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最熟悉也陌生的海鱼有哪些?

   2023-05-28 互联网艺莲园313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海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也高,是人们十分钟爱的食物之一。不过,有的海鱼可是“带刺的玫瑰”,想吃?可以啊,得以命换鱼!虽然吃鱼也吃出了生命危险,但是海鱼特殊的肉质口感,还是吸引着众多吃货不惜以命相搏。top1: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海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也高,是人们十分钟爱的食物之一。不过,有的海鱼可是“带刺的玫瑰”,想吃?可以啊,得以命换鱼!虽然吃鱼也吃出了生命危险,但是海鱼特殊的肉质口感,还是吸引着众多吃货不惜以命相搏。

top1:河

河,为硬骨鱼纲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被广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种淡水哺乳动物。)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河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常见的有红鳍东方、暗纹东方、黑鳃兔、凹鼻、黑斑叉鼻等

“长江三鲜”之一的河是一种有剧毒的海鱼,民间素有“拼死吃河”一说,可见其美味。目前,在长江下游地区,河还是很常见,而且有个别餐馆可以加工野生河,满足一些人“拼死”的欲望。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吃养殖河的好,味道并没有太大差异。河或烧汤或红烧,都是人间至美之物,胶原蛋白含量很丰富,肥而不腻,不过需要把鱼皮上的刺卷进去方可入口。

top2:三文鱼

三文鱼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三文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所以准确的说Salmon是鲑鳟鱼。鲑科鱼中的鳟属鱼有两种:海鳟和虹鳟。三文鱼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西餐中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大马哈鱼一般指鲑形目鲑科太平洋鲑属的鱼类,有很多种,如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等。

三文鱼又称鲑鱼、大马哈鱼,三文鱼一般生存在海洋中,当产卵时会迁移至淡水河中,是一种肉质紧密鲜美,并且富有弹性,营养价值丰富的海鱼。三文鱼的做饭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刺身,而国内喜欢以煎和烤以及烟熏的方式处理三文鱼。

top3:金枪鱼

金枪鱼,又叫鲔鱼、吞拿鱼,是一种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大部分皆于于鲔属。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与鲭、鲐、马鲛等近缘,通常同隶鲭科。科内和种间都有相当大变异,分类也很不相同,权威对此意见不一。金枪鱼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海产,经济价值高。由于各国政策、活动及渔民们的过度捕捞,已对它们的种群数量造成威胁,最明显的莫过于蓝鳍鲔。因此国际间开始管制鲔鱼的捕捞,但成效相当有限。

金枪鱼既是鲔鱼、吞拿鱼,金枪鱼肉质柔嫩鲜美,并且蛋白质和营养成分丰富,有着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矿物质成分。金枪鱼常被用来做成刺身,也有很多人喜欢食用烹调后的金枪鱼,味道一样美味。

top4:鳕鱼

鳕鱼,是鳕科鱼类及鳕形目其他科部分鱼类的统称,有50多种,是主要食用鱼类之一。鳕鱼原产于从北欧至加拿大及美国东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21世纪初,鳕鱼主要出产国是加拿大、冰岛、挪威及俄罗斯,日本产地主要在北海道。

鳕鱼是一种海鱼,一般体型较短,其肉质白细鲜嫩,清口不腻,并且影响丰富,鳕鱼含有大量鱼油常被用来制作鱼肝油。鳕鱼在市场上的价格偏贵,但是很多商家利用多数消费者贪图小便宜的特点,用油鱼代替鳕鱼以低价出售,然而油鱼营养价值差于鳕鱼,并且大量食用容易引起腹泻。

top5:秋刀鱼

秋刀鱼是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之一。其学名 Cololabis saira 取自日本纪伊半岛当地对此鱼种的名称,其中saira系俄语()。中文与日文的汉字都是'秋刀鱼'可能是源自于其体型长如刀,同时生产季节在秋天的缘故。秋刀鱼在部分东亚地区的食物料理是种很常见的鱼种。体型细圆,棒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有6-7个游离小鳍;两颇多突起,但不呈长缘状,牙细弱;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

