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蚯蚓有哪些养殖技术

   2023-05-28 互联网艺莲园58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蚯蚓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为发展畜、禽、水产业等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环境、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 蚯蚓究竟要怎么养殖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蚯蚓养殖技术吧。 蚯蚓养殖技术一、蚯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蚯蚓养殖业的兴起,不仅为发展畜、禽、水产业等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的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环境、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 蚯蚓究竟要怎么养殖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蚯蚓养殖技术吧。

蚯蚓养殖技术一、蚯蚓习性

 1、 喜温:15℃-25℃佳温度创造佳温度冬季扣塑料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洒水降温0℃-5℃冬眠0℃冻死40℃死亡32℃停止北京区10月25扣棚盖塑料布第二4月10揭掉蚯蚓12月20至第二2月10基本处于休眠2月气防止温度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揭10逐渐转入佳温度要特别注意高温塑料布辛苦白塑料布四周揭早晚及盖并要及浇水保湿3月6月10蚯蚓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每浇水8月206月10至8月20夏季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蚯蚓第二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准)所要求养殖床含水量60%每或隔1-2必须浇水水要太要浇透层料接浇水间冬季午浇夏季晚浇春秋季节白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月光见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利蚯蚓我经验投料前床翻支遍( 约20公厚)增加透气点重要我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少饵料主要缺少空气蚯蚓利

蚯蚓养殖技术二、 养殖

 1、养殖品种: 赤胜蚓本引入"平二号"特点繁殖率高增殖200倍定居性耐热抗寒适于四季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式: 建场十我直坚持露堆肥养殖我认低本规模 产蚯蚓产品佳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切空闲要未经发酵牛粪、马粪、猪粪做高15-20厘米宽1-15米度限放入蚓种盖稻草遮光保湿养殖我几平米始饲养直现二百亩扩繁都用其优点操作便省堆制发酵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受损失提高蚯蚓速度易于农村推广应用其缺点:旦饵料发热蚯蚓死见尸夏季连雨及暴雨床内透气外逃现象避免让每养殖床都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蚯蚓创造良自条件种关键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60-70%干湿否则饵料发热造死亡

蚯蚓养殖技术三、 繁殖

 1、 产茧量:平二号蚯蚓每条产茧56-58间其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蚓茧平均孵幼蚓5-8条12条发育完全幼蚓般3-4条同温度孵化所需间孵化率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 40 25 20 16 幼蚓() 90 68 55 40 蚓() 120 90 70 55

 3、 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增缓慢性熟期前 月内蚯蚓快采取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速度与饵料状态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同幼蚓速度相差15倍所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团块(现团块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每平米1万条内产蚓群每平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米期降2万条

 5、产量:每平米产量达10公斤/般6-8公斤(北每产期8-10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产1公斤鲜蚓并获70%蚓粪我经验5牛粪产吨蚓粪鲜蚓50公斤

蚯蚓养殖技术四、饲养管理

 1、 饵料投喂:及喂给蚯蚓充足饵料保证蚯蚓快速重要措施饵料采用 堆块投厚度10厘米要床面盖满求平整便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佳温度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40-50厘米饵料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浇水降温期饲养:种群、繁殖群、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料前先翻床每给料厚度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采收:夏季每月采收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采收及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更新养殖床每换保蚓群旺盛防止蚯蚓自发展造种群衰退 3

 3、 饵料: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采收 佳自光照采集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2-3万条/平米80% 体达03克佳采收间采收提取前24前浇足水干湿养殖床面10厘米饵料70%集水泥面或塑料布利用蚯蚓怕光特点逐层扒饵料扒净使蚯蚓集底层达收集目。

蚯蚓养殖技术要点

 1、饲养设备。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篓、盆、缸,室内堆料均可。

 2、饲料准备。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秸秆、树叶、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烂水果、桔子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

 3、温湿度条件。

 (1)最适温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晒及雨淋。

 (2)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

 4、投放种苗。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cm,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

 5、日常管理。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

 6、采收方法。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

 7、定时清出卵茧,提高孵化率。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三、四条小蚯蚓,二至三个月成熟,四至六个月可繁殖十倍。

蚯蚓繁殖方式,附养殖方法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扩展资料: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资料:

