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世界上有什么动物

   2023-05-27 互联网艺莲园411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话说,世界上的动物有几百万种,怎么给你打?下面是脊椎动物的部分种类,慢慢看吧。。。。想要濒危物种或者已灭绝物种的话,我给你发,这里打不开了 两栖动物分类列表 迷齿亚纲:最古老的两栖动物,早期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话说,世界上的动物有几百万种,怎么给你打?下面是脊椎动物的部分种类,慢慢看吧。。。。想要濒危物种或者已灭绝物种的话,我给你发,这里打不开了 两栖动物分类列表 迷齿亚纲:最古老的两栖动物,早期两栖动物的主干,生存于泥盆纪到白垩纪,其中包括爬行动物的祖先。 壳椎亚纲:古老而特化的早期爬行动物,仅生存于石炭纪和二叠纪。 滑体亚纲:丛三叠纪延续到现代,包括所有现存的两栖动物,分为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无足目Apoda(蚓螈目Gymnophiona):无足而形态习性均似蚯蚓的两栖动物,可能历史悠久,但是可靠的化石仅为新生代,现代分布于澳洲以外的热带地区。 吻蚓科Rhinatrematids:最原始的蚓螈,分布于南美洲。 鱼螈科Ichthyophiids:较原始的蚓螈,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是中国仅有的蚓螈。 盲尾蚓科Uraeoptyphlidae:分布于印度,介于进步和原始的蚓螈之间。 蠕蚓科Scolecomorphids:分布于赤道非洲的进步的蚓螈。 真蚓科Caeciliidae:进步的蚓螈,是蚓螈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分布于热带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度洋岛屿中。 盲游蚓科Typhlonectidae:唯一的水生蚓螈,分布于南美洲。 有尾目Caudata:终生有尾的两栖动物,幼体和成体区别不大,包括各种鲵和蝾螈,出现于侏罗纪,现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特别是北美洲,其次是东亚和欧洲,可分为原始的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蝾螈亚目。 隐鳃鲵亚目Cryptobranchoidea:主要分布于东亚的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 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2属3种,即北美的隐鳃鲵(美洲大鲵)和中国和日本各一种大鲵。 小鲵科Hynobiidae:8属30余种,包括小鲵、北鲵、山溪鲵等,主要分布于东亚,北可到北极圈,西到伊朗,我国种类特别丰富。 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进步的有尾两栖动物,其中部分成员是高级类型还是原始类型尚不明确。 鳗螈科Sirenidae:特产于北美洲,身体细长,没有后肢。 两栖鲵科Amphiumidae:特产于北美洲,生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 洞螈科Proteidae:包括欧洲的洞螈和北美洲的泥螈,终生有外鳃的水生两栖动物。 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特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其中有些种类可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于水中。 陆巨螈科Dicamptonidae:特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与钝口螈比较相似。 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有尾亚目中的最大一科,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中南美洲,也是中南美洲仅有的有尾亚目。 蝾螈科Salamandridae:分布最广泛的有尾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也见于北非和北美。 无尾目Anura:包括各种蛙和蟾蜍,幼体和成体区别甚大,仅蝌蚪有尾。出现于三叠纪,现代绝大多数两栖动物均属此类,世界性分布,但在拉丁美洲最丰富,其次是非洲。无尾目可分为始蛙亚目和新蛙亚目,或进一步将始蛙亚目划分为始蛙亚目、负子蟾亚目和锄足蟾亚目。对于科的划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 始蛙亚目Archaeobatrachia 滑跖蟾科Leiopelmatidae: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新西兰的滑跖蟾和北美洲的尾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 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中国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铃蟾和盘舌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 负子蟾亚目Pipoidea: 负子蟾科Pipidae:原始的无尾目,包括南美洲的负子蟾和非洲的爪蟾。 异舌蟾科Rhinophrynidae:仅以墨西哥的异舌穴蟾为代表,有时被并入负子蟾科。 锄足蟾亚目Pelobatoidea 锄足蟾科Pelobatidae:包括锄足蟾和角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其中角蟾在我国特别丰富。 合附蟾科Pelodytidae:在欧洲和高加索地区各有一种,有时被并入锄足蟾科。 新蛙亚目Neobatrachia 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两栖动物的最大一科,包括多种似蛙和蟾蜍的动物,分布于南美洲。 龟蟾科Myobatrachidae:分布于大洋洲,是细趾蟾在大洋洲对应的成员。 塞舌蛙科Sooglossidae:分布于塞舌尔群岛,分类地位不定,可能与龟蟾有一定亲缘关系。 沼蟾科Heleophrynidae:分布于非洲最南部,分类地位不定,可能与龟蟾有一定亲缘关系。 雨蛙科Hylidae:两栖动物的第二大科,分布广泛的树栖蛙类,多数分布于美洲,其次是大洋洲,其中大洋洲的成员有时单列为一科。 附蛙科Centrolenidae:拉丁美洲的小型树栖蛙类。 疣蛙科Allophrynidae:南美洲的小科。 短头蟾科Brachycephalidae:南美洲的小科,体型微小。 达尔文蛙科Rhinodermidae:南美洲的小科。 多指节蟾科Pseudidae:南美洲的小科,即著名的不合理蛙,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 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拉丁美洲的小型蛙类,以毒性强烈著称。 蟾蜍科Bufonidae:分布广泛的大科,但不出现于澳洲、马达加斯加和一些大洋岛屿。 蛙科Ranidae:分布最广泛的两栖动物,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达到北极圈,而在澳洲则只出现在最北方。 树蛙科Rhacophoridaae: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树栖蛙类,形态习性接近雨蛙,但亲缘关系接近蛙科。 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非洲及附近岛屿的树栖和路栖蛙类。 节蛙科Arthroleptidae:非洲的蛙类,有时被并入蛙科。 姬蛙科Microhylidds:一大科分布广泛的小型蛙类,包括两栖动物中最多的属。 爬行动物分类列表 无孔亚纲Anapsida: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出现于石炭纪晚期,现存仅存龟鳖类。 杯龙目Captorhinid: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接近于两栖动物,其中有些原本置杯龙类的成员现已移入两栖动物。 中龙目Mesosauria:原始的水生爬行动物,主要生活于二叠纪。 龟鳖目Testudinata:古老而特化的爬行动物,与其它爬行动物的关系尚不明确,其中有两个亚目从中生代一直延续到现代,与其祖先类型没有太大的变化。 侧颈龟亚目Pleurodira:颈部侧向折回壳内,现主要为南半球的淡水龟类,史前分布较广泛,我国有化石。 侧颈龟科Pelomedusidae:现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的侧颈龟类,其中一种分布到了阿拉伯半岛。 