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怎样养殖福寿螺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1、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2、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
福寿螺的外形
1、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福寿螺要求水质清新,所以养殖水面应排灌方便,水深以03到1米为宜。面积大则3到5亩,小则几平方米均可。
2、螺的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水源,饵料,管理条件以及苗种大小和计划收获规格等条件确定。
3、投喂饵料。日投饵总量,一般为螺总重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4、水质管理。福寿螺的食量较大,排泄物多,池水易腐败变质,因此水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5、除害防逃。鼠类及黄鼠狼对福寿螺的危害较重,鼠类特别善于吃靠近水边的螺,故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福寿螺是什么样的?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福寿螺介绍
福寿螺(Amazonian smail;Ampullaria gigas spix)福寿螺又名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
成螺雌雄异体,爬行体长35~6cm,贝壳近似圆盘形,一般具有6螺层;卵圆球形,直径2~25mm,初产时深红色、黏稠,孵化前变淡;卵成堆垒产,每卵块3~5层,约100~960粒不等;幼螺初孵体长2~25mm,软体部分呈深红色;初孵幼螺可在水中爬行,以后贝壳向右旋增加。螺口径在25cm以下为幼螺或高齿幼螺,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流及水田等处。成螺底栖性,食性杂,1年产卵2400~8700个,孵化率约90%,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是水生种类,却可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休眠度过6~8个月,一旦有水,又再次活跃。
福寿螺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雌雄交配后,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产卵部位主要在离水面10~20cm杂草丛、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成螺产卵次数多,产卵量大,每交配一次可连续产卵10多次。成螺喜栖于土壤肥沃、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流水缓慢的河沟或水田等生态环境,白天多沉于水底和附在河边,或聚集在水生植物下面,夜晚寻食。温度以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在广西鹿搴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连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估计中国南方各省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目前,对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方法之一。目前对福寿螺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防治不力。特别是选用的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
(下为图)
农村里面以前泛滥的福寿螺。现在怎么没有了呢?
夏季吃螺很常见,不过以田螺食用最多,但是我们吃的时候得提防有些商家拿福寿螺充田螺给食客吃,以免引发中毒事件。那么,福寿螺是什么样的?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是什么?
福寿螺是什么样的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素有“法国蜗牛”之美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食用螺。1982年被引入我国大陆进行试养和推广,现已基本遍及全国各地。福寿螺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易繁易养等特点;其肉色金黄、质脆味美、营养价值高,同时具有保健功能。
