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材料
蛇鲠鱼1斤,丝瓜1根,姜适量,盐适量
做法
1将鱼洗净,烧热油锅,下鱼煎一下。
2加水烧开。
3下丝瓜再煮开加盐调味就可以了,很简单,很美味的汤就出锅了。看图就明白。
菜谱简介 蛇鲠鱼,沿海的一种小鱼,样子长的像泥鳅,不过比泥鳅丑多了,哈哈。那天去买菜,见到有蛇鲠鱼还是活生生的,卖鱼的说很补血,用来煲汤很好喝,说那种鱼不用宰的,鱼血很补血的,而且也没什么内脏,就用姜起过锅就可以用来煲汤了,我就买了一斤多回来煮汤。 蛇鲠鱼汤鲜美无比,浓厚香甜,不试过你还真不知道,呵呵。
怎样养蛇
黄鳝 (Monopterus alba):无鳞,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用口到水面呼吸,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所以显得喉部肿大。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生殖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生殖一次后,转变为雄性,这种雌、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俗称:鳝鱼、鱓鱼、罗鳝、蛇鱼。英文名:Ricefield eel 。
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倒“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润滑无鳞。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黄鳝的体色常随栖居的环境而不同。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产此鱼。国外达朝鲜西部、日本南部、菲律宾、爪哇及缅甸。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每1百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脂肪09-12克,钙质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维生素PP)、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黄鳝不仅被当作名菜用来款待客人,近年来活运出口,畅销国外,更有冰冻鳝鱼远销美洲等地。黄鳝一年四季均产,但以小暑前后者最为肥美,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颜面神经麻痹。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黄鳝的血液有毒,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黄鳝的养殖
黄鳝是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的鱼类,又称鳝鱼、尤蛇、蛇鱼、血鳝。
黄鳝生活于水体底层,喜穴居,常在湖沼、河流、塘堰、沟渠及稻田等水底或堤埂处挖穴栖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黄鳝的活动习性是昼伏夜出,即白天静卧洞内,晚上出洞觅食。可根据此习性进行夜间捕捉。黄鳝的鳃呈退化状态,主要依靠表皮和辅助呼吸器官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因此在氧气含量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据此,人工养殖的密度可以加大。黄鳝体表的粘液丰富,只要保持体表潮湿,就不会死亡,因此运输十分方便。
黄鳝的食性以底栖动物性食物为主,如水蚯蚓、螺蚌、蝌蚪、小型鱼虾等。另外也摄食一些腐屑和藻类、瓜菜等。
黄鳝的繁殖习性有许多特殊之处。雌黄鳝生殖腺左右大小不一,右侧发达,左侧退化。一般2龄鱼可达性成熟。黄鳝繁殖最大的特点是有“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间到第一次性成熟是雌性个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变为精巢,第二次性成熟时则排出精子,以后终生为雄性。若以黄鳝的长度来划分,则体长在22厘米以下者全为雌性;36厘米左右,雌雄个体数各占1半;53厘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雄性。黄鳝的产卵期在4~8月,怀卵量较少,一般为500粒左右。产卵时亲鱼常在其穴居的洞口吐泡沫,卵就产在洞口附近的水生植物根部或石缝间,泡沫有保持鱼卵的作用。受精卵一般8天左右孵出幼鱼,孵出后12天左右,幼鱼可主动游泳、觅食,这期间的幼鱼靠雌雄亲鱼保护,依靠卵黄囊营养。
黄鳝的生长较缓慢,1龄鱼可长至20厘米,2龄鱼长至30厘米,3龄鱼可长至40厘米。人工养殖的黄鳝,其生长速度与饵料充足与否有关,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长得快。
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
蛇头鱼和其他灯鱼,神仙鱼一起养在鱼缸吗?
