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现在养殖的大多为东亚飞蝗。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科总共有 223个属,859个品种,东亚飞蝗是其中较优良的可食品种之一。
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人工繁育的情况下山东各地可生长三代。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到幼蝗大约要7-15天,再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从卵到出售50天左右,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可达40斤左右,按目前的市场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创利,一只雌蝗一生可产卵60—12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
量77%,此外还富含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和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据『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气短、破伤风、麻疹不出、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降压减肥、滋补强壮、健脾益胃的保健功能。
牛蝗如何养殖?
应该是稻蝗和东亚飞蝗
1稻蝗
外观特征:体长♂21~31mm,♀26~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脚绿色。生态习性:本种是平地与低海拔地区草丛间极常见的蝗虫。成虫除了冬季外,几乎随处可见。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虫。 生活环境:平地地区、低海拔地区〈800公尺以下〉。 生活小环境:草丛环境。 食性:植食性昆虫,包括植物各部位与腐果。 活动时间:昼行性昆虫。
2东亚飞蝗
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现在人工养殖可以转换为每年四代。 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1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20公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卖钱,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35~9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9.5—51.2mm,雄成虫33.5—41.5mm。体黄褐色或绿色。触角丝状,多呈浅**,有复眼1对单眼3个。复眼后具淡色条纹,前下方生暗色斑纹。前胸背板马鞍状,隆线发达。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肠节中部,具暗色斑纹和光泽。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半部黑色,近端部有黑色环,后足胫节红色。在田间受环境条件影响,往往形成群居型和散居型两大类。卵粒长约6.5mm,浅**,圆柱形,一端略尖,另端稍圆微弯曲。卵块褐色圆柱形,长 53—67mm,略弯,上部稍细,卵块上覆有海绵状胶质物,行卵粒排在下部。若虫又称蝗蛹,体型与成虫相似。共5龄。生活习性 北京、渤海湾、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年生2代,少数年份发生3代;广西、广东、台湾年生3代,海南可发生4代。东亚飞蝗无滞育现象,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山东、安徽、江苏等二代区,越冬卵于4月底一5月上中旬孵化为夏蝗,经35—40天羽化,羽化后经10天交尾7天后产卵,卵期15—20天,7月上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孵出若虫称为秋蛹,又经25—30天羽化为秋蝗。生活l5—20天又开始交尾产卵,9月份进入产卵盛期后开始越冬。个别高温干旱的年份,于8月下一9月下旬又孵出3代蝗蛹,多在冬季冻死,仅有个别能羽化为成虫产卵越冬。成虫产卵时对地形、土壤性状、土面坚实度、植被等有明显的选择性。每只雌蝗一般产4、5个卵块,每卵块均含卵约65粒,飞蝗成虫几乎全天取食。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10天、性器管成熟之前。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3天。至于散居型飞蝗,当每平方米有虫多于10只时,有时也会出现迁飞现象。群居型飞蝗体内含脂肪量多、水分少,活动力强,但卵巢管数少,产卵量低。而散居型则相反。飞蝗喜欢栖息在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或水位不稳定的海滩或湖滩及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的夹荒地上、生有低矮芦苇、茅草或盐篙、莎草等嗜食的植物。遇有干旱年份,这种荒地随天气干旱水面缩小而增大时,利于蝗虫生育,宜蝗面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蛙类等。
如何解决人工养殖蚂蚱的负外部性
在牛蛙幼蛙期,投喂的饲料应以活昆虫为主,也可以加入一些蚯蚓、小鱼等,当养上一年后,牛蛙的性腺发育成熟,这个时期的饲料以小型昆虫及水生动物为主。因牛蛙对温度非常敏感,如果气温低于十度应及时进行保温防寒。
一、幼蛙如何养殖
这里指的幼蛙指的并不是小蝌蚪时候的牛蛙,而是指身躯早已变形后近两个月左右的小牛蛙,这时小牛蛙的体重仅仅只有20克左右,这时我们给小牛蛙进行喂食的话,饲料应该是已活昆虫为主,可以准备一些小蚯蚓及小鱼之类的,另外幼蛙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为了能够让幼蛙适应吃死物的习性,让其慢慢转变过来,我们可以在喂食先将死物放在饲料的盘中,随后再放入一点活的物种到饲料盘中,例如准备一些活蚯蚓,这样能够让牛蛙产生一定的错觉效果,让它以为都是活的物种,之后再一点一点转换过来。幼蛙的放养量可以为一平方米100只,如果是在满了四十日龄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只每平方米。
二、牛蛙的养殖重点
