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水蚤大量繁殖的技巧,水蚤是什么动物

   2023-05-29 互联网艺莲园289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回答 1、养殖水蚤时,种源十分重要,野生采集种源可能会大量死亡,可以购买直接驯化好的种源。2、可以给水蚤饲养细菌和藻类。3、水蚤适宜生长在18-25°C、PH值为75-8的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回答

      1、养殖水蚤时,种源十分重要,野生采集种源可能会大量死亡,可以购买直接驯化好的种源。2、可以给水蚤饲养细菌和藻类。3、水蚤适宜生长在18-25°C、PH值为75-8的环境中,不需要供氧。4、养殖水蚤时,要注意保护好种源,若是出现水蚤大量死亡的现象,则需要重新寻找种源。

一、水蚤大量繁殖的技巧

      1、养水蚤的关键是种源,野生采回来的水蚤经常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所以要将其驯化和过水,也可以直接去买驯化好的种源。

      2、水蚤是虑食动物,养好水蚤要先养好水蚤的食物。水蚤食用细菌和藻类,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量的大小选择水蚤饲料。

      3、水蚤适宜在18-25°C、PH值为75-8的环境中,不需要给水蚤供氧,水蚤的游泳能力很差,过大的水面波动会让其无法觅食而死亡。

      4、 水蚤养殖跟养鱼类似,只需要合适的水温和PH值,不用考虑溶氧量。养殖时要注意,必须要保护好种源,万一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则需要重新找种源。

二、水蚤是什么动物

      1、水蚤又被称为溞,溞科,鱼虫,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

      2、春夏季一般只能见到度雌体,单性生殖,所产的卵称为“夏卵”,较小,卵壳薄,卵黄少,不需受精,能直接发育为成虫。

      3、水蚤身体较小,长约2毫米,呈浅肉红色,生活在淡水中。

      4、水蚤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有背甲,躯干部有躯干肢(胸肢)5对,是一种运动和呼吸器官。

      5、水蚤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含有鱼类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钙质。

      6、水蚤也是黄鳝等淡水饲养鱼类的优质饵料,它的培养较为简便,可用瓶、罐、缸等少量饲养,用土池和水泥池等大量饲养。

水蚤养殖及繁殖方法

1、食物:要想让水蚤快速爆缸,保证食物充足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水蚤主要将浮游生物作为自己的食物,而家庭自来水之中的浮游生物并不充足,因此可以从池塘或者湖泊之中给它们弄水,这样的水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就是十分丰富的。还可以通过下肥料或者在水中加入酵母粉的方式来增加水中的养分。除了酵母粉之外,还有一些物质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比如酸奶、鳗粉等。

2、水温:要想让家养水蚤快速爆缸,还需要将水温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具体来看,最适宜水蚤生长发育、繁殖的范围就是18-25度,若有条件的可以一直将温度调节到20度以上。

3、光线:另外还得特别注意光照,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水蚤的生长、繁殖速度都会比较快。在白天,可以将放有水蚤的容器放置在太阳之下,而在夜晚时则可以准备一个光源照射水蚤,比如夜光灯等,可以促进水蚤的发育和繁殖。

4、换水:虽然水蚤对水质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但也不能一直不换水。在换水之后,还可以在水中放入一些浮萍。另外,需注意在养殖水蚤过程中水中可能出现油膜,需要将其及时清理掉。

水蚤怎么样繁殖

水蚤养殖及繁殖方法为注意养殖场所和配制基肥。

1、养殖场所

养殖水蚤之前一定建造合适的养殖池,首先选择一个地势开阔、排水便利、较为阴凉的场所,然后使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1个深1米,长2米左右的养殖池,并准备1个盖板。

2、配制基肥

在养殖水蚤前要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水蚤主要以细菌、酵母菌、藻类等为食。可以向养殖池中添加大量的农家肥、绿肥、生活污水以及豆渣、酒糟等物质,等养殖池中滋生大量细菌后就可以养殖水蚤。

其余的养殖方法

1、养殖水蚤之前先要准备1个容器,可以选择水缸,水缸的直径一定要在半米左右,这样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繁殖。水体要大一些,这样水质比较容易保持,而且氧气含量也会比较高。但是水不能太深,否则不利于它生存,通常有半米左右即可。

2、养殖水蚤之前一定要在野外寻找种源,然后将其引入到容器里。水蚤在大部分水体里面都能看见,如果水中有白色的颗粒,而且一直蹦来蹦去就可以确定是水蚤。

3、水蚤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如果环境比较阴暗,就会导致繁殖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把饲养容器放到向阳的地方,同时也要避免水温上升过快,如果发现水太热可以及时兑入冷水。