养蛇技术大全
第一讲 蛇的生活习性和蛇场建设
蛇是爬行动物,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蛇类有2600种左右。我国有17O多种,多数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各省区,由于气温干燥寒冷,蛇的种类较少。
蛇全身是宝,食蛇和利用蛇来医治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蛇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滋补强体的作用;蛇皮是名贵的制革原料;蛇胆,蛇干可以制备多种药物;蛇毒更具有防治癌症的特殊疗效,就连蛇血,蛇蜕等也均可人药。
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的扩大,自然界中野生蛇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了满足人们对蛇的需求量增大的需要,人工养蛇,作为一门新兴的养弦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以无毒的黑眉锦蛇、王锦蛇为例,讲一讲经济类食用蛇养殖的方法。
第一节 蛇的生活习性
蛇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气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蛇类主活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 一30度之间,气温过高或过低,蛇的活动量减少,进食量也相应的减小。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蛇的生活习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由于白昼温差的关系,不同的蛇种,还具有不同的昼夜活动规律,这是蛇对温度条件的一种适应特性。,除了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外,蛇类的昼夜活动的规律,主要决定于被捕食对象的活动时间。
每年的三月,惊蛰至清明之间,蛇从冬眠中苏醒,如果遇到天空晴朗、气温较高的天气。蛇便会纷纷从冬眠处出,在洞口附近、向阳背风的地方,沐浴第一次阳光的瘟暖,蛇类性成熟后,在每年冬眠后第一次肠皮时便开始交配。所以雄蛇出蛰后,并不是立即寻栽食物,而是追逐交配伴侣。这段时间是蛇的寻偶交配阶段。
在自然环境下,每年的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动时期,夏季的7、8,9三个月,是蛇最活跃的时期,这段时间,蛇四处游动,到处觅食和繁殖,同时,还经常到水边饮水和洗澡,但是,当气温高于40度时,蛇便会寻 找树荫、草丛等阴凉处躲避高温。
秋未来临,气温降低,蛇便会转入地势较寓的干燥洞穴,草堆或树洞,不再进食,准备冬眠。初冬季节,气温下降到10度以下,蛇便停止活动;降到6度以下,蛇进入冬眠状态。一般来讲,雌蛇最先进入冬眠,然后是雄蛇、幼蛇。
冬眠是蛇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遗传特性。冬眠时,蛇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状态,经常可以看到同种或不同种的蛇几十条或成百条地群居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温度升高几度,并且能减少蛇休中的水分散失。