蛇颈龟科Chelidae:现分布于大洋洲和南美洲的侧颈龟类,有些种类颈部很长,我国有化石。 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包括现存的大多数龟鳖类,分布广泛,陆地、淡水和海洋中均能见到。 鳄龟科Chelydridae:分布于北美洲的两种大型淡水龟,头大而嘴成钩状,性情凶猛。 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仅一种,分布于亚洲,有些类似啮龟而体型小,分类地位不定,也有人将其归入啮龟科、龟科、潮龟科或陆龟科。 龟科Emydidae:主要为新大陆的淡水龟类。 潮龟科Bataguridae:主要为旧大陆的淡水龟类,包括一些我国最常见的龟,常被并入龟科。 陆龟科Testudinidae:陆栖的龟类,分布于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包括一些海岛。 泥龟科Dermatemydidae:现存仅一种,分布于中美洲,我国有很多化石。 动胸龟科Kinosternidae:分布于新大陆的淡水龟类。 鳖科Trionychidae: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主要分布于亚洲淡水中,非洲和北美洲也有分布,而澳洲只有化石。 两爪鳖科Carettochelyidae:外表为皮肤而非角质盾片的淡水龟类,现存仅一种,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澳洲北部,我国的化石种类无盾鳖可能属于此类。 海龟科Cheloniidae:生活于海洋中的具角质盾片的大型龟类。 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生活于海洋中的不具角质盾片而为皮肤覆盖的大型龟类,现存仅一种,是现存最大的龟鳖类。 下孔亚纲Synapsida:即似哺乳爬行动物,是哺乳动物的祖先,生活于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 盘龙目Pelycosauria:早期的似哺乳爬行动物,是出现于石炭纪晚期的第一批爬行动物之一,灭绝于二叠纪。 兽孔目Therapsida:进步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出现并繁盛于二叠纪,于三叠纪进化成哺乳动物,只有少数残存到三叠纪之后。其中晚期的进步类型与哺乳动物没有什么差别。 调孔亚纲Euryapsida:主要是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出现于三叠纪早期,是双孔类的后裔,常被并入双孔亚纲,在白垩纪晚期全部灭绝。 鳍龙目Sauropterygia:包括幻龙、蛇颈龙、盾齿龙等。 鱼龙目Ichthyosauria:高度适应海洋生活的爬行动物,体型似鱼。 双孔亚纲Diapsida鳞龙下纲Lepidosauria:较原始的主干爬行动物,是出现于石炭纪晚期的第一批爬行动物之一,也是现代最繁盛爬行动物,包括现存爬行动物的绝大多数成员。 始鳄目Eosuchia:早期的鳞龙类,是其它双孔类的祖先,也是生存历史最长的爬行动物,在新生代早期尚延续了一段时间,也有人将最早的和最完的类型置于新的目。 喙头目Rhynchocephalia:原始的鳞龙类,绝大多数生存于中生代,仅有楔齿蜥残存到现代,是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 楔齿蜥科Sphenodontidae: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仅2种,分布于新西兰及附近岛屿。 蜥蜴目Lecertifromes(Sauria):现代爬行动物种最大的一类,多达4000余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形态多样 鬣蜥亚目Iguania:典型的成员背上有鬣鳞,略似楔齿蜥,均四肢完整,不少种类可以变换身体的颜色,并包括一些相貌最独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树栖、陆栖或水栖。 美洲鬣蜥科Iguanidae:主要分布于新大陆的鬣蜥,种类繁多,最近常被分成多达8个不同的科。 鬣蜥科Agamidae:旧大陆的鬣蜥,在亚洲和大洋洲最丰富,非洲和欧洲较少,而马达加斯加岛没有分布。 避役科Chamaeleonidae:即变色龙,最独特的蜥蜴,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岛,少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南部。 壁虎亚目Gekkota:包括四肢健全的壁虎和四肢退化的鳞脚蜥等,通常眼睛比较大,眼睑不能活动。 壁虎科Gekkonidae:蜥蜴中的第二大科,遍及世界各地,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爬行动物,也有人将其拆成几个不同的科。 鳞脚蜥科Pygopodidae:分布限于大洋洲,体型似蛇,无前肢,后肢退化成鳞片状。 夜蜥蜴科Xantusiidae:分类地位不定的蜥蜴,略似壁虎,但也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分布于美洲。 双足蜥科Dibamidae:所知甚少的分类地位不定的蜥蜴,有人将其置于石龙子亚目或自成一独立的亚目,仅雄性有短的后肢,眼退化,多穴居,分布于东南亚。 石龙子亚目Scincomorpha:蜥蜴中的最大一类,多有典型的蜥蜴体型,但也有些四肢退化。 非洲蜥蜴科Cordylidae:分布于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的小科,有些种类有硬的鳞甲,有人将其分成环尾蜥科和板蜥科两个不同的科。 蜥蜴科Lacertian:旧大陆的陆栖蜥蜴类,以地中海地区为分布中心,也见于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其它地区,最北到达北极圈附近。 美洲蜥蜴科Teiidae:新大陆的蜥蜴类,多路栖,少数水栖,有人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美洲蜥蜴科和裸眼蜥科两个科。 石龙子科Scincidae:蜥蜴中的最大一科,包括蜥蜴中约1/3的种类,四肢健全或退化。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在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种类最多,而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种类较少。 蛇蜥亚目Anguimorpha:现存种类不多,具有一些与蛇接近的特征,有可能是蛇类的祖先类型,有人将其与石龙子亚目合并,也有人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两个亚目。蛇蜥亚目包括现存唯一有毒的蜥蜴,现存最大的蜥蜴和生活于海洋中的史前最大的蜥蜴-沧龙。 蛇蜥科Anguidae:包括新大陆的一些有足的蜥蜴和新旧大陆共有的无足蜥蜴,其中有些北美洲的无足蜥蜴有时被单列为蠕蜥科。 异蜥科Xenosauridae:包括北美洲的3种异蜥和我国的鳄蜥,二者也常列为不同的科。 毒蜥科Helodermatidae:包括北美洲的两种毒蜥,现存仅有的有毒蜥蜴。 婆罗蜥科Lanthanotidae:又称拟毒蜥科,仅以婆罗洲的拟毒蜥为代表。 巨蜥科Varanidae:包括现存体型最大的蜥蜴,但也有些小型种类,主要分布于大洋洲,也见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 蚓蜥目Amphisbaeniformes:穴居的神秘的爬行动物,以前曾并入蜥蜴类,分布于南美洲、非洲以及邻近地区,多数无足,少数有前肢,可分为1~5科,其中1/3的种仅从单一的标本得知。 蚓蜥科Amphisbaenidae:蚓蜥目最大的1科,包括蚓蜥目绝大多数成员,并可见于蚓蜥目的全部分布区,有人将所有蚓蜥并入本科,也有人将其的部分成员单分出1~2科。 短头蚓蜥科Trogonophidae:分布于非洲北部、东北部和中东地区的小科,身体横截面为三角形。 双足蚓蜥科Bipedidae:分布于墨西哥西北部,蚓蜥目唯一保留有小的前肢的成员。 蛇目Serpentiformes:数量仅次于蜥蜴的爬行动物第二大类群,其分布甚至比蜥蜴更广泛,除了各种陆地环境外,还遍及印度-太平洋的温暖海域。 盲蛇亚目Scolecophidia:穴居的小型原始蛇类,分布于世界各温暖地区。 盲蛇科Typhlopidae:盲蛇亚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少数分布于中美洲。 异盾盲蛇科Anomalepidae:分布于中南美洲的小科,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蛇。 细盲蛇科Leptotyphlopidae:分布于美洲、非洲、阿拉伯和印度,体型比盲蛇纤细,包括一些体型最小的蛇。 原蛇亚目Henophidia:大中型的原始蛇类,多分布于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带,种类不多,有些类群分类争议较大。 