福寿螺对水质的要求不算高,pH值在7左右、溶氧在3mg/L以上、总硬度在6-13德国度的淡水水域都可以进行养殖,其存活水温为0摄氏度-38摄氏度,最适生长繁殖水温为25摄氏度-30摄氏度。福寿螺属于杂食性螺,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主食各种水生植物、陆生草类和瓜果蔬菜,如各种浮萍、水花生、水葫芦、青菜、青草、瓜皮、水果等。也食人工投喂的糠饼粕类饲料及下脚料等,在食物缺乏的时候也摄食一些残渣剩饵和腐殖质及浮游动植物等。
福寿螺营养价值高,能促进甲鱼的快速生长。据中国医科院卫生研究所检验,福寿螺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鲜螺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54%,与蛋类和鱼类相当;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A、B和C等,是甲鱼理想的动物性饲料,还可喂鸭,鱼等
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研究室研究人员刘晓泉认为,福寿螺可以食用,但要煮熟了再吃。不论是螺类还是鸡、鸭、鱼类,这些生鲜食品或多或少存在寄生虫,生食容易导致寄生虫进入人体内,而寄生虫在人体内游走,很可能引起人体组织病变。
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
1、生活环境
我不认为有任何区别,都偏爱非激流的水系,对环境适应力非常强,经常溪流or水坑没有鱼却有螺。我并不太肯定的一个区别是:田螺/石螺偏爱干净的水系而福寿螺更不怕脏,但这只是相对的。
2、生长过程
如前面答友所说,田螺卵透明且有果冻状的承载物,一般淹没在水中;福寿螺卵是粉色,一般粘在水面的植物上,小螺破壳后卵变白破碎。
田螺生长缓慢,个人经验有保持4年不死的,福寿螺即便精心饲养,2年基本就是极限了,且福寿螺生长迅速,田螺一般长到葡萄大小,核桃尺寸基本是极限,而福寿螺一个月即可到葡萄大小,一个夏天可以长到核桃大小甚至鸡蛋大小。
3、外观区别
这个是重点,分不清的一般是外行,下面我贴图说:
总体来说,福寿螺很大田螺很小,田螺1-15cm的占多数,而福寿螺有这么大:
图1▼——福寿螺(黄化品种)
一定有人说水族贩子说这是黄金螺,是的,黄金螺就是福寿螺。
细节上,福寿螺的外壳螺旋由外向内无论是螺旋的直径还是角度都收缩的很快,而田螺收缩相对较慢,如
图2▼——田螺
图3▼——福寿螺
另外,福寿螺螺壳很脆,用手能轻松捏爆,掉地上妥妥摔碎;而田螺壳质地坚硬,不但摔不碎,用手捏也很难捏爆。
第三个区别,是螺肉的区别:福寿螺触角细而长,田螺则短而粗;福寿螺的嘴巴略有分瓣且带两个“胡须”状的器官(等于有2对触角),而田螺则是一个圆柱(1对触角)。福寿螺一般是啃食食物,田螺则只会吸食岩石或者玻璃缸壁。
图4▼——田螺的头部(1对短粗触角,柱状头部)
图5▼——田螺头部(柱状口器)
图6▼——福寿螺的头部(细长触角、口器分瓣)
图7▼——福寿螺的头部(2对触角,嘴分瓣)
另外一个区别是:福寿螺有时会伸出极长的换气管,长度能达到身体长度,而田螺的换气管则依靠身体螺壳附近的一个瓣状气囊(有点像耳朵)。所以从这点看,福寿螺应付脏水的能力应该比田螺要强悍,田螺的换气管我没找到图,这面是福寿螺的
图8▼——福寿螺头部(最粗的那根,伸向上方的是换气管)
总体而言,福寿螺活泼好动、田螺则安静缓慢;福寿螺食量巨大,田螺则细嚼慢咽。这里给养鱼的朋友提个醒,市场上宠物水族一般售卖的都是福寿螺,田螺不好杂交,也没有漂亮的后代基因,福寿螺由于其物种复杂性和容易变异,培育出了金黄和红花色的变种,常被称为黄金螺和神秘螺,但是,这货都必须吃草啊!!!!!所以如果你鱼缸里有精心培育的漂亮水草,别指望它不会吃,而且无法亡羊补牢,因为1米尺寸的缸,4只图1这么大的黄金螺一晚上就能吃干净,没错是吃干净。吃的多、拉的多、坏水,而且有鱼友说它吃小鱼,这个只能说是冤枉了它一半吧,这货的移动速度是无法自主捕鱼的,但是如果有死鱼,它完全不忌口。
另外良心提醒,若在野外捕捉到福寿螺(当然很容易捕捉到,因为太多了),如果不想养,那么请一定要弄死再丢弃,尤其不要丢到水田里,只要给它繁殖,这片水田真的就废了,这不是演习。
最后说一下:福寿螺并不是广州管圆线虫的唯一宿主,只不过是罪魁祸首而已。这种虫没那么可怕,而且皮肤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吃生螺肉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所以对一切螺类,注意是一切螺类,包括田螺,一定要煮熟再吃!任何可能造成不熟的烹调方式都要拒绝。
实际上在一些钓鱼人的嘴里,大个儿的才叫田螺,小一些的叫石螺。这个大块头也能明显看出上述我说的那几条去别来,比如螺壳、螺肉和触角。
福寿螺周围产卵是粉色的,田螺是透明的。
田里福寿螺很多怎么办
杀灭福寿螺应注意三个方面问题,首先是注意集中销毁。福寿螺一般是把卵产在田边、水沟边的杂草及禾苗上,在其未孵化前进行人工摘除,应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对于成螺,应组织人力将水排浅后人工捡螺,集中捣毁。
