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平远县风土人情简介

   2023-05-27 互联网艺莲园822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你是广东人吧,我就是那儿长大的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五指石看看,那儿风景不错平远县地处广东东北部,位于东经116°左右,北纬24°左右,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土壤,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你是广东人吧,我就是那儿长大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五指石看看,那儿风景不错

平远县地处广东东北部,位于东经116°左右,北纬24°左右,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土壤,土层深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7毫米,年平均气温207℃,自然环境良好。全县辖12个镇,136个村委会,1448个村民小组,林地面积1591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其中水田128万亩,旱地29万亩,全县总人口25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4万人,全县可开发山地面积约25万亩。

我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面与广东蕉岭县相连,西面与江西省寻邬县相邻,南面与广东兴宁市和梅县相接,北面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距梅州市区42公里, 206国道贯穿县境,通过广梅汕铁路、梅州机场、梅坎铁路和在建的梅揭高速公路,每天有10辆豪华卧铺车往返于省会广州市。

一、种植业平稳发展

1、粮食面积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种植粮食作物28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万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增长33%,由于受旱情影响,晚稻减产1200吨,全年总产为92万吨,仍比去年增长2%,其中抗倒伏、抗病性强、米质达国家二级以上的优质稻10万亩,比去年增长60%。

2、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全县粮经比例更趋科学,全县种植超甜玉米、西瓜、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7万多亩,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仅超甜玉米一项可使全县农民纯收入比去年增加700多万元;生姜销路十分顺畅,每公斤价格在5-7元之间,亩产值达1万多元,全县07万亩生姜总产值6000多万元。

3、山地开发凸现亮点。脐橙、三华李、椪柑都是我县的特色水果,其中脐橙更因品质优异而屡获殊荣,成为我县农业开发中最大的一个亮点。

4、加工流通初具规模。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逐步发展加工业,梅菜、柿饼、牛肉干等产品均占有一定的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绿果业公司和裕兴隆食品厂,其中金绿果业公司2004年销售脐橙80万公斤,脐橙产后加工厂正在紧张建设中;裕兴隆食品厂年加工生产腌制大蒜、生姜、荞头60万公斤。

二、养殖业发展迅速

1、畜牧养殖规模扩大。我县畜牧养殖已经由以农村散户养殖为主逐步向百头以上大户养殖为主、单纯养殖为主逐步向"畜-沼-果"综合开发为主发展,全县百头以上养猪大户95户,年出栏瘦肉型生猪35万头,其中已建成的万头猪场一个,在建的一个。脐橙"畜-沼-果"模式应用户70多户,年出栏生猪近万头。目前,县嘉润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包回收肉猪的形式与八尺、仁居等镇的26户种果户达成合作养猪项目,预计每年增加生猪饲养量5000多头。

2、水产养殖效益提高。今年我县水产当家品种-草鱼的免疫注射率比去年高,发病率低,鱼苗成活率高,由农业局统一购买的10万尾湘云鲫鱼苗在全县推广养殖,目前已陆续捞捕上市,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10万多元。

三、农村经管稳步推进 体现在:

1、农村承包稳定有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9%已签发到户,经营权健康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序。

2、农财管理民主规范。各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积极行使监督权,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公开日常化和村级财务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四、四大产业雏形初现

1、脐橙产业化基地。全县现有脐橙面积3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2004年总产达8000吨,产值3200万元,是广东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平远脐橙色艳、香浓、味美,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2、油茶产业化基地。梅州小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1000多万元在长田镇建设万亩油茶基地,目前已种植2000亩,备耕4000多亩,计划以长田镇为中心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到2010年全县要达到10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依托公司生产及其深加工基地,推进油茶产业化。

3、南药产业化基地。县南药资源有限公司2004年已种植新中药1万亩,建立中草药母本园1个,园内繁育有两面针、青天葵、千斤拔、南板蓝、鸡血藤等20多种中草药,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合作,共建中药产学研示范基地,完善加工体系建设,加快中药饮片和中草药提取物加工厂建设步伐,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以统一培训、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的形式发动全县农民种植,至2010年全县要建成10万亩南药生产基地,把我县建成广东乃至闽粤赣地区有名的中要原材料集散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4、特色农作物产业化基地。我县是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每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30万公斤,也是梅州市最大的超甜玉米鲜苞生产基地,每年种植超甜玉米1万亩以上,出产鲜苞近千万公斤,产值1400多万元。已建成八尺超甜玉米专业镇、仁居烤烟专业镇、中行无籽西瓜专业镇等专业镇,特色农作物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平远县工业走廊地处县城西南角,距县城2公里。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规划控制区523平方米,详细规划389平方公里。该地交通便利,国道206线、省道S225线均穿越而过。

