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斑节对虾养殖的管理工作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期即在虾苗放养后的30-40天幼虾体长6厘米以内。这个阶段虾苗从育苗池进入养殖池,由于生长和生态环境起了很大变化,虾体幼小,活动范围窄,游泳摄食能力弱,抗御敌害和病害的能力差。因此,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还要制订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以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加速生长,为以后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好基础饵料
通过人工施肥的办法,繁殖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而繁殖浮游动物和小型的底栖动物,以适应对虾摄食的需要,这是养虾过程中特别是早期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4厘米以内的幼虾,由于受其游泳能力和摄食能力局限,底栖硅藻,浮游动物和小型的底栖动物,是其必要的饵料。
二、控制水位
虾池经过曝晒、清淤、消毒后,便可灌入海水,水位视季节、气候差异而有不同。早春(2-3月)光照较差,水位可控制在0.6-1.0米;夏季特别是盛夏季节,光照强烈,池水要相应加深。
三、合理施肥
肥料分为有机肥(禽畜肥)和无机肥(化肥)两种。瘦漏的虾池要施用有机肥,肥效较长;而一般的虾池可多施化肥,快捷省事。如施禽畜肥每亩第一次施用量为200-300千克(干品);化肥的用量为尿素1.5-2千克,磷肥0.5-0.6千克,均匀泼撒。此后,视水色的变化,每隔3-6天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1-2千克,磷肥0.3-0.6千克。整个施肥阶段,从放苗前的10天左右开始至放苗后25天左右结束。
四、理化因子控制
培养基础饵料期间,使池水pH值维持在8.4-9.2,透明度25-45厘米,水色控制在茶褐色或黄绿色为好。根据基础饵料培养情况,掌握好放苗时间。在第一次施肥后,池中浮游生物开始繁殖起来,如果水色渐变呈黄绿色或茶褐色,便可以放苗。但由于受光照和气候的影响,早春时间要适当长些,一般10-15天。谷雨过后,光照时间相对较长,水温较高,一般7-10天放苗。如培养基础饵料的时间过长(超过30天),造成水质老化,五须虾繁殖起来,则应重新使用敌百虫和茶麸毒塘,继续施肥培养基础,待药性消失后再放苗为好。
1、选择池塘东西朝向搭建大棚,控制面积在5-10亩,宽度控制在60m以内,深度控制在2.5m,池边设置排污口。
2、放养健康、活泼、规格均匀的虾苗,注意盐度。养殖期间水温控制在15℃-35℃,根据养殖季节适当注新水、进行水质调节。喂食在池塘四周均匀撒开,根据吃食、天气情况合理调整喂食次数。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