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及用量。福寿螺对农药比较敏感,只要对症下药都可以杀灭。在使用方法和用量上也应注意,例如茶籽麸、桐籽麸对防止福寿螺繁殖效果较好,每亩田洒5公斤到10公斤茶籽麸或桐籽麸;插秧后24小时内,每亩田使用05公斤密达也可以防止福寿螺大量繁殖。
怎样养殖福寿螺 如何养殖福寿螺
农村里面以前泛滥的福寿螺。现在怎么没有了呢?福寿螺的数量确实减少很多了。
本来是90后,农村出生的,记得小时候每家都会去池溏边捡回家养在水桶里,当宠物养,那个时候不多,那个时候是新物种,所以农药啥的对它也没什么效果里,所以经过好几年的繁殖,在农田里出现了大量的福寿螺,会吃庄家,这个时候农民就开始想着怎么来消来福寿螺,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杀福寿螺的农药,还有农民自己也会去田里用手捡,然后有东西拍死,就这样,我们会发现福寿螺现在慢慢减少了,农药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什么生物可以逃过农药的灭杀。加上最近几年农田数量减少,雨量也减少,福寿螺无法面对干旱问题等,自然原因加上人为原因,最冬福寿螺慢慢减少,也很少见了。
第一次见到福寿螺是在广州,作为北方人见到最多的是田螺,很少听说过福寿螺,所以,那时候还惊讶真么会有这么大的田螺?后来经朋友介绍才知道,这是不同于田螺的另一种螺。那个时候一到春季水稻田里以及田埂上会有很多红色的卵,对水稻的生长极为不利。但是近几年福寿螺渐渐减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福寿螺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中国的,由于它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迅速,单个螺的个头比田螺大得多,所以引入我国来补充田螺的销售市场。引入之后,人们发现福寿螺的口感很差,肉质比较硬,而且福寿螺不受水域限制,很容易跨过不同鱼塘,蔓延到农田等,泛滥成灾。再加上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宿主,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会被感染,造成头痛、面部僵硬,严重的还会造成脑膜炎等。福寿螺成虫食性杂,危害水稻、莲藕等水生植物,会导致莲藕叶片缺刻,损坏水稻分蘖,严重的可以导致水稻减产20%以上。
题主提到福寿螺现在不见了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数量减少了。福寿螺减少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为防治导致福寿螺数量减少。由于福寿螺危害农作物,且繁殖速度较快,所以人们采取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减少福寿螺的危害。生物防治一般采用在水田里释放鸭群,通过鸭子不是福寿螺的方式减少福寿螺的数量;化学防治一般采用化学药物杀死福寿螺及其卵。但是这种方法会有药物残留,污染水源,增加土壤农残。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人为捕捉以及冬季深翻土壤和晒田的方式,改变土壤环境,防止福寿螺产卵,从源头上将福寿螺及其卵杀死,以减少危害。
二是生物环境的改变导致福寿螺数量减少。近几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加大,土壤和水源中农残逐渐积累加重导致环境不适宜,使福寿螺的生长受到限制,数量也有一定量的减少。
三是福寿螺天敌增加导致数量减少。福寿螺引进之处天敌并不明确,经过这么多年的养殖和生长,有一部分天敌比如鸭子等动物会以福寿螺为食,进行捕捉导致福寿螺的数量减少。
福寿螺除了危害农作物之外,它本身在处理不当时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建议农民朋友们不要随意食用福寿螺,以免对身体造成危害。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福寿螺没有,在以前它可是最喜爱在农田出现了,破坏性也是比较大的,不仅是对刚生长起来的水稻吃掉,更是会割到下田干活的农民。而且它的繁殖力非常强,如果不提前人工捡出来的话,那么稻田真的可能会毁了。
可以说前农民都会人工去捡福寿螺出来,更是为此而养上了鸭,拿来喂鸭的话是非常好的。只不过这种以前泛滥成灾的福寿螺,却是很少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老农看来,主要有下面这几个原因导致福寿螺越来越少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1、水质要求高,如今水体污染严重
福寿螺对于水质是要求还是挺高的,以前稻田都是农家肥,生存条件还是比较好的,自然可以大量繁殖了。不过现在都是直接化肥农药的,不仅是水质污染了,就连土壤也被污染了,福寿螺自然就是生存不下去了。