由于蛇在冬眠时不进食,但又消耗着自身的营养,所以死亡率较高,在自然条件下,冬眠期蛇的死亡率会达到35%一60%。
蛇是卵生或卵胎生,卵是白色或白褐色,卵壳柔韧。常粘成团,一般一次产卵十几枚。卵胎生的本质也是卵生。不同的是卵在受精后,并没有从母体中排出,而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蛇后才产出。
蛇主要以活的动机为食。从蚯蚓、昆虫、鱼、蛙、鼠、鸟,到小型兽类等。蛇的食性,也就是吃哪些食物,或以哪些食物为主,往往受到它栖息环境的限制。同时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蛇的食性。
在自然条件下,蛇忍耐饥饿的能力很强,常常可以几个月、甚至一年不进食,仍然可以生存。在饲养的条件下,依据饲养目的的差异,可在1一3周喂食一次。
蛇眼位于蛇头部的两侧。蛇类的眼没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所以说蛇的眼睛永远是张开着的。蛇的视力较差,对静止的物体反应迟钝。只是在观察运动的物体时,才有比较敏锐的反应。这也是蛇类一般只吃活食的原因。
蛇类从身体外形上看,是没有耳朵的。但蛇体内部有内耳和听骨。因此,蛇虽然不能接受空气中传来的声音,但通过紧贴地面活动的身体,声音的波动经过听骨传进内耳,蛇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地面震动传来的各种活动信息,从而产生听觉。
蛇的嗅觉器官主要是犁鼻器和舌。蛇的舌头有细而分叉的舌尖,舌尖经常从口中伸出,搜寻空气中各种物体的气味,当舌尖缩回口腔后,通过梨鼻器的嗅觉反应,从而使蛇产生嗅觉。
据理论上介绍,蛇在觅食和对周围环境判断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嗅觉。
第二节 蛇场的建设
蛇场的规模大小,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的财力;二是市场的需求量,在有了稳定的市场需求量的前提下,确保蛇场安全可靠性的条件后,以最低的造价,先简后繁、逐年完备。
蛇场的场地应选择在地势高、干燥、土质细密、向阳但又便于引水的地方。蛇场的规模大小可根据养蛇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平均每平方米养大型蛇1一2条;中型蛇 5一10条。不过,即使所养的蛇不多,为了让蛇有适当的活动场所,—个单元至少不要小于20平方米。
蛇的栖息场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露天的蛇园;二是室内的蛇园,又叫房舍式蛇园;三是蛇类用于过冬的地下蛇窖。
露天的蛇园可为圆型、正方型或长方型。周围要先砌2米高的围墙。围墙的基础深入地面05一08米。基础需用砖、水泥修砌。防止老鼠打洞,造成蛇的逃失。
墙的内侧应粉光滑,四角应做成弧形,不可砌成直角,墙角的上部用木条钉上一块塑料布,用来阻挡蛇向上爬行。围墙可做门或不做门。不做门可以借助梯子进出,如果设门,门应该向内开启。在进出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防止蛇趁机逃出。蛇园的南端要修建一个面积8平方米左右、水深0、5米,供蛇类饮水、游泳、以及饲养人员投放食、物用的小水池。
也可以在蛇场的中间挖一个大水池。池中可以种上莲菜、浮萍等水生作物。放养一些青蛙、牛蛙、泥鳅等动物。这样的水池,蛇类既能在这里饮水降温,也可以使池子成为蛇的活饲料的天然生殖场,减少人工喂养蛇的辛苦。
蛇园里要种一些小树和草。小树要选低矮树种、离围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草的种类以株短、耐踏为好。也可以种上一些时令季节的蔬菜,或花生、白薯类的地表作物,即可为蛇的活动遮荫,又可引来小昆虫等蛇饲料的飞临,同时也是蛇自然繁殖的场所。
