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鲑鳟鱼的养殖疾病用药指导

   2023-05-29 互联网艺莲园409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⒈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原 病原体为传染性胰脏坏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鲑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 ⒈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病原 病原体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

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精液;水平传播:病鱼的粪便、尿、分泌物将病毒带入水中,感染途径为鳃和口。

症状 体重5克以上幼鱼多为慢性,死亡速度较慢,外观腹部膨胀,体色变黑,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充血发红,肛门大多拖线状粪便,游动缓慢,摄食不良。体重5克以下鱼苗多为急性,死亡速度快,病鱼活动迟缓,侧游或缓慢旋转游动后沉底,腹部膨胀,体色变黑。

流行及危害 该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幼鱼。开食2月龄的苗种常引起急性批量死亡,一般开食后7周开始出现死亡,较大鱼苗首先发病,20周龄以上幼鱼一般不再发病。发病水温为10℃~15℃,水温在10℃~12℃时死亡率可达80%~100%,该病潜伏期与鱼大小及水温有关,鱼越大潜伏期越长,水温越高潜伏期越短。

预防 不使用带病原的亲鱼繁殖幼体;不从发病区运输鱼及卵;采用独立水体进行产卵、鱼苗孵化、培养;鱼苗、鱼种应放置于渔场最上游,以防止水平传播;防止水源污染;病鱼及死鱼应及时销毁;养殖设施及工具用高浓度氯制剂彻底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50毫克/升消毒15分钟。

治疗 发病池一般通过提高水温的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

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 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症状 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一般感染后7天~14天发病。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慢性病鱼眼球往往突出。

流行及危害 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大麻哈鱼、河鳟等鱼苗及当年鱼种,发病水温4℃~13℃,8℃~10℃时发病率最高,15℃以上停止发病,2月龄以下鱼苗在水温 10℃时死亡率达100%,2月~6月龄鱼种死亡率大于50%,大于7月龄鱼种死亡率约为10%左右,近年发现7克~100克虹鳟也有发病案例。

预防 养殖设施及工具严格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含1%有效碘)50毫克/升浸洗15分钟,但当pH显碱性时可将浓度提高至60毫克/升,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效用降低;病鱼彻底销毁;鱼苗池设在孵化场最上游。

治疗 将病鱼池水温提高至17℃~20℃可控制病情严重恶化。另外患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鱼肛门所拖粪便较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鱼所拖粪便更粗、更长。

⒊病毒性出血败血病

病原 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

传播途径 水为传播媒介,通过亲鱼垂直传播,另外池底淤泥及无脊椎动物为其水平传播途径。

症状 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型三种。一般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转为神经型。但三种表现型不易明确区分,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急性期鱼体表现为体色发黑,死亡量大,鳃苍白有出血点,眼周可见出血点,体内脂肪组织、生殖腺、肌肉、肠系膜有出血点,肝脏色淡,肾脏变薄充血。转为慢性后,死亡下降,体色更黑,眼球严重外突,贫血更加严重,尤其是鳃及肝脏显示严重贫血,鳔及肾脏肿大,腹腔充满积液,使病鱼外观呈腹腔膨胀样。转为神经型后,病鱼作旋转运动,有时急剧挣扎后沉底。内脏严重贫血,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

流行及危害 主要危害鱼种及5龄以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9厘米才发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温6℃~12℃发病多,14℃~15℃发病少,累计死亡率可达80%,当水温变化或移动鱼体后易发生。

预防 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与卵,一旦发病,将全场鱼销毁,池塘消毒3个月后,再重新放养健康鱼。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⒈水霉病该病是鲑鳟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

病原 该病病原为藻菌纲内的水霉、绵霉、丝囊霉、腐霉等霉菌,它们都具有细长的菌丝,其菌丝的一端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里,吸取营养,另一端大部分伸出体表,形成灰白色棉纤维状绒毛。其无性生殖是由菌丝形成厚垣孢子或由动袍子囊产出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则由菌丝生出藏卵器、藏精器,精子与卵球结合产生卵袍子。

症状 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吸收皮肤养料,向外长出棉毛状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病鱼食欲减退,瘦弱而死。孵化中的鱼卵也常感染霉菌,绒毛状的菌丝会把鱼卵粘成一团,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鲑鳟鱼类的卵孵化时间较长,更易遭受其危害。

