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野生环境中,黄鳝常栖居于浅水泥土,这是由于泥土能提供稳定的温热条件和黑暗的生活环境。在生产中,以竹筒、砖瓦、水草等作鱼巢代替泥土可以满足黄鳝的生活条件,进行无土养殖。相对有土养殖而言,黄鳝无土养殖具有建池成本低、观察管理方便、驯食配合饲料容易、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效益较高等优点。目前无土养殖基本上采用流水养殖模式,但在水资源紧缺的地方,流水无土养殖模式又难以推广。黄鳝静水无土养殖却比流水无土养殖更容易推广。静水无土养殖节水节劳力,投资少,见效快,适应范围广,一般经过6~7个月的生产周期,鳝可增重3~5倍,每平方米鳝池纯收入可达100~150元。现将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水草放养合理投放水草可净化水质,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2次,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常见的水草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在不同季节要按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天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水草浸泡半小时进行消毒,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至少要空出1/3渔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01×10-6的生石灰,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鱼巢设置各种管子、竹筒、砖瓦、废轮胎、水草、丝瓜络、棕片、聚乙烯网片等都可以作鱼巢。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置入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也可用竹筒,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米左右。每排竹筒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隐蔽作用。
避暑遮荫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平方米),水位浅(15~20厘米),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因此对水池进行遮荫避暑措施必不可少。一般在池上搭架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攀缘植物。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气温超过30℃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采用地下水调节渔池水温)。
水质调控
1交叉消毒。水体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01×10-6或1×10-6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白粉的次数要少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
2保持合适的水位。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为减少鳝体力的消耗,水位宜浅。但水位太浅,水温就变化快,黄鳝的活动空间又小,极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因此一般水位为10~15厘米,气温高时可加深至25厘米。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
3保持生物多样性。鳝池要放养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来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但要注意这些生物应在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每平方米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公斤,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方可充分发挥泥鳅吃食黄鳝粪便等作用。放养蟾蜍对于防止黄鳝特有的梅花斑病有特效,一般每小池放1~2只即可。每平方米池放养田螺不宜超过025公斤。另外,还可在池中培育适量的绿藻等。
病虫害生态防治
1调节水温。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8℃,最佳摄食温度为23~26℃。当水温升高时,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就受到抑制,会使一些病少发生,如水霉病、白点病;注意水温日温差不宜超过10℃,否则极易出现打印病。另外,调节水温到最佳温度,会促进黄鳝摄食,增强其体质。
2调节密度。黄鳝放养密度应视鳝池大小、种苗规格、饲料和管理水平而定。规格一般以每尾15~20克为宜,每平方米放养80~150尾,放养密度为15~2公斤/平方米,一般不宜超过3公斤/平方米,要注意及时分池。
3中草药防治。中草药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已经粉碎的中草药或泡制的中草药制剂,也可用中草药液全池泼洒或将新鲜中草药植物茎叶浸泡于鳝池中。目前已被证实对黄鳝有效的中草药有马齿苋、大黄、黄芪、五倍子、苦楝树及贯众、水辣蓼等。
4杀灭寄生虫。黄鳝肠道寄生虫尤其是新棘虫、毛细线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非常高,这也是黄鳝生长慢、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利用野生鳝种养殖要“治病先治虫”,一旦驯食配合饲料成功,要立即着手杀灭寄生虫。
另外,如同有土养殖一样,静水无土养殖还要注意科学建池和及时脱碱、严格筛选鱼种、合理驯食配合饲料、加强鳝池日常管理等。
养殖黄鳝要定期消毒,每15天1次,消毒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生石灰化水趁热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泼洒在水体中,会使水体中的pH迅速增高,致使细菌不能生存,达到消毒的目的。此外,定期消毒还可以选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二氧化氯。
