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对于吃泥鳅的人来说,野味的泥鳅口感更佳,营养更丰富,但是去外面吃价格昂贵。那么,泥鳅如何在家养?养野生泥鳅与人工苗种有什么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泥鳅如何养泥鳅滑溜溜的身体,圆头圆脑的外型很可爱。泥鳅常常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很多人都知道泥鳅可以吃,但不知道泥鳅也可以作为观赏的动物。无论是家庭少量饲养泥鳅,还是专门的饲养场养殖,饲养泥鳅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野生泥鳅怎么养
(1)前期培育。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前,根据水色情况,应适量追肥。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饲养3~5天后可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鳅苗长到1cm左右时,已经能摄食水中的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有机碎屑等,可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和豆饼等。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5%,以后随着生长日投喂量可增加到占体重的8%~10%。
(2)后期培育。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另外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随水温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为佳。
(2)巡塘检查。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生物入侵及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饲养泥鳅与野生泥鳅的区别
一、人工苗种适应能力强。
人工泥鳅苗种自孵化之日起,就在人工设计的养殖场所成长,适应能力强;而野生泥鳅,生性狂放,不受拘束,难以适应养殖场固定狭小的空间。
二、人工苗种吃食快。
人工苗种从孵化出来起,就开始吃人工培育的饲料,所以吃食快,易吸收;而野生苗种,吃惯了各种杂食,突然吃人工饲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当适应后,其实已经错过了泥鳅生长的黄金时间。
三、人工苗种不易生病。
人工苗种与外界接触少,而且在人工消毒的池水中生长,染上疾病的机率非常小,而野生苗种在野外生长,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也许某些泥鳅本来就携带有病原体,对日后人工饲养时,出现的大面积死亡埋下了隐患。
四、人工苗种成活率高。
人工养殖的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好的在90%左右,最高的在95%左右。而野生泥鳅苗种的养殖成活率一般在40%-60%,最高也不过80%。
泥鳅的养殖方式与方法,泥鳅泥鳅如何养殖
1、想要养殖泥鳅,就要在场地的建设、鱼苗的投放、饵料的配制和定期巡查等方面着手。
2、场地以泥底为宜,做好进出水口的封闭,每亩地投放大约5-10万尾鱼苗,饵料以动植物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为主,定期巡查池塘换水堵漏。
3、每平方米放养1公斤仔鳅。 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丝蚯蚓、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拦成块状投喂。养殖成鳅,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泥鳅吃得太多不易消化。
4、家庭养殖也可以自繁自养。在繁殖季节,只要在饲养的小水体中有微量的水流刺激,泥鳅就能产卵繁殖,并孵化为稚鳅,有成鳅种。
泥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鱼类,泥鳅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养殖泥鳅主要有三种方式:池塘养殖、稻田养殖与庭院饲养。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泥鳅养殖的这三种方式方法。
一、池塘养殖
目前采用最多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池塘面积以50-250平方米为宜,池塘深70-100厘米,水深40-50厘米,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
养殖过程中,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是米糠、麦麸、豆饼、菜饼、蔬菜叶及蚯蚓、蝇蛆和螺、蚬等,也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可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动物性饵料占50%-60%。
养鳅的水质要求肥、活、爽,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深。此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除,以防水质污染。
二、稻田饲养
选择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沃、软泥深12-18厘米的稻田饲养泥鳅较好。要加高加固田埂,四周挖深40-50厘米的田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清田消毒后放足基肥,插秧后将鳅种下田,每亩放规格3厘米左右的鳅种2万-4万尾。
稻田饲养泥鳅,也应适当投喂人工饲料。平时要经常加入新水,保持水深5-10厘米,做好抗旱防洪工作,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常检查进出水口拦栅。不施或少施农药。
三、庭院饲养
房前屋后挖池或砌水泥池饲养,大小不限。要求有注换水条件。常规饲养方法同池塘养成。此处介绍两种适于家庭养殖生产的方法。
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饲养期间经常搅拌池底,使肥料释放肥水,培育底柄动物等促进泥鳅生长,可同时投喂人工饲料。
二是塑管饲养法。采用直径16毫米,长约20厘米的聚乙烯管,像筏子那样扎成排,横向排列铺满池底,将细粒黏土溶解于水中,给泥鳅制造一个具有泥土环境条件的错觉。放养鳅种后主要投喂人工饲料,剩饭剩菜也可投喂。
在国外采用无泥饲养泥鳅,将池底铺沙,这种方式饲养的泥鳅比泥土池饲养的质量、味道好。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