防治 水霉菌基本上属于腐生性,在鱼的伤口寄生,多数情况下是继发性病原体,健康鱼体通常不被侵染。在鱼卵孵化中,也是首先侵入死卵及未授精卵,然后波及好卵。因此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注意放养密度,改善鱼的生活环境,提高鱼的活力是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条件。在鲑鳟鱼类孵化过程中需先剔除死卵,采卵后一周内用4ppm~5ppm孔雀石绿溶液药浴两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隔3日~4日反复进行。对病鱼也可采用上述方法,因一次处理难以痊愈,需隔3日~4日反复处理。或用60ppm~70ppm孔雀石绿溶液药浴10秒钟也有效果。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试验站采用每5天用1/30万孔雀石绿溶液流水浴40分钟的办法孵化虹鳟,效果很好。

⒉烂鳃病

病原 由粘细菌侵入鱼的鳃部而引起鳃丝出血、腐烂。

症状 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多在水面或出水口处缓游,行动缓慢,严重者赶也不走,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瓣缺损,粘液明显增多,鳃色变浅,严重时菌体覆盖鳃表面,使鳃丝粘结成棒状,丧失正常呼吸能力而死亡。

防治 “强氯精”03ppm~04ppm全池泼洒;15ppm的硫氰酸红霉素全池泼洒;3ppm~ 4ppm的土霉素全池泼洒;1ppm~2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用适量的硫氰酸红霉素或土霉素、呋喃唑酮拌药饵投喂,如内外结合效果会更好;用2%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分钟;1/2000 硫酸铜溶液洗浴30秒;1/10000硫酸铜溶液洗浴5分钟;1毫克/升呋喃剂洗浴1小时。严 重时以上方法3天~4天重复1次。

⒊烂鳍病

病原 主要是由屈挠杆菌引起的。

症状 水温15℃以上时容易发生,发病时先是背鳍或尾鳍外缘的上皮组织增生呈灰色, 随后向基部扩展,最后鳍条分散,残缺不齐,严重者影响吃食,甚至死亡。

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VA和VD(每百公斤饲料VA70万、VD5万国际单位);在饲料中混和0 1%的呋喃唑酮,连续给药4天;在饲料中加喂1%左右磷脂;1/2000硫酸铜溶液洗浴30秒 ;1毫克/升呋喃剂洗浴1小时。

⒋弧菌病

症状 眼球突出、出血等,肌肉出现出血呈火烧伤状,患部肿胀、糜烂、坏死。鳍基部、体表、口腔、肛门出血。肠管充血、发炎、无弹性。肝脏出现血斑,脾脏肥大,肾脏肿胀。

预防 磺胺类药物拌饵投喂,每公斤体重给药75毫克~100毫克,连续1周,第1天药量 加倍;呋喃唑酮在饲料中按01%混合投喂,连续1周。

⒌内脏真菌病

病原 水霉。

症状 病鱼一般腹部膨满,腹部体表具红斑,解剖腹部可见内脏团表面覆盖细的菌丝,胃、鳔、肝有红斑。最初感染胃部,在胃内充分发育,菌丝穿越胃壁,在腹腔内发育,引起 腹水,并侵入附近器官以及腹膜、肌肉。病鱼死后,菌丝伸出腹壁。

预防 100ppm亚甲兰能够阻止其发育,用其消毒鱼池可以减少感染。

⒍肠道真菌病

病原 为接合菌纲,虫霉目,蛙粪霉科,蛙粪霉。

症状 病鱼前腹部及肛门前部明显膨胀,形成两处白色突出,病鱼因肛门堵塞不能排便,不久便死亡。死后腹壁很快烂穿,露出粘滞的内脏。解剖检查病鱼,可见到胃肠外包有一条白色粘稠的脂肪状物质,肠道变粗、色白,肠壁变薄,内部充满菌丝及其分生孢子,肠道末端尤为密集,少数病鱼胃内也有菌丝分布,但未见侵染腹腔及其他器官。