井水和自来水都可以用于养殖黄鳝,使用井水时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应注意温差,每次换入鳝池的水量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为宜。使用自来水则应注意去除过多的含氯消毒剂,方法是让其在蓄水池中先曝晾1-2天,让氯气自然去除,以免给黄鳝带来为害。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还是井水好,因为井水一般不用花钱而自来水一般都是要交水费的而且价格不菲。
蝇蛆养殖技术:
蝇蛆、蝇蛹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据分析,干蛆含蛋白质39%-63%,粗脂肪12.6%,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钙和磷。人工养殖蝇蛆,可极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1.成虫饲养
①设备。蝇笼:用铁条或木条做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支架,外罩塑料或窗纱,其中一面留一直径为12厘米-15厘米的操作孔。每个蝇笼配备一个饮水杯,三四个料盘,一个产卵缸。蝇蛆培养盘:用塑料或铁皮制成,数量依养殖规模而定,其大小以每盘放培养基5千克为宜,培养盘一般每边高10厘米,培养基厚度以3厘米-5厘米为宜。
②饲料配制。成虫的食物以幼蛆为主,先将鲜蛆用绞肉机(壁孔直径为1.0毫米-15毫米)绞碎,再按下述比例拌匀:蛆糊95%,啤酒酵母5%,水150毫升。
③饲养技术。将种蝇放入蝇笼中,(指种蛹将要羽化时,连同羽化缸一同放入),放养密度按每只成虫在笼内平均占空间10厘米3计算,每笼至少可放1.2万只。等到羽化5%时,发现雌雄开始交尾后,再放入产卵缸。产卵缸为不透明容器,里面放适量麸皮。为便于管理,成虫宜每7天羽化一批。成虫的产卵量达1000个,约经12天-15天,产卵量下降后即可淘汰。其方法很简单,将饵料、水取出后,两日后即被饿死,或用开水烫死。死蝇可直接供家禽啄食,或烘干粉碎后,拌入饲料中即可。
操作时应注意:室温应控制在24℃一30℃,湿度控制50%-80%,每日上午将蝇笼内的两个饵料盘(一个盛红糖,一个盛蛆浆),一个饮水缸取出,冲刷干净之后,装入饵料。为减少苍蝇逃逸次数,此时也宜取出蝇卵,移入幼虫室进行培养。糖盘每次放红糖40克左右,2天-3天更换。一次即可。
苍蝇能传播多种疾病,在培养过程中注意防止笼内菌蝇逃出。成虫室外要设缓冲间,室内应有灭蝇装置,以便诱杀个别飞出的成虫。
2.幼虫(蛆)的养殖
2.1 配制培养基。将鸡粪30%,小麦麸70%或全部鸡粪、猪粪混合后加水配制成含水量在15%左右的培养基。
2.2 接卵。将配好的培养基盛于蝇蛆培养盘中,厚度约为3厘米-5厘米(夏天则不超过3厘米),然后按每5千克培养基接种蝇卵4克的比例接种。接种好的培养基便可放到22℃-25℃的培养室内培养。
2.3 蝇蛆分离。蝇卵在培养室内经过8小时-12小时就能孵化成蛆,经5天-6天就可成蛹。作为畜禽的饲料,一般从幼虫孵化的第4天即可作为产品收获。收获方法是:利用蝇蛆避光性的特点,将培养基置于强光之下,蛆便会钻到培养基底层,这时除掉上部培养基,剩余的培养基倒入纱布筛内,在水中反复漂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蝇蛆。
水池怎样养黄鳝?
黄鳝养殖是所用的水源比较多,只要是清洁的淡水都可以。如果你是采用深井水养殖,那么你需要注意水温的变化——也就是温度差。一般来说,将水从水井中抽出来以后,你要先将水存放在水塔或者蓄水池中均衡水温。因为,黄鳝养殖中水温温差对黄鳝的影响非常多。所以在黄鳝养殖中水温控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换水或者加水前后温度变化不嫩个超过3摄氏度。
养黄鳝需要什么技术
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那么水池要怎么养黄鳝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黄鳝的介绍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面板潮溼,数日内亦不会死亡。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黄鳝一般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喜栖息于池塘、小河、稻田埂边的泥洞和石缝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春
季,黄鳝经过一冬的潜伏,体力消耗过大,需要大量进食,所以春季是钓黄鳝的大好时期。夏季,气候炎热,黄鳝纷纷出洞钻在水草、石缝中、枯树底下“乘凉”,也易钓。秋季,黄鳝开始迸洞,不易上钩。[5]
黄鳝的体形较为特殊,它不是通常淡水鱼类那样的侧扁形、纺锤形,而是前大后小的长蛇形身体。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等三个部分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鳝鱼的身体是圆筒形,适合穴居生活,对进出洞穴,减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点儿“隐士”气度,没有特殊的攻击本领,也无强有力的防御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它既无脑鳍,又无腹鳍,就是背鳍和臀鳍也退化得仅留下一点点皮褶,鳞片消失得肉眼都难看见。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从你手中溜之大吉。鳝鱼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预防细菌、病菌侵染身体,减少疾病;阻止寄生动物植物的纪缠,有利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它在泥中通行无阻。
鳝鱼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可是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这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
鱼类多用鳃呼吸的,可是鳝鱼却独具一格,它的鳃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细血管直接吸取空气,所以我们要使鳝鱼鲜活,必须使它保持潮溼,存放在阴凉地方。
怀孕的黄鳝在被蒸煮等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会本能地把肚子顶起,为保护自己的孩子做出最后努力!