该工业走廊由苏州科技学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以木材精深加工、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电子元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类为主,并辅之于功能完善的第三产业。力争用10年时间,投入2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落户该工业走廊项目,一律给予如下优惠措施:凡购买地皮置业,三通一平后每平方米16元人民币;凡租用地皮置业,前12年全免租金;亦可协商由当地建好厂房,采取租用厂房形式兴办企业。工业生产用电实行电价保护,电度电价05元/千瓦时,使用工程水水价不超过01元/M3。

首期工程——天河工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已于2003年3月上旬奠基,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成后可安排15个工业项目进园办厂,目前已有总投资3200多万元,年产5万立方米中纤板的中外合作企业——梅州鼎盛木业有限公司落户,另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我们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实施“零地价、零收费、零干扰”的优惠抓好园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园区的软硬件环境,把园区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土。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梅州市凯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政治上,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在2009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

经济上,2008年,梅江区积极实施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五个梅江”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好中求快,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民主法治不断加强”的年度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078亿元,比增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2亿元,比增159%;本级税收完成147亿元,比增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比增228%,增幅居全市第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比增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37亿元,比增125%;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6元,分别比增73%和163%。工业 抓住省、市高度重视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环保型、高科技型、带动性强的新型工业项目落户梅江区,初步形成机电、电路板、食品加工等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高迪数码相机注塑车间建成投产,春庭石化燃料油项目开始试产,梅新冶金公司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鼓励企业培育品牌,“超宇牌”电动葫芦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填补了梅江区的空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5亿元,比增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5亿元,比增125%。农业 依托城郊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使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取得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农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3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79亿元,第二产业收入344亿元,第三产业收入106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368%、21%和71%,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为2127:1927:594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906元,同比上年增长163%。二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561亩,总产15234吨,同比上年分别减542%和9174%。其中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8227亩,总产13016吨,同比上年面积增长171%,总产减46%;蔬菜全年种植面积45769亩,总产82950吨,同比上年面积增长093%,总产减35%;水果全年种植面积15756亩,总产14315吨,同比上年分别减1317%和17% ;花卉全年种植面积1520亩,同比上年增133%;生猪全年饲养量达2041万多头,增长91%,出栏量1466万头,增长655%;三鸟全年饲养量3315万只,出栏量27939万只;全区水产养殖面积8236亩,比上年减少1296亩,平均亩产量7033公斤;水产品总产量为5849吨,总产值4639万元,负增长517%。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全年培育发展新增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四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34万元,整修农田排灌圳道2400多米,改造低产田1500多亩,扶持农户新建清洁能源户用沼气240多户。五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增加。引进民营企业家在城北镇杨文村兴建一个千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已投产300多亩,产各类优质无公害鲜菜21万多公斤,产值达309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见效目标。六是惠农强农政策不断落实。全年共筹集各项扶持发展资金400多万元,落实农民种粮直补、综补资金和农民购置农机补贴等资金180多万元。七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向设施化生产发展。引进台湾老板在长沙镇创办设施化农业园,园内建起温室塑料大棚27亩,种上各类优质水果、药材和蔬菜。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水平提高。新建质量安全检测点3个,有8种农产品获QS认证,绿园金柚、万事好脐橙荣获全省评比金质奖、银质奖,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全市率先通过农业部批准。第三产业 梅江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用好“世界客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品牌,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餐饮服务及新兴各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单位数(包括个体工商户)有14737个,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5%,从业人数68626人,占89%;营业总收入222亿元,占592%;上交税金057亿元,占53%;利润总额072亿元,占5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11亿元,比增247%。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比增206%;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中投资第三产业项目有88个,占引进项目的657%,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梅江区经济发展的主流。招商引资 2008年,全区新引进企业(项目)134个(其中,第一产业8个,第二产业38个,第三产业88个),注册资金258亿元,已投入资金1656亿元。其中在建企业(项目)56个,已投入资金1003亿元;已投产企业(项目)78个,已投入资金654亿元。新引进的企业(项目)中,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5个,已投入资金132亿元。交通 交通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地方公路管养、运政管理和交通规费征收等工作。投资942万元,完成305公里自然村连接线、经济线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管养的农村公路里程达22083公里,其中县道4559公里,乡道17524公里,经梅州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考核,县道好路率达91%,平均好路率达90%,乡道平均好路率达80%;投入资金1213万元,安装村牌2块、标志牌20块,埋设里程碑39块、百米桩306根,清理边沟20多公里,新建硬件水沟13公里,绿化公里66公里,培护路肩291公里,危险路段设置钢护栏2公里,确保了全区地方公路晴雨通车里程率达到100%;客运量完成151万人,货运量完成3355万吨;加大对梅州城区客货运市场管理力度,全年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42辆,无牌无证营运客车19辆,纠正和处罚扰乱运输市场秩序和违章经营的中巴车7辆,查处无证经营和未交纳交通规费车辆247辆,补追收规费56万元;“规费”征收有新突破,其中摩托车养路费征收42634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征收380万元的全年计划任务,“运管费”征收全年完成19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万元,代收工商费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万元。财税 2008年,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为年度预算157亿元的1117%,比上年增收3255万元,增长228%;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52亿元,为年度预算453亿元的9994%,比上年增支9945万元,增长282%。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等,收入总计47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解支出等,支出总计47654万元。财政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80万元。国税工商税收收入133亿元,同比增收1200万元,增长992% ,剔除免抵调库后占市局下达全年任务131亿元的10062%。地税税收收入1421亿元,其中组织税收收入835亿元,同比增收106亿元,增收146%。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078亿元,比增105%。