蛇窝要建成立体式。这种蛇窝的优点是:在有限的面积内,可以让蛇能够自行挑选栖息地,温度和湿度有多个层次,方便人们的观察管理。
立体式蛇窝一般要修建在蛇园的东、西两侧,这是考虑到北面不易采光,南面容易使蛇受到暴晒的原因。
蛇窝可以用普通的红砖按门字型摆成深一米左右、高两层、长2一5米不等的格子。为了节省地方,也可以修到8一4层高。这种蛇窝的上下层之间、左右窝之间不要连通。修建蛇窝时,用土和成泥浆堆砌就可以,不要用沙灰修砌,防止对蛇造成刺激,使蛇不愿人窝。
蛇窝修好后,要用土在蛇窝的顶部堆20一5O厘米。用来增加蛇窝的保湿保温作用。
如果在室内修建蛇窝,沿墙按两砖的深度把砖摆放牢固,高度不要超过15米就可以。
在蛇场附近,应考虑修建蛇的饲料养殖场。面积的大小以养殖蛇的数量多少而定。平时放养一些蛙类、泥鳅、鼠类等动物,作为蛇类饲料的基本来源。
第二讲 越冬室修建和蛇的繁育
第一节 蛇的越冬室修建
蛇的越冬室可以建在室内,也可以建在室外。室内的越冬室在利用原来的室内蛇窝的基础上,要增加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泡用来加温。但不要用木碳、木柴升火加温。那样会污染空气,损害蛇的发育,重则还会造成蛇的死亡。
室外的越冬室有简易和永久型两种。
简易的越冬室可以在蛇园的地下就近修建。
在地下水位低,土质较密,适合做地窖的地区可以选择地势高,干燥的地方,挖一个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的地窖。地窖的顶部,距地面不能少于15米。在地窖的壁上,挖一些让蛇类栖身的洞穴,洞穴的间距根据土质的密度情况而定。洞穴的大小以高20厘米、深度在80厘米左右,宽30厘米为好。地窖的入口处要加盖。在下窖的竖井上,挖一些凹槽,方便上下迸出蛇窖。
永久型蛇窖的修建方法是:在地面上挖一条深25米左右、长15米、宽2米的深沟。用水泥、沙土、碎石子的混凝土做底,并要有防水层。四周用砖砌好墙壁,用水泥抹光。顶部用予制板做盖,进出蛇窖的口可以修在蛇窖的中间部位。两头各留一个通风口。再在蛇窖的上面覆盖上15米左右厚的土,然后把土砸实。
蛇窖的进出口和通风口都要加网加盖,用来保温和防上蛇类逃。
第二节 蛇的交配与产卵
雌蛇和雄蛇在外形上的区别不太明显。通常雄蛇靠近肛门的那段尾巴较为膨大,尾巴也长些。并且自前往后,渐渐变细。雌蛇的尾巴自肛门后一下子变细了。
从外形上辨别蛇的性别,不一定准确。最可靠的办法:还是检查蛇有无雄性交配器。办法是:将蛇尾巴的腹面向上,用手指按在肛门后数厘米处,自后向前挤压。若为雄性,从蛇生殖孔内会伸出两条带肉刺的交配器;雌蛇则没有。这种方法也实用于幼蛇。
蛇一般在春未夏初交配。交配前大多是雄蛇主动寻觅雌蛇。雄蛇跟踪雌蛇皮肤和尾部性腺释放出的激素气味寻到雌蛇后、缠绕雌蛇。而雌蛇常伏地不动。每次交配时,雄蛇仅使用其两侧半阴茎中的一个。
蛇的交配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短的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长的可达到24小时左右。交配时,蛇较平日更有攻击性,若受到外来惊扰,会给予猛烈的攻击。雌蛇交配后,并不一定立即发生受精的作用。精子在雌蛇的输卵管内可以存活4一5年。人工饲养的雌蛇交配一次后,可以连续3一4年产出受精卵。
在交配季节,雌蛇只与雄蛇交配一次;而雄蛇可以和多条雌蛇交配。所以,蛇园内蛇的雌雄搭配以6:1左右为好。蛇类是卵生或卵胎生。有些蛇产卵,有些蛇可以直接产出小蛇。交配后,经过1到2个月,雌蛇开始产卵。有的蛇产卵一次完成,有的蛇则是分几次产完。在蛇产卵期间,要经常检查蛇窝。发现有卵后,应及时取出,移放在地表植物的叶下,如花生、白菜,罗卜等,用于避荫。然后每隔十天检查一下卵的情况,同时翻一下蛇卵。