水池养鳝鱼的技术
1鱼池设计
①原则要遵循“防逃、易捕、进排水方便和模拟自然环境”的原则。
②鱼池规格一般为6-10平方米,池高度25-30厘米,室外养殖池稍高。由于鳝鱼比较温驯,只要鱼巢设定得好,没有过强的 ,极少越墙逃逸。可有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或垫塑料薄膜,若干个规格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要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
③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
④“三水口”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要求排水口稍低于池底;进水口设定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一般距池底15-20厘米;溢水口距池底20厘米,室内养殖可不设溢水口。各水口直径5--6厘米,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防止鳝鱼逃逸。
⑤鱼巢设计-般在鱼池四角处设定鱼巢,可将瓦片或断砖石块堆放-起,间隙比鱼体稍大一点,但不可太宽,也可用竹管、PC管等代替。另外,鱼池留出1/3面积来设定食台,可用木条、尼龙网钉成长方形框或从市场购买低矮的塑料小盘。
2鱼种处理
①鱼种质量 成鳝养殖鱼种规格要一致,宜40-80条/千克,鱼种要健康活跃,体表无伤,鱼种体色以**、青**为好。
②鱼种消毒 a用3%~5%食盐水浸泡5分钟左右,但该方法 性强,操作时一定要谨慎;b用10微克/克高锰酸钾溶液或8-10微克/克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效果较好;c有寄生虫尤其是中华颈蛙时用。2%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或用8微克/克硫酸铜液浸洗5分钟。
③高密度锻炼放人鱼池之前,最好用大塑料盆暂养鱼种1-2天进行高密度锻炼密度为5千克/平方米,每3-4小时彻底换水一次。
④放养密度一般为15-25千克/平方米,技术管理水平高时密度可稍高,但不宜超过5千克/平方米。
3日常管理
①水质管理室内水深保持在5-8厘米,室外保持10厘米左右,炎热季节可加深到15-20厘米。因水位浅,鳝鱼排泄量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更勤换水,这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一般夏季3-4天一次,春、秋季7天一次,且每次换水要彻底。生产实践表明,彻底换水利于防治虫害且不影响鳝鱼生长发育。
②投饵鱼种放养后,要用7-10天甚至更长时间驯化鳝鱼吃食配合饲料饲料软溼成团或用绞肉机绞成条状,吃食正常后,投饵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定点”,并通过观察鳝鱼摄食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③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静水无土养殖的主要病虫离有毛细线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列印病和赤皮病等。驯化吃食成功后,要立即着手药物如敌百虫、驱虫净拌饵进行杀灭。其他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同有土养殖。
⑤越冬一般越冬在有土养殖池进行,分为带水和不带水越冬两种。带水越冬水深20厘米左右,但要放草、树枝等物防止个池结冰。不带水越冬即在鳝冬眠前排尽水,泥层保持溼润,上盖稻草等保温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条件的地方,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使鳝鱼打破休眠,冬季仍可生长,春节前后出售商品鳝,这样经济效益更为理想。④越夏相对而言,室内越夏容易。室外养殖-定要考虑遮荫,高温时要采取加深水位、用地下水调节温度等措施。
谁能提供相关的养殖技术?(龙虾、黄鳝)
折叠养殖全程用药方案
折叠水体消毒
常用消毒剂为氯安、氯立得或者溴氯海因等。
折叠苗种消毒
苗种在放养时,必须进行药浴消毒处理。建议用聚维酮碘溶液。
折叠驯食
方法是每100千克饲料添加诱食解毒安500克,混合均匀后投喂。
折叠驱虫
利用野生黄鳝苗种养殖时需要重视驱虫,最好立即着手杀灭寄生虫。
折叠病害预防
①养殖水体每隔半个月泼洒消毒剂一次,预防病毒性、细菌性病害。
②定期投喂三病康宁、鱼血康宁、肝肾康宁等中草药制剂。
折叠抗应激
分箱或恶劣环境时,要投喂泰利维等抗应激药物或泼洒牛磺应激消。
折叠养殖三种方式
我国的黄鳝养殖经历了20年左右的摸索发展,其间曾经采用过水泥池养鳝、池塘养鳝、稻田养鳝、网箱养鳝等多种方式。水泥池养鳝又分为水泥池有土养殖和水泥池无土养殖,而水泥池无土养殖又分为流水无土养殖和静水无土养殖两种。在网箱养殖中,实际上又有浮式网箱养殖、固定式网箱养殖、有土网箱养殖(俗称“土池”)这三种方式。经众多养鳝者实践证明,目前较好的养殖方式为水泥池静水无土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
1、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具有投资较小、方便在鱼塘开展黄鳝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较简便、水温容易控制、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有湖泊、水库、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稳条件的均可选择此法。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箱体深度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为50厘米,水面上的70-100厘米为防逃部分)。根据网箱大小裁剪网片,采用优质尼龙线,用鞋底机或缝纫机缝合。网箱 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捆绑到木桩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桩安放固定式网箱,水位较深的塘安放浮式网箱。静水池塘设立网箱总 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
2、生态小池密养