一般幼蛙的养殖,养上上一年左右,它的性腺就已经发育成熟了,一只成年的幼蛙标准的体重都能达到250g以上,一般达到这个标准的就是能够上市售卖了。成年的幼蛙进食对象一般多以小型昆虫以及水生动物,像蚯蚓及小虾之类的都可以是它的食物,如果幼蛙经过饲料驯化之后它也是能够改变食性的,也可以将蚕蛹啊什么的家畜的内脏当做饲料喂食,因为牛蛙都是昼伏夜出行,属于夜行类动物,所以我们在喂食时间上作出调整,尽量在晚上,一般都是在傍晚进行喂食,喂食必须一次性喂够,因为如果饲料不够的话就会出现相互抢食,互相残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饲料不能够太过的单一,否则的话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发生维生素缺乏等一系列疾病,一旦患上这类疾病就很容易引起牛蛙的皮肤病。
三、牛蛙养殖的两种方法
1、集约的养殖方法
这种方式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集约的养殖方法就是高密度化的养殖方法,既可以单独的养殖牛蛙,也可以将牛蛙和鱼混在一起进行养殖,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蛙池的水深在一米左右为最佳,也可以在蛙池里面放上一些水生的植物,让它能够栖息在上面,可以种植一些荷叶啊之类水生植物在蛙池中,一般放养的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为准。
2、半开放式养蛙半开放式养蛙就是在大一点的水面上投放幼蛙,饲料多用天然的饵食,外加一点人工饲料为最佳。
四、牛蛙的养殖注意事项
1、牛蛙一般对温度极其的敏感,如果气温低至十度的话它就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如果温度低于零下后牛蛙就会直接被冻死,另外如果温度太高的话也会造成热死的可能性,牛蛙的最佳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度。
2、湿度对牛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没有任何保护组织,所以牛蛙生长环境太过干燥的话也会影响到它的生长,如果直接对其晒半个小时左右能够直接晒死。
蝗虫专家进来解答一下
如何解决人工养殖蚂蚱的负外部性,人工养殖最好选棉蝗、东亚飞蝗等品种,适应能力更强,市场前景也好。
场地搭建:选光照足、通风好、地势高的地方搭建场地,土壤最好是砂质土,在地面上铺一层叶片方便进食。
饲养管理:幼蝗生长期间要保证饲料充足,一般换皮五次后基本成熟了,这时就可留下产卵蝗虫,其他的了捕捉上市。
蚂蚱养殖,怎么养温度,湿度,干度多少,
蝗虫虽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并不是什么样的蝗虫都能吃的,有的吃了可能会造成过敏。现在一般人工养殖的蝗虫都是东亚飞蝗或者中华稻蝗,营养价值高而且不会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
至于现在能不能代替牛奶来补钙,倒是没有研究过,但平时多吃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蚂蚱俗称飞蝗,是公认的害虫,它危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蚂蚱多了被称为“蝗灾”,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然而有人却在样蚂蚱,他们养殖蚂蚱的主要经验是:
(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
丰富,内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
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
风、发热、平喘、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繁殖两代,夏蝗和秋蝗。
(二)蚂蚱养殖棚的建造
因为蚂蚱有飞翔的习性,必须采用棚养,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结块的砂壤土便于产取
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上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蚂蚱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的面积,可利用院内外
空闲的地方,用角铁、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一个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
员进出棚的方便之用,棚的高度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
(三)蚂蚱的养殖管理
蚂蚱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最高发育温度40℃,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于14℃或
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
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均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剧将其拨到棚内
的食物上,经10-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日龄的蚂蚱还应注意防
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需27-35天的时间,这期间每5-7天蜕一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产卵70-100粒,因蚂蚱
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它们的群居和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生殖产卵,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
的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用要及时出售,另外需要注意和提醒的
是,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购买,引进蚂蚱或卵均可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