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刀鳅鱼喜欢吃什么食物
喜欢刀鳅鱼游动的优雅,喜欢它擡头张望的从容。养了几条刀鳅鱼在缸里,可是除了蚯蚓,其他就是水轮虫。
刀鳅鱼喜欢吃什么食物
刀鳅鱼喜欢吃小鱼,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植物为食,适水温为24 - 28℃,喜好弱酸性的软水
这个是什么鱼,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求告诉。
刺鳅科 Mastacembelidae 鱼类
下图为 刺鳅 Mastacembelus aculeatus ,俗名 刀割、刀鳅、钢鳅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分布于全国东部各水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但分布很广,在长江、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沼泽地均产此鱼,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刀鳅鱼在家怎么养,吃什么,求大神教
养三条 放少点水草 不能喂多了食物 它是饿不死 只能饱死
刀鳅鱼怎么吃,求具体做法
刀鳅鱼做法如下:
材料
沙鳅鱼400克,香芹200克,豆酱20克,蒜头(去衣拍碎)15克,姜片15克,红椒片20克,盐、糖、鸡汤、米酒、麻油、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
1、沙鳅鱼洗净,用适量盐和米酒腌制10分钟,沥干水分备用;
2、香芹洗净切段备用;
3、开锅下油,放入沙鳅鱼用小火煎至外表金黄,取出;
4、爆香拍蒜、姜片和红椒片,下鸡汤和豆酱,煮开调味,将汁酱、沙鳅鱼和香芹放入砂锅内,以盐、糖调味,淋上少许麻油滚开便成。
钓刀鳅鱼用什么饵料最好
刀鳅我最喜欢吃了,平时都是用蚯蚓在流水处水草中钓的 建议用蚯蚓做饵
养刀鳅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投饵前应检查吃食情况,如发现未吃完,应减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为6.5-7.2),并每隔一定时间(15-30天)用1- 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达到灭菌防病目的。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
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23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
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刀鳅鱼的生活习性
棘鳅,原产于印度以东的东南亚之广大区域,台湾亦产,分布于台北桃园一带。本鱼的体形极长,颇似鳗鱼,又因眼前下方有小棘,背鳍前部亦有许多分离的小棘,故英文名之为“棘鳗”。咖啡色的身体上,有3 - 10个不规则的圆形黑斑,口小吻长,且可自由扭转,用此口吻在砂中挖采食物。
节日快乐!有没人知钢秋鱼吃什么食?
刀鳅鱼(即刺鳅),又称钢鳅、刀鳅、石锥,是一种淡水鱼,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带,体型细而长,背上有倒刺,嘴巴又尖又细,做法:
1/分别把每条刀鳅用剪刀从腹部挑开,清除内脏,放入容器; 洗净的泥鳅加精盐、黄酒拌匀,腌约10 分钟; 火腿切为细条; 葱切为寸段,姜切为片; 炒锅置旺火,注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放入刀鳅,炸至淡**,用漏勺捞出; 再将蒜瓣放入炸出香味捞出,与刀鳅一齐放入砂锅内; 炒锅置中火,注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葱、姜炝锅,再放入云腿、酱油10克、甜酱油20克、白糖、精盐、胡椒粉炒香,注入肉清汤500毫升烧沸,舀去浮沫,倒入装有刀鳅的砂锅中; 砂锅上旺火烧开,移至小火上炖30 分钟; 待汁水收至快干时,加入味精,拣去葱、姜,盛入盘中即成。
2
主料
刀鳅 (适量)
调料
红辣椒 (适量)
青辣椒 (适量)
姜 (适量)
蒜 (2头)
香葱 (适量)
六月鲜酱油 (1勺)
红烧酱油 (2勺)
香油 (少许)
白胡椒粉 (少许)
高汤 (适量)
料酒 (适量)
精盐 (适量)
厨具
炒锅
将刀鳅宰杀去内脏、头尾,取肉切成存段,用葱、姜、料酒腌渍待用。
姜切片、蒜去皮、青红辣椒切小段,香葱切寸段。
锅置旺火上油烧热,姜片、蒜子、葱段爆香。
下入鳅段略翻炒。