第三节 蛇卵的孵化
人工孵化,可以用陶缸、木桶或纸箱等作为孵化工具。容器的大小根据孵化卵数的多少而定。容器的底部先用洁净的新土或沙上,均匀的铺上80厘米,掺人少量清洁的水,然后把土压实。土的湿度应在70%左右。一般掌握在用手捏时可以成团,撤开即散为好。土要每周更换一次。蛇卵要一排排横放在容器内,不能竖放。卵的上面可以放一些干净、新鲜的青草。每两天检查一次。如果发现青草变质,一定要及时更换。湿稻草容易霉变,最好不要使用。容器上最好加一个盖子,盖子不要盖的太严,做到即可透气,又可以防止敌害,如果用纸箱孵化,可以放一块大小合适的毛毯或棉絮。
为了让卵的四周接受的温度和湿度较为均衡,每隔7 一10天翻一次卵。同时检查有无未受精卵和死胎。一旦发现,要立即取出。
未受精的卵或死胎放置较久,就会变质破裂,从而污染其它正常蛇卵。一般来讲,孵化一段时间后,可以明显的看到,未受精卵呈混圆形,壳体发硬;死胎卵内则可以看到未成形蛇不动,并且蛇卵的下凹处小而且少。正常的“蛇卵孵化一段时间后,蛇卵有明显的下凹处,孵化25天左右,用手触摸蛇卵,可以感到有心脉跳动的感觉。
如果发现有蚂蚁爬人蛇的孵化箱,一定要立即把蚂蚁清除。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黄鼠狼会偷吃蛇卵。所以,还要特别注意门窗的密闭。
卵的最适宜的孵化温度在20一30度之间。要在孵化容器内放人一个温度计,以便掌握合适的温度,如果温度过低,可以在蛇箱或其它孵化蛇卵的容器中,放上一根适当长度的木棍,根据容器的大小,悬挂一个功率合适的灯泡,以增加容器内的温度。
卵的最适宜的孵化湿度在50%一90%之间。湿度过高,卵容易感染霉菌。在孵化蛇卵的容器内还要放一个湿度计,在湿度过高时,可以打开盖子,并悬挂灯泡,促使潮气的散发。湿度过低,可以每两天更换一次覆盖蛇卵的青草,来逐渐增加孵化处的湿度。
需要提醒的是:孵化的温度在20一3O度之间时,孵化出来的蛇有雄有雌。如果温度低于2O度,湿度高于,孵化期将延长,并且孵化出来的蛇全是雌蛇,而雄蛇将变为死胎。
如果发现蛇卵的表面有霉菌,可以用绒布擦去霉菌。然后用毛笔沾上灰黄霉素,轻轻的涂抹在擦去霉菌的部位。凉干后放回原处。或用1:1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去霉、菌、凉干后放回原处,不能使用软膏类的抗菌药。软膏会堵塞蛇卵表面的气孔。导致胎胚窒息死亡。
蛇卵在孵化期间、黄鼠狼、老鼠、蚂蚁等均会侵袭蛇卵。为保证蛇卵的顺利孵化,要注意检查孵化地点的密封情况。防止蚂蚁类的敌害人侵,可以在孵化容器的周围撒一些生石灰、碎鸡蛋壳。如果是在缸内孵化,可以在缸的四周打一些农药,或是在缸的四周挖一条小沟,放人水。这些措施,都可以起到预防蚂蚁的作用。
幼蛇出壳前,它的吻尖的骨头上有临时性的“卵齿”,它能起到象刀划破皮革的作用,经它在卵壳上划后,卵壳就会出现一道裂口。这时;蛇卵内仍有不少蛋白质的液体,能够起到润滑作用,经蛇头拱上几下,幼蛇就可以顺利的地钻出蛇卵。
饲养幼蛇的初期,可以用木箱、水缸或在室内单独修建幼蛇饲养池进行饲养。容器的大小根据饲养蛇的数量而定。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15一20条左右。
修建幼蛇池,高度不要低于一米。拐角的地方要有一厘米厚浩净的土,然后把土扫平。洒人少量的水,以土壤表层微湿即可。
在容器内可以放一些瓦片、砖块等物品,使幼蛇能够自行选择栖息的地方。放养幼蛇前,应先将室内、池内用高锰酸钾溶液,按1:1OOO的稀释度,给室内,池内消毒。消毒后稍候十多分种,就可以放人幼蛇了。
放养幼蛇一个月后,要取出幼蛇,再按原来的方法,把池子消毒一次。
两个月后,幼蛇就可以放人蛇园自行捕食了。但一定不要和成蛇混养,否则,会被成蛇吃掉
黑鱼的肉质肥美市场销量好,黑鱼哪个季节开始养殖最合适?