小池密养具有预防疾病用药准确、用药量小,观察、管理方便,彻底防逃,用水量小,便于繁育等优点。此法适合全国各地的黄鳝出产区。一般鳝池面积10-30平方米,修建规格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为50-70厘米。内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头砖,使池顶的砖块与池壁呈“T”字状。整个养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铺一排平砖,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砖(墙厚6厘米),然后池顶再放一块平砖,使整个池壁与墙脚和顶上的“探头砖”呈“工”字形。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匀打底,并使整个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倾斜,以利排水。截取一节长度比池壁厚度多5~10厘米,直径为5厘米PVC塑料管,在其两端均安上一个同规格的弯头,将其安装在养殖池的排水孔处,使其一个弯头在池内,另一个弯头在池外,弯头口与池底相平或略低。若要将池水深度控制在30厘米,则只需在池外的弯头上插上一节长度约为30厘米的水管。当池水深度超过30厘米时,池水就能从水管自动溢出。若要排干池水时,只需将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养殖池较大,我们可以多设一个排水管。
3、土池养殖
采用土池养殖黄鳝,改造1亩(667平方米)稻田,仅需投资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几口观察池,总投资仅3000元左右,成本比网箱还低。土池养鳝采用泥埂代替了网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内水的深度为50厘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国的稻田众多,利用稻田直接开展黄鳝养殖,平时的管理、观察、捕捞都很成问题,也不能够形成产量。将稻田改建成土池便于集约化管理,容易形成较高的产量。据有关数据统计,采用传统的稻田养鳝,亩产黄鳝仅100-200公斤,将其改建成土池后,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对于没有其他场地或初期的资金不多的养殖户,这无疑是养殖的首选。修建土池选用能灌水达40厘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将聚乙烯网布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其余网布要打桩固定以防逃。稻田中间也用网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个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铺水草即可。养殖户采用何种方式养殖黄鳝,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选择,各类鳝池的具体修建方法参照《黄鳝生态小池密养新技术》。
黄鳝的养殖
黄鳝是亚热带淡水鱼类 又名鳝鱼,长鱼,罗鳝,无鳞公子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黄鳝属
在我国分布很广,除西北 和西南外,各处都有在国外,朝鲜的南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黄鳝不仅有重要的营养价值,而且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黄鳝可食部分一般在7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黄鳝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鲤鱼和青鱼,钙和铁的含量具首位
概述
第 一节 黄鳝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特特征
黄鳝体呈鳗形,前端管状,尾部侧扁,尾端尖细体表无鳞,保护体表的是分泌大量的黏液没有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成低皮褶状且与尾鳍相连接口较大,鳃孔较小,左右鳃孔在头的腹面连和为一,构成"V"字形的鳃裂,故称为合鳃目鳃明显退化,无鳃耙在水中不能但靠鳃完成呼吸,要借助口咽腔内壁黏膜作辅助呼吸,因而黄鳝时常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体被部多为黄褐色或青褐色,不有黑色小斑点腹部橙**,有单色小斑点体长但肠短,肠约有体长的2/3,消化能力很强
二)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粞性鱼类,主要有以下的九大特性
1)穴居性 栖息环境 多栖息于水田,沟渠,浅池及沼泽,常以头穿穴洞为巢,巢穴为弯曲多叉的孔道,最少有2个出口洞长约为体长的25~36倍,孔道宽度与体型大小相同栖底以软泥沙为好,大个体多栖于深水处
2)自调性 视觉失灵而导致嗅觉,听觉,触角特别敏锐,有极强的选择性自调性
3)耐低溶氧性 呼吸溶解氧的能力很低,不可能较长时间居于水中,否则将会使之患上严重的缺氧疹而死亡完可以通过口鼻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也可以通过皮肤和泄殖腔进行微呼吸,即使水中极度缺氧也不影响黄鳝获得样的能力,最低溶氧可在017毫克/升
4)耐饥饿性 即使刚孵出的幼鳝,放在水缸里用自来水饲养,不喂食,历时两个月也不会饿死;成鳝在湿润的土壤里, 一年不吃东西也没有关系,不会应饥饿而死亡,只能减体重
5)喜温性 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水温超过28℃或低于1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 生长受抑制,在32℃以上或10℃以下完全不摄食
6)喜暗性 在有微亮水爽微酸水静而不混且有青草,它会放弃打洞粞身行经
7) 对蚯蚓的特敏性 在居蚯蚓25米远的地方它也能很快的找到,蚯蚓是黄鳝的最好饲料
8)药敏性 黄鳝对药物特别敏感,特别是农药中的苏化203敌敌畏和1605,致死浓度分别是8ppm6ppm4ppm总之,应尽量避免各类农药进入黄鳝池中
9)杂食性 在野生的条件下,幼鳝主要摄食水蚯蚓,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生物,也摄食水生昆虫的幼虫,有时兼食有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成鳝摄食的对象明显增加,如小型鱼类,虾类,蝌蚪,幼蛙,小型的螺和蚌,有时甚至在夜间到岸上捕食蚯蚓,蚱蜢,金龟子,蟋蟀,飞蛾等,在人工饲养是,可投喂河蚌肉,螺蚬,肉蚕,蛹熟,猪肉,畜禽下脚料,鱼肉浆等;有时还吃浮游植物
三)生长与年龄 黄鳝年龄的鉴定可用耳石脊椎骨和舌骨,其中舌骨是最为理想的鉴定材料现将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养殖的黄鳝的体长与体重的比较:
