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蚕蛾 螳螂 蝇 蝗虫 蜻蜓 蜚蠊是益虫还是害虫 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

   2023-05-29 互联网艺莲园46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先来看类目。。。然后说他们是一重还是害虫,然后给楼主提供一些辩证材料,我们所说的益虫或是害虫都是从人类角度说的。希望你仔细看,偶也是仔细打出来的。  楼主所说的螳螂和蜚蠊是一种昆虫。  蜚蠊目:蟑螂,土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先来看类目。。。然后说他们是一重还是害虫,然后给楼主提供一些辩证材料,我们所说的益虫或是害虫都是从人类角度说的。希望你仔细看,偶也是仔细打出来的。

  楼主所说的螳螂和蜚蠊是一种昆虫。

  蜚蠊目:蟑螂,土元。世界有4000种,中国有363种

  鳞翅目:蚕蛾,枯叶蛾,天蚕蛾,天蛾,夜蛾,舟蛾,毒蛾,灯蛾,弄蝶,凤蝶,粉蝶,眼蝶,灰蝶,蛱蝶。世界200000种,中国有19293种

  双翅目:食蚜蝇,杆蝇,实蝇,果蝇,丽蝇,麻蝇,寄蝇,花蝇,蝇,蚋,蠓。世界有110000种,中国有11131种

  蚤目:蚤。世界有3000种,中国有634种

  直翅目:蝗虫,蟋蟀,树蟋,蝼蛄,螽斯,蚤蝼,菱蝗。世界有23000种,中国有2361种

  蜻蜓目:蜻蜓,豆娘。世界有3500种,中国有727种

  -------------------------------------

  看完分类,来讲一下好处坏处。先来讲益虫,也就是说此类昆虫对于人来的好处居多,坏处居少,甚至可以说的无害的。

  蜻蜓:俗语常称之为螫马虫,或「魔鬼补衣针」。在日本,蜻蜓受人尊重,有本杂志『蜻蜓』专门刊载有关蜻蜓的生物学文章。是益虫,它们几乎生来就是专门捕捉害虫的,对人类生活帮助很大,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好处,对农田作物的丰产,也起很大的作用。 在药用价值上补肾益精,清热解毒,止咳定喘。主治阳萎、遗精、咽喉肿痛、咳嗽喘促、百日咳等。

  蜻蜓的食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它是属于肉食类昆虫,专门把蚊子、苍蝇和其他小昆虫作为食物。一种俗称为“青头楞”的绿色大蜻蜓,一天能亳不在乎地吃掉二千只左右的蚜虫等这类小飞虫。它吃蚊子,苍蝇之类当然不在话下,此外,凡是会飞会爬的小飞蛾、小昆虫,它都欢迎。这样大量地为人类消灭害虫,叫它“益虫”是当之无愧的。

  蚕蛾:不吃东西,蛹经过13~14天变成蛾,破茧而出。蚕蛾出茧后,紧接着是雌雄交尾。雌蛾身体比较肥大,运动不灵活,腹部末端有毛丝。雄蛾、雌蛾交尾、产卵后,经过几天相继死去,这主要是因为蚕蛾口器退化,不能吃任何食物,它们生活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全靠幼虫时期的积累,在交尾、产卵时几乎把体内贮存的养分全部耗尽;再则,蚕蛾体内组织的老化衰退也是它死亡的原因。

  蚕蛾对于人类最大的好处的药用。属食疗同源昆虫。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蚕蛾性*,出茧即媾,至于枯槁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2]《本草纲目》中称雄蛾为“神虫国宝”。《中药大辞典》述:“原蚕蛾[功效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治阳痿、白浊、尿血、创伤、溃病及烫伤[3]。

  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据测定脱脂蚕蛾的蛋白质含量为699%,且是全质蛋白。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细胞色素C、维生素B12及磷脂等。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86%,必须脂肪酸占43%。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

