长环境太过干燥的话也会影响到它的生长,如果直接对其晒半个小时左右能够直接晒死。确定好了养殖规模后,再规划牛蛙建设场地,然后就可以开始准备基建材料,红砖,水泥,石明瓦,石灰粉,遮阳网类,接电,引水,请基建施工人员,请挖掘机,建牛蛙池,牛蛙渠,卖牛蛙种苗等。
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做场地建设时要考虑排污及防逃防鸟防蛇防鼠等,以防蛇鼠鸟对幼蛙的侵害及成蛙的逃走,同时考虑水电管道建设,排污池设置等,做好这些准备以后,就可以考虑回苗了。
其他开支。包括工资、水电、药品、运输、土地税、房屋兴建、工具及机械设备等的购置及其折旧费等。以上各项投资均应一一计算、筹集,并量力而行,最后确定养殖牛蛙的规模及养殖方式。
还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的,像江还有湖水库的水,是水质最好的氧气也高,水量也比较充足。还要建在冬暖夏凉的地方,不仅要水质非常好还要排水和换水方便,还就具备不同用途的养殖池塘。
牛蛙养殖需要什么条件?,牛蛙养殖要注意哪些
牛蛙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养殖
幼蛙经约2个月人工饲养,体重达100克左右时,即可转入成蛙池进行商品牛蛙的养殖。商品牛蛙的饲养管理和幼蛙基本相同。只是混养密度小一些。重约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混养30~40只;体重达200克时,要再分池疏养。
二、稻田养殖
稻田是蛙类的天然栖息场所,适于蛙的生活生长;蛙又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因此,利用稻田养蛙,既可减少水稻病虫害,又能增加收入。
1、稻田选择养蛙稻田要求天旱不缺水,雨涝不淹没。宜选择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保水性好,田埂宽而结实的稻田。面积以666~1300平方米为好。
2、稻田清整插秧前,稻田要1次施足基肥。混养蛙种前,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挖“十”字形或“田”字形保护沟,沟宽60厘米、深50厘米以上。也可在进排水口和稻田中间挖几个2平方米左右、深80厘米的保护坑,以便在晒田、暂时缺水或喷施农药时,为蛙提供庇护场所。
3、防逃设施的安装蛙类善于跳跃,特别是牛蛙,跳高可达15米。因此,做好防逃工作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4、蛙种混养蛙种混养宜在栽秧后2周,秧苗反青成活后进行。蝌蚪易被黄鳝、泥鳅、杂鱼等多种敌害吞食,成活率低,而且不能在水稻生长期内长成商品蛙。因此,最好混养幼蛙。混养数要根据人工投饵的多少而定,一般每100平方米放养20克/尾的幼蛙300只即可。也可同时混养一些鱼苗,作为蛙种的鲜活饵料。
三、投饵稻田养蛙属于半野生性的粗混养殖,混养的种蛙没有经过摄食死饵的驯化,故应投喂活饵。可用人工采集的一些蝇蛆、小鱼虾、蚯蚓等活饵料投喂。还可在稻田中安装日光灯透捕昆虫,以补充活饵。
四、稻田保持一定水深养蛙稻田水深应维持在6~15厘米,以确保蛙的正常活动和生长。严防敌害稻田中蛙的敌害较多,如黄蟮、鱼、泥鳅、蛇、老鼠等,对蛙特别是幼蛙的残害很大。要经常检查,及时清除。
五、慎施农药稻田养蛙后,由于蛙能大量捕食昆虫,稻田几乎没有虫害,其他病害也较少,一般不喷施农药。如确需施药时,宜选用低毒农药,并在喷施时尽量避免农药入水。
如何养殖牛蛙?
牛蛙原产于美国,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箱头蛙和印度的虎纹蛙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具有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牛蛙养殖需要什么条件吧!
牛蛙养殖的池塘条件
牛蛙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牛蛙的食物习性
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因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
牛蛙的养殖技术
1、苗种放养: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2、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饲料投喂: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牛蛙饲养要采用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
4、疾病防治:牛蛙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养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2控制水温与水位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3控制水质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一般从11月至来年3月份即进入越冬期,具体管理工作如下:(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