人工饲养
自然状态
四) 对环境的要求 温度 生长的温度为15 ℃ ~30 ℃,适宜温度为22 ℃ ~28 ℃,高于30 ℃或低于18 ℃摄食会受到影响,低于10 ℃就会停食,高于32 ℃摄食很少
溶氧 水中溶氧在3毫克/L以上是活动正常,低于2毫克/L时有异常的表现,致死点为017毫克/L
PH值 黄鳝正常生活适宜的水体pH值为60~75,最适为65~75与常见的养殖鱼类如四大家鱼的适宜pH值65~85相比,其适宜的pH值范围要窄,且偏于酸性从黄鳝在pH值过高(大于80)和过低(小于60)的水体中死亡症状看,表现为体表粘液减少甚至完全没有粘液,肛门充血肿胀,严重者甚至内脏也充血,部分皮肤腐烂这可能与黄鳝没有鳞片,皮肤主要依靠粘液保护,而粘液对外界环境的酸碱抵抗能力较差所至pH值从60提高到70时,其生长率逐步提高,pH值从70提高到80时,其生长率反而下降,尤其从75上升至80时,生长率呈负增长
有机物质 在黄鳝的水体中,适宜的有机物质的耗氧量为20~40毫克/L,如超过50毫克/L,就对黄鳝有害无益
五)繁殖生物学
黄鳝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其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做性逆转现象一般体长20~24cm以下的个体均为雌性,24~30cm的个体雌占90%以上,30~36cm的个体雌性占60%左右,36~38cm的个体雌性占50%,38~42cm的个体雄性占90%左右,42cm以上则几乎全部为雄性,53cm以上则全部为雄性(不同作者所列性逆转全长差异的原因是地域,水温,食物组成和内分泌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1) 雌性时期 卵巢外有一层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可分为五个期 Ⅰ期:卵巢白色,透明细长肉眼看不见卵粒解剖镜下可见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核大,胞质少,卵径008~01m体长82cm以下的幼鳝卵巢内充满细小的卵母细胞 Ⅱ期:此期的卵巢比Ⅰ期稍粗,卵径为013~017mm,全长15cm以下幼鳝的卵巢多为 期Ⅲ
期: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转变为淡**,肉眼可见卵巢内有很多细小的卵粒,解剖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卵母细胞细胞内已沉积较多的卵黄颗粒卵径为015~22mm同时,卵巢内存在着少数 , 期的卵母细胞,一般处在 期性腺的幼鳝全长为15~26mm
Ⅳ期:卵巢明显粗大,卵母细胞亦明显增大,卵粒大小较一致,颜色也由淡**变为橘**解剖镜下可见卵黄颗粒充满整个卵母细胞,核也逐渐边移卵径22~34mm,此期的黄鳝全长10~30cm,极少数可40cm以上发育到 期末的卵巢长占鳝体长的446%~592%,平均为532%(从生殖孔到头部为止) Ⅴ期:卵巢粗大,内充满了橘**卵粒,呈圆球形卵径33~37mm卵母细胞内充满了排列致密的卵黄球,细胞核边移到卵的一端,卵在卵巢内已成游离状
2) 雌雄间体阶段 多数黄鳝在2龄后,全长245~37cm,性腺被膜加厚解剖镜下可见少数残留的细小卵粒,但不会发育成熟,而是逐渐退化吸收,以及分解成橘**的絮状物,同时可看到刚形成不完整的曲精小管
3) 雄性阶段 多数黄鳝在3龄以上为雄鳝未成熟的精巢细大,灰白色,表面有色素斑点显微镜下可见曲精小管及不活动的精子,性成熟的精巢较原先粗大,表面有黑色斑纹,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活动精子
4)繁殖季节及环境条件 黄鳝每年繁殖1次,且产卵期较长在长江流域,一般每年5~9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随气温的高低而提前或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洞,称为繁殖洞繁殖洞一般在埂边,洞口通常开于埂的稳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cm处比较宽,洞的上下距离约5cm,左右距离约10cm
5)在整个生殖期是雌多于雄7月份之前 雌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雌鳝最多占913%,8月份雌鳝逐渐减少到383%,雌雄比例06:1,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
6)产卵与孵化 产卵前,雌雄亲鳝吐泡沫筑巢,然后将卵产于巢上受精卵黄或橘**,半透明,卵径(吸水后)一般为2~4mm雄亲鳝有护卵的习性新鳝吐泡沫作巢,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敌害发觉,二是使受精卵托浮于水面,水面一般溶氧高,水温高(鳝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1~28℃),有利于提高孵化率黄鳝的胚胎发育特点是:其一,卵径大,卵黄多,胚胎发育时间长,仔鱼出膜时个体大,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其二,同一条亲鳝产的同一批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仔鱼出膜时间不一致,相差48h左右其三,神经板出现在原肠早期动物极细胞下包至卵的1/3~1/2时,与鳟鱼类似而与鲤科鱼类明显不同其四,胸鳍在胚胎期形成并不断扇动,出膜后逐渐退化消失
第三节 成鳝的养殖
目前,成鳝的养殖有网箱养殖无土静水养殖温室流水养殖,现着重讲讲网箱养殖和温室流水养殖:
一)网箱养殖 在网箱的养殖中有池塘网箱养殖,湖泊网箱养殖,水库网箱,稻田网箱养殖,今天只介绍稻田网箱养殖技术,由于在稻田中设置网箱养殖黄鳝,稻田为黄鳝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黄鳝为水稻疏松土壤,吞食害虫,稻鳝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稻谷高产养鳝丰收,是低投入,快致富的有效途径
1 苗种的选择 发展黄鳝的人工养殖,首先要有优良的鳝种从目前各地养殖的鳝种来源看,黄鳝至少有3~5个地方种群这些不同的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养殖效果都不一样因而在发展黄鳝人工养殖,选购种时特别注意现将几种常见的黄鳝地方种群介绍如下
11深黄大斑鳝 该鳝身体细长,体圆,体形标准,体表颜色深黄,并伴有褐黑色大斑纹生产实践表明,深黄长斑鳝适应性强,生产速度快,个体较大,鳝肉品质较佳,养殖效果较好在养殖条件下,其增重倍数可达5~6倍,是我国目前发展黄鳝人工养殖的首选鳝种