  雄蚕蛾体内(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质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其中,蚕蛾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达14400,不但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适当,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推荐的蛋白质氨基酸记分模式[5],蚕蛾矿物质、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钾125mg、钠265mg、镁990mg、铁044mg、锰002mg、锌003mg、铜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经查《食品成分表》[6]也未见有一种食物超过它。

  蚕蛾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性物质,主要包括雄性激素、蜕皮激素、雌二醇、保幼激素、脑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环甘酸及细胞色素C等。其中,雄性激素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性功能效果显著;蜕皮激素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生命细胞和生殖细胞的作用;雌二醇临床用于卵巢功能不全或卵巢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主要卵巢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闭经、绝经期综合症以及前列腺癌等;保幼激素有增加免疫动脉血流量、控制特异性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防止老化的神奇功效;脑激素对中老年人有极好的保健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生长,推迟更年期的到来,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细胞色素C是临床用于一氧化碳、安眠药中毒、新生儿假死、心肌梗塞、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肺炎、硅肺、肺气肿、神经麻痹、放疗白血球下降等良好的药剂。蚕蛾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烟酸、α蜕皮酮及β蜕皮酮等多种成分,对调节人体机能有极好的功效。

  螳螂:亦称刀螂(注意,不是刀郎)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由于其锋利的刀臂和肉食天性,所以他们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螳螂对人类最大的益处就是不杀害虫和药用价值,各种用途见下面的搜集材料:。。。。。

  药用价值:中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虫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7种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频和收敛作用。磷脂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及其他细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温、无毒,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之功能。主治遗尿、遗精、便频、肾虚腰痛、神经衰弱,也适用于妇女带下、经血不调等症。桑螵蛸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60-80元/千克。

  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药,即将螳螂的成虫干燥入药。螳螂有滋补强身、健肾益精、止搐定惊功能。主治体虚无力、阳痿遗精、小儿惊风抽搐、遗尿、痔疮及神经衰弱等症。临床应用主要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生防价值: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螽斯苦虫、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蝉、飞蝗等大型昆虫。

  食用价值:螳螂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用昆虫。

  观赏价值: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

  材。

  介绍完益虫来说害虫,蝗虫和蝇。

  蝇总是和传播细菌诱导疾病分不开。而蝗虫,由于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常常是人类庄稼地里的杀手。

  蝇的内容比较恶心,我还是先介绍蝗虫吧。。。

  蝗虫(grasshopper)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他们产量惊人,选择湿润地域大量产卵,祸害庄稼也是集体行动。

  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不知楼主见过关于蝗虫的记录面没有,蝗虫作为害虫,最大的害处莫过于对庄稼的吞噬了。

  但是它也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餐桌上已由鸡鸭鱼肉等传统型转为绿色野味型,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目前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但是如果作为发展其药用食用价值加以养殖的话,一定要注意管理,否则就是一大隐患。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必须在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蝇分很多种,根据其习性,食性,栖息场所等等,我们定义其为一大害虫。

  如果有什么益处的话,根据我的理解就是发展了灭蝇制品产业,蚊香,灭害灵。。。。粘蝇纸。。灭蝇药水。。等等。。。。

  蝇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期。多数种类产卵,有些种类(如狂蝇、舌蝇、多数麻蝇等)直接产幼虫。

  卵 香蕉形,长约lmm,乳白色。常数十至数百粒堆积成块。在夏季,卵产出后1天即可孵化。

  生态

  1孳生习性 根据蝇类孳生物(地)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5类。即人粪类、畜禽粪类、腐败的动物质类、腐败的植物质类和垃圾类。蝇种不同,其孳生场所不同。对孳生物性质的要求有的蝇种较严格,而有的蝇种不太严格。