预防 曾采用土霉素、呋喃类抗菌药及灰黄霉素、克霉唑、克念菌素、洗必泰等抗真菌药物拌饵投喂均未奏效。经药物筛选试验,筛选出制霉菌素、大黄、孔雀石绿三种药物对蛙 粪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在鱼苗生产中定期用孔雀石绿消毒鱼池,发病率明显降低。

⒎鳔真菌病

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草茎点霉。其菌丝具分枝及隔膜,长约50微米~100微 米,宽2微米~3微米。萨布罗琼脂上的新培养物呈浅**,随着菌体老化逐渐变为浅粉红色 ,终至黑色,生成分生孢子器,并由其产生无色透明的分生孢子。

症状 患病鱼多为鱼苗和鱼种,病鱼游泳失去平衡,肛门肿胀,鳍出血,皮肤损伤。早期仅损伤鱼鳔,在鳔前端出现一些l毫米~2毫米大的白色区,最初感染部位在鳔管一带,继而鳔腔充满菌丝,鳔壁上皮增生,不久鳔壁被破坏,从而侵染附近内脏器官,有急性炎症反应或慢性肉芽肿,受害内脏有淤血点和坏死区发生。

⒏鱼醉菌病

病原 为藻菌纲的霍弗鱼霉,也有少数学者将其归入微孢子虫类。寄生于鱼体的鱼霉有两种形态,一种为直径几微米至200微米大小不等的多核球状体,另一种则是由其萌发出的 粗而短的菌丝体。

症状 该菌宿主范围较广,海、淡水鱼都可感染,大都寄生于心、肝、肾、脾等内脏器官,也有寄生于肌肉皮肤者,据寄生部位不同,症状多有差异。在欧洲,往往寄生于虹鳟鱼的神经系统,病鱼失去平衡,游泳失常,故得名鱼醉菌病。也有寄生于雌鳟卵巢,而形成不孕症。日本报道的虹鳟鱼醉菌病,则大都寄生于肝、肾脏,在肝、肾上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达正常肝的15倍~25倍,肝色变浅,日本静岗县发生的鱼醉菌病 ,肾脏显著肿大,并有密集的结节,而且引起腹水、腹部膨胀。

预防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美国对感染初期的病鱼,有用2-苯氧基乙醇进 行防治的报道,方法是在每升养鱼用水中加入1%浓度的药液10毫升~20毫升,同时投喂用1 %药液浸泡的饵料。此外,也有用青霉素腹腔注射或用氯霉素以1%的比例混合鱼饵投喂治 疗的。 ⒈小瓜虫病

症状 病鱼体表有许多小白点,即脓泡。鱼群集进水口处,急躁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大批死亡。

预防 1/4000甲醛洗浴1小时,可连续1周,见好转就停用;孔雀石绿03毫克/升~0 4毫克/升停水泼洒,2小时后恢复流水,隔1天1次,连续3次效果好;2毫克/升孔雀石绿 和1/4000甲醛合剂洗浴40分钟,每两天1次,连续3次。

⒉车轮虫病

症状 病鱼急躁不安,呼吸困难,在池底或池角集群,食欲减退,可大批死亡。

预防 孔雀石绿03毫克/升~04毫克/升洗浴2小时,隔1天1次,连续3次;04毫 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比例3∶2)浸洗20分钟~30分钟,不能全池泼洒,这样不安全。

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育

鲑鱼又名三文鱼,是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

三文鱼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生活的极限温度为0~30℃,生长最适水温为16~18℃。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低于8℃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大西洋鲑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可保持其良好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因此,三文鱼的养殖多采用流水养殖,适宜的水流速为2~30cm/s。

三文鱼可以淡水养殖吗

随天保二期工程的启动和林业经营、管理、技术等进一步完善,又加之集体林改在各地全面开展。利用林区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研发新技术为林区提供开发项目与增加经济收入点。结合林区自然河道多,流量小,水体温度低,四周植被覆盖高,四季变化不大等特性,利用林区自然河道发展细鳞鲑鱼养殖,其养殖技术管理粗放,方法简易,既能满足细鳞鲑鱼养殖对环境的要求高特点,又利用了水资源。 (1)场地选择。场地的选择在适宜秦岭细鳞鲑生长的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河床较宽,海拔1100m~1600m均可作为繁育、养殖地。采取整沟封禁养殖的办法进行。