这种是不行的。掠食性鱼类很显然不适合混养。
神仙鱼不能跟灯鱼混养,不要和小型鱼进行混养,因为是非常容易出现撕咬的情况的。
神仙鱼性格并不温顺,有领地意识,对于饲养的水质并无太多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鲤科的虎皮鱼,这种小鱼经常喜欢啃咬神仙鱼的臀鳍和尾鳍,虽然不是致命攻击,但为了保持神仙鱼漂亮的外表,尽量避免将神仙鱼和它们一起混合饲养。
:
1、蛇头鱼
是鳢科、鳢属鱼类。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有黑色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间有不规则斑点。头长,吻短圆钝,口大,牙细小。眼小,鼻孔两对。体背部及体侧暗黑色,腹部色较淡。体侧有许多青黑色不规则花斑,头侧自眼后有3条纵行黑色条纹。
2、灯鱼
灯鱼最初为一类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小型灯科鱼类,主要为小型加拉辛鱼,近年由于模拟“热带雨林”的水草造景缸而从西欧的荷兰一直热到大陆,作为水草缸和水陆缸的重要主角。
3、神仙鱼
神仙鱼,(学名:Pterophyllum scalare)又名燕鱼、天使鱼、小神仙鱼、小鳍帆鱼等,丽鱼科,天使鱼属,原产南美洲的圭亚那、巴西。
神仙鱼背鳍和臀鳍很长并且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鳍帆鱼之称。从侧面看神仙鱼游动,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鱼又称燕鱼。
神仙鱼体长12-15厘米,高达15-20厘米,腹鳍演化成触须长如流苏、尾柄短,上下端延长。分为长尾、中尾、短尾,胸鳍无色透明。神仙鱼性格文静、泳姿潇洒、宜混养,被誉为“热带鱼皇后” ,适宜水温26℃-32℃。
虽然前几年蛇头鱼的行情不是很理想,甚至一度下道,但从去年开始,蛇头鱼的行情逐渐回升,蛇头鱼的价格也比较理想。这其实与人们对蛇头鱼的了解逐渐增多有关,而且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对一些高档物品的消费能力增加,特别是对一些保健型食品更加关注。另外,前几年,乌鳢市场遇冷,很多养殖户放弃了养殖乌鳢,导致乌鳢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目前,蛇头鱼的行情还不错,但想养殖的朋友最好做好当地的市场调查,毕竟不同地区的行情会有所不同。蛇头鱼生长较快,一般养殖120天左右,体重在3斤左右就可以上市销售。鱼苗的质量、池塘环境和养殖技术都会影响蛇头鱼的养殖周期。对池塘和鱼苗的日常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养殖周期。蛇头鱼一般是在5-7月份,养殖蛇头鱼的环境、技术质量和投喂的青虫饲料都会,影响蛇头鱼的养殖周期蛇头鱼养殖120天左右普遍3斤重就可以上市,在养殖过程中,对池塘和鱼苗做好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可以有效缩短蛇头鱼的养殖周期。
鱼塘的选择:乌鳢最好选择水质丰富的池塘和无鳞的位置,根据鱼塘面积的多少确定,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以防止乌鳢逃逸,但要在池塘下部加网,池塘周围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供乌鳢栖息。池塘卫生:选好鱼池地址后,先将池中的水放掉,用150公斤生石灰水/亩的比例对池塘进行泼洒消毒,也可以用工具将池中的淤泥翻开进行彻底消毒,7天后再将蛇头放进池中1米深的水中并施以肥水。
放养鱼苗:放养鱼苗前,将规格相近的鱼苗分类,放养鱼苗前用4%的盐水浸泡黑鱼苗10分钟左右。尽量将规格相同的鱼苗放养在同一鱼池中,以保证生长速度相同。放养密度:放养鱼苗尽量选择规格相同的,密度可根据鱼苗规格、水体和注水条件确定,一般3-5cm鱼苗放6-10万/亩,10-15cm鱼苗放4-6万/亩,20cm左右鱼苗放2万/亩。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