--蚯蚓

蚯蚓的养殖方式

蚯蚓在交配过程中,两条蚯蚓头、尾相反相互吻合,其中一方的雄性生殖孔对准另一方受精囊孔,此时刚毛以及环带分泌粘液将两条蚯蚓连接在一起,然后双方相互赠送精子。正蚓在交配时,则用环带对准对方受精囊孔,随后排出的精子会沿着环带分泌的粘液沟游动,直至受精囊孔。交配后,卵开始成熟,环带分泌粘液形成茧管,成熟卵进入茧管中,随后茧管不断前移,到达受精囊孔,精子进入茧管中。最后茧管与身体脱离,形成卵茧。

一、蚯蚓繁殖方式

1、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但是仍旧需要交配完成受精。

2、受精过程:大多数蚯蚓在交配的过程中,双方的前端腹面以头、尾相反的方向相互吻合,其中一条蚯蚓的雄性生殖孔对准另一条蚯蚓的受精囊孔,此时蚯蚓的刚毛以及环带中的粘液腺分泌粘液将两条蚯蚓连接在一起,接着双方相互赠送精子(精子装满受精囊需要15小时左右)。而正蚓在交配时,通常是用环带对准对方的受精囊孔,精子在排出后,会沿着环带分泌的粘液沟游动,直至到达受精囊孔,2-3小时后完成受精。

3、卵茧排出:交配数天过后,卵开始成熟,蚯蚓环带的卵茧分泌腺向外分泌粘液,形成茧管,然后蚯蚓环带的白蛋白腺分泌白蛋白(使卵悬浮于卵茧中,并为后续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营养),成熟的卵排入茧管中。接着环带和茧管相互分离,并且茧管随着虫体蠕动不断往前移动,直至达到受精囊孔所在体节时,精子从该孔注入其中。等到茧管完全脱离蚯蚓的身体后,外层粘液物分解将两端封闭,形成卵圆形,淡**的卵茧。

二、蚯蚓养殖方法

1、盆养法

(1)饲养蚯蚓的容器可以选择花盆、塑料盆或其他的陶瓷器。

(2)饲料高度以容器高度的四分之三左右为宜,每个容器内饲养100-200条蚯蚓。

(3)为了保证饲养容器内的湿度合适,同时解决饲料干燥、温度变化较大等问题,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将容器口覆盖住(需要保证通气性),并经常喷水,同时饲养容器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界温度变化不断移动。

(4)饲养时间以30-60天左右为宜,不宜过长。

2、箱筐饲养法

(1)饲养箱材质以塑料为宜,规格(长、宽、高)如下:60×30×20cm、60×40×20cm、60×50×20cm、60×20×30cm、60×40×30cm。

(2)每个饲养箱内饲养5000-10000条蚯蚓,饲料高度以16cm左右为宜。

(3)饲养箱的底部以及侧面应当有直径为07-12cm的排水孔和通气孔,孔的总面积占据箱底或饲养箱侧面的20-30%左右。

3、池养法

(1)使用红砖修建饲养池,规格(长、宽、高)为200×100×20cm,池底使用水泥抹平,而内外壁则不要涂抹水泥或石灰。

(2)饲养池内放入腐熟混合饲料(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多余的水分可从饲养池四个角落的洞口排出(洞口需要用铁丝网堵住,防止蚯蚓逃跑或外来敌害生物入侵)。

(3)每个饲养池内以1000-2000条蚯蚓为宜。

(4)如果饲养量比较小,可以将饲养池划分成若干个小池进行饲养,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蚯蚓产量,同时方便管理。

(5)如果是室内池养,必须保证室内潮湿、阴暗、通风透气性良好。

4、土沟饲养法

(1)选择潮湿、排水良好、背光处挖沟,沟的规格为100×60×40cm,同时在脱钩周围修筑土埂,高度高出地面20cm左右,沟底以及四周夯实。

(2)每条土沟内放入30cm高的饲料以及3000-5000条蚯蚓进行饲养。

(3)饲料的上方覆盖一层杂草,然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注意透气性),并定期喷水,保持土沟湿度。