(2)区位条件。林区内或林缘沟系自然河道,水质优良,无污染,水体pH值为65~70,年平均水温12℃以下,上游植被良好,水量充沛,区域内环境相对湿度60%~65%。 在选好的养殖地建一繁殖和培育池

(1)繁殖池建设。在河道较宽地,辟开主河道,因地形建拦水堤。拦水堤建设办法:以河流中心为基点测量河道宽度,开挖08m基础,砌拦河墙,拦水墙高10m,顶宽06m。两侧建防护围堰,围堰高于拦河墙08m,以达到保护、加固拦水堤为目的,混凝土结构,在选建池一侧围堰墙体低拦河墙01m处留引水口,接引水渠,引水口按03m×04m留口下接引水渠。引水口用18Ф螺纹钢按间距003m排拦网,防止石块或杂物进入引水槽。距离拦河墙2m~4m建一池,建池面积(5×10)m2,池深15m,里高外低,池底基上不规则地摆放大小不匀的石块,石块按照由池里向外逐渐增高摆放,铺好后粗沙灌缝铺地,粗沙厚度01m~015m,池壁干砌块石,池与拦河墙之间引水渠连接。引水渠宽度06m~08m,要求进水口高与下池06m~08m,用020mPVC接水入池。

(2)培育池建设。在繁殖池下建一培育池建造方法与繁育池同样。用繁育池排水供培育池,同时在引水渠与拦河墙处设置水闸,在洪水期关小进水,防止暴雨或连雨河水突涨进入引水渠水量过大冲毁引水渠或鱼池。 进水口第一个池建为繁殖池的目的,是因第一池水体含氧量高、温度底,鱼苗成活率高又便于管理。本池在建设初期应考虑,所建池时略深培育池015m~020m。(1)秦岭细鳞鲑成鱼最初性成熟年龄3年龄~4年龄。性成熟个体于2月下旬至4月初活动频繁,产卵期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对产卵池进行喷洒生石灰消毒处理,保持底粗沙厚度030m~040m,水深040m~080m,测量产卵水温,控制在4℃~8℃。

(2)细鳞鲑性成熟个体特征,性成熟个体表现为活动频繁,性情暴躁不安,沿进水口处上蹿,对声音刺激敏感紧张。临产卵期雌鱼腹部白色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外露,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鱼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鱼怀卵量为2600粒~4500粒。注意观察,将性成熟表现明显的雌雄鱼以1∶4比例带水打捞至产卵池。鱼卵初产为淡**,沾附于河底卵石或粗沙上,刚孵化出来的仔鱼靠吸收卵黄囊营养发育,待卵黄囊逐渐吸收后经22小时~24小时体表颜色逐渐转变为黑色素增多即可逐渐上浮,上浮仔鱼体长0009m~001m。(3)产卵管理。产卵期要勤观察产卵情况,有条件地可对产卵池4/5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做到轻进轻出,保持产卵池外围安静,投足含高蛋白精饲料,巡察全池雌鱼排卵情况,雌鱼全部排完卵1天~2天后对产卵成年鱼打捞出转到其他池饲养。仔鱼上浮期间每天用VC、VB剂对全池进行泼洒,药浴用氰霉素或痢特灵药液泼洒以防细菌性疾病。加强产卵池管理,严格控制水温,产卵期细鳞鲑对水温特别敏感。水体温度严格保持在6℃~8℃,注水量保持在140L/s~200L/s,巡察时及时打捞死亡仔鱼,以防止疾病传染或被其他仔鱼吞食。多年繁殖需购外地种鱼或者捕野生优良成鱼杂交改良,确保繁育鱼苗的优良性状。 (1)饲料配置秦岭细鳞鲑主要以天然摇蚊幼虫、虾类为食,也可捕食一些小鱼、陆生昆虫、林蛙等。对人工

饲养的细鳞鲑可搭配人工颗粒饲料喂养,人工饲料主要为面粉、虾头粉、鱼粉、无机盐、维生素等高蛋白饲料。如作为繁育种鱼,在夏末冬初打捞性状优良的种鱼至繁育池,加大高蛋白饲料喂养育肥,冬季可根据天气状况投放少量饲料,初春用改变进水流量大小变化,刺激性发育成熟,为繁殖打好基础。