水蚤喜欢阳光吗,水蚤大量繁殖的技巧

养殖池培养  : 这种方法是直接在蝌蚪池内培养,任蝌蚪自由采食。具有节省场地,培养、管理方便等优点,投喂蝌蚪的剩余饵料及蝌蚪排泄的粪便可被再利用,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但在培养过程中若管理不善易污染水体,使水质变坏,影响蝌蚪生长,在养殖池较小时不宜采用。投放蝌蚪前在池底施足基肥,一般以经过充分沤制的人畜粪或绿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水面施粪肥100~150千克或绿肥200 250千克,然后灌水,并放入水蚤种,几天后池水变绿,两周后即有大量水蚤,可开始投放蝌蚪。

水蚤的养殖:

1、建池

土池和水泥池均可。池深约1米,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70%~120%。

2、施肥

土池每立方米水体投4公斤牛、马粪或其它畜粪、1。5公斤稻草、麦秸或其它无毒植物茎叶作基肥,10天后追肥一次,追肥量同基肥,此后再根据水色酌情追肥,使水色保持黄褐色。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投牛、马粪或其它畜粪1。5公斤,加沃土1。5公斤~2公斤,以后每隔8天再追肥一次,追肥量为牛、马粪或其它畜粪0。75公斤。

3、培育

不论是土池还是泥池,都可采用酵母与无机肥混合培养法。每立方米水体投酵母20克,酵母可先在水中浸泡3小时~4小时,再泼入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施碳酸铵65克、硝酸铵37。5克,以后每隔5天施一次,其用量为开始的一半。投放酵母后,将池水曝晒1天~3天后,就可以放入水蚤作种,用种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0克~50克。

4、捞取

水蚤种入池15天~20天后,经大量繁殖,可布满全池。这时,即可分批捞取喂鱼。一般每隔1天~2天捞取一次,一次捞取总量的10%~20%。在水温18℃~20℃的环境下,可常捞常有,连续不断。

水蚤的养殖方法,养殖需多少时间

            回答

      水蚤喜欢阳光。阳光可以将有机质转化成水蚤的食物,并净化水质,当有微风吹动时,水面不会积一层隔绝空气的膜。水蚤俗称红虫或鱼虫,专业上称为枝角类或挠足类,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让鱼快速生长。当水蚤培养到比较多的时候,就要把它们捞出来喂鱼,但要注意一次捞鱼虫不能太多。

一、水蚤喜欢阳光吗

      1、水蚤喜欢阳光。阳光可以转化有机质,为水蚤提供食物,并净化水质,当有微风吹动,水面不会积一层隔绝空气和氧气的膜,这有助水蚤进行呼吸。一般在黎明或傍晚时可以采集到较多的水蚤, 或者白天在堤坝和树荫及水草的遮挡区域,也可以采到较多的水蚤。

      2、水蚤也叫做红虫或鱼虫,专业上被称为枝角类或挠足类。水蚤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可以让鱼繁殖多长得快,如果想要繁殖水蚤,第一个条件就是营造适合水蚤生存的环境。

      3、当水蚤培养到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将它们捞出来喂鱼。但是要注意一次捞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水蚤的生长就会比较慢。一般捞鱼虫的分量不要捞超过2/3,保持在这个量就可以了。

二、水蚤大量繁殖的技巧

      1、种源是养水蚤的关键,一般野生采回来的水蚤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将其驯化和过水,或者直接去买驯化好的种源。

      2、水蚤是虑食动物,养好水蚤的关键就是先养好水蚤的食物。水蚤的食物有细菌和藻类,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量的大小选择水蚤饲料。

      3、水蚤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5°C、PH值是75-8,水蚤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供氧。它们的游泳能力很差,过大的水面波动会使其因无法觅食而死亡。

      4、 水蚤养殖和养鱼差不多,只要有合适的水温PH值,溶氧量都可以不考虑,而且水蚤比鱼还要好养。但是养殖时要注意,必须要保护好种源,如果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就需要重新找种。

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培养比较简便;少量饲养可用瓶、罐、缸等;大量饲养可用土池和水泥池等。养殖水温:18~25℃ ;pH值:75~80;溶氧饱和度通常为70~120%;有机耗氧量20mg/L。通常情况下,池水以黄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为宜。如水色过清就应多施肥,水色深褐色或黑褐色应少施肥或不施肥。追肥时要多种肥料交叉使用(粪肥、氨肥、氮肥、磷肥等),不要使用单一肥料,以利于水中各种元索的保持动态平衡。

一般室内培养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小,培养条件较易控制。缺点是只能少量的生产。木桶、玻璃缸等能盛一定体积水的容器都可作为培养器具。培养时先将清水(天然水或自来水)注入培养器内,曝晒3~4天后加入新鲜马粪15kg/L、沃土20g、稻草或其它无毒植物的茎叶2g。粪与土可直接加入。草类切碎煮沸加入。然后用木棒搅拌后,静置2天。从池塘或小河沟中捕捞水蚤引种,经过清洗、消毒后投入池中,在水温18~25℃ 的情况下,大约经过3~4天后水蚤开始大量繁殖。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水蚤 动物 技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