12浅黄细斑鳝 该鳝体形也较为标准,体色浅**,身上的褐黑色斑纹较为细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易于饲养,但其生长速度不如深黄大斑鳝在养殖条件下,其增重倍数可达2~3倍同时该鳝在自然条件下,其种群数量较多,来源方便,故该鳝也是人工养殖鳝种的重要来源
13青灰色鳝 该鳝体色呈青灰色,身上也有褐黑色细密斑纹,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生长速度较慢,鳝体规格较小在养殖条件下,该鳝的增重倍数只有1~2倍,养殖效果不如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理想
选种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选购的鳝种规格须一致一般以30~50克/尾为宜,如规格参差不齐,应分开养殖选购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生命力较强受伤,有病的个体,或经长途运输,生命力不强的个体,不宜选作鳝种选购的鳝种要求同一批次,来源于同一产地,最好一次购足,同一来源的鳝种放入同一水域进行人工养殖,以提高放养成活率,增加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2) 稻田选择 用于养鳝的稻田应水质良好,水量充沛,进排水便利,不旱不涝,泥土较肥,光照充足,无冷浸,环境安静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如早稻田网箱养鳝,应选再生稻为宜)
3) 网箱设置 设置在稻田中的网箱一般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10~15米,高度1~12米,根据本地经验,制作网箱的网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牢固耐用,能抗炎热高温和低温冰冻而不破损,抗老化耐拉力强,能用约3年;二是网布不跳纱,不泄纱;三是网目小,以黄鳝尾尖无法插入网眼为宜网箱设置在进水口处,排列整齐网箱总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3
4 放箱方法:先将田水排干,按网箱形状和大小挖泥深 40~50厘米,把网箱平放,网箱四角用木桩支起张开,再把挖起的泥土回填入网箱中,垒成泥埂或平铺,这时网箱内的泥面和田面基本持平,泥面以上网箱高出60~80厘米非网箱区的稻田按常规耕作
5苗种放养 禾苗栽插(网箱中亦按常规栽插)完全成活后,投放黄鳝苗种,在黄鳝中适当的混养几尾泥鳅以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每平方米网箱放3~5斤,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或20ppm的高锰酸钾或10ppm的孔雀石绿浸洗消毒5~10分钟,也可用80~100万单位的青霉素浸泡5~10分钟注意,放苗不能在5~6月份,此时的黄鳝的成活率很低
6日常管理
_61_饲料投喂 放养后当天就开始诱食投喂饵料,约体重的1~2%饵料的品种为蚯蚓,蝇蛆,螺蚌肉,小杂鱼虾,畜禽肝脑肺等动物性下脚料及配合饲料投喂"活饵"不需饲料台,但"死饵"必须投在饲料台上简单的饲料台可用纱窗和竹片制成 "板箩"式每个网箱设饲料台1~2个投饵每天傍晚时一次正常吃食后,饵料数量以黄鳝在15小时左右吃完不剩为标准,或增加或减少
62 水质调控 保持网箱内水深5~15厘米,水质要求与养鱼相同,水质过肥发臭缺氧应及时换水,网眼堵塞后需洗刷,保持网箱内外水的交换水质要符合淡水渔业的标准,PH值在65~75,具有"活,肥,嫩,爽"的特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意,一定不能串灌,以防传染可在网箱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植物作为夏季的遮荫物,以防温度太高而影响正常生长
7 合理施肥和喷撒农药
71 施肥法: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使用原则栽插禾苗翻耕稻田时施足基肥,亩用量:腐熟发酵过的人畜粪600~1200公斤,或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铵25公斤巧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腐熟人畜粪200~400公斤,或尿素4~8公斤,或硫酸铵8~12公斤,或过磷酸钙4~8公斤施追肥时要根据稻田水质,水温高低,灵活掌握用量,每次切莫过量,以免毒害黄鳝无机追肥最好化水遍洒
72 喷撒农药:首先必须正确诊断和防治病虫害的种类其次选择的农药应尽可能是高效低毒品种,如甲胺磷,乐果,马拉硫磷, 敌百虫,杀虫双,稻瘟净,井冈霉素等第三,每次用药量不能过大以上品种的农药,按常规用量使用一般不会对鳝造成危害第四,用药为粉剂的应在早上带露水匀撒,水剂农药必须兑水在露水干后喷洒到叶面上,固体农药也须化水喷洒喷洒时应尽量减少药物散入水中第五,气温高,农药毒性会增强,更应注意对黄鳝是否造成危害第六,喷药前必须增加稻田水深,水深达10厘米以上如担心喷药对黄鳝产生影响,可边喷药边换水的方法最为安全第七,为防药物对黄鳝产生毒害,也可先做试验,再全面用药
_8 越冬管理 水温低于15以后越冬,摄食就明显下降,当达到10时,黄鳝就钻进泥里冬眠,此时只要保持泥土湿润即可,待到春节前上市或第二年再养
二)温室流水养殖:苗种选择同稻田养殖
1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温室,温室用砖砌高一米,顶用钢筋做骨架,然后用隔热材料加顶,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加压在温室的一角修建锅炉,以调节水温和室温,使黄鳝一直在适温条件下生长鳝池用水泥砖砌,每个池025平方米,四周池壁高40cm左右;在池的上方用喷式管道进水,进水孔15~20个,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池底等高,另一个高出池底4~5cm,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根据温室的大小来确定鳝池的多少,一般可2035个池与池之间相隔10厘米
2放养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水浸泡5~7d以上,然后将水放干,再将底下的1个排水孔塞住,保持每个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cm鳝种放养前用6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min或用3%~4%食盐水浸洗3~5min,防止水霉病发生和清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30~40kg,规格大可多放,规格小可少放,同一池的鳝种应大小一致,避免以大食小用泡膜或其他的悬浮片状物悬浮于水中