  2食性 成蝇的食性分为3类:不食蝇类口器退化,仅存遗迹,如狂蝇、皮蝇和胃蝇科蝇类;吸血蝇类以动物与人的血液为食,雌、雄性均吸血,如螫蝇属和舌蝇属的蝇种;非吸血蝇类的食性包括蜜食性(如汚蝇食花蜜)、粪食性(如腐蝇和厕蝇喜食人粪)和杂食性(如住区多种蝇类),后者以腐败的动植物、人和动物的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脓血等均可为食。蝇取食频繁,且边吐、边吸、边排粪,该习性在蝇类机械性传播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活动与栖息 蝇类的活动、栖息场所因种类而异。成蝇的活动常因气候条件、食物或产卵物的引诱或附近有孳生物质的大量存在而有所变动。蝇类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和光照的影响,如家蝇在4~7ºC仅能爬动,20ºC以上才比较活跃,在30~35ºC时最活跃。大多数蝇类在白天活动,夜间常栖息在白天活动的场所,如室内的天花板、电线或悬空的绳索上;室外的树枝、树叶、篱笆等处。蝇善飞翔,如家蝇每小时可飞行6~8km,通常活动范围以孳生地为中心的100~200m半经范围内活动觅食,有时可随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扩散。

  4季节消长 蝇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不同蝇种在同一地区和同一蝇种在不同地区表现有不同的季节分布。一般可将我国蝇类分为春秋型(如巨尾阿丽蝇、夏厕蝇)、夏秋型(如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黑尾黑麻蝇)、夏型(如厩螫蝇、厩腐蝇)、秋型(主要为家蝇)和寒季高峰型(如毛腹雪种蝇),其中以夏秋型和秋型蝇类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关系最为密切。蝇类一般每年可完成7~8代,在我国南方可达10代以上。

  5越冬 蝇除卵外的各期都可越冬。越冬虫期因虫种或地区不同而异。通常厕蝇属、绿蝇属的种类以幼虫越冬者居多;厩螫蝇、金蝇、丽蝇、麻蝇等属的一些种类以蛹越冬者居多;厩腐蝇、红头丽蝇等则以成虫期越冬。而家蝇在不同地区可以不同虫期越冬。以幼虫越冬者多在孳生物底层;以蛹越冬者多数在孳生地附近的表层土壤中;成虫则在暖室、地窖、地下室等温暖隐蔽处越冬。

  常见蝇种

  1家蝇(Musca domestica) 体长5~8mm,灰褐色。胸部背面有4条黑色纵纹;翅第四纵脉末端向上急弯成折角;腹部橙**,并具有黑色纵条。幼虫主要孳生于腐败的植物类、畜粪和垃圾中,成虫在温暖季节通常在室外,秋凉季节则侵入室内。全国均有分布。

  2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 体长5~lOmm,呈绿色金属光泽,中胸背板上的鬃毛发达,腋瓣上无毛。幼虫主要孳生于腐败的动物质中,成蝇喜在腥臭腐烂的动物质及垃圾等处活动,在繁殖盛期也常飞入住室或食品店及菜市场。全国均有分布。

  3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 体长8~11mm,躯体肥大,头宽于胸,体呈青绿色金属光泽。复眼深红色,颊为杏黄或橙**,腋瓣棕色有毛。幼虫常孳生在人畜粪便、禽粪、垃圾和腐肉中。成虫活动于腐烂的瓜果、蔬菜及粪便周围,在繁殖盛期也能侵入室内。几乎是全国性分布,但以长江以南数量最多。

  4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 体长5~12mm,頬黑色,下腋瓣上有长细毛。胸部暗青灰色,中胸背板前部中央有3条短黑色纵纹,中央的1条较宽,腹部背面有深蓝色金属光泽。幼虫主要孳生在半稀人粪尿中,也可在腐败的动物质和垃圾中,成蝇主要在室外活动。出没在垃圾、厕所及人的食物等处。除新疆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但以降水超过500mm的地区为主。

  5黑尾黑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 体长6~12mm,暗灰色,胸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有黑白相间的棋盘状斑。雄蝇外生殖器呈亮黑色。幼虫孳生在人畜粪便中,成虫活动于室外,也可飞入室内。全国均有分布,但以东部地区为主。