蟒蛇科Boidae:包括现存最大的蛇类,但多数种类没有那样大,有后肢残余,分为蟒和蚺两大类,分布广泛。 林蚺科Tropidophiidae:分布美洲热带的中型蛇类,以往归入蟒蛇科。 岛蚺科Bolyeridae:仅分布于马斯克林群岛的中型蛇类,以往归入蟒蛇科。 筒蛇科Aniliidae:仅以南美洲的一个种为代表,中型的原始蛇类。 美洲闪鳞蛇科Loxocemidae:仅以中美洲的一个种为代表,可并入筒蛇科。 倭管蛇科Anomochilidae:以东南亚的两个种为代表,有时并入筒蛇科或针尾蛇科。 管蛇科Cylindrophiidae: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有时并入筒蛇科或针尾蛇科。 针尾蛇科Uropeltidae:中型的穴居蛇类,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闪鳞蛇科Xenopeltidae:中型的陆栖蛇类,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瘰鳞蛇科Acrochordidae: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水生蛇类,皮肤松弛,善于游泳。 新蛇亚目Caenophidia:包括现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数无毒蛇 游蛇科Colubridae:爬行动物的最大一科,包括现存2/3的蛇,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且为除澳洲以外各地的主要蛇类,成员复杂,多数为无毒蛇,部分为后沟牙毒蛇,亚科很多,划分混乱,有时有些成员被列为独立的科。 眼镜蛇科Elapidae:前沟牙的毒蛇,分布广泛,在陆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澳洲是主要蛇类,常被分成眼镜蛇科、海蛇科和扁尾蛇科三个科。 蝰蛇科Viperidae:管牙的毒蛇,分布于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地,常被分蝰蛇科、白头蝰科和蝮蛇科三个科。 双孔亚纲Diapsida初龙下纲Archosauria:进步的主干爬行动物,鸟类的祖先,拥有改进的运动方式和四个室的心脏,出现于三叠纪,为中生代的统治者和最引人注目的古生物,但是中生代结束后只有少数鳄目成员残存下来。 槽齿目Thecodontia:初龙下纲最原始的成员,仅生存于三叠纪,非常多样化,可能是其它各类初龙,由于过于庞杂,现常槽齿类打散分成不同的类群。 翼龙目Pterosauria:飞行的爬行动物,生存于三叠纪至白垩纪,有原始的喙嘴龙和进步的翼手龙两个亚目,包括历史上最大的飞行动物。 蜥臀目Saurischia:恐龙的两个目之一,生存于三叠纪至白垩纪,有2~3亚目,包括历史上最大的陆地植食动物和陆地肉食动物。 鸟臀目Ornithischia:恐龙的两个目之一,生存于三叠纪至白垩纪,有5个亚目,包括一些相貌比较独特的恐龙。 鳄形目Crocodylia:水栖的初龙,生存于三叠纪至现代,包括3~4个亚目,多数于中生代结束时灭绝,现存仅真鳄亚目Eusuchia的1~3个科。 鳄科Crocodylidae:现代最先进,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各大洲热带水域,可分为长吻鳄、鳄和短吻鳄三个亚科,或升级为三个科 鸟类分类列表http://baikebaiducom/view/13702htm#4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两个亚纲,即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 古鸟亚纲以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为代表。 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Struthio camelus)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Rhea americana)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Dromaus nova-chollandeae)。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Apteryx oweni)。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 35个目, 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我国所产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6目81科。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包括: 蓝孔雀1、潜鸟目 2、鸊鷉目 3、鹱形目 4、鹈形目 5、鹳形目 6、雁形目 7、隼形目 8、鸡形目 9、鹤形目 10、鸻形目 11、鸽形目 12、鹦形目 13、鹃形目原鸡 14、鸮形目 15、夜鹰目 16、雨燕目 17、鼠鸟目 18、咬鹃目 19、佛法僧目 20、鴷形目 21、雀形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55158htm#6 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 0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比多鸟的国家——印度还要多,超过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洲,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雉科的野生种(各种野鸡)有56种,约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鹤15种,我国就有8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3%;全世界画眉科共有46种,我国有34种,约占世界总数的74%。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例如,羽毛绚丽的鸳鸯、相思鸟,产于山西、河北的褐马鸡,甘肃、四川的蓝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鸟类,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如丹顶鹤和黑颈鹤等。 一、东北区 产潜鸟、松鸡、旋木雀、岩鹨、鹪鹩、太平鸟等,其中,松鸡科的种类经济价值最大。山鹑、雉鸡也很繁盛,同时是许多种候鸟的栖息地。 野鸡二、华北区 产褐马鸡、长尾雉、石鸡等。扁嘴海雀在东部沿海地区繁殖。还有广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种类,如岩鹨、旋木雀、鹪鹩、山鸦、交嘴雀等。有不少南方鸟类夏季迁来营巢育雏,如水雉、山椒鸟、卷尾、黄鹂、绣眼鸟等。 三、蒙新区 本区所产鸟类适应沙漠生活,主要有大鸨、毛腿沙鸡、沙百灵、沙鹏、沙雀等。丹顶鹤在本区东部的沼泽地带繁殖。 四、青藏区 本区产有雪鸡、雪鹑、高原山鹑、藏雀、高山地雀,兀鹫等高山型种类,以及西藏毛腿沙鸡、沙百灵、雪雀等高原草原种类。雪雀在鼠兔的洞穴栖息,正如蒙新区的沙鹏与黄鼠“鸟鼠同穴”一样,是一种特殊的适应现象。 五、西南区 在本区内,画眉亚科和雉科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占优势,并有许多特产种类。也有不少北方鸟类沿着横断山脉进入本区,如戴菊、旋木雀、岩鹨、长尾雀等。南方鸟类见于本区的还有鹎、太阳鸟、啄花鸟等。 六、华中区 本区有产于北方的种类,如灰喜鹊、白头鹎及攀雀等。南方种类更多,如须鴷、山椒鸟、画眉、啄花鸟等科中的许多属和种。特产种类仅有金鸡、黄腹角雉、红腹角雉、小隼、白颈长尾雉等。 七、华南区 本区鸟类非常丰富。除与华中区共有许多著名的科以外,还有鹦鹉、草鸮、犀鸟、咬鹃、阔嘴鸟、八色鸫、和平鸟和太阳鸟科的大部分种类。另外,有其他科的热带种类,如原鸡、绿孔雀、缝叶莺等。台湾产有一些特有种,如蓝鹇、火冠戴菊等。鲣鸟在西沙群岛集群繁殖。 哺乳动物的代表动物http://baikebaiducom/view/30264htm#13 人类(最高等的哺乳动物)虎 狼 鼠 鹿 貂 猴 貘 树懒 斑马 狗 狐 熊 象 豹子 麝牛 狮子 小熊猫 疣猪 羚羊 驯鹿 考拉 犀牛 猞猁 穿山甲 长颈鹿 熊猫 食蚁兽 猩猩 海牛 水獭 灵猫 海豚 海象 鸭嘴兽 刺猬 北极狐 北极熊 袋鼠 犰狳 河马 海豹 鲸 鼬 其中鸭嘴兽、针鼹(或称短吻针鼹)、原鼹(或称长吻针鼹)是特别的哺乳动物,它们不是胎生,而是卵生,但仍划为哺乳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澳大利亚。 鱼种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