秋刀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在日本、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常可以吃到,秋刀鱼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也十分丰富。秋刀鱼一般常采用煎和碳烤,口感香脆,肉质鲜美,非常好吃。

top6:鳗鱼

鳗鱼,拼音:拼音:mn 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鳗鱼是一种海鱼,与鳝鱼长相相似,常常混淆。鳗鱼同样非常美味,在营养价值上也极为丰富,富含蛋白质与氨基酸。鳗鱼的做法也有很多,一般来说将鳗鱼从背部切开,再用炭火慢慢烤熟。也可以先将鳗鱼处理晾干然后采用蒸的方式烹调。

top7比目鱼

比目鱼又叫鲽鱼,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统称。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卵圆形或长舌形,最大体长可达5M。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口稍突出。鳍一般无鳍棘。背鳍和臀鳍基底长,与尾鳍相连或不连。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暖热海域中,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种类繁多,全世界有540余种,中国产120种,主要类别有、鲆、鲽、鳎、舌鳎等,为经济鱼类。[1]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比目鱼既鲽鱼,身体扁平生存在温暖的浅水海域,比目鱼鱼刺较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我国比较常食用的一种海鱼,在烹调上有很多方式。

top8:带鱼

带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下脊椎动物亚门中的硬骨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叫刀鱼、裙带、肥带、油带、牙带鱼等,性凶猛。青岛、日照黄海沿岸城市称鱼。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渐变细,身高为头长的2倍,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国的黄海、东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

带鱼是我国常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是一种凶猛的肉食鱼,带鱼有着肉厚刺少,营养丰富等特点使带鱼成为了一种餐桌上性价比极高的美食。

top9:黄鱼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又名黄花鱼。属鱼纲、石首鱼科。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义名“石首鱼”。大黄鱼又称大鲜、大黄花、桂花黄鱼。小黄鱼又称小鲜、小黄花、小黄瓜鱼。黄鱼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以我国舟山渔场产大黄鱼最出名。

是没有鳞的海鱼。它的形状像鲟鱼,色灰白,它的背部有三行骨甲,鼻上长有胡须,它的嘴靠近颔下,尾部有分叉。它生长在深水处。肉:性味,味甘,性平,有小毒。

黄鱼在民间常被分为大黄花鱼以及小黄花鱼,黄鱼身体肥美,其中小黄花鱼常以油炸烹饪;大黄花鱼则以清蒸居多。

top10:鲳鱼

鲳鱼,别名有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苏、浙江)等。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动物为食。鲳鱼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鱼类。

鲳鱼不仅肉厚味美,而且有益气养血之功效,在营养上也十分丰富,每一百克鲳鱼中就含有15克的蛋白质,鲳鱼的制作方法有很多,常用清蒸和炖的方式烹调。

姜堰最出名的特产是什么

2006年申港镇以建设江阴临港新城核心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为目标,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5%,财政总收入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4%,经济总量位居江阴市第六名,在江阴市“三个文明”综合考核中列第4名,被评为中国千强明星镇、国家卫生镇。

2006年,申港镇新建申兴村20公顷蔬菜基地、创新村3333公顷长江三鲜养殖基地,长江鲥鱼、澳洲龙虾人工养殖获得成功,新增特种水产养殖30户。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291亿元、工业利税1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79%和2989%;完成工业投入163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829%。工业集中区引进项目12项,竣工项目6项,办理外资增资项目9项,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78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433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3919%,分别列江阴市第1名和第4名;完成自营出口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8%。新铺工业污水管道4公里、集中供热管道7公里,削减排污口5个,取缔燃煤锅炉8台,工业污水、废气达标排放分别达到755%和100%,工业万元GDP能耗060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完成三产服务业开票收入6711亿元、增加值15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2%和3185%,占GDP比重达3349%,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靖江有什么好吃的

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

基本概况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挟江襟淮,东临沧海,众水来汇,奔涌旋流,又称三水、罗塘。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

全市土地面积1044平方千米,人口907万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2003年末,全市设有姜堰镇、溱潼镇、顾高镇、蒋垛镇、大伦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俞垛镇、兴泰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华港镇、罡杨镇等1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56个居民委员会,298个行政村。