  6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 体长60~90mm, 胸部背面有4条暗黑色条纹,中央2条较明显,翅第4 纵脉末端呈弧形。腹部具或浓或淡的斑。幼虫主要孳生在人畜粪便、腐败植物及垃圾中。成虫见于室内外,春夏季常侵入室内。国内分布广泛,但以东北、华北和西北为主。

  7夏厕蝇(Fannia canicularis) 体长5~7mm,灰色。翅第四纵脉直,末端与第三纵脉有相当距离;腹部第一,二合背板、第三、四背板有倒“T”形暗斑。幼虫孳生于人、畜粪便以及腐烂植物质中。成虫喜飞入室内盘旋飞翔。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8厩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 体长5~8mm,暗灰色,形似家蝇,刺吸式口器,胸部背面有不清晰的4条黑色纵纹,翅第四纵脉末端呈弧形弯曲。幼虫主要孳生在禽、畜粪或腐败的植物质中,成虫在室外活动,刺吸人畜血液。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其他地区,但以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主。

  与疾病的关系 蝇除骚扰人、污染食物和吸血蝇的叮刺吸血外,更重要的是传播多种疾病和引起蝇蛆病。

  1传播疾病 蝇类传播疾病包括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

  (1)机械性传播: 非吸血蝇类通过蝇类体内外携带病原体以及蝇类特有的食性,将病原体传播扩散。蝇可传播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肝炎、肠道原虫病、肠道蠕虫病、结核病、细菌性皮炎、雅司病、沙眼和结膜炎等。吸血蝇类可实验传播脊髓灰质炎、炭疽、螺旋体病以及皮肤利什曼病等。

  (2)生物性传播: 舌蝇(Glossina)(采采蝇)能传播人体锥虫病(睡眠病),其病原体为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该病流行于非洲。此外,冈田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是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2蝇蛆病(myiasis) 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本节仅限蝇类,按临床寄生部位分可为以下类型:

  1)皮肤蝇蛆病: 以纹皮蝇和牛皮蝇幼虫所致的病例最多。当雌蝇产卵于人的毛发或衣服上,孵出的幼虫钻入皮内,在皮下移动,停留时使该处形成疖样肿块,经几天后再继续移行,如此反复周期性出现,最后向表皮移动并开一小孔,幼虫可从小孔中逸出或被人用手挤出。人感染通常1~2条。侵犯部位以头、胸部最多。个别病例幼虫可移行到深部组织器官如胸腔、腹腔、眼、脑等。由皮蝇所致人体病例在国内已报道250余例,多为1龄幼虫,2、3龄幼虫少见。胃蝇1龄幼虫可钻入人体皮内并移行,凿成一条曲折的隧道,呈现出血性条纹状匍形疹。在隆起的末端可用针挑出虫体。国内报道由黑角胃蝇、赤尾胃蝇和肠胃蝇致人体皮肤蝇蛆病十余例。分布于美洲的人肤蝇和分布于非洲的嗜人瘤蝇,其幼虫对人的侵害与皮蝇相似,在皮肤的钻入部位形成疖样肿块,但不移行。

  2)眼蝇蛆病: 以狂蝇属和鼻狂蝇属的1龄幼虫所致病例最多。蝇在飞行过程直接冲撞眼部将幼虫产于眼结膜和角膜上致成急性结膜炎或角膜溃疡。国内人体眼部感染的报道有:羊狂蝇560余例;宽额鼻狂蝇170余例;紫鼻狂蝇20余例。偶见有家蝇、丝光绿蝇、纹皮蝇和牛皮蝇幼虫侵害人眼的病例。

  3)胃肠道蝇蛆病: 通常因人误食被蝇卵或幼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或蝇在肛门附近产卵或幼虫进入肠内所致。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等。国内报道40余例。其蝇种有家蝇、厩腐蝇、夏厕蝇、瘤胫厕蝇以及麻蝇科、丽蝇科和胃蝇科的一些蝇种。

  4)耳、鼻、咽和口腔蝇蛆病: 人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患病器官有臭味分泌物,可诱蝇类产卵或产幼虫而致病。国内报道20余例。致病蝇种有家蝇、厩腐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叉丽蝇、黑尾黑麻蝇、急钩亚麻蝇、羊狂蝇、黑须汚蝇和蛆症金蝇等。