3投饲 鳝种初放时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需要进行驯饲驯饲的方法是:鳝种放养后当天晚上和早上6:00点就开始诱食投喂饵料引食饲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将饲料切碎,分成几个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加大流水量第一次的投饲量为鳝种总量的1%~2%,以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5%如要当天的饲料未吃完,要将残饵捞出,第2天不要再增加投饲量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鱼粉,豆饼,菜饼麸皮,米糠,瓜皮等饲喂,第一次可加1/5,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饲料,如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5d后即可取消引食饲料
4管理注意保证水流畅通和温度的恒定,防止鼠,蛇及寄生物为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鳝鱼每隔半各月将大小鳝挑选一次分开饲养,以便生长一致和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龙虾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
龙虾的生命力极强,可充分利用池塘、稻田和一些荒滩、小坑塘等水体进行养殖,面积以2001一3335m2为宜。由于该虾有掘穴打洞的习性,一般洞穴的深度在50一80cm,部分洞穴深度超过1m,为避免掘穴外逃,养殖水体的四周埂宽应在15m以上,并在埂上四周设置0.5m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或防逃板,建好注、排水系统。同时,池塘中间要搭建几条泥埂,泥埂两头不要与池埂相连,埂长约为池长的4/5,埂宽lm以上,埂高出水面5-10cm,为龙虾创造打洞穴居的场所。池水深以05-1m为宜,最好是中间水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水面移养水草。
2、放养准备
(1)池塘整理 在虾苗入池前,要认真进行池塘整理,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水的渗漏。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条水沟或在池塘坡底四周开挖一条沟,主要有利于早期虾苗的培育管理和捕获时操作方便。
(2)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工作好坏直接影响虾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生石灰消毒:有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干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60-80千克,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每亩以1米水深计算,用新鲜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鲜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②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溶化后,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7千克,漂白精用量减半。
③敌百虫消毒:每亩水面用晶体敌百虫500克,再加敌杀死50克,溶化后全池泼洒。
(3)进水和施肥 注入新水时要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入池。同时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成为虾的直接天然饲料。常用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亩75-100千克,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时水位较浅,随着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体要视水色而定。
(4)种植水草 龙虾食性杂,尽管偏动物性,但在动物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吃水草来充饥。龙虾摄食的水草有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水草同时是虾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虾蜕皮的良好场所。在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
3、幼虾放养
(1)放养的虾苗苗种质量要求
①规格整齐 虾苗要求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为2.5-3厘米。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或虾种,要求规格一致,一次放足。
②体质健壮 放养的虾苗、虾种活力要强,附肢齐全,无病无伤,且耐旱的能力较强,离水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死。
③野生虾种需驯养 虾苗虾种系人工培育的,如系购买的野生虾种,需经人工驯养一段时间后,才能放养,以避免相互残杀,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2)投放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虾投放一般在5月份进行,可将幼虾放进塑料盆内,先往盆里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内水温与池水接近,并按盆内水量加入3%一4%食盐浸浴5分钟左右消毒,再沿池边缓缓放人池中,放养时注意避免曝晒。一般可放养3cm的幼虾1-1.5万尾或重量80-120kg/亩,同时可混养鲢鳙夏花鱼种50-100尾/亩,以调节水质。这样成虾产量可达400-600kg,效益1000元/亩左右。如从外地购运虾苗,离水时间长,有些虾甚至出现昏迷现象,应在水盆中暂养20分钟再投放,可提高成活率。
4、饲料投喂