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清代棋圣”黄龙士、“当代草圣”高二适也都是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骄子。现代艺术大师梅兰芳祖居姜堰张沐这里的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盛誉,是江苏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上海“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粮、优质棉的供应基地这里的风景秀丽,溱潼风景区和名甲天下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授予“生态农业全球500佳”、江苏省小康县(市),并正致力打造舒适姜堰、平安姜堰、诚信姜堰、效率姜堰和文明姜堰。与时俱进的姜堰处处勃发出现代化的气息。姜堰物产资源丰富,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

早在西汉时就是朝廷屯积皇粮的“仓场”,今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银杏、瘦肉型猪、水产品生产基地。以丝瓜、蘑菇、银杏、螃蟹、甲鱼、河虾、河豚、淡水白鲳为主的特种农副产品已形成规模养殖。河横村因杰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就,获得联合国环境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全市现已建成20多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9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省级认定。姜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扩张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对外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十年来先后投入百亿元,加速城市建设。目前,常住人口22万,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七纵七横”的城市布局已经形成。商业步行街、大型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市民广场、滨河绿化、精品住宅小区等一批现代样板工程,融入市民生活。一个“路畅、城高、居雅、水美、绿郁、商荣、人和”的绿色生态姜堰已经矗立在江苏大地。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姜堰市地处亚热带北部,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姜堰市位于苏中平原,她南接长江,北枕淮河,东近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

姜堰水系发达,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

姜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

姜堰属泰州。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它究竟何时取名,乳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佑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

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姜堰因此得名。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二区及江都市,南北分别与泰兴市、兴化市接壤。

区号 0523

邮政编码 225500

市人民政府驻姜堰镇

2004年底辖3个街道、18个镇。

蒋垛镇 面积6600平方千米,人口 52235人。

娄庄镇 面积6800平方千米,人口 50175人。

白米镇 面积5100平方千米,人口 46693人。

俞垛镇 面积8200平方千米,人口 50892人。

罡杨镇 面积3400平方千米,人口 21615人。

兴泰镇 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5621人。

大伦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43966人。

华港镇 面积7200平方千米,人口 42487人。

顾高镇 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9748人。

大泗镇 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 30403人。

桥头镇 面积3800平方千米,人口 25310人。

张甸镇 面积8980平方千米,人口 79105人。

沈高镇 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37395人。

溱潼镇 面积3160平方千米,人口 30578人。

苏陈镇 面积5884平方千米,人口 56266人。

梁徐镇 面积5970平方千米,人口 54561人。

淤溪镇 面积7800平方千米,人口 44307人。

姜堰镇 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169105人。

附:泰州市政府泰政发[2008]114号文件: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泰兴市姜堰市部分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高港区海陵区代管的通知

(泰政发[2008]114号)

泰兴、姜堰市人民政府,海陵、高港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行政区域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经研究决定:

将泰兴市胡庄镇划归高港区代管;泰兴市宣堡镇的赵王、乔杨、明河、钱赵、管营、孔桥、蔡庄7个村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许庄街道办事处;泰兴市第二捕捞公司划归高港区代管,隶属永安洲镇,领导关系归高港区农委;姜堰市大泗镇划归高港区代管。

将姜堰市罡杨镇、苏陈镇(西石羊、东石羊、双岸、周埭、苏陈、北庄、镇东、徐庄、夏郑、夏棋、张家院、百里、双虹、大冯甸、前窦、院庄16个村以及苏陈居委会)划归海陵区代管。

将苏陈镇的西查、东查、唐宁、军铺、三舍、小冯甸、杏林7个村划归姜堰市姜堰镇代管。

希泰兴市、姜堰市、海陵区、高港区人民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代管的各项交接工作,确保行政区划调整的顺利实施,确保社会稳定。

三月里最华美的舌尖享受,都藏在这一江春水里

  呵呵,我是靖江人,当然有义务向大家介绍我们靖江的好东东喽!都狂好吃哟!流口水

  1靖江肉脯。当之无愧,第一名。实在太有名了,不想多说。有好几种牌子,最好吃、最贵的当数“双鱼”,是靖江人的保留项目,第一品牌,有单盒装和礼盒装两种。传说苏州、上海人也只认“双鱼”。由于技术外泄,导致现在市场上的肉脯种类很多。吃白粥的时候,加以碎的肉脯佐餐,实在逍遥至极。