  5)泌尿生殖道蝇蛆病: 人感染常因赤身裸体,由尿道或阴道排泄物的臭味诱蝇产卵,孵出的幼虫进入泌尿生殖道而致病。国内报道十余例。致病蝇种有家蝇、夏厕蝇、元厕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铜绿蝇和棕尾别麻蝇等。

  6)创伤蝇蛆病: 由于创伤出血、伤口化脓所发出的气味诱蝇产卵或幼虫而致病。国内报道20余例。蝇种中以蛆症金蝇的病例较多。其他有家蝇、黑须汚蝇、陈氏汚蝇、丝光绿蝇、红头丽蝇和肥须亚麻蝇等。

  7)吸血蝇蛆: 如分布于非洲的黄尘蝇,幼虫在夜间侵袭人吸血。

  防制原则 灭蝇的基本环节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蝇的孳生场所。根据蝇的生态和生活习性,杀灭越冬虫态和早春第一代及秋末最后一代成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环境防制 采取多种方法,限制蝇的孳生,如,及时清除垃圾、粪便,生活垃圾装袋,堆肥和沼气发酵等。

  2物理防制 用淹杀、闷杀、捞出烫煮、堆肥等方法杀灭幼虫及蛹;用直接拍打、捕蝇笼诱捕和粘蝇纸粘捕等方法杀灭成蝇。安装纱门纱窗防蝇飞入室内。

  3化学防制 灭蝇常用药物有敌百虫、敌敌畏、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残杀威和灭多威等。在蝇孳生场所喷洒杀虫剂杀灭幼虫,在杀虫剂中加入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蚊蝇醚、杀虫隆)可提高灭蝇效果。在成虫栖息场所可用滞留喷洒或空间喷雾,必要时两类或几类药剂混合使用,或合并使用增效剂以取得更好的灭蝇效果。将杀虫剂和家蝇信息素(诱虫烯)放入饵料中诱杀成蝇。

  4生物防制 应用蝇类天敌和致病生物灭蝇,如寄生蜂寄生于蝇蛹。苏云金杆菌H-9的外毒素能杀灭蝇幼虫。

  哎呀呀,蝇这段整理完我都要昏厥了。。。。

  蝇的衍生物,例如蝇蛆等也有药用价值,但是我们所说的药用价值是指人工养殖的产物。否则此类昆虫所携带的病菌足以令人大跌眼镜。

  楼主慢慢看。。。。。。。有问题发消息给我。

  C U。

昆虫常识

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

 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在现实生活中,鱼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吃的鱼一般都是淡水鱼,因为生活在淡水的鱼更适合我们食用,下面为大家分享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

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1

 鲤鱼:又叫鲤子、鲤拐子,原产于亚洲,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的鱼类之一,耐寒、耐碱、耐缺氧,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是一种杂食性鱼类,鳞白带金属光泽,红尾,肉嫩,味鲜,其中黄河鲤鱼特别脍炙人口。

 草鱼:在中国南方叫做海鲩,在北方叫做草根,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是典型的食草性鱼类,由于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我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的对象,由于草鱼的特殊习性,被当做拓荒者移植到世界各地,为淡水鱼产量最多的一种。这种鱼的特点是生长快、体重大,头大肉肥,但肉质较粗,比起鲤鱼等质量较次。

 鲢鱼:分为白鲢、花鲢(俗称胖头鱼)两种。白鲢体色发白,鳞片细小,头较大,肉肥,味美,头部最肥,特别适宜做砂锅鱼头。

 鲫鱼:又叫鲫瓜,体形扁宽,背部隆起明显,鳞片较小,其特点肉质细嫩,鲜味大,但小刺多,鲫鱼最适合氽汤。小鲫鱼适合做酥鱼。

 青鱼:又叫螺蛳青、乌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体长,呈圆筒形,脊部乌黑,肚乳白色,肉白而充实,是淡水鱼中肉质细嫩的一种;所含脂肪较多,特别是胸鳍部、尾部肥美可口;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但是在引进到美国之后,已经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外来入侵物种。