烹入料酒,倒入高汤。
将酱油、白胡椒粉、红烧酱油、盐,烧开。
盖上锅盖,改小火焖烧5分钟。
焖烧至蒜肥透、鳅段软嫩,改大火收浓汤汁。
淋香油,撒青红辣椒翻炒均匀,即可起锅盛盘。
小窍门:
1、适当的多放蒜瓣也是去除刀鳅土腥味的关键。
2、刀鳅以个大、体肥、色泽青中带黄的为最佳。
3、刀鳅性温、味甘,有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等功效,很适合夏秋季节食用的滋补食品。
+ 加入菜单
3
材料
沙鳅鱼400克,香芹200克,豆酱20克,蒜头(去衣拍碎)15克,姜片15克,红椒片20克,盐、糖、鸡汤、米酒、麻油、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
1、沙鳅鱼洗净,用适量盐和米酒腌制10分钟,沥干水分备用;
2、香芹洗净切段备用;
3、开锅下油,放入沙鳅鱼用小火煎至外表金黄,取出;
4、爆香拍蒜、姜片和红椒片,下鸡汤和豆酱,煮开调味,将汁酱、沙鳅鱼和香芹放入砂锅内,以盐、糖调味,淋上少许麻油滚开便成。
更多找度娘,很多做法
刀鳅鱼和秋刀鱼的差别
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还称为老鼠鱼(秋刀鱼),希望我的回答能跟你帮助。
刀鳅鱼养殖 人工如何养殖
刺鳅鱼刚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鱼苗只有3-4mm左右,3-4天内,鱼苗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5天后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经过8-10天后,鱼苗体长可以达到15-2cm左右,此时喂食切碎的水蚯蚓或者红虫;经过30天后,鱼苗体长可以达到25-3cm。一般养殖10-12个月左右即可上市售卖,此时它们一般可以长到250-400g。
在农村水库抓到一条2斤重的泥鳅,背上居然长刺了,这是怎么回事?能吃吗?
刀鳅鱼如人工养殖技术方法如下:
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着,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3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3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33、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
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农村长大的朋友们,在小时候肯定没少下塘下河捞鱼了。那个时候水是青的,天是蓝的。而小孩子也可以放心的下塘、下河洗澡、摸鱼,可以说那些已经成为了农村娃独一无二的童年记忆,这份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永远都体会不到的。
说起小时候去河里捞鱼的经历,最让农夫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种鱼,长得和泥鳅是非常的相似,但是它的背上却有刺,一不小心的话就会在你的手上划出一道口子。这种鱼,也就是泥鳅界的“扛把子”,是扛着刀走的泥鳅!
小时候碰到刀鳅鱼了,大人都会提醒我们,小心它背上的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小伙伴们在捞到刀鳅鱼的时候,一般不敢上手,而是直接上脚,用脚去把它踢到桶里去。
刀鳅,学名为中华棘鳅,是刺鳅科鱼类,是刺鳅属中唯一的物种。在过去小河里一般很多。小时候常常把妈妈的绣花针用火烧红了,然后制作成为一个鱼钩,然后在上面挂一条小蚯蚓。即便是如此简陋的钓鱼工具,也常常钓到刀鳅鱼。
不过,小时候很少吃刀鳅鱼,一般都是直接给鸭子吃掉了。现在想想,真的是太后悔了,其实刀鳅鱼的营养价值比泥鳅更高,它富含了18种氨基酸、17种脂肪酸、9种矿物元素等,具有补肾、补虚、养颜的功效。
在市场上也看到有几条刀鳅鱼,问了一下价格,居然比泥鳅还要贵几十块,实在是惊呆了。不过,由于现在泥鳅数量也少了,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其价格就得几十块了,刀鳅鱼比泥鳅的数量更少了。
在河里也很少在看到有刀鳅鱼的身影了,所以价格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各位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你认识刀鳅鱼吗?那些喜欢钓鱼的朋友们有遇到这种鱼吗?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