我国珍稀动物名单:

一鸟类:

白腹锦鸡 白鹳 白冠长尾雉 白鹤 白颈长尾雉 白鹮 白琵鹭 白头鹤 白鹇 白枕鹤 苍鹰 藏马鸡 草鴞 草原雕 长耳鴞 长尾阔嘴鸟 长尾鴞 赤颈鹤 大鸨 大绯胸鹦鹉 大天鹅

丹顶鹤 雕鴞 蜂鹰 高山兀鹫 冠斑犀鸟 褐鲣鸟 褐林鴞 褐马鸡 黑长尾雉 黑鹳 黑颈长尾雉 黑颈鹤 黑脸琵鹭 黑琴鸡 黑鹇 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 红角鴞 红脚鲣鸟 红隼 红胸黑雁 花头鹦鹉 花尾榛鸡 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鹤 灰头鹦鹉 金雕 卷羽鹈鹕 孔雀雉 蓝翅八色鸫 蓝耳翠鸟 蓝马鸡 蓝鹇 栗鸢 领角鴞 绿皇鸠 绿孔雀 绿尾虹雉 勺鸡 蛇雕 双角犀鸟 松雀鹰 蓑羽鹤 秃鹫 乌雕 小雕 小天鹅 小苇鷀 雪鴞 血雉 岩雷鸟 燕隼 鹰鴞 疣鼻天鹅 游隼 鸳鸯 原鸡 朱鹮 棕颈犀鸟 棕尾虹雉

二两栖类

大鲵 虎纹蛙 细痣疣螈

三爬行类

大壁虎 玳瑁 鳄蜥 巨蜥 蟒 山瑞 四爪陆龟 扬子鳄 鼋

四哺乳类

白唇鹿 白暨豚 白颊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 白头叶猴 白掌长臂猿 斑海豹 斑林狸 斑羚 豹 北山羊 藏羚 藏酋猴 藏原羚 豺 长尾叶猴 赤斑羚 穿山甲 大灵猫 大熊猫 滇金丝猴 貂熊 短尾猴 鹅喉羚 蜂猴 高鼻羚羊 海南兔 河麂 河狸 黑长臂猿 黑麂 黑熊 黑叶猴 虎 灰叶猴 江豚 金猫 金丝猴 鬣羚 林麝 马来熊 马鹿 马麝 梅花鹿 蒙古野驴 猕猴 麋鹿 扭角羚 盘羊 坡鹿 黔金丝猴 儒艮 猞猁

水鹿 水獭 塔里木兔 台湾猴 兔狲 豚鹿 豚尾猴 驼鹿 倭蜂猴 西藏野驴 鼷鹿 喜马拉雅塔尔羊 小灵猫 小熊猫 熊猴 熊狸 雪豹 雪兔 亚洲象 岩羊 野骆驼 野马 野牦牛 野牛 云豹 紫貂 棕熊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是199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并于1987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修订。 这个名录包括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共分濒危、渐危、稀有三个类型(濒危是指临近灭绝;渐危是指脆弱的类型,有濒危趋向;稀有是指稀少而珍贵的物种),共有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2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桫椤、银杉、水杉、秃杉、人参、望天树、珙桐、金花茶。

大熊猫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独特的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与其他六种熊类不同,大熊猫和太阳熊都没有冬眠行为。