龙虾是杂食性的,尤喜食动物性饲料,且龙虾生性贪婪,摄食量大,要注意饲料投喂方法。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绞碎的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左右,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4-10%,根据季节、天气、水质、虾的生理状况而调整。6-9月水温适宜,是虾体生长旺期,一般每天投喂2-3次,时间在上午9-10时和日落前后或夜间,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其余季节每人可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或根据摄食情况于次日上:午补喂一次,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1-3%。饲料投喂需注意天气晴好时多投,高温闷热、连续阴雨天或水质过浓则少投;大批虾蜕壳时少投,蜕壳后多投。
养殖期间,应适时施肥。一般在幼虾投放5-7天后。可施发酵的畜禽粪50-60kg/亩。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施有机肥,施肥次数和数量以适当的水色和透明度为准,水色呈豆绿色或茶褐色为好,透明度以30-40cm为宜;水质不宜过肥,否则容易缺氧浮头。
具体地讲。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按照龙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搞好饵料组合,稚虾和虾种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因而应通过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培养大量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供稚虾和虾种捕食。同时辅以人工投饵。8、9月是龙虾快速生长阶段,则应以投喂麦麸、豆饼以及嫩的青绿饲料、南瓜、山芋、瓜皮等为主,辅以动物性饵料。5、6月份是龙虾亲虾性腺发育的关键阶段,而8、9月则是龙虾积累营养准备越冬阶段,此时应多投喂动物性饵料,诸如鱼肉、螺蚬蚌肉、蚯蚓以及屠宰场的动物下脚料等,从而充分满足龙虾生长发育对营养的要求。
(2)按照龙虾的摄食特点,科学投饵 龙虾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晚出来活动觅食,龙虾还具有贪食和相互争食的特点,因而在饵料投喂上,通常每天可投喂2次,以傍晚1次为主,投喂量要占全天投喂量的70%。龙虾的游泳能力较差,活动范围较小,且具有占地的习性,故饵料的投喂又要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方法,投喂均匀,使每只虾都能吃到,避免争食,促进均衡生长。
(3)按照天气、水质以及龙虾的活动吃食状况,合理投饵,在水温20℃一32℃、水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龙虾的摄食量相当旺盛,通常鲜活饵料的日投饵量可按在池龙虾体重的8%-12%安排,干饵料或配合饲料则为3%一5%。龙虾的摄食强度又直接受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所制约,因而每天的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以及龙虾的活动吃食情况,加以合理调整。总的原则是,天气晴朗、水质良好,龙虾活动吃食旺盛,应多投饵,而高温、阴雨天气或水质过浓,则应少投饵;大批龙虾蜕壳时,应少投,蜕壳后则应多投饵;龙虾生长旺季应多投饵,发病季节或龙虾活动不太正常时少投饵,从而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5、水质管理
龙虾耐低氧能力很强,且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过肥的水质也能生存。池塘养殖龙虾的水质管理比较简单。
(1)调控好水质 保持池塘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5,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2;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量10千克左右,用以调节水质。
(2)调整好水位 池塘养殖龙虾水位不要太深,通常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和龙虾越冬期水位可深一些。在整个养殖期内,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忽高忽低,以免影响龙虾的生长。
6、日常管理
养殖龙虾,日常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1)坚持巡塘检查 坚持每天早晨或傍晚巡回检查1次,观测池塘水质变化,了解龙虾吃食活动状况,搞好饵料投喂量的调整;清理养殖环境,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2)注意水质变化 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等。当水中溶氧低、水质老化,或遇闷热、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时,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注意观察,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虾池;在虾的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虾的免疫能力。
(3)搞好防逃 养殖龙虾的池塘,要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等材料,建好防逃墙。尤其是在汛期、台风季节,要做好防汛工作,严防大风大雨冲垮田埂或浸水引发逃虾。
(4)加强蜕壳虾的管理 蜕壳是龙虾生长的重要标志,搞好蜕壳虾的管理十分重要,为便于加强对蜕壳虾的管理,应通过投饵、换水等措施,促进龙虾群体统一蜕壳。当大批龙虾蜕壳时,应减少投饵,减少人为干扰,一切操作要细心谨慎,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促进龙虾顺利蜕壳。大批龙虾蜕壳后,要及时增喂优质饵料,严防因饵料不足而引发相互残杀。
(5)严防龙虾打洞 龙虾有打洞的习性,打洞是为了建立安全可靠的栖息、蜕壳、隐蔽场所,保护好自己。因而在养殖上,一是可以在池埂的坡上铺设一层密眼的塑料网布,既护坡,又防打洞。二是在池塘中栽种较多的水生植物,设置一定数量的网片,或设置竹筒、塑料筒等人工洞穴,增加龙虾的栖息蜕壳隐蔽场所,从而减少龙虾打洞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