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2

  1、白鲦

 这种鱼分布非常广泛,各大水系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主要活跃于水位的中上层,体格不大,不过性格狂暴,属杂食性鱼种,它主要活跃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区,也是钓取的主流地区。

  2、赤眼鳟

 这种鱼也被叫做红眼晴鱼,南北两方都能看到它的踪迹,喜欢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活,主要活跃于水位的中下层,杂食性鱼类,温暖的水域是钓获它的主要区域。

  3、黄尾鲴

 由于它的尾巴为**,所以被叫做黄尾。这种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北两方,在江河湖泊中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喜欢在温冷水体中生活,活跃于水位的中下层。食性杂,在国内的东南部,山海关以西的广大水域均可垂钓。

  4、团头鲂

 活动于江淮以及长江支流等较为明澈的`水域中,喜欢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活,主要活跃在水的下层,是一种吃草性鱼类,在湖南、湖北各水域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同时为当地钓友提供了获鱼的便利。“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讲的就是它。

  5、鳢

 鳢被叫做马鳢,还被叫做黑鱼,这种鱼分布非常广泛,河江湖塘,水泡子都是它活跃的地域。它喜欢潜伏在水的底层,然后抓住机会就偷袭来犯者。性格狂暴,是一种吃肉性鱼类。福建、江西以及浙江等地都属于它的栖息之地,它有十几个品种的同类,搏击此鱼,十分刺激。

  6、罗非鱼

 这种鱼又被叫做非洲仔,吴郭鱼。是外来物种,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如今已经遍及我国南方各大水域,喜欢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活,整个水位里都是它的身影,有着惊人的繁殖力,属杂食性鱼类,江河湖库溪塘均可钓获。

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3

  一、淡水鱼有哪些

 淡水鱼有草鱼、锦鲤、鲫鱼、鲶鱼、鲢鱼等品种。淡水鱼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生活在盐度千分之三的淡水里的一类鱼,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在淡水中生存的鱼。淡水鱼属于脊椎动物,种类众多,在我国随处可见。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典型的淡水鱼:

 草鱼是草食性的一类鱼,体色呈淡**,腹部为黑白色,体侧的鳞片外围为黑色。锦鲤是一种观赏鱼,家庭养鱼多以锦鲤为主。锦鲤的花色比较多,观赏价值高。鲫鱼喜群居,多分布在江海湖泊中。鲶鱼体表无鳞,身上多黏液。现在很多是人工养殖的鲶鱼,喜欢生活在20~25度的水中。鲢鱼的体形侧扁,头比较大,鱼鳍呈灰白色,性情比较急躁,喜欢跳跃。

  二、耐活好养的淡水鱼有哪些

 1、金鱼:十分常见的淡水鱼,比较皮实,好养。体色很是多样,是观赏性比较强的家养鱼。

 2、泰国斗鱼:生性活泼,生命力比较强,是新手养鱼者的入门鱼。

 3、孔雀鱼:体色鲜艳,食物比较好挑选,很容易喂养。

 4、斑马鱼:游性比较强,体态很是美丽,对水温水质的要求并不高,比较好养。

 5、虎皮鱼:体质强、易饲养。

淡水鱼指的是哪些鱼4

  一、草鱼

 1、草鱼分布广泛,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但西藏、新疆地区除外,且已经移植到亚、欧、美、非各洲等国家。

 2、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多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的区域,常成群觅食。

 3、草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多以幼虫、藻类为食,但也会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人工饲喂时可以喂苏丹草、黑麦草、范草等草料。

  二、鲤鱼

 1、鲤鱼原产于亚洲,后被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引进。

 2、鲤鱼栖息于池塘、湖泊、河流中,多居于水面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会单独或者小群觅食,且在水域较小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3、草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常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如水蚯蚓、沙蚕、小虾、小蟹等。