金花茶

金茶花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性的名贵观赏植物。据统计,总数约有220种。而经自然杂交及人工培育的品种当在数千种以上。但以前,人们没有见到过花色金黄的种类。1960年,中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在广西南宁一带发现了一种金**的山茶花,被命名为金花茶。

金丝猴

川金丝猴母子

金丝猴(jinsihou)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三种(还有一种越南金丝猴),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

白鳍豚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为 YangtzeRiverDolphin。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现已濒临灭绝。

扬子鳄

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学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银杉

银杉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

银杏

银杏树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为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与黄羊相似,体长为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性情胆怯,早晨和黄昏结小群活动、觅食。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

水杉

水杉

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

大鲵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朱鹮

朱鹮

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桫椤树

桫椤树

桫椤树又名树蕨、蕨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据资料显示,桫椤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学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好材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故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珙桐

珙桐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麋鹿

麋鹿-大丰麋鹿保护区提供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从地球上有生物诞生以来的35亿年间,各种生物诞生、灭亡,这样的变化不断进行着。但是,20世纪以来,各种生物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由地球上消失。

在恐龙时代,每一千年仅有一种生物灭绝。1600年至1900年的300年间,约每4年间有一种生物灭绝。可是,20年代以后,每年有一种生物灭绝,1975年至2000年间,预测将在每13分钟内有一种生物,每年有4万种以上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生命诞生以来,长期以来生存下来的众多生物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大量消失了。

目前,地球上至少有500万至3000万种生物生存。其中科学家了解的大约为160万种。

这些生物中,生活在寒带的约占1%至2%,温带地区为13%至24%,热带地区为74%至86%。

对野生生物来说,热带雨林等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话,就无法生存。由于热带雨林减少,到2000年,预计将有17%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不仅热带雨林,湿地、珊瑚礁、岛屿等野生生物生存的地区也在遭受破坏。

此外,由于人类捕杀,野生生物逐渐减少。除类捕食外,作为宠物饲养热带鱼,毛皮大衣、鳄鱼皮制作的提包、象牙首饰等,使濒临灭绝的动物不断遭到捕杀。尤其是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大量购买这些物品,我想杀害野生动物制成的首饰是不好看的。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熊猫已经为数很少。印度尼西亚的犀牛、日本的山猫、巴西的猴子、地中海地区的海豹、阿拉伯鹿等都是处于濒临边缘的动物。鸟类中,北美的美洲鹤、加利福尼亚神鹰、日本鹭、西班牙鹰等处于灭绝的边缘。非洲象、非洲虎、熊猫、狼等也数量不断减少,玳瑁、犬鹫、丹顶鹤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动物也在不断减少。此外,还有数百万、数千万的动物在不断减少,濒临灭绝的动物也多得数不清。日本668种鸟类中,119种濒临灭绝。人类正在迫使作为朋友的动物和植物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安阳的特点

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

 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动物的种类是有着严峻的划分的,禽鸟类的动物也是我们常见的,每种不同的动物都具有不一样的形态特征,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

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1

 鸡、鸭、鹅、雉鸡、鹧鸪等。

 1、鸡: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2、鸭: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嘴大。腿位于身体后侧,步态摇摇摆摆。鸭性情温驯,叫声和羽毛显示出性别差异。所有真鸭,除翘鼻麻鸭和海鸭外,都在头一年内性的成熟,仅在繁殖季节成对,不像天鹅和雁那样成熟较晚且终生配对。

 3、鹅:鹅被认为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它来自于野生的鸿雁或灰雁。中国家鹅来自于鸿雁,欧洲家鹅则来自灰雁。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

 4、雉鸡: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5、鹧鸪:枕、上背、下体及两翼有醒目的白点,背和尾具白色横斑。头黑带栗色眉纹,一宽阔的白色条带由眼下至耳羽,颏及喉白色。雌鸟似雄鸟,但下体皮**带黑斑,上体多棕褐色。虹膜-红褐色;嘴-近黑;脚-**。

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2

 禽类主要包括家禽和飞禽,其种类极多,常见的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雉鸡等动物,而飞禽类动物包括鹧鸪、北极燕鸥、鹰、白颊林莺、水蒲苇莺、金雕、白冠长尾雉、海鸥等。家禽是指人工养殖的鸟类动物,一般是为了获取它们的肉、卵和羽毛,飞禽一般是指善于飞行的野生鸟类,大多数都对人类有益。

  一、家禽

  1、鸡

 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鸡肉的味道鲜美且有营养,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但鸡肉中欠缺铁、钙、硫胺素、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如果长期将鸡肉当作主食食用且不摄入其他瓜果蔬菜及粮食易导致身体亚健康。

  2、鸭

 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一些属的嘴要大些,腿位于身体后方(如同天鹅一样),因而步态蹒跚。人类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经过长期驯化和选择培育成三种用途的品种,即肉用型、蛋用型和兼用型三种类型。

 肉用型有樱桃谷鸭、北京鸭、番鸭、狄高鸭、天府肉鸭等;蛋用型有金定鸭、绍兴鸭、江南1号、江南2号、攸县麻鸭、卡叽-康贝尔鸭等;兼用型有建昌鸭、高邮鸭、桂西鸭、巢湖鸭等。

  3、鹅

 鹅是食草禽,其生活习性比较特殊,具有喜水性、警觉性、耐寒性、生活规律性等。具有敏锐的听觉,警觉性很强,反应迅速,叫声响亮,当鹅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动物时会高声呜叫警告。成年鹅的耐寒性能很强,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下水游泳,还可露天过夜,这与鹅的羽绒厚密服帖,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功能。

  4、雉鸡

 雉鸡是鸟纲雉科的一种走禽,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

  二、飞禽

  1、鹧鸪

 鹧鸪是鸡形目、雉科、鹧鸪属的鸟类,身体上的羽毛除颏、喉部为白色外,黑黑的体羽上点缀着一块块卵圆色的白斑,雄鸟的体长为282-345毫米,体重292-388克;雌鸟体长为224-305毫米,体重255-325克。栖息于满被草丛、矮树或小松林覆盖的起伏不平的小山坡上,有时也在光秃的岩坡上,喜在干燥地区活动,清晨和日暮时下降到山谷间寻食。