(4)该种方法饲养的蚯蚓适合用作家禽、鱼、鳖、青蛙等动物的动物性饲料。

5、垃圾饲养法

(1)按照土沟饲养法或池养法中的规格修建土沟或饲养池作为养殖地点。

(2)对生活垃圾进行筛选,将金属、塑料、玻璃、石头杂木等对蚯蚓生长繁殖有危害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进行堆沤发酵,最后将分离出来的有机物作为饲料来饲养蚯蚓。

(3)该种饲养方法既可以节省饲料成本,又可以处理生活垃圾。

6、地槽饲养法

(1)在房屋前后,选择地势较高,不容易积水的地点挖槽,规格(长、宽、高)为300-400×100×30-40cm左右。

(2)在地槽的底部均匀铺上一层腐熟的混合饲料,然后放入1000-2000条蚯蚓进行饲养。

(3)表层覆盖一层麦秸秆或者是稻草秸秆,并经常喷水,保持地槽内的湿度适宜。

7、架式养殖

(1)准备木架或者是铁架,每层放好塑料箱或木箱(规格为60×48×15cm)作为养殖容器。

(2)在每个饲养箱内放入10kg的腐熟混合饲料(含水量约为60-70%),然后放入300-500条蚯蚓进行饲养。

(3)其他管理要点与箱筐饲养法类似。

怎么养殖蚯蚓 蚯蚓的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养殖的蛋白质饲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那么蚯蚓有哪些养殖方式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蚯蚓的养殖方式

 1、池养

 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

 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2、养殖床养

 在地面上直接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

 3、缸养

 在缸底钻1~2毫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

 4、盆养

 可利用花盆等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受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5、箱和筐养

 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产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毫米。

 6、箱式立体养殖

 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相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这是目前常采用的养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水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

 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7、沟槽养殖

 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毫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

 沟底铺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盖,可放养3000~5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8、园林与田间养殖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值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园林中开沟放养。

 9、半地下室养殖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10、地下窖养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

 11、塑料棚室养殖

 可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养殖蚯蚓。

 12、简易堆料养殖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而成;

 3下种:将堆制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铺于选定的地点,堆料宽1~12米,厚15厘米。均匀投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蚓种,上面再覆盖厚5厘米的堆料;

蚯蚓养殖技术要点

 1、饲养设备

 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缸、篓、盆,室内堆料均可。

 2、饲料准备

 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树叶、秸秆、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桔子、烂水果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

 致富创业:牛粪养蚯蚓,牛灵创业年入百万

 新鲜牛粪不经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牛粪混合后养殖蚯蚓效果更好),方法是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EM菌液,按EM菌液1斤、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5斤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一般3万条种蚓每月产的蚓茧可孵化出6-9万条幼蚯蚓。按以上规格的粪堆可放幼蚓种6-9万条,经30-40天的养殖,可收获蚯蚓25-30斤。

 注意事项:禽畜粪一定要用EM菌液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

 3、投放种苗

 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厘米,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

 4、日常管理

 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

 蚯蚓养殖:猪粪养蚯蚓立体生态养殖效益高,亩赚4万元,年入40万

 5、温湿度条件

 ①适温度10℃-30℃。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晒及雨淋。②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

 6、采收方法

 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

 7、定时清出卵茧,提高孵化率

 在气温15℃-28℃的季节里,每隔10天-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天-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3-4条小蚯蚓,2-3个月成熟,4-6个月可繁殖十倍。

养殖蚯蚓有哪十种方法(蚯蚓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那么你对蚯蚓的养殖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怎么养殖蚯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蚯蚓的养殖方法

 养殖品种: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露天堆肥养殖

 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盆养蚯蚓

 装入的饲料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为宜。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位置,以调节盆内的温度。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60天为宜

 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

半地下室蚯蚓养殖法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蚯蚓的繁殖生长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蚯蚓的饲养管理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怎样养殖蚯蚓

养殖蚯蚓的方法很多,按照养殖的容器和场地分下列几种。

(1)盆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社员家庭,城市居民或进行有关科学研究的小规模养殖。可采用花盆、缸盆和其它废旧陶器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法简便,容易管理,搬动方便,温湿度便于控制。由于器皿、盆、罐的容积有限,一般只适宜养殖一些体型较小、不易逃跑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等。一般每盆可养殖不同种类的蚯蚓一条到几十条,饲料一般不要超过盆深的四分之三。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可将盆底浸于3厘米深的水中(盆底应有渗水孔),或经常囔水,以保持盆内土壤和饲料有适当的湿度。

