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田螺的饲养技术为: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想在家饲养田螺,应该怎么饲养?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为宜,种苗池40平方米。池深70~8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肥土,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的两端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
2、种苗一般到稻田、池塘、沟渠收捡。要选择壳色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壳口圆片盖完整的作种螺。大部分地区3~11月均可以投放养殖,每平方米放养100~150个种螺,在天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种螺。
3、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 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如果发现田螺壳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饲料不足,螺饥饿,应增加投喂量;如果田螺壳口圆片盖放缩,肉质溢出,则说明田螺缺钙,应在饲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
田螺养殖
表格环境安全干净的生长环境更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准备深度为10-15厘米的深盆或泡沫盒,在地上铺上泥,将田螺放入内,然后倒入深度为5厘米左右的清水。水质清洁养殖田螺时不能使用自来水,可以使用干净的水、河水和池水。提供食物田螺可以提供蔬菜、小菜、米糠等食物,如果有体积较大的食物,应先把食物切碎喂田螺。注意事项田螺适合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生长,装有田螺的容器可以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光线太强的话,容器上可以用遮阳篷或纱布覆盖。
田螺主要吃什么饲料田螺可以吃人工喂食的人工合成饲料、各种动物废弃物、鱼脏、蔬菜、水果蔬菜叶等,还可以吃水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水里的浮游生物。田螺的生活习惯(1)田螺的主要进食器官是舌头,可用于刮除水中和浮生食物,喜欢夜间活动食用。(2)温度为15时,蚯蚓出来活动,20~28是适合生长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5以上时,田螺会把肉体缩在海螺壳内,聚集在阴凉处或跳进泥土里避暑。一旦温度达到40,就会在家里用饲养蚯蚓的方法死亡。在家饲养田螺要注意生长环境,在家不能与鱼缸养殖或其他鱼类同时饲养。因为蚯蚓有很多细菌和寄生虫,会污染水质。它繁殖比较快,所以要适当清洁,不要让田螺太密集。
田螺喜欢晚上吃,但可以准备水生植物的茎叶、有机碎屑等食物,温度最好在20至27。在家养田螺的方法现在人们经常吃的田螺主要是野生的,但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养殖户在家里饲养田螺。由于蚯蚓的身体会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细菌,会污染水质,因此不适合和其他鱼类一起养殖,繁殖速度快,所以要及时清理,以避免海螺需要很多。要为田螺准备水质新鲜、饵丰富的水域。田螺喜欢冬暖夏凉,喜欢聚集在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晚上吃,喜欢水生植物、有机碎屑等,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0~27。
田螺属于腹足类软体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溪流、池塘、沼泽、田地和流水缓慢的小沟里,土质柔软、潮湿、食物丰富,冬天温暖、夏天喜欢生活在凉爽的环境中。旱季时,将身体的柔软部分塞进外壳,减少水分蒸发。冬天不钻到土里吃不喝冬眠。田螺的繁殖习性田螺是卵胎生,从4月开始繁殖,到9月结束,7~8月达到了繁殖的旺盛时期。1~2岁的雌性一次可以生产20~30条田螺,4岁以上的雌性可以生产40~50条田螺。小田螺出生后生长速度很快,一年性成熟,可以再次产仔。
田螺如何养殖技术
养殖田螺风险相比较来说不大,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
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
产值达4000元。
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场地。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
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
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
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
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
选择仔螺作种苗的。
则按雌雄2:
1的比例投放。
雌螺
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仔螺约经一年的养
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
的主要食料。幼螺生长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也可以喂配合饲料。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
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五、越冬管理。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此时不吃也不动。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1、养殖水体:它的适应能力强,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即可,稻田、池塘、河渠都可放养。
2、种螺放养:选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3、饲养管理:要保持水体肥度,隔断时间放适量的厩肥、牛粪、鸡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满足生长需求。
4、日常管理:严禁流入化肥、农药污染水源,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草根。
田螺究竟该怎么养啊?
田螺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均广泛分布。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且有清热止渴、明目等食疗功效,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品之一,特别是南方人把它作为席上佳肴。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田螺养殖逐渐被看好。
01生活习性: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02繁殖习性: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在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03种螺放养: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04养殖水体: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05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06饲养管理:田螺为杂食性,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07日常管理: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08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田螺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高产田螺养殖技术如下:
一、选择场地。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装拦网,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田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池建好后,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选择仔螺作种苗的。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盖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盖壳凸起。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 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 幼螺生长旺季,即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也可以喂配合饲料。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从而保温,并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五、越冬管理。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此时不吃也不动。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