  2、北极燕鸥

 北极燕鸥是属于燕鸥属的一种海鸟,体长33-39厘米,翼展76-85厘米,体型中等,其羽毛的主要呈灰色与白色,喙和两脚呈红色,前额呈白色,头顶和颈背呈黑色,腮帮子呈白色。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以鱼、甲壳动物等为食。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

  3、鹰

 鹰广义上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鹰形类鸟,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其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它是猛禽类。老鹰分布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一个大陆,在沙漠、丛林、沼泽地、树林、高山、海滨都有老鹰的踪迹。会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鸟等小型动物,大型的鹰科鸟类(雕)可以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

  4、白颊林莺

 白颊林莺是一种小型鸣禽,尾巴短而细小,繁殖雌性是黑色,白色和灰色条纹,没有雄性的黑色帽子或白色的脸颊。从树上采摘昆虫,但它们也倾向于在常绿树的树干附近觅食,特别是在繁殖地,脸色为淡**,有深色眼线,两性都有两个白色翅膀和橙**腿,在春季迁徙期间,经常躲在落叶树木和灌木丛中的树叶和树枝间唱歌。

  5、水蒲苇莺

 水蒲苇莺是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褐色,头顶和背具粗著的黑褐色轴纹,腰和尾上覆羽较淡棕色,无轴纹。栖息于湖泊、水塘、溪流、沼泽、水库、水稻田、湿草地和海边等水域附近的芦苇丛、灌丛和草丛中。多躲藏在草丛和灌丛中活动或觅食,常单独或成群活动,食物主要有昆虫及其幼虫。

  6、金雕

 金雕属于鹰科、真雕属的猛禽,体重2-65千克,体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雌雄同色,成年鸟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为金褐。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000米以上。以其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和寒带地区。

  7、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属于鸡形目,雉科,是一种森林益鸟,取食鳞翅目的幼虫、虫卵,喜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对抑制森林虫害,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的特产珍禽,分布在中国中部及北部山地地区,是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其优雅的体形、艳丽独特的羽色,极具观赏价值。

  8、海鸥

 海鸥是鸟纲、鸥科的一种中等体型的海鸟,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森林苔原、荒漠、草地的河流、湖泊、水塘和沼泽中,冬季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和港湾。该物种在北欧,北亚和北美西北部繁殖,除冰岛,北部和波罗的海附近的种群,以及加拿大沿海的一些海鸥以外,大多数海鸥都向南部迁移。

跟鸟类和禽类有关的动物3

  属于鸟类的动物

 鸨、鹎、鸧、鹑、雕、鹗、鸽、鸥、鹏、鹊、枭、鸮、雁、燕、鹞、鶂、鹯、鸩、鸷、鹌鹑、八哥、白鹳、白鹤、白鹮、白鹭、白鹏、白隼、白鹇、百灵、斑鸫、半翅、布谷、彩鹳、草鹭、草鸮、赤鸟、赤雀、赤乌、楚乌、春扈、催归、踆乌、大鸨、大风、大鵟、戴菊、戴絍、戴胜、丹雀、豆雁、杜鹃、蜂虎、蜂鸟。

 蜂鹰、凤雏、鸽子、海鸥、河鸟、河乌、鹤鹬、黑鹎、黑鹳、黑鹮、黑颧、黑雁、红鹳、红隼、红鸮、虹雉、鸿雁、画眉、黄鹄、黄鹂、黄雀、灰鹤、灰鹀、灰雁、佳宾、佳客、家燕、剑鸻、交精、焦明、鹪鹩、金雕

 锦凤、锦鸡、锦鸟、九扈、雎鸠、鹃鸠、隽雉、孔雀、昆鸡、蓝鹤、老扈、雷鸟、栗鹀、栗鸢、蛎鹬、椋鸟、鹩哥、猎隼、林雕、林鸟。

 芦鹀、芦莺、鸬鹚、鹭鸶、绿鸠、绿鹭、绿雉、鸾鸟、蒙鸠、鸟鸫、鸟市、琶鹭、琴鸟、青鸟、鸜鹆、雀鹰、鹊鸲、鹊鸭、桑扈、沙鸡、山鹰、鸤鸠、石鸡、树鹊、睢鸠、鹈鴂、鶗鴂、天鹅、田鹨、田鹀秃鹫、秃鹙、宛雏、乌雕、乌鸦、五鸠、五雉、喜鹊、夏扈、仙客、仙鹟、小隼、小鹀、笑鸟、信鸽、雄鹰、雪鸡、雪鸮、雪雁、血雉。

 鸦鹃、鸦鸮、岩鸽、岩鹨、岩鹭、燕鸻、燕鸥、燕雀、燕子、冶鸟、野鸭、夜鹭、夜鹰、遗鸥、鹰鹃、庸渠、游隼、鱼雕、鱼鹰、雨燕、冤禽、鸳鸯、原鸽、鸑鷟、云雀、噪鹃、泽鹬、翟雉、箴疵、知更、志鸟、雉鹑

 雉鸡、朱鹮、白腹鸫、白腹鹟、白腹鹞、白鹡鸰、白肩雕、白眉鹀、白眉鸭、斑文鸟、斑犀鸟、北灰鹟、北朱雀、草原雕、长耳鸮、长脚鹰、长尾雀、长秧鸡、赤翡翠、赤腹鹰、赤颈鸭、大嘴鸟。

所有熊都是保护动物吗?我看到有人吃熊他们犯法了吗?还是有个别人工养殖的熊可以吃?