(2)箱筐养殖法。养殖箱筐利用包装箱,废旧木材、竹、柳条、荆条、藤条等制作。杉木、芳香性针叶木料和含单宁酸、树脂液的木材对蚯蚓有害,不宜做养殖箱。含铅的油漆或油酚桶也不能作饲育箱。箱筐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制作,但每个箱筐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1平方米,这样便于移动和管理。

养殖箱一般有下列几种规格;长、宽、高为508×365

养殖规模较大时,可将养殖箱重叠起来养殖,这样就变成了立体箱式养殖。如果还拟扩大规模,可采用室内多层床养殖,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饲养量、便于管理,适用于_专业化常年养殖。床体结构可用角铁焊接或竹木搭架。养殖箱放在床上。床体一般4-5层为宜。床间设有作业道,宽15米左右。屋顶开设排气筒一个,便于室内气体交换。室中间安装电灯,用作照明。此外,这种大规模立体式箱养法,室内还应备有温湿度表,喷雾器(喷水加湿用)、碘钨灯、竹夹子、铅丝网(孔眼4平方毫米)、四齿叉等用具。

箱养的养殖密度,一般最好每平方米5000-10000条蚯蚓。饲料层上覆盖一层乙烯塑料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当冬季寒冷季节,室外温降到-1℃时,要及时启用加温装置,使室内温度升到18℃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室内的气门每天可开2-3次,以保持空气清洁。夏季气候炎热,要全部打开气门,经常用凉水喷洒饲料层和地面,达到降温保湿的目的。随着蚯蚓的生长,要适当减少蚯蚓的养殖密度。

箱筐重叠养殖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使用人力少,便于管理,生产效率比平地养殖要高。缺点是箱筐容易受潮腐烂。

(3)池养法。可在房前,屋侧砌长约70厘米、宽50厘米、深30厘米的池子。池内可投入生活垃圾土、纸屑、菜叶、剩饭菜、落叶、杂草、畜禽粪、水产品内脏等废弃物。池上要注意加盖,防止苍蝇、鼠类等入侵。但不能向池内倒肥皂水、碱水、热刷锅水以及浓度很大的盐水。池内的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腐熟后即可投放蚯蚓种。如果有条件,可以砌两个池,一个堆积垃圾,一个放养蚯蚓,这样可以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4)土沟养殖法。挖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视现场而定。沟底先铺一层5厘米厚的畜禽粪便,粪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碎草、树叶或麦秸、秫秸等。然后再盖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再重复铺放饲料、土壤,直到填满土沟为止。最后在表土上覆盖芦苇、杂草、秫秸等。每平方米可投放蚯蚓几十至上千条。根据气候和湿度情况,可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采用这种方法养殖蚯蚓,首先饲料供应要充足。养殖沟还应设置排水和供水的地方。第一次采收可在放养60天左右进行,以后可每月采收一次。为了保证均衡生产,可以分沟、分段养殖和采收。

(5)肥堆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多用来诱集野生蚯蚓,也可投放种蚯蚓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取农家肥料50%,土壤50%,两者混合或分层(肥料和土壤各为10厘米厚,交替堆放),堆成1-2米宽、05米高、长度不限的肥堆。一般在堆放24小时后,每平方米大约可诱集蚯蚓几十至几百条。并且,这种方法养殖蚯蚓增重快。在4-10月间比较适合在室外用此法养殖。

(6)园林、大田养殖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养殖面积大,可以就近利用园林,大田作物的落叶、枯根、杂草和农家肥料等有机物,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大田作物自然遮阴的小气候条件,很适于蚯蚓的生长繁殖。

具体方法是:开春以后,在果树或其它林木,花卉行间开沟。沟的宽度要看林木行距和饲料的多少而定,沟的深度也要看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干湿良情况而定。然后在沟内铺放饲料,投入蚯蚓种,覆土填平。此外还应经常保持沟内饲料的湿度。大田养殖,可结合作物栽培同时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栽培多年生作物的农田比一年生作物的农田更适于放养蚯蚓。