(2)投喂时间秦岭细鳞鲑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7:30时~9:00时、晚17:00时~19:00时前后,细鳞鲑全天可进食。阴天摄食也较为频繁,投料应选在鱼群活动高峰期投放为宜。每日投喂次数2次~3次,投喂量以单体平均重量乘总投尾数乘十分之一计量,仔鱼采取少量多次原则进行投喂。 做到勤观、勤察、勤巡,每天早、晚2次~3次巡查,巡查包括繁育池、培育池、引水渠、拦水堤、周围设施以及辅助设施,及时打捞淤积在引水口的腐枝枯叶,泥沙确保进水通畅,测定水温、水流量变化作巡塘记录。

鲑鱼在中国内陆那些河流繁育?

淡水能养三文鱼吗

三文鱼有很多种,大部分不能淡水养,少部分种类可以,国内好像有大规模淡水养殖成功的,更具体的请百度,爪机无力

淡水养殖三文鱼是海鲜吗

不是!海鲜海鲜,起嘛要在海里生产的吧!再加上现在那些淡水养殖的也不是三文鱼,是虹蹲鱼!

淡水饲养的三文鱼算不算海鲜

当然是 河鲜 算不上海鲜啊 海水养的和淡水养的 出来之后能是一个味道的???还有 三文鱼可以在淡水里饲养吗

三文鱼到底是深海鱼还是淡水鱼??

鲑鱼又称三文鱼,是深海鱼类的一种,为常用的食品之一。鲑鱼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美洲大湖及其他湖亦可找到。

鲑鱼在淡水环境下出生,之后移到海水生长,又会回到淡水繁殖。鲑鱼会利用太阳和地球磁场的引导,游回它自己的出生地里进行繁殖,而研究发现游进溪流的鲑鱼90%都在同一条溪流诞胆。太平洋品种的鲑鱼,一般在繁殖后数周便会死亡。

它淡水出生,然后移到深海生长,又回淡水繁殖。所以有了你说的那个深海还是淡水鱼的争论。

希望能够帮到你:)

中国人开始养殖三文鱼了,这种鱼还敢吃吗?!

天真,你以为国外养殖的就可以了?我告诉你吧,养殖的三文鱼正常鱼肉是白色的,要让鱼变红就要投喂人工虾青素,人工虾青素是否安全还不为人知,像蔡澜等美食家就公开表明不会使用养殖的了,所以建议你不要吃了。详情参考我回答的另一个问题。

三文鱼是淡水鱼类吗?怎样养,市场前景如何养殖技术有哪些,投资规模多大,资金要多少,要具备什么条件

三文鱼貌似是洄游鱼?你想知道的是纯淡水的虹鳟或者金鳟吧

买回家的淡水三文鱼怎么存活

温度控制在20℃以下,溶氧6ppm以上,这两项是最主要的,其它PH, 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通过换水来实现。

我是本溪艾格莫林的,专业养殖三文鱼,有问题可留言。

三文鱼是淡水鱼还是咸水鱼

三文鱼就是大马哈鱼,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中成长,最后回到淡水中产卵然后死在淡水里。这算淡水还是咸水我真不知道。

三文鱼可家养么

最好不要家养,三文鱼是一种珍贵的鱼类,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另外三文鱼是一种很好的可食性高蛋白高营养的鱼类,想吃的话可以自己去买,大补品!!!!还是少吃为妙。

鲑在海洋中为银白色,但生殖季节则体色发生变化,不同的种体色的变化亦不同。此时雄鱼通常出现钩状的腭。太平洋鲑的体色变化十分明显。成年的鱼於春季或秋季溯江河而上,一路并不觅食,但也会吞食鱼饵。产卵场可能离海不远,但大鳞大麻哈鱼及大麻哈鱼需游3,200公里(2000哩)以上到育空河河源去产卵。洄游的鲑为本能所驱使,抗激流,跃过高水头,最后才达到产卵场。即使内陆河中的鲑在水深的湖中成熟后,也要上溯支流的河溪去产卵。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鳟鱼 疾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