1、地形特点

安阳全境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西部为太行山;中、东部平原。最高点在林州市四方垴,海拔1632米;最低点在内黄县,海拔仅50米。山地、丘陵、平原、陂洼多种地貌类型,构成复杂的地表形态。由安阳县西部的天喜镇—水冶镇—铜冶镇—观台镇(河北省磁县辖)一线以西,包括林州市全境均属于剥蚀构造作用为主的地貌形态。由安阳县西部天喜镇—水冶镇—铜冶镇—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一线以东至京广铁路,属于丘陵地貌区。安阳市京广铁路以东地区均属于低平原范围,海拔标高一般为70米,向东逐渐降为50米。地势开阔平整,起伏很小,就其表面形态,也可称为山前平原,其范围约占全市面积的60%。

2、气候特点

安阳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但酷寒暑热,旱涝交替。历年平均气温127℃~137℃。安阳市全年可照时数为44318小时~44323小时,平均实照时数为23680小时~2526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3%~57%。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全市最早初霜日为9月30日,最晚为11月21日,平均初霜日为10月23日。最早终霜日为2月17日,最晚终霜日为4月26日,平均终霜日为4月4日。

3、自然资源特点

安阳市共发现野生兽类有26种,其中,金钱豹属一类保护动物,二类保护动物有水獭。鸟类有130多种,属一级保护的有金雕、玉带海雕、大鸨等。属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小天鹅、斑鹈鹕、鸢、苍鹰、雕鸮、红脚鸮、灵脚鸮、长耳鸮、斑头鸺鹠、灰背隼、小苇鸻、秃鹫、百尾鹞、灰鹤等20种。爬行动物有12种。人工饲养的动物家畜有牛、马、驴、骡、猪、羊、兔、狗、猫、鹿、貂、狐狸等;家禽有鸡、鸭、鹅、鸽、鹌鹑等。还有蚕、蜜蜂等,近年土元、蜈蚣、全虫(蝎子)、蛇等也开始人工养殖。

野生动物包括哪些?

所有种类的熊都属于保护动物,但是不同的熊保护等级不同。是有的养殖场在饲养熊,这些是可以宰杀的,但是饲养的保护动物宰杀都必须经过当地林业部门的核准,每年能宰多少都有数量限制,不像养鸡养鸭那样可以随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扩展资料:

保护濒危动物手段

保护濒危动物是一项耗资巨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舆论的综合手段来完成。具体到有关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2、开展驯养繁殖

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

改革开放以前,动物园系统是我国驯、养繁殖濒危动物的主体,但其目的主要在于展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濒危动物繁育、救护中心,专门从事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救护工作。

3、实施再引进工程

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就是在某个物种曾经分布但现已灭绝的地区,再引入该物种的活体用于建立新的种群;或者是向某物种现存的极小的野生种群补充新的活体,以充实该野生种群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后者又称再充实。

我国已成功地实施拯救麋鹿的再引进工程,正在着手实施野马、赛加羚羊的再引进工程。另外,我国正在计划实施的华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开展的野生扬子鳄保护管理工程,均属于再充实类型的再引进。从某种角度讲,在原产地放生被没收的物种,如猎隼、缅甸陆龟、穿山甲、蟒蛇、猕猴等,也属于野生种群再充实活动。

4、资源监测

开展资源监测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通过资源监测,可以了解濒危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迁,为国家制定有关保护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资源监测体系。

5、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了解濒危动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决濒危动物的救护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已先后设立了3所濒危动物研究所,并在东北林业大学设立了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学院,专门承担濒危动物研究或濒危动物研究人员培养工作。另外,我国的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也承担了濒危动物的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保护动物

燕尾港的自然资源

兽类:

白唇鹿 白鱀豚 白颊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 白头叶猴 白掌长臂猿

斑 羚 斑海豹 斑林狸 豹 北山羊 藏羚

藏酋猴 藏原羚 豺 长尾叶猴 赤斑羚 穿山甲

大灵猫 大熊猫 滇金丝猴 貂熊 短尾猴 鹅喉羚

蜂猴 高鼻羚羊 海南兔 河麂 河狸 黑麂

黑熊 黑长臂猿 黑叶猴 虎 灰叶猴 江豚

金猫 金丝猴 鬣羚 林麝 马麝 马来熊

马鹿 梅花鹿 蒙古野驴 猕猴 麋鹿 扭角羚

盘羊 坡鹿 黔金丝猴 儒艮 猞猁 水鹿

水獭 塔里木兔 台湾猴 兔狲 豚鹿 豚尾猴

驼鹿 倭蜂猴 西藏野驴 鼷鹿 喜马拉雅塔尔羊 小灵猫

小熊猫 熊猴 熊狸 雪豹 雪兔 亚洲象

岩羊 野马 野骆驼 野牦牛 野牛 云豹

紫貂 棕熊

鸟类:

卷羽鹈鹕 红脚鲣鸟 褐鲣鸟 小苇(开鸟) 白鹳 黑鹳

朱 鹮 白 鹮 白琵鹭 黑脸琵鹭 红胸黑雁 大天鹅

小天鹅 疣鼻天鹅 鸳鸯 金雕 虎头海雕 秃鹫

高山兀鹫 苍鹰 松雀鹰 蜂 鹰 栗鸢 草原雕

乌雕 小雕 蛇雕 游隼 燕隼 红隼

黑琴鸡 岩雷鸟 花尾榛鸡 血雉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红腹角雉 绿尾虹雉 棕尾虹雉 藏马鸡 蓝马鸡 褐马鸡

黑鹇 白鹇 蓝鹇 原鸡 勺鸡 黑颈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 黑长尾雉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孔雀雉

绿孔雀 灰鹤 黑颈鹤 白头鹤 丹顶鹤 白枕鹤

白鹤 赤颈鹤 蓑羽鹤 大鸨 遗鸥 绿皇鸠

大绯胸鹦鹉 花头鹦鹉 灰头鹦鹉 草 鸮 红角鸮 领角鸮

雕 鸮 雪 鸮 鹰 鸮 褐林鸮 长尾林鸮 长耳鸮

蓝耳翠鸟 棕颈犀鸟 冠斑犀鸟 双角犀鸟 长尾阔嘴鸟 蓝翅八色鸫

爬行类:

四爪陆龟 玳瑁 鼋 山瑞 大壁虎 鳄蜥

巨蜥 蟒 扬子鳄

两栖类:

大鲵 细痣疣螈 虎纹蛙 娃娃鱼

2010年在黑龙江养殖什么最赚钱

燕尾港位于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的灌河入海口凹岸深水段,现有3000吨级、5000吨级渔业码头各一座。 燕尾港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开山岛周围是著名的开山渔场,盛产鲈鱼、鲳鱼、马鲛、带鱼等60多种海产品,还拥有兰哈、牡蛎、蛏、蛳螺、彤蟹等近海生物资源,以及年产人工养殖对虾100多万公斤。

