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养青蛙,第一年投入比较大。如以连续养殖3年计,3年平均下来,每年每亩可获利2至3万元。
青蛙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条件
1、温度:青蛙生长适温为20至30℃,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超过32℃以上时活动明显减弱,温度超过35℃时会导致青蛙陆续死亡。
2、湿度:青蛙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光照: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生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4、水质:青蛙蝌蚪要求蛙池水域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成蛙、幼蛙虽然用肺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高对其仍有良好的作用,PH在7至8为宜,一般盐度不高于2。
青蛙养殖池建设
1、种蛙池: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至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至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比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湿度保持80%。
2、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至20厘米,水质清新,pH6至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蝌蚪池面积3至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至10厘米,pH6至7,水陆比2比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幼蛙池面积4至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至15厘米,水陆比2比1,池内铺设3至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至75。
青蛙的育苗技术
1、种蛙选择:种蛙要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无疾病的作种用,通常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2、种蛙放养:种蛙在9至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至12只/平米,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清明节前后开始抱对产卵。
3、抱对产卵:种蛙在平均气温达到16至20℃时开始自由抱对,抱对3至4天就会产卵,产卵时间一般会在早上5至6点、中午11点至1点。
4、卵块采收:青蛙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蝌蚪的养殖技术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至800尾,前4至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至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至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4、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幼蛙的养殖技术
1、巩固驯养: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至150只,饲养在内壁平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幼蛙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至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家畜养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最后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
3、投料时间:幼蛙投料时间春、秋季在午时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至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至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至10%。
4、分级饲养:幼蛙驯养20至30天时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至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饲养有利于提高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成蛙的养殖技术
1、饵料供应: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为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供应充足的饵料最为关键,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饲养蚯蚓:成蛙在饲养的时候可以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至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同时适量喂些配合饲料。
3、分养上市:成蛙在饲养的时候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至15只,再经过短期饲养即成为商品蛙上市。
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呢?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养殖的青蛙不属于保护动物的,贩卖养殖青蛙是不犯法的,如果贩卖受保护的青蛙就有可能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青蛙的养殖技术,我想学习,那里去找。
选择林木繁茂,水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青蛙养殖场。在养殖场,每10公顷建1,2个月洞池塘。池塘表面要有排水口和排水沟。月洞池塘的面积是100米2,水深1。必须是5米以上。水质清新。孵化场要选择两面,面积因地而异,最好选择靠近森林的位置。最好能让小青蛙变态后及时上山。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建造青蛙,防止青蛙逃跑。栅栏养殖青蛙,冬季青蛙回到池塘过冬时,池塘的水温保持在4以下,月洞池塘里放入稻草、树枝等隐蔽物,使李林蛙冬眠。扩张资料:生活习性青蛙与其他青蛙类的生活习惯不同,每年的生活周期可以分为水生活力和陆生活力两个阶段。
青蛙不吃,活动停止,体内新陈代谢活动下降到最低水平。水下生活期结束后,青蛙离开月洞水域,到沼泽地结束生殖活动。在产卵场周围的土壤或高海拔落叶下,经过短暂的生殖休眠,进入森林开始陆地生活。这是一年中活动最旺盛的时期。青蛙摄取大量食物,以满足对生长发育的需求。繁殖场应尽可能符合林蛙的生活习性要选择环境安静、植物茂盛、靠近水域的地方。工厂、汽车往来、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嘈杂的声音、振动严重的地方不能养殖青蛙。如果选择空地作为养殖场,就要人工改造生态环境。
一般可以通过种植草或果果种植等经济作物增加植物。饲养场应该是冬暖夏凉的地方。如果地面可以向东南倾斜一点,这种地形的阳光暴露面积比较大,温和的水温上升迅速,夏天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变动水面有助于增加水中溶解氧量,对青蛙和水饵的繁殖和生长都有利。为什么养殖Rana不赚钱,养殖Rana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农场要方便水源保证和灌溉排水。一般便利的水源能有效控制水温、水的溶解氧量、病虫害,有利于青蛙生长和越冬,养殖场有利于排水自由,有利于池塘水的调节,暴雨天气不会发生水灾,遇旱可及时供水。
少数养殖场用水可能与农田灌溉水源有关,应考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并在发生干旱或排水时做好适当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选择诱饵丰富的地方,可以提供浮游生物、昆虫、蜗牛、泥鳅、杂鱼虾等多种自然食品来源,从而有限度地降低饲料成本。或者该地区有生产丰富廉价饲料的原料和土地。例如,周围有很多牲畜家禽养殖场、动物粪便供应、食品加工站,销售下脚料,附近有青蛙的合成诱饵生产,使用起来更方便。野外养殖业应考虑为防止逃跑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
我刚帮你找了下青蛙养殖技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蛙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