2、天敌越来越多,不仅动物吃,人也吃
其次还是天敌越来越多了,以前农民到处开荒,将各种福寿螺的天敌都赶走了,如今农村的植物又是越来越多了,不仅动物是福寿螺的天敌,城里人更是直接吃福寿螺的,这也是加剧了福寿螺的生存,如今很多人更是只能够人工养殖福寿螺了。
3、农民不种田了,自然就少了
当然最重要还是现在农民不种田了,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种田的,自然有生存的环境,现在农民要么不种田了,要么不是种果树了,自然就是没有水可以生存了,那样福寿螺也是越来越少了。
总之,现在福寿螺越来越少跟生存环境发现改变是有关的,现在农村不比当年了,生存环境都变化了,自然越来越少见得到福寿螺了。
但我看到的情形和题主的却完全不同,你可能是在缺水的旱季见到的情况。大家应该知道,福寿螺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外来物种,它每次可产几百上千的红色螺卵,螺卵附着在水边的草杆或石头上,经过一段时间便生成幼螺,幼螺啃食草的基部嫩茎,如进入到稻田里,将会给水稻造成毁灭性的虫害。因此,我国近几年都在水稻生产区进行捕螺稳产,然后在气候较温暖的南方地区,福寿螺却以惊人的力量繁殖,加上一些荒废的水田沼泽,更是螺满为患,与人争食。
福寿螺在一些南方地区还是有很多的,但已经过去了轰动最多的时候,曾经福寿螺作为经济扩展被从阿根廷引进,在1980年,阿根廷的华侨黄先生将福寿螺带到了台湾开始饲养,看中的就是福寿螺繁殖快,产肉多,好饲养和好管理的优点,在哪个年代,吃螺肉是海峡两岸,台湾,广东,香港福建那边最流行的事情,结果福寿螺不受控制,蔓延成灾,只要是绿色的植物就吃,尤其对稻田是毁灭性的伤害。
除了一些不太重视的南方地区,福寿螺少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农药
福寿螺不瘦欢迎了,国家禁止饲养和售卖了,很多农民种植的水稻被福寿螺危害的十分严重,没到绝产也差不多了,没办法,开始大面积喷洒农药。
现在种地比10多年前轻松多了,十几年前,种地还需要拔大草,一遍一遍去地里拔草,现在只需要几遍农药即可,地理基本一根杂草也没有,更别说这些螺了。
②农林副经济
现在很多地方都实行林下经济,一些稻田里饲养小龙虾螃蟹等,还有饲养鸭子的。这些动物最爱吃福寿螺了,尤其是鸭子,吃福寿螺很厉害,一天得吃十几斤的福寿螺,下蛋的鸭子吃福寿螺蛋特别好吃,因为福寿螺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
③不法商贩违法收购导致大规模捕抓
福寿螺和田螺很像,而且福寿螺大,一只顶田螺三四只,现在的爆炒小龙虾很火爆吧,曾经的爆炒田螺就痛小龙虾一样火爆,很多客人不爱吃田螺,因为田螺贵,肉少。商家就用福寿螺冒充田螺,也导致了一次大规模的寄生虫感染事件。
2006年,北京一家特别火档次特别高的川菜馆,推出了一到凉拌螺肉,受到一致好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网红菜大家一窝疯的都去吃,那是真的凭口味赢得客人的年代。
正常来讲,螺肉必须要在沸水中煮20分钟,然后凉了以后用作材料,但福寿螺煮时间长肉就会变硬,像牛蹄筋一样,所以厨师图省事,就煮了5分钟。
结果160多人吃了这样的菜,感染了福寿螺中的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治病带罚款,饭店赔了2300多万,那个年代2300万含金量可是真真的啊,06年北京3环的房子我同学家花了不到100万,现在的价格~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在广州发现的寄生虫,成虫寄生在老鼠肺里,幼虫在福寿螺里。人感染了以后寄生虫会在人体爬行,人会感觉头痛欲裂,皮肤也跟着疼痛,身上不能碰,一碰就浑身疼。
▲(粉色为福寿螺产的卵)
福寿螺一只母的,一年可以产卵不到40万,没错,你没看错,这个繁殖速度简直恐怖,所以一些稻田地用杀螺颗粒,蜗狙颗粒剂等化学药物毒杀福寿螺,这才是福寿螺变少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曾经在农村泛滥的福寿螺,现在在广西依然大量存在,农田水沟河塘湖等有水的地方,仍是福寿螺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栖息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福寿螺作为经济养殖水产被引进广东。曾一度,福寿螺超强的适应能力及繁殖速度、硕大的体型和肥厚的肉质,让嗅到商机的人们欣喜不已,养殖规模和养殖范围因此迅速扩大并蔓延开来。
然而,很快,福寿螺开始受到人们的嫌弃,福寿螺的经济养殖也被放弃。但是,被人们放弃的福寿螺放到野外后,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外来入侵生物,疯狂地繁殖、疯狂地扩散,无田不侵、无禾稻不咬。至此,福寿螺对农业的危害性一步步凸显出来。
记得村里一群农民耕作休息时围在一起,说起稻田遭受福寿螺的危害和损失时,谈起了福寿螺进村的情景。