燕尾港的野生动物有黄鼠狼、野兔、狗獾、狐狸等,鸟类有麻雀、燕子、黄雀、布谷、野鸡、野鸭、啄木鸟,鸽、猫头鹰等。每年深秋有大雁、大鸨、苍鹭、丹顶鹤,小天鹅等东部沿海滩涂栖息,大雁初见一般在十月上旬,最早在九月二十日左右,最迟在十一月上旬。布谷鸟始鸣一般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每逢闰年的七、八月间,鲸鱼从燕尾港沿灌河随潮水而上,群鲸长二三里,直游四十公里左右,至龙王庙然后回归大海,“民间传说为鲸鱼拜龙王”。

  2010年珍禽养殖大风起

  在我国发展有数十年历史的珍禽养殖业好像从来都没尝过真正红火一把的滋味,用不温不火形容珍禽养殖业再恰当不过了。而一场史无前例的非典更是让特禽养殖业步入了特禽养殖的最低谷,而近两年来,由于受多方因素的拉动,珍禽养殖业开始初露铮嵘,产销市场火爆异常,大有取代传统养殖之势,特别是加上中央电视台二套理财在线栏目连篇累牍的珍禽节目:火鸡、山鸡、孔雀、鹧鸪等珍禽节目的陆续播出,忧如火上浇油,特禽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权威人士指出:珍禽养殖业有望结束多年疲惫之势,转而成为主导野味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天时:消费火带动市场兴

  我国珍禽养殖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饲养品种和数量的发展速度而论近十余年来是空前的。现在国内珍禽养殖品种已从鹌鹑、肉鸽、雉鸡、火鸡、乌鸡、珍珠鸡、野鸭、鹧鸪、孔雀和鸵鸟等经济禽类向鸿雁、灰雁、豆雁丹顶鹤、天鹅、斑鸠、白鹇、苍鹰、花尾榛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大鸨、蓝鸟鸡、鸳鸯、企鹅等一大批驯养保护性禽类发展,饲养数量和规模也日趋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珍禽存栏总量已超亿只,国内珍禽养殖场已达6000多家;仅广东省为例,孔雀饲养总量即达80000~100000只。如此之多的珍禽饲养品种和种群数量为珍禽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珍禽养殖是野生动物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历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保护了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并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作了法律上的规范。“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合理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经营管理方针的出台是我国第一次从政策法规上明确提出了鼓励社会成员对现有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繁殖。现在,包括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可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前提下,履行相应手续进行养殖。另外,还明文规定了对所驯养繁殖动物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即通过进行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手段获取合法效益。此类养殖政策法规的制度为各单位养殖生产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提供了政策保证。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禽消费也由原来的仅局限于高档宾馆、饭店而逐步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尤其是近来的食野味风潮的推波助澜,具有多种滋补价值、食有野味的珍离野味首当其冲,成了消费者首选的美味佳肴。一些宾馆饭店更是把珍离作为一道主导菜肴来打,在于日前开业的郑州克迈拉野餐大王仅推出的珍禽菜肴就达100种之多,如清蒸山鸡、五香鹧鸪、原味贵妇鸡、孔雀双展翅、圣诞火鸡等野味菜肴无一不令消费者心驰神往,垂涎欲滴。据统计仅广东一地,年可消耗商品珍禽就达4000万只以上,消费市场的火爆使珍禽身价也一路上扬,时下,一只商品山鸡售价在50-80元,鹧鸪20-30元,虫子鸡100元。消费拉动使得沉寂多年的珍禽养殖业再度红火起来,而历经几年的科学攻关,珍禽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也大为增加,为了确保珍禽的野味河南省郑州市克迈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还推出了珍禽专用饲料,人工养殖效益也大幅提高。养殖珍禽致富者大有人在,仅中央电视台理财在线播出的珍禽大王就不下十几个,如《女白领的孔雀梦》、《解闷又赚钱的火鸡》、《好养又赚钱的黑天鹅》、《高价山鸡的“秘密武器”》、《小小鹧鸪 创富百万》……

  地利:市场兴则产业兴

  珍禽深加工产品的不断开发出炉是这次珍禽养殖业焕发青春的根本所在,1993年珍离养殖业之所以大起大落,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深加工系统不完善,一昧依赖于鲜销市场,珍禽上市一窝峰,市场一时难以承受,从而导致珍禽养殖业的惨败。在珍禽养殖业低迷的几年时间里,一些致力于珍禽养殖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卧薪尝胆,已在珍禽深加工综合开发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如河北省馆陶县靳任任特膳食品有限公司,不但开发出了系列珍禽食品软包装,还生产出了具有保健强身的百禽酒;调味佳品野味精;野味浓郁的珍禽粉,就连一度为废弃物的珍禽内脏也被他们开发成了市场俏销的珍禽酱,一只经深加工的珍禽商品价值就提高5-10倍,仅这一家企业年可消耗各种珍禽就达1000万只以上。独具特色的市场卖点彻底激活了珍禽消费市场,使珍禽养殖业走上了一条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之路。

  人和:大环境驱动大发展

  因受信息、资金、交通等方面困扰,我国西部地区特养业一直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的大政策也给珍禽养殖业带来无限的商机。西部诸省地域广阔,草茂粮丰,养殖珍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的大力倾斜,养殖技术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珍禽养殖业便成了广大养殖户的首选项目,在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牍的珍禽养殖专题及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姓“农”的扶持政策,也无疑给珍禽养殖业带来了例好消息,国际市场因劳动力成本太高,其深加工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而国内恰恰相反,我国有着众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成本相应较低,在国际市场将有较强的冲击力和竞争力,届时,珍禽野味食品、珍禽标本、珍禽调味品、珍禽保健酒等独具特色的珍禽加工食品出口创汇前景广阔,但必须指出的是:国际市场对禽肉品质要求非常严格,而国内大多数养殖户为了追求利润,大量使用含有添加剂、激素的饲料饲养珍禽,致使珍禽失去了原有的野味特色,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一些养殖户为控制珍禽发病,不惜给珍禽饲喂多种超量防病药物,以致珍禽残药大大超标,给我国珍禽打入国际市场人为设置了障碍,我国珍禽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大有作为,必须在提高珍禽及其副产品品质上下一番功夫,以质取胜。

  种种迹象表明,珍禽养殖业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珍禽养殖业内人士应该抓住并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上下齐心协力,杜绝炒种等短期行为,把珍禽养殖业这一利国利民的产业作好,使珍禽养殖真正在产业化的路子上越走越稳。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