文教上,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05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其中民办2所)、小学42所(其中民办及其他部门办6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园5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在校学生62735人,在职教职工3057人。全区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673%、111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高中优质学位100%、初中优质学位92%、小学优质学位803%。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829%、9957%、9981%。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梅江考区的高考本科线入围率4454%,专科A线入围率59%;区属高中2190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595人,上专科线1671人,其中有4位考生获邹锡昌高考优胜奖、16位考生进入全市高分尖子层。中考成绩突出,全区中考8科平均51444分,优秀率16%。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在市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梅江区学生获奖项目19项,占全市获奖项目(47项)的40%。信息技术教育扎实有效,组织2000多位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评比,25个项目获市级奖, 5个项目获省级奖,教师计算机教育软件作品24项获市级奖。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从资源配置、硬件建设、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撤并规模过小、布点过散的中小学校7间,新建校舍面积11000㎡,扩展校园面积8500㎡,投入830多万元统一采购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7个,计算机室10个(有电脑660台),软件制作室10个(有电脑100台),电子白板70套,电子阅览室8个(有电脑248台),音乐室14个(有钢琴14台),美术室14个,体育器材室14个,卫生器材室14个,以及一大批教学仪器等,全区学校计算机小学生机比达184︰1、初中生机比达107︰1、高中生机比达14︰1。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长沙镇、江南街道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街)验收。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45346名学生享受了免收书杂费和课本费的待遇,其中有15400多名区外户籍学生同样享受了免费教育政策。多渠道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募集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资助700多位中小学贫困生,确保了学生没有因贫辍学。

全年评定区级科技进步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其中有四项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可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有5个项目,新增产值15762万元,创税利3684万元。向省市申报科技项目8个,得到省市科技立项的有线路板行业废水处理研究、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科普试范社区和科技创新与管理能力建设等5个项目,得到上级的扶持资金38万元。梅州嘉和电器有限公司被国家评定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4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8项、外观设计22项;授权量2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文化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图书馆争取到价值50万元共2万多册藏书;6月27日,省文化厅批准设立的广东流动图书馆梅江分馆挂牌开馆; 5月份,省新闻出版局支持的“农家书屋”试点——金山街道龙丰村“农家书屋”设备和书籍到位。梅江区文广局先后组织每月一场的《推动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新梅江》系列群众文艺晚会、春节元宵游园、文艺晚会、**晚会等节日文化活动10多场次;组织节目参加梅州市欢度元宵文艺晚会,在城北镇显坑村举办梅江区“元宵文艺晚会”,与教育部门共同举办梅江区中小学校文艺汇演,与区人口计生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纪念第十九个世界人口日”群众文艺晚会;此外,参与梅州市总工会举办“解放思想创新路,绿色崛起立新功”——梅州市职工庆“五一”文艺晚会,承办建区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文艺演出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等。传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席狮舞》,创作排练山歌小戏《月亮河》、小品《醉客临门》等3个节目参加市第三届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客家民俗风情”展演和市第六届艺术节,荣获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优秀表演奖等11项奖项和组织奖。组织上送省、市参评的作品有音乐作品2件、小品小戏5件。其中小戏《月亮河》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旧梦重圆》获市三等奖;歌曲《家是一盏不眠的灯》和少儿歌曲《军训》获市一等奖;小品《真真假假》获市二等奖、《涨停板炒股》和《蠢人有医》获市三等奖,创作评比排名位列全市第二。同时,坚持依法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全年注销不合格印刷复制企业4家,吊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企业2家,关闭无证照经营书报刊(摊)点5家;收缴各类违法违规音像制品1181多张(套)、恐怖类书籍20本、封建迷信类58本、“口袋本”314本、非法出版物331本、***秽出版物109册、各种报纸128份,处罚6家违规经营单位,有效地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梅州上市股票有哪些

