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光伏农业科技有:光伏扬水技术、太阳能提水技术、光伏农业大棚灌溉技术等;支持的系统产品和光伏设备有太阳能水泵灌溉系统、光伏扬水系统、太阳能抽水灌溉、光伏农业大棚、光伏水利产业等,国内的光伏农业产业市场才刚开始,光伏农业是光伏行业与农业结合应用的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太阳能水泵和光伏水泵在农业灌溉、草原畜牧、生活用水和荒漠治理等领域都应用较多,行业内知名度挺高的,解决农牧业缺水缺电灌溉难题。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近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的10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潞安集团太阳能公司和中节能集团太阳能公司共同投资,分两期建设,总占地面积达5000亩,总投资约15亿元,一期建设的项目规模为50MW。
光伏应用新模式
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是分布式光伏应用的一种新的模式。与建设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相比,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有诸多的优点。首先,光伏农业大棚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其次,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最后,利用棚顶发电不仅可以满足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还可以将剩余的电并网出售,增加收益。
与传统农业相比,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更加重视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因此,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产出清洁绿色能源,还能实现高效种植,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该项目一期50MW的农业科技大棚建成以后,按照长治市年均日照资源计算,每年可发电5768万度,25年的运营期内可总共发电1442亿度,棚内种植还可解决1000余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潞安太阳能公司周水生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大棚上,可以有效利用屋顶太阳能资源,大棚内的照明、通风、供暖等用电问题也可通过光伏发电解决,这等于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实现了立体生产,取得光伏发电收入和农产品收入两种收益。这种分布式光伏应用的模式将是今后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据了解,该项目的投资和承建方潞安集团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优势明显。不仅具备600MW/年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生产能力,基本构建了集“产品营销、系统集成、工程承建”一体化的光伏产业发展新模式。在2012年,潞安在云南永仁等地建成总容量超过150MW的并网光伏电站、太阳能路灯和大型商业用电多个光伏项目,此次项目将全部采用潞安太阳能公司生产的高效多晶和双玻多晶硅组件。
分布式助力农业现代化
据专业人士介绍,光伏农业大棚优势有很多,例如由于采用全框架高标准支架系统,光伏组件置于温室的上面,可以有效利用温室大棚的空间,温室大棚里的用电,比如采暖、通风、照明,可以通过光伏电站来解决,相当于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形成了立体的生产。光伏农业大棚造型非常美观壮丽,具有观光农业特性,所种植的各种作物也符合有机农业标准,观光、有机加发电收益,是未来科技农业的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农业与光伏一体化电站,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提高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达到了农业和发电的双向收益。
负责现场施工的潞安副总经理张爱民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城郊地区的区位优势,配套建设育种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发展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园、现代农业示范教育基地,把农业活动、科技示范等融为一体,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繁荣地区经济,建成全省全市特色农业的样板和窗口。
专家指出,我国农业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简易设备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是宝贵的光伏发电资源。而且在一些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农业大棚往往连接成片,具备分布式发电和并网的条件。
对于光伏农业的发展前景,NPD Solarbuzz分析师韩启明预测:“中国的农业光伏市场曾经被下游光伏供应商及安装商忽视。但在我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光伏则是众多应用中最具前景的一种。在农业光伏项目中,最普遍的类型就是光伏大棚。”
但是,我国农业光伏的未来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在近日举行的“2013中国光伏电站研讨会”上,曾有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未来分布式光伏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还要解决好成本过高、入网难等诸多问题。
光伏温室大棚有哪些优势
农光互补也称光伏农业,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与高科技大棚有机结合,在大棚的部分或全部向阳面上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有光伏农业种植大棚、光伏养殖大棚等几种模式。
从梳理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脉络来看,早期从最初单一的西部地面电站开发,已经延伸到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推广,国内从未停止探索光伏应用领域的步伐,而光伏农业无疑是我国在光伏应用领域的又一新的突破。
农业生产与发电相得益彰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与光伏发电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温室能够实现发电种植两不误,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会造成一定的遮光,每个大棚可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装机容量设计,满足植物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
如苦瓜,生长过程中对透光度要求不高,可使用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多安装电池组件,提高装机容量多发电;光照要求高的五彩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则覆盖透光性好的改良太阳能电池组件,降低装机容量,增强透光性。
什么是光伏发电的农光互补
光伏温室大棚是近几年的高新技术产品,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新技术,只不过是将光伏与温室技术相结合,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那么光伏温室大棚比起传统的温室有哪些优势呢?
1·节约电力资源:虽说农电用电价格不贵,但是对于智能化温室大棚来说一年算下来数目也不小,如果采用光伏发电,虽说前期投入较高,但是综合计算整体成本还是有所下降。
2·节约电力设备成本,有些地区地处偏远,与电网主干线距离较远,自己拉线成本也很高,而采用光伏发电就可以只在农场内布局电网,避免了长途跋涉引进电力的麻烦。个别距离主干线特别远的地区,光伏设备完全可以抵扣拉线的成本,而电费是不用花钱的,这就最终达到了节约电力成本的目的。
3·节约采暖资源,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的温室,夜间都需要采暖,白天由于有光照,而且大棚膜的保温性能好一般不需要采暖,但是夜间少不得要进行采暖,而如果采用光伏+蓄电的模式就可以用“免费”的电力采暖,也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4·智能化管理:无论是采暖,通风,浇水施肥都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而智能化管理,唯一离不开的就是电,虽说电网用电在现在很有保障,但是个别电力检修,主干线出现问题是还是存在临时断电的问题,此时,智能化也就不再智能了,但是如果采用自己的独立电源,断电与否自己控制,相对来说就方便多了。
什么是光伏农业大棚?投资收益如何
、农业大棚、鱼塘可以安装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吗?
大棚的升温、保温一直都是个困扰农户的重点问题,光伏农业大棚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由于夏季的高温在6-9月份众多品类的蔬菜无法正常成长,而光伏农业大棚如同在农业大棚外添加了一个分光计,可隔绝红处线,阻止过多的热量进去大棚,在冬季和黑夜的时候又能阻止大棚内的红处波段的光向外辐射,起到保温效果。光伏农业大棚能供给农业大棚内照明等所需电力,剩余电力还能并网。
在离网形式的光伏大棚中可与LED系统相互调配,白日阻光保障植物生长,同时发电。黑夜LED系统应用白日电力提供照明。
在鱼塘中也可以架设光伏阵列,池塘可以继续养鱼,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发展新能源和大量占用地的矛盾,因此农业大棚和鱼塘可以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采用钢制骨架,上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同时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整个温室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太阳能光伏所发电量,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提高大棚温度,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以一个20MW的光伏项目为例,光伏大棚的建设内容包含:光伏系统的建设安装费用、项目土地费用、农业大棚本体的建造费用、接入系统费用,合计约12470元/kW。
测算参数设置:考虑土地租赁费用:每年1200元/亩;电价为12元/kWh;项目动态总投资为2494102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总额为116032万元,缴纳增值税总额为1332802万元。
采用以上参数,测算结果如下:
建成大棚后出租,假定出租收入为每年1200元/亩,项目融资前税前内部收益率为893%,资本金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070%。投资回收期为1011年。
建成大棚后不出租,项目融资前税前内部收益率为855%,资本金税后内部收益率为943%,投资回收期为1039年。
项目发电如果可以全部并网消纳,企业在缴纳光伏大棚土地费用后,仍可以保持大于8%的内部收益率。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