  三、鳊鱼

 1、鳊鱼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国外多分布在朝鲜、俄罗斯等。

 2、鳊鱼多栖息于有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喜静水性生活,冬季会在水体深处越冬。

 3、鳊鱼是一种草食性鱼类,但食性范围广,在水中常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植物为食,也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

  四、鲫鱼

 1、鲫鱼在全国各地(除西部高原)广泛分布,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鱼类,也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和经济鱼类。

 2、鲫鱼多栖息水草茂盛的浅水湖和池塘中,多在水体底层生活,但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体中层活动。

 3、鲫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成鱼多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会食用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以及果实,还会食用硅藻、状藻类,以及小虾、蚯蚓、幼螺。

  五、三角鲂

 1、三角鲂是中国特有的鱼类,多分布于海南岛、广西、广东肇庆等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等水域。

 2、三角鲂多栖息在流水或者静水的水域中下层,喜欢在游泥质和生有沉水植物的敝水区育肥。

 3、三角鲂是一种杂食性鱼类,会以水生植物为食,喜食淡水壳菜,也会食用水生昆虫、小鱼、软体动物等。

冬虫夏草可以人工种植吗

1昆虫的知识有哪些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昆虫的基本特性: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thorax)和腹部(一译: )(abdomen)。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一节一节的),体躯的环节分别 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2昆虫可分为以下类别: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

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

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 蝴蝶 ,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

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

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

双翅目 双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

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 膜翅目包括各种蚁类蜂类。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半翅目 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

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

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

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

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

的半翅目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独立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

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

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广翅目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

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

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蜻蜓目 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

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

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其它昆虫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

2请问这个什么昆虫

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等足目。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瓜子形,长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不属于昆虫。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所以鼠妇居住在潮湿的地方。

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血呈白色。

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鼠妇外壳有层薄薄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粘住,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危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妇科等代表。

光对鼠妇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大的影响。

3昆虫与人体常识人吃了一些昆虫会得到什么营养物质,又会得到什么有

应该没有什么有害物质 如果处理不得当(指野生昆虫 人工养殖用来吃的的都很干净) 可能会有细菌和寄生虫 有些可能有毒液(蝎子尾部 蜈蚣的前鄂) 营养物质包括 最多的是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微量元素等例子:蝇蛆蛋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含氨基酸4663%,蛋白质5858%,脂肪1023%,全钾03%,全磷058%,钙160毫克/千克,锌822毫克/千克昆虫食品 昆虫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有些(蚂蚁)还有药效,以蛋白含量论,黄蜂81%,蟋蟀75%,蝉72%,蚯蚓65%,蝗虫60%,蜜蜂43%,蚂蚁的蛋白含量与牛肉不相上下世界上约有500种昆虫可食用,昆虫食品的发展潜力非常大网上科学馆。

4昆虫记读后感400字400到450《昆虫记》读后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谁可以告诉我人工养殖穴蚁蛉的方法

冬虫夏草不能人工种植,虫草的形成特别复杂,目前还不能够人工种植。

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产生芽管(或从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翌年夏季,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座。 

形成过程

每当盛夏,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草甸上,体小身花的成年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个虫卵产在地上,经一个月左右孵化后蛾卵变成小虫,再钻进湿润、疏松的土壤里,吸食植物根茎的营养,逐步将身体养得洁白肥胖。

土层里有一种球形的虫草真菌子囊孢子,当虫草蝙蝠蛾幼虫遭到孢子侵袭后,便钻进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一点点消失,最后幼虫头朝上尾朝下而死去,这时虫体变成了一个充溢菌丝的躯壳,埋藏在土层里,这就是“冬虫”。

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夏季,菌丝又开始生长,从死去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2-5 cm,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这样,幼虫躯壳与长出的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好的“冬虫夏草”。