梅州市凯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0-03-17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扎上村李子坑。

梅州市凯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402551702527T,企业法人梁概兴,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梅州市凯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业开发;农副产品购销;动物饲养;园林绿化;林木种植;珍贵树木种植;名贵苗木种植基地开发;淡水鱼养殖;有机肥生产;光伏发电。(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2864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177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梅州市凯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梅州市恒德鑫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1、嘉元科技(688388):研究、制造、销售:电解铜箔制品;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除外;不单列贸易方式)。

2、塔牌集团(002233):制造:水泥、水泥熟料。制造、加工、销售:建筑材料、水泥机械及零部件、金属材料。仓储、货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综合技术服务;网上提供商品信息服务;房地产经营(凭房地产资质等级证书经营);火力发电,生产、销售;黏土、铁粉、石灰石限分公司经营。

3、梅雁吉祥(600868):电力生产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养殖业;电子计算机生产、销售。制造业(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除外);商业物资供销业的批发、零售。

4、博敏电子(603936):研发、制造、销售。双面、多层、柔性、高频、HDI印刷电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电路板表面元件贴片、封装;货物的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投资管理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等租赁(不含融资租赁及其他限制项目),软件的设计、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网络通讯科技产品、工业自动化设备、低压电器等生产、加工、销售,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普通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经营。

5、超华科技(002288):制造、加工、销售。电路板(单、双、多层及柔性电路板),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铜箔、覆铜板、电子模具。纸制品:货物进出口。

技术进出口:投资采矿业;矿产品销售(国家专营专控的除外);投资与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含信息咨询、企业营销策划等);动产与不动产、有形与无形资产租赁服务(以工商登记为准)。

梅州市都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梅州市恒德鑫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6月0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市政工程、园林工程、公路设施保养与维护等。

法定代表人:罗鹏

成立时间:2014-06-05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142200001449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大埔县湖寮镇内环西路龙晟大厦B幢第一层(76号)

办养猪场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手续?

梅州市都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7-11-17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五华县横陂镇安全村梅子。

梅州市都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424MA511CW337,企业法人黄洪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梅州市都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业开发;蔬菜、稻谷、水果、茶叶及其他农作物种植、销售;苗木种植;水产养殖、销售;动物饲养、销售;农产品购销;电商运营;园艺开发;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展示;农副产品分拣、包装、销售;初级食用农产品储藏、销售;土壤修复;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观光服务;餐饮服务;旅馆业(酒店)。(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梅州市都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办养殖场需要的条件:

1、畜禽栏舍选址应取得国土、林业等部门的许可,不可选在禁养区内;

2、应取得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估;

3、在符合《畜牧法》里有关畜禽养殖场建立的各项规定下,到畜牧部门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申请手续:

1、养殖业主向所在街镇提出养殖项目申请;

2、所在地街镇政府对养殖场选址实地踏勘,对在适养区内且符合条件的,出具同意养殖项目的批复意见和适养区证明,并函告区畜牧兽医局; 

3、区国土部门根据养殖场选址情况进行审核,对不在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出具非基本农田证明; 

4、区畜牧兽医局对符合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的出具符合养殖发展规划证明; 

5、区发改委对新建养殖项目进行备案; 

6、养殖业主向环保部门申请办理环保手续; 

7、养殖业主向区国土局申请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 

8、养殖场建设完成后,向区畜牧兽医局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对一些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兴办畜牧养殖项目不予审批,其他镇兴办畜牧养殖项目要经过所在镇、村审核,符合所在镇规划要求,然后报县农业(林业)、环保部门审批,占用林地需到所在镇林业站办理林地占用审批手续。

2、应先与所在镇村委会、镇政府联系,再与镇林业站、县畜牧兽医局联系,如兴办的养猪场符合所在镇规划要求,然后按《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条件建设,再申请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

梅州日报——办畜禽养殖场需要什么条件?

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开办养猪场需要什么手续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