(7)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可利用水生饲料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的越冬暖棚,或甘薯育秧的温室养殖蚯蚓。具体方法是。选择避风、向阳的高地、平地修建越冬暖棚,或挖坑建暖棚,长10米、宽2米、深07米。棚的前墙高出地面03米,后墙高出地面15米。在棚内的两侧设养殖床,宽度各为08米。在床底先铺一层约l0厘米厚的饲料,再铺一层同样厚的土壤,这样互相重叠铺料,直到与地表平齐。在两床中央留04米的走道,堆积生马粪、牛粪等发酵物。在养殖床中可种植千薯、蚕豆等越冬作物,并放养蚯蚓。在温室两侧开有通气孔,向阳面可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安设防风装置。在冬季夜晚需加盖草帘或苇帘。其温床外边四周约1米处挖好排水沟,在东侧留一小门,供养殖者出入。一般在晴天上午8时左右掀起草帘让阳光射入床面。当室温过高时,可打开通气孔散热。下午3时左右,再盖好草帘。如遇风雪阴雨天,则不必掀开草帘,也不必再打开通气孔。这样温室可达到10℃以上,养殖床的温度可在12-18℃以上,晴天中午最高室温可达22℃。这种养殖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8)半地下温室养殖法。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为了用较低的成本维持冬季的蚯蚓养殖工作,可采用半地下温室或人防工事养殖法。温室的向阳面为双层塑料,其它为砖木或石木结构。在室内发酵池内堆积马粪或其它禽粪便、秫秸等物,借助其发酵热和地温、太阳能等提供的热量。在北方寒冷季节,室内气温最高可达到35℃左右,最低为-5℃,养殖箱或池内的温度最高为18℃,最低4℃,平均温度为92℃。放养象大平二号或北星二号的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均可安全越冬,并有较弱的繁殖能力。

(9)塑料大棚养殖法。这与一般冬季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相似,棚内设养殖床。棚体结构和大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需用的型号有25、30、50型和越冬型几种。例如30型塑料大棚,长30米,跨度为6米,最高点不宜超过2米。棚内两侧各有2米长的饲育床,中央留2米通道。地面可铺垫水泥或三合土,棚顶呈一弧形,上面覆盖带色无毒的塑料薄膜。如想大规模养殖时,可将相同型号的塑料棚并连在一起,这样既可节省人力,又便于管理。一般8节并排的塑料棚只需两个人管理即可。据计算,30型塑料棚8个,可月产成蚓约20吨,蚓粪10吨。但在冬季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或将饲料层加厚到40-50厘米,并且将饲料变为平槽堆放。

(10)露天养殖法。养殖床的建造,首先要考虑到操作和管理方便,目前多采用简易饲养床养殖。床缘可用砖砌或土垒,四周应注意排水,床上要建遮阴棚。在饲养床四周先留出投料、分料、清粪和收获蚯蚓时需要的空场地。露天养殖只能在春、夏、秋天气暖和时进行,冬季则要将蚯蚓移入室内越冬。

养殖蚯蚓方法

1、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2、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3、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6、蚓叫茧及种叫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7、适时采收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扩展资料:

病害防治

1、饲料中毒症

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

2、蛋白质中毒症

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

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引起蛋白质中毒。

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

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

3、缺氧症

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这是氧气不足而造成蚯蚓缺氧症。

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②、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③、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

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

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

4、胃酸超标症

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

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

5、水肿病

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呆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

这是因为蚓床湿度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

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过一段时间再试投给蚯蚓。

蚓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环节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变白而死亡。

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饲料,如在畜粪堆附近喷过农药,蚓床上浇了污染的水,在蚯蚓暂养育壮处曾堆放过化肥、农药,运送蚯蚓的容器接触过有毒物品,

以及暂养蚯蚓放在薄膜上又不漏水,喂的饲料太潮,蚯蚓生活的环境过份潮湿,气温高时出现蚓体变白,少数死亡。

如因毒害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多次喷水,让有害物质随水洗掉,还要勤添精饲料米糠、麸皮等;室内暂养蚯蚓发病,则要搬离。

如因过份潮湿造成蚓体变白,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与原有潮料和蚓粪拌和,并将薄膜取出,如发现已有少数死亡,即搬入蚓床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

参考资料:

-蚯蚓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