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石蛙比较难养。石蛙人工养殖技术现基本成熟,但生产中石蛙的回捕率很低,病害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
石蛙为蛙科动物,石蛙油为雌蛙乾燥输卵管。石蛙油含有多种激素、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成分。味甘、咸,性平。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等功能。用於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症。
石蛙养殖技术
安徽黄山浓烈的文化气息,马头墙,臭鳜鱼,毛豆腐,热情的乡土人情,小城市的惬意的风景。淳朴而执着
生活在外界繁华浮躁人,对这一切感到无比的奢华。
当然还有一颗焦灼的心,去年我还在运营青瓷小镇,才刚刚接手享瘦微商。青瓷小镇是龙泉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传传统手艺,从三月份接手 到六月份,那时业绩是唯一的目标,世界小的只有怎么去挣钱。
来了黄山之后突然有了新思维,把青瓷手世界非遗,作为卖点,提高销售额,正所谓格局决定眼界,眼界影响行动。非遗在于收藏的价值,价值是收藏家赋予的,不是普通消费品。
定位高端,客户小众,成本高,同行竞争激烈,制作周期太长,产量不稳定。
当时很多人认为 青瓷,是一个很难做的项目, 其实比他更难的龙王潭石蛙,不是也做起来了
大自然赋予的山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蛙”“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产妇尤佳。”不仅是一道名贵的药材,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作为黄山 独特的风景 存在。
石蛙王子 七年如一日,守护黄山石蛙
石蛙是不同于普通的牛蛙,很多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不懂石蛙为何列为黄山二级保护动物,
原因在于石蛙的生长环境极其苛刻,山泉水,食昆虫,七年才成蛙时间周期长,水温高低控制在10-15 恒温,水流动 , 养殖环境要求严苛,日常活动,从幼蛙到成蛙历经七年,七年一周期,婴儿也长大了, 七年石蛙长成 200克重左右 左右大 ,所以一只 成蛙的出现, 及其珍贵。
但是黄山的石蛙王子, 把他整个青春 献给了石蛙文化,在 中国一家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 二石蛙王子在没有任何财力 支持下, 七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持续投入 把 石蛙养殖 走到了今天。
创业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活法。
创业摸爬滚打,七年匠心良品, 石蛙王子王国勇开垦自己的荒地, 自己是做工程, 筑起养殖基地的一砖一瓦 ,自费从浙江农业大学把技术嫁接结合网上的资料
而石蛙养殖周期需要七年,成本投入巨大,前期都是瞒着父母养起了石蛙,可是石蛙养殖难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由于石蛙对水质, 温度的高要求高, 第一批蛙苗 损失惨重,瞬间蒸发了几万元,对于一个初创业的人而言,这等同与毁灭性 打击。
既然 选择这条路,不见风雨怎会见彩虹, 重新清点 之后,吃一点长一智。
比之前 更用心了。买种蛙,琢磨技术,石鸡的繁殖率存活率逐步提高。为了使石鸡质量更好,王国勇还特意引了山泉水进行养殖,在石鸡池里模拟起了野生石鸡的生存环境。两百多个小池子,八个大池子,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慢慢在 当地树立 口碑,建立“龙王潭”石蛙生态基地。
在石蛙王子坚持下,家人有一开始坚决 反对, 到现在的 参与 到一起培育石蛙生态产业链,现在已经是黄山大规模石蛙养殖基地的龙头企业。
龙王潭 创始人王 国 勇 自强不息,把梦想带回 家乡, 建立龙王潭生态 养殖产业,作为黄山特色黄山石蛙走前全国,面向世界, 用他的青春热血为保护国家物质文化遗产先自己的一份力。
同时我们作为一名华夏儿女, 呼吁, 为了 这份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保护野生石蛙,支持龙王潭生态养殖基地日益壮大。
青蛙养殖基地
1、人工养殖石蛙,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一般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故在建池时应确保规范化,为蝌蚪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蛙池内壁涂有防渗涂料,提高池内壁的光滑度,以免水泥池壁对蝌蚪造成损伤;
2、同时以临近山路主干道为宜,适合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的运输,客观上便于管理,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需要,均能以交通便利进行;
3、棘胸蛙的生长对水源的要求较高,因此山区水源丰富是棘胸蛙选择养殖场地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水源应以山溪水、冷泉水和地下水为主,水源丰富,水温应适中,适合棘胸蛙生长的需要;
4、为实现对棘胸蛙生长过程污水的排放,应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以便于水源运输和灌溉,但是应注意生活污水的排放,应以尊重水源为主,对生态环境不产生实质性破坏;
5、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其中以安静偏远的山区为主,山区气候的冬暖夏凉特点,适宜棘胸蛙在该地区的养殖。
武宁石蛙属于哪里的特产
帮你找了下青蛙养殖技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四、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武宁石蛙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的特产。武宁县有人工养殖石蛙的公司,所产石蛙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石蛙是一种珍稀的两栖动物,因它大多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间溪水的石隙里,故称它为石蛙,又名山鸡(俗称石拐)。个大体肥,四肢发达。一般每只重100-150克,大的可达250克以上。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