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野生的刺鳅能吃吗?

   2023-05-30 互联网艺莲园14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野生的刺鳅是可以吃的,味道极佳。刺鳅俗名刀鳅,一般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区。小时候在我们南方的塘里面还经常能钓到,野生的个头比较小,和泥鳅差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它背部的鳍,如果从手中滑过能划出一道口子,所以我们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野生的刺鳅是可以吃的,味道极佳。

刺鳅俗名刀鳅,一般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区。小时候在我们南方的塘里面还经常能钓到,野生的个头比较小,和泥鳅差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它背部的鳍,如果从手中滑过能划出一道口子,所以我们钓上来也不敢去抓。

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口感和营养价值极高。做法和泥鳅差不多,烹饪可以炸、炒、煮好几种方式,加入紫苏会去腥,闻起来会更香。

刺鳅的养殖建议直接买种苗,因为繁殖技术和条件比较苛刻,一般人很难掌握。

成鱼养殖一般在每年5月份左右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尾每亩的样子。一般十个月左右成鱼能达到达200克以上。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中华刺鳅(学名:Sinobdella sinensis)是刺鳅科鱼类,是刺鳅属中唯一的物种,分布于中国和越南的亚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

中华棘鳅

拉丁学名

Ocosia fasciata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鲤形目 Scorpaeniformes

亚 目

鲤亚目 Scorpaenoidei

鲤科 Scorpaenidae

线鲉属 Ocosia

中华棘鳅

1分类编辑

这一属的分类学地位一直是有争议的,目前其被放在棘鳅科中,作为这一科里其他类群的姐妹群。这一物种曾被分类到鳗鳅科中,但证据表明与中华刺鳅的关系不大。

形态特征

鼓腹咝蝰(5张)

体细长而呈圆柱状,头部膨大,颊部隆起。吻短而扁平;口开于吻端,斜裂;上下颌均具齿。眼甚小,隐于皮下。鳃裂在腹侧,左右鳃膜愈合。没有胸鳍与腹鳍;背鳍与臀鳍也都退化成皮褶,而与尾鳍相连。体裸露无鳞片,富黏液;侧线完全,沿体侧中央直走。体背为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全身并有不规则黑斑纹。

2形态特征编辑

体细长而呈圆柱状,头部膨大,颊部隆起。吻短而扁平;口开于吻端,斜裂;上下颌均具齿。眼甚小,隐于皮下。鳃裂在腹侧,左右鳃膜愈合。没有胸鳍与腹鳍;背鳍与臀鳍也都退化成皮褶,而与尾鳍相连。体裸露无鳞片,富黏液;侧线完全,沿体侧中央直走。体背为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全身并有不规则黑斑纹。

3栖所生态编辑

棘鳅全国南北流域,分布广泛,又称为刀鳅,贪吃,垂钓时极易上钩。本种原系台北、是各地各沟渠、池沼间尚称普遍的小鱼,

4新种模式标本编辑

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KIZ)鱼类标本库和西南林业大学(SWFC)。腹纹刺鳅与三叶刺鳅、大刺鳅的区别在于:背鳍、臀鳍与尾鳍基部大部愈合,但具缺刻相区分;体侧前部具4~5条褐色纵条纹,最下1条常断续,全部纵纹至肛门前方渐成网格交叉或断续;腹面亦具1条明显褐色纵纹,有时分歧形成小网格。三叶刺鳅区别于腹纹刺鳅及大刺鳅的主要特征包括:背鳍条、臀鳍条和尾鳍条数目均少;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在基部相连,在端部分开,能明显区分;除背部的黑色大斑块外,体无六角状环纹或锯齿状纹,腹面亦无斑纹;头长为头宽35倍以下,为吻长28倍以下。云斑刺鳅以下面组合特征区别于三叶刺鳅和腹纹刺鳅:背鳍条,臀鳍条数目均少,尾鳍条数目相对较多;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基部愈合;体侧具云状斑,背部具14~15个褐色斑块,腹面无纵纹或网眼斑;头长为头宽40倍以上,为吻长30倍以上。

追问

我这个鱼有鳞啊,我查过你说的那种鱼,不像啊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能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