  2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鱼。刀鱼也太有名了,而且价格不斐,不说也罢。鲥鱼已经绝种,也不提。河鱼,现在市面上的几乎都是养殖的,毒性小,肉质尚可。河鱼剧毒,吃的时候要厨师当面先尝,没事后才能动筷,但当年吃野生的时候,还是有人中毒,该鱼毒是神经麻痹,效果快,死亡率高。内脏血液和卵巢一般深埋的说。但由于味道鲜美,便有“拼死食河豚”一说。总之,“长江三鲜”已名存实亡。

  3蟹黄汤包:太太太太太有名了。用靖江当地的说法:出了靖江,所有的汤包都是对汤包的亵渎。在南京中山路,中山大厦旁本来有一家,但不知什么原因,拆了。偶曾经有幸见过汤包的做法:皮要上等。蟹黄、蟹肉+肉汤煮成琼脂状,冷却后用皮裹住,要不留缝隙,否则在蒸的时候会露馅。吃汤包有句口决: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吸汤。加以醋和姜丝,上乘美味,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还吃了哦,顺便说一下,最有名的是鸿运饭店的汤包。传说乾隆当年吃的时候把汤包当作包子吃,结果被滚烫的汤汁烫伤了龙嘴,但还是流连忘返。

  4籼子粥。比以上的要普及。只有泰州一代有。江阴都没有的说。在这种季节,小的时候,坐着小板凳在院子里乘凉喝粥,加一个冒油的咸鸭蛋,无比惬意。ps:籼子粥不加碱的是白色,只有加碱的才会红。碱较多了会涩,而且很红,不好看。靖江有句土话:“籼子粥灌灌,养的像罐罐”。

  5老汁鸡。又一平民食品。老汁的秘方是特配的,偶不懂的说。靖江季市镇的最有名。

  6酵(靖江话读gao)烧饼。偶很喜欢。大如脸盆,飞碟状,褐色,有芝麻,有嚼头。

  7馄饨。南京的太烂了,馄饨汤要是开水,皮要薄,加葱、盐、味精、少许酱油做汤,最好有猪板油,极品。我们那有个马桥馄饨的很有名的。

  8红烧蹄膀。各地有各地的烧法。偶们家讲究文火炖,甜而不腻,又一极品。

  9手擀面。又是一个有嚼头食品。对于不爱吃面的偶来说,此面面子够大。据说鱼婆桥附

  近有家面店口碑很好。

  10团。通俗讲,就是糯米粉包馅,鸡蛋那么大,煮法同馄饨,逢年过节必备。有芝麻馅,

  肉馅、豆沙、还有菜的,比之宁波汤圆一个字:香。

  11蟛虮。也就是腿毛多,个体小的螃蟹。一般不食的说。河边、江边俯拾皆是,偶们小时

  候拿蟛虮的螯拿来炸,烧法同龙虾,肉嫩赛螃蟹,难得的美食,也只有童年有吧。

  12竹笋。靖江曾经是竹器之乡,小时到邻居家偷竹笋,竹笋嫩的时候,用脚一踹就倒,回

  来炖咸肉,引的附近的小孩都来了。

  本地靠江,水产很多,鮰鱼、鲈鱼,各地都有。

  不吃饺子,没见过米线、酸菜鱼什么的。

  早餐以粥、豆浆、豆花、油条(现炸的,要脆)、蒸饭、煎饼、包子(靖江管包子叫馒头

  )、烧饼(黄桥烧饼最美)、实心馒头(就是不加馅的馒头)

  中餐主食一般是饭。

  晚餐多种,不赘述。

  清淡,色香味俱全,不甜,不腻。

长江特产是什么

鱼米之乡,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江南,岂能不爱水不争鲜?