据说,八几年的时候,村里一位长期在外地跑的年轻人,带了几只福寿螺回村,像宝贝一样供养在他自己家的大瓷碗里。于是,他的福寿螺迅速发展壮大,养到了自家的水田里。但很快,这位年轻人当初当作宝贝的福寿螺不养了,被他随意倒进水沟弃置了。
这位年轻人将福寿螺带回村,留下一地的福寿螺,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些福寿螺在水沟里、水田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待人们发现村里的福寿螺绵延不绝时,田里的水稻秧苗也被啃食光秃了。从此,村民们再种田时,陷入了年年季季灭杀福寿螺,却年年季季杀不完的境况。
现在,农村的福寿螺看似少了,其实是农民种植作物的转变,使得福寿螺对农业的危害没有那么明显了。
在广西,近年来农民纷纷改水稻稻田为柑橘种植的旱地。以前,主要以大面积水稻种植为主,福寿螺专门啃食稻苗稻秆,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尤其严重。如今,柑橘种植基本以旱地为主,改变了福寿螺的生存环境。
当然,这只是局部的减少,福寿螺在农村远远没有达到没有了的情况。除了稻田变果树地之外,农村的水沟、池塘、河流、荒田、水洼地等,仍然是福寿螺繁衍生息的环境。
注意,福寿螺不能随意食用,以免危害 健康 。
福寿螺自1981年作为经济养殖品种,以其体型大,肉多、繁殖快、适应性强被引进广东,因为各种因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过度养殖,又因为肉质口感差,销路打不开,一大批养殖户栽了跟头,导致大量的福寿螺就此被放生野外。
由于缺乏天敌,其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快的特点迅速被放大,扩散极为迅速,之后 成了两广周边地区稻田水域的主要外来物种危害,其专门啃食水稻幼苗根茎,使农业遭受损失。
福寿螺的危害不仅是打破了自然水域的平衡,其食用过程也具有很大的风险。 误食没有完全煮熟加热的福寿螺,容易摄入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对人体 健康 造成极大危害 。
广州管圆线虫,该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脑脊液中,会导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低到中度发热及颈项强直,严重时危及生命。
怎么识别福寿螺和田螺呢? 福寿螺一个个头大,还有通体有些淡**,其屁股螺旋长度短,成扁平。
其实不仅仅是福寿螺,其他田螺、江螺等螺类,也具有很多的寄生虫,只不过危害没有福寿螺这么严重,容易被人们给忽视,所以说, 不管是什么螺,首先一定要保证加热充分,尽量只食用螺的头部。
但如题主所说,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个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像农人广西老家,以前稻田里有大量的福寿螺,今天没有了,因为当地水资源缺乏,水稻难以种出两季,农民收入少,已经改成了柑橘,田里水都没了,哪来的福寿螺。
但事实上,两广、湖南、福建、云南等华南地区福寿螺依然大量存在于自然水域,对福寿螺的防治不能松懈, 为了降低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对于农民来说,怎么做比较好呢?
一、推荐养鸭子 ,水稻田养鸭子,鸭子品质好,长得快,卖价高,最为主要的是鸭子能把福寿螺幼螺给吃了。通常在水稻插秧后半个月,水稻扎根较稳时,早晚把鸭子放进去找螺吃。
二、人工捕杀 ,对于越冬的福寿螺,水稻田边有的低洼地,水沟,及时清理干净,破坏福寿螺的越冬环境。
三、诱捕 ,稻田漫水后,可在田里插竹片,大概50公分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福寿螺爬上来产卵,到时把红红的卵给人工消灭,能大幅度降低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以上三点都比较容易实现,副作用小,推荐大家使用,至于用药,需要在农技师的指导下用,用错了对水域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总结:一、福寿螺不要吃,二、任何螺要加热时间够。三、防治福寿螺的任务在部分地区依然比较艰巨。
福寿螺那可真是鼎鼎大名的入侵动物啊,1只雌螺经1年两代可以繁殖325万余只幼螺,疯狂的增殖可以说是可怕,实在是太能生了。当年(1981年)福寿螺被引进广东后,由于过度养殖,1984年就在南方各省泛滥成灾了。因为这种家伙生殖能力太强,适应能力逆天,农药灭杀不仅成本高效率还差,不仅没能灭杀了它们,反而把田地污染了。
话说,中国厨师们又想用中国吃货们对付小龙虾的方法对付福寿螺。可万万没想到,福寿螺是个硬茬子,麻辣小龙虾是绝顶美味,麻辣福寿螺却无人问津。福寿螺不仅肉质柴味道差,关键是还有寄生虫!北京有两人吃过“麻辣福寿螺”、“凉拌螺肉”两道“美味”后,被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专家说,每只福寿螺体内有3000到6000条广州管圆线虫,真的是可怕啊!