本文记述了蚁狮的生物学特性,并初步总结了人工饲养试验结果在光照每天14~16 h,室温10~35℃(最佳25~30℃)条件下,补充足够食物能提高发育速度,可使穴蚁蛉在一年内完成3个世代 属脉翅目,体大形,体翅均狭长,颇似蜻蜓。触角短,棍棒状;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和脉序相似,静止时前后翅覆盖腹背,呈明显的屋脊状。Sc与Rl脉平行,在近端部约l/4处愈合。翅痣不明显,但有狭长形的翅痣下室。卵球形,具有两个很小的精孔。幼虫体粗大,身上有毛。头小,上领强大,呈长镰刀状,内缘具齿。足强大,后足胫节与跗节愈合。

成虫栖居于林木、草丛,捕食鳞翅目、鞘翅目幼虫,有趋光性。幼虫穴居沙地,筑漏斗状的陷井,静伏其中捕食陷落穴中的蚂蚁等小动物,故有“蚁狮”之称。幼虫老熟后化蛹沙土中。这种小动物的外形像蜘蛛,头小,有一对大颚,平常是倒退着走。它会在沙地上一面旋转一面向下钻,在沙上作成一个漏斗状的陷阱,自己则躲在漏斗最底端的沙子下面,并用大颚把沙子往外弹抛,使得漏斗周围平滑陡峭。 当蚂蚁或小虫爬入陷阱时,因沙子松动而滑下,蚁狮会不断向外弹抛沙子,使受害者被流沙推进中心,然后蚁狮就用大颚将猎物钳住,并拖进沙里将它吃掉。

蚁狮是昆虫的一种,会做好陷阱等待路过的小昆虫掉入,待吸乾汁液后便将躯壳丢出来,周而复始的蚁狮是「蛟蛉」的幼虫,「蛟蛉」的外观酷似蜻蜓,有一对长触角,许多人常误以为是长角蜻蜓,乡民传闻是小黑蚊的天敌。 [经济意义] 脉翅目昆虫包括草蛉、蚁蛉、螳蛉、粉蛉、水蛉等,成虫和幼虫大多陆生,均为捕食性,捕食蚜虫、蚂蚁、叶螨、蚧壳虫等软体昆虫及各种虫卵,对于控制昆虫种群、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都已将脉翅目昆虫成功地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识别要点] 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常短小。两对翅的形状、大小和脉相都很相似。翅脉密而多,呈网状,在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爪2个。

幼虫3对胸足发达,跗节1节。双刺吸式口器。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草蛉蚁蛉脉翅目, 外缘分叉脉特殊;咀嚼口器下口式,捕食蚜蚧红蜘蛛。

[分类与重要科介绍] 脉翅目全世界已知约4000种,可分为3亚目6总科20科。现将重要科介绍如下。

(1)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

体微小,身体全部或局部、翅面上均覆盖有白色蜡粉。触角长念珠状。无单眼,翅脉简单,边缘不分叉。世界已知250多种,常见的有中华啮粉蛉Conwentzia sinica Yang等。

(2)草蛉科Chrysopidae

多数种类绿色,具金属或铜色复眼。触角长丝状。翅的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幼虫体长形,两头尖削,胸部与腹部两侧有毛瘤,捕食蚜虫,称为蚜狮。世界已知120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中华草蛉等。

(3)褐蛉科Hemerobiidae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无单眼,触角长,念珠状。翅脉上常多毛,前翅R脉多分支,前缘横脉分叉。幼虫长形,每侧单眼3个。已知8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点线脉褐蛉等。

(4)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膨大。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掘式。大多数种类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猎物,或在地面追逐猎物。有些种类通过陷阱捕获猎物,幼虫隐藏在漏斗状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它昆虫,所以幼虫称蚁狮。幼虫行动是倒退着走,故又叫“倒退虫”,可入中药。我国常见的有蚁蛉、中华东蚁蛉等。

(5)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体大,外形极似蜻蜓。触角棒状,长于体长的一半。有明显的翅痣,翅痣下的翅室短。世界已知400多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我国常见的有黄花蝶角蛉等。

只能找到这些了,希望对你有用,你只要模拟它的生活 特性应该不是很难养。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蜚蠊 蚕蛾 益虫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