尽管枝头依然料峭,也无法挡住中国人对春日时令的追求。水中灵动的鱼儿经历了一番寒天彻骨,自然会成为春日餐桌上的荣耀王者,或鲜美至极,或满口肥腴,直教人难舍难分。

一个“蘇”字,草、鱼、水、禾,直接点出了鱼(河鲜)在江南食谱里的分量。北有长江,南有太湖,由此带来的星罗棋布的水网,让占尽地利的江南人从数千年前就开始吃鱼了。

春秋时代,太湖边的太和公擅烹 鱼炙(类似烤鱼) ,而屠户专诸特地拜他为师,并投吴王僚所好,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最终以“鱼肠”剑藏于鱼腹中,上演了 “专诸进炙刺王僚” 这一幕 历史 重头戏,最终将公子光变成了青史留名的吴王阖闾。 这款鱼炙被不少当代菜推崇为鼻祖,包括河南的糖醋黄河鲤和江南的松鼠鳜鱼。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脍是生肉,鱼脍则是江南的一大特色 ,它可比日本生鱼片的问世早太多了。细切淡水生鱼肉,配上由各种调味料腌制的齑酱,估计能与今日的广东捞鱼生媲美,以至于传说故事里讲,吴王宫的鱼脍撒入太湖,就变成了 银鱼(脍残鱼) 。之后, 鱼羹、煎鱼、鱼鲜 (将鱼肉加盐和米饭发酵,是不是似曾相识?)、 鱼饼、鱼脯、鱼酱 等等悉数登场,基本奠定了江南鱼料理的丰富格局。

在三国枭雄曹操的餐桌上,就已经有了 江南名鱼——松江鲈鱼 的席位,还被记录在了《后汉书》之中,西晋时张翰又以 “莼鲈之思” 成功脱身官场,归隐故里。在北魏的《齐民要术》里记载着一种叫 “金齑玉脍” 的鱼菜,金齑共用七种配料: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饭,玉脍则泛指银色的生鱼片,据说隋炀帝下江南时把鲈鱼脍定义为“金齑玉脍”,之后此菜更是风靡了唐朝的餐桌。

宋嫂鱼羹和西湖醋鱼 无疑是民间传颂的宋代江南名品,而将鳜鱼肉塞入莲房孔洞之中蒸制而成的 “莲房鱼包” ,似乎更能成为经济繁荣的宋王朝代言人。

元代著名书画家倪瓒不仅画下了《狮子林图》,还写就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以无锡人的角度描述了不少江南 美食 的做法,其中河鲜也占了不少篇幅。除了螃蟹、香螺、蚶子、鲤鱼的做法之外,颇有些具备技术含量的菜肴, 比如将小鲫鱼的鱼腹与鱼头、鱼背分别处理制作的鲫鱼肚儿羹。 还有一种 “冷淘面法” ,是将鳜鱼、鲈鱼、江鱼制成鱼冻,放入调味咸汁,再加入芫荽、豆芽等小料,用来拌冷面条。

到了明清,从 《调鼎集》《随园食单》《醒园录》 等 美食 书中,就能一窥当时鱼馔的空前发展,从中几乎都能找到现代家常河鲜料理的影子或是雏形。

“长江三鲜”堪称江南春天最华美的开幕 ,虽然刀鱼、鲥鱼、河豚这三种鱼在别处都可以找到近亲,但有了长江这个光环,它们都变成了不可逾越的巅峰,无论从味道上还是价格上,都一次次突破天花板。可惜, 长江三鲜如今也已成为长江之殇,野生种群被食之殆尽,濒临灭绝。 可能是出于对这种尴尬局面的自我疗愈,民间又提出了 “长江四鲜”,将更多产的鮰鱼列入其中。

为了保护生态多样性,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十年休 养生 息后,我们可以期待鲜味的归来。

作为 长江三鲜之首 ,刀鱼的传奇故事令坊间争议不断——千元起步、飙升到近万元/斤的疯狂价格,渔民们在长江中苦苦死守而不得一尾的现实,都让“刀鱼神话”愈演愈烈。

每年清明之前,在海里吃饱喝足的刀鱼沿长江一路逆流而上,最终在南通至扬州段徘徊,完成产卵、繁殖。 当它们游至江阴、靖江一带时,便演化成最顶级的 “江刀” ,丰腴不腻、鲜美绝伦,算是极品中的极品。那些盘踞在入海口不愿前行的家伙们被称为 “海刀” ,则为下品;而终年生活在长江流域各湖泊中、从未洄游的被称为 “湖刀” ,骨硬刺多,品相更次。