不过福寿螺肉营养丰富,蛋白质比例、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高,是优质的水产品饲料。生物防治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泛滥,还可以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一举两得。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养鸭食螺,成效不错,而且幼螺还是鳖、黑鱼、罗非鱼等经济渔类喜欢的美味。
作为农村人看到这个标题,个人想说的是,福寿螺并不是没有了,只是少了许多,而且仅仅是农田里面少了,野外还有很多。
大家都知道福寿螺是外来物种,产自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据说是上世纪80年代首先被引进台湾,随后被引进广东省,由于福寿螺个头大,成年的福寿螺最大可达200克左右,生长迅速而且很容易养活,因此福寿螺被农村地区当做致富的新路子被各个地方引进,希望通过福寿螺来代替餐桌上的田螺和螺丝。
我国土生土长的田螺,对水质要求较高,而且生长较为缓慢,一只雌田螺一年大概只能产100只左右的幼螺,而福寿螺只要环境适合,一年可产幼螺超过30万只!!!一个村的稻田里面如果有一只福寿螺,估计2-3年时间内,全村的水田都要遭殃,福寿螺也不挑食,水生植物、水里的小虫、鱼虾等等都是它的菜,可以说是它们吃可以吃的一切。2003年被我国环保局列为外来物种“黑名单”。
福寿螺被引进国内以后,由于缺少相应的评估,可以说是泛滥成灾,福寿螺由于肉质很硬,没有田螺味道好吃,同时由于福寿螺几乎任何阶段都有幼螺,导致口感非常差,因此在餐桌上非常不待见。
最重要的就是福寿螺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由于很多餐饮卫生没做好,导致客户吃到没煮熟的福寿螺,往往感染疾病,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吃福寿螺造成感染的案例。部分黑心餐饮将福寿螺说成田螺,误导消费者,往往带来很大风险。
由于福寿螺繁殖太快,对庄稼危危害大,同时也不收市场欢迎,一场人螺大战就此开展,很多地方在种植水稻前,必须先喷洒杀螺的农药,但是福寿螺生命力十分顽强,根本杀不尽,倒是对本地水生资源带来很大损失。为了斗螺、抗螺,人们各显神通,有抓回家喂鸭子的喂鱼的、有抓回去就地掩埋的等等,但是根本杀不完,只能局部控制,野外由于没人管,更加不容乐观,人螺大战持续进行中。
作为90的南方农村的我,这个问题是这几年减少得非常明星的,就拿我们老家来说,不单单福寿螺,其他一些小时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也已经非常少见了,为什么呢?我觉得有2点。
1:近几年农作物大量减少,以前小时候基本家家种植水稻,除虫除草基本都是靠人工,没大量需要使用农药,基本都只能靠人工把它们杀死,慢慢的各种农药的出现,不单单是福田螺,拉其他的一些青蛙、蛇等动物都已经慢慢减少。
2、农作物的改变。之前种植水稻,田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福田螺传播还是比较厉害的,后来慢慢的水稻在农村已经减少,就拿我们村来说,我们村百分之95以上不种水稻,全部田都改种成了香蕉,香蕉需要的水不多,而且不是泡在水里面,而且香蕉因为长得大,每次杀虫都需要大量农药从上面喷下来,这样一些农药的大量使用,基本已经非常少见了
1、温度,福寿螺能够适应的温度是25~32度之间。因此养殖时以这个温度为主,如果超过35度或者低于5度的话,福寿螺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2、水分,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池边的浅水中,它们能够离开水在水面上短暂的生活,它们对水的适应性很强,干旱条件下它们也能生存,但是在养殖时最好给它们提供钙质丰富的淡水。
3、水质,福寿螺喜欢水质比较干净的水,因此如果想在鱼缸中养福寿螺,最好经常换水。
4、酸碱度,福寿螺就像其它螺一样,也需要保证外壳的坚硬和健康,因此过酸的水不利于它们生长,需要生活在PH值大于7的碱水环境中。
5、食物,福寿螺属于杂食性的螺,但是它们主要以植物为主。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有水中的藻类、煮烂的蔬菜、水中的鱼虾尸体。它们也喜欢吃农作物,因为农作物中有很多糖分。在饲养时可以投喂它们一些玉米、小麦这样一些含糖分高的食物。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