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如何饲养鲍鱼

   2023-06-03 互联网艺莲园35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四大海味之首。被人们称为 海洋的耳朵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鲍鱼的养殖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鲍鱼的养殖方式  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四大海味之首。被人们称为 海洋的耳朵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鲍鱼的养殖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鲍鱼的养殖方式

 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四大海味之首。被人们称为 海洋的耳朵 。和古代 用盐腌制的鱼 是两种东西。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有明目的功效。全世界约有90种鲍,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现在,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鲍鱼以山东、广东、辽宁等地产量最多,产期为春秋两季。主要分布于日本北海道、中国东北地区、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

 鲍鱼(Abalone),古称鳆,又名『镜面鱼,九孔螺,明目鱼,将军帽』。名为鱼,实则不是鱼。它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单壳海生贝类,属海洋软体动物。鲍鱼呈椭圆形,肉紫红色,鲍鱼肉质柔嫩细滑,滋味极其鲜美,非 其它 海味所能比拟,历来被称为 『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鲍鱼一口金』之说,价格昂贵。鲍鱼同鱼类毫无关系,倒跟田螺之类沾亲带故,据考证:盾鱼,因鲍叔牙爱吃,而被称为鲍鱼,形状有的像人的耳朵。螺旋部只留有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壳的边缘有9个孔,海水从这里流进,排出,连鲍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所以它又叫"九孔螺"。壳表面粗糙,有黑褐色斑块,内面呈现青、绿、红、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鲜鲍经过去壳、盐渍一段时间,然后煮熟,除去内脏,晒干成干品。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鲍、参、翅、肚",都是珍贵的海味,而鲍鱼列在海参、鱼翅、鱼肚之首。全世界约有90种鲍,它们的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国渤海海湾产的叫皱纹盘鲍,个体较大,东南沿海产的叫杂色鲍,个体较小;西沙群岛产的半纹鲍、羊鲍,是著名食用鲍。由于天然产量很少,因此价格昂贵。如今,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素称 海味之冠 的鲍鱼,自古以来就是海产 八珍 之一。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壳形右旋,表

 面呈深绿褐色。壳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珠光宝气。壳的背侧有一排惯穿成孔的突起。软体部分有一个宽大扁平的肉足,软体为扁椭圆形,黄白色,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铜钱。鲍鱼就是靠着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于岩石之上,爬行于礁棚和穴洞之中。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任凭狂风巨浪袭击,都不能把它掀起。[1]

 只能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铲下或将其掀翻,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辽宁省鲍鱼人工育苗成功,并在人工筏式养殖方面取得进展。

 鲍鱼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北京北海仿膳饭庄的名菜 蛤蟆鲍鱼 是誉满中外的佳肴。鲍鱼肉中含有鲜灵素I和鲍灵素Ⅱ,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鲍鱼的品种较多,其又称 大鲍九孔螺 ,其拉丁文名可译为 海耳 ,英文名可译为 耳贝 。产地大多集中在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朝鲜、南非、新西兰、韩国和我国的大连、台湾、福建、汕尾、湛江等地区的附近海域;更有 土生鲍 和 养殖鲍 之分。由于干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用一文不值的 干石鳖 冒充 干鲍鱼 出售,以此从中牟取暴利。故在选购干鲍鱼时一定要小心,以免上当;鲍鱼如其它贝类动物一样,足部很发达,足底平。市场上出售的干鲍鱼已去壳,外形略似艇状,有一面非常光滑,即为鲍鱼的足底部分。而