“明前鱼骨软如绵,明后鱼骨硬似铁” ,刀鱼就是这么任性。 码得整整齐齐的清蒸刀鱼必然能夺“天下第一鲜”,但刀鱼汁面里的乳白色汤汁也已经能让人鲜得眉毛掉下来。 江阴的刀鱼馄饨以纯鱼肉为馅,若加入同占时令的韭菜,还能解腥提鲜,最难是除刺,敲、滤、捏等多种手法之下,才能获得那份无痕至鲜。

江刀难觅,海刀、湖刀也从被人嫌弃到走入大雅之堂,反正在江南人眼里,这明晃晃的“刀”就是开春利器,不刺激一下味蕾,便不足以撩动春的气息。

“一箸腥风餍腹腴,嫩如熊白腻如酥,江南隽味世应无。” 清蒸鲥鱼一上桌,众食客无法不为熠熠闪光的鳞片下,那一层油脂丰厚的鱼肉折服。这尾鲥鱼,融鱼的鲜美和肉的油润为一体,若是用蒸鱼豉油来简单对待,便是暴殄天物。 带鳞而蒸,配上猪网油、火腿和甜酒酿这三宝,出炉之后芳香扑鼻,不同油脂在鱼鳞上下相互交融 ,第一筷吮鳞片香鲜,第二筷品中层肥美,第三筷啖鱼肉细腻,心中自然会生出东坡先生那番感慨: “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鲥鱼每年在农历四五月间自大海洄游至长江,连名字也是因“时”而来。 据说此时的鲥鱼几乎不吃食物, 经过镇江、扬州一带的长江时,肉质最为肥美 ,继续上溯,则会消耗太多体内积聚的脂肪,味道就差了一截,待到回程更是失魂。

当人们还在为刀鱼是江刀、湖刀、海刀纠结时,鲥鱼没有给大家机会,早在30年前就在长江里绝迹。 如今,来自美洲和东南亚的野生鲥鱼经过养殖,被用来替代人们对长江鲥鱼的思念,天价开始回落,寻常百姓也能品上春日之鲜。只是不成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的不是英雄,竟是鲥鱼。

许多古籍中都提及 “吴人嗜河鲀鱼” ,又摆出很多死亡案例告诉大家,此物虽美,然而 “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 ,过把瘾就死可不好玩。

然而,包括 美食 超级博主苏东坡在内的一帮古人也很不买账,于是民间便多了一句 “拼死吃河豚” 。看到这句,江阴人就笑了—— 原本人家方言里说的是“拼洗吃河豚”,吃了几千年,当地人早就摸索出一个道理,洗得干净,方可保命。 野生河豚之毒,需要220 以上才可去除,现在的河豚大多是河塘养殖,没有了漫漫洄游路,没有了一腔春意,河豚几乎没有毒素,只待大厨们花些心思来烹调。

红烧河豚 是主流 ,长满刺的河豚鱼皮不够友好,只有会吃的人才知道要将鱼皮反包,刺卷在里头入口才顺畅,据说这鱼皮还是养胃良品。一道 河豚三宝 上来,浓油赤酱之间见真章, 充满韧劲的鱼皮、昔日以毒闻名的鱼肝和美名曰“西施乳”的河豚鱼白子(精巢)齐聚一堂 ,吃前肾上腺素飙升,吃后胆固醇肯定扛不住。当然,在淮扬菜地界上,还有 用河豚鱼皮包着河豚鱼肉做成的超豪华狮子头 ,一口咬上去,便是心动的感觉。

虽然略显普通,但 鮰鱼本身油脂丰富 ,也是长江水系中值得一尝的美味。只不过相比其它三鲜,无论是身价还是颜值都不占优,但拿它作为其中接地气的代表,或是对前三者的补充都不错。这种长着四根“胡子”的无鳞鱼 在长江中下游均有分布,江团、习鱼都是它的别名 ,据说 在镇江焦山一带的长江里还有一种白吉鱼 ,也属鮰鱼家族,身体雪白而隐红,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便是形容它既有河豚之鲜又无鲫鱼之刺,堪称鮰鱼中的白富美。

有趣的是,长江两岸烹调鮰鱼的方法截然不同。 南岸擅长红烧,加入大量蒜头,直接炖到满锅胶质四溢,蒜头软糯即化,鱼肉则是肥腴入味;北岸擅长白烧,受淮扬菜影响更大,汤汁奶白,浓稠得可以粘住双唇。

“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桃花鳜鱼肥,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须,五月白鱼吃肚皮,六月鳊鱼鲜如鸡,七月鳗鲡酱油焖,八月鲃鱼要吃肺,九月鲫鱼要塞肉,十月草鱼打牙祭,十一月鲢鱼只吃头,十二月青鱼要吃尾。” 苏州人的吃鱼表单最能代表江南。

江南水系发达,在江南人“不时,不食”的菜单里,河鲜是超越海鲜的浓墨重彩, 四大家鱼到了江南,便得陆续加上鲫鱼和鳊鱼这些同样家常的美味。 人人身体里都藏着一个隐形生物钟,为这些食材专门安排了时间表,随便寻几样春天的小鲜,也都大有来头。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 “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如今,苏南皆俗称塘鳢鱼为土步鱼,苏中一带则叫它虎头鲨——不要吓到,其实它们也不足一虎口长。春日头筹,归了这条看起来有点丑的小鱼, 秘密在于其肉多少刺、细腻鲜美,尤其以脸颊上那两块如豆瓣大小的腮帮肉著称,与螺肉、河虾、竹笋、春韭共称为江南五大春菜名鲜。

整条鱼炖蛋十分家常,但一碗上过国宴的“咸菜豆瓣汤”才更绝 ,一个个豆瓣其实是塘鳢鱼的脸颊肉,一条鱼才两枚,一碗汤得多少条塘鳢鱼来伺候呢!“瓣滑嫩极美人脂,而落咽喉三两金”,这份鲜,这份气魄!

生长在河边的老一代江南人,都有过亲手摸螺蛳的儿时乐趣,顺着家门口的小河堤上摸几把,就能炒一盆。养了一个冬天的螺蛳粒大肉肥,过了清明就会生出小螺蛳来,口感和肉质都会变差,因此民间有 “明前螺蛳赛似鹅” 的说法。 酱爆螺蛳常常成为家里餐桌或夜宵排档的当家,若是肯挑出螺蛳肉来炒春韭,便是深谙春天之美的精细人儿。

说到与春天各色蔬菜相配,河蚌则更胜一筹。 春天的河蚌最为肥美,内里最为干净,到了夏季繁殖季就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 江南的草头、韭菜正是翠绿之时,与蚌肉一同爆炒,金黄碧绿,下饭一流。将煸炒后的蚌肉与咸肉一同煲汤,可算一味低配版“腌笃鲜”,但论鲜香,毫不逊色。

江南一入梅,白鱼正逢时。嘴角微微上翘的白鱼是许多江南古镇的招牌主打,但要论最佳,还得是太湖里的那一位。 白鱼肥美之时,正逢稻田插秧,分为头莳、二莳、三莳,因此白鱼又称“莳里白”。 白鱼油脂丰润,然而小刺很多,仅取中段曝腌后清蒸,略带花纹的鱼肉肥嫩,让人不舍浪费一分一毫,非要吃到骨肉分明才够滋味。

同期上市的还有银鱼和白虾,太湖三白的另二位。 前者跑蛋最鲜嫩,也可做成春卷、馄饨等小吃;后者晶莹剔透,是醉虾首选,或是盐水白煮吃个原味鲜。 值得留意的是 梅鲚鱼,就是凤尾鱼,也算是太湖里的湖刀,曾经被列入“太湖三宝” ,之后才被白鱼取代,成就了今天的“太湖三白”。每年夏末开捕之际,太湖沿岸都有炸梅鲚鱼出品,小鲜配小酌,自然绝佳。

自2020年10月开始,太湖禁捕十年,真正的太湖野生水产难觅。不过,十年后再相见,想来会有更大惊喜。须知,江南人的餐桌永远不会寂寞。

本期话题讨论: 你还对哪些春日江鲜念念不忘?赶快和我们一同分享吧。

文丨cookie

编辑丨茶叶末儿

封图手绘丨图虫创意

拓展阅读: 《中国春日赏花旅行指南》

长江特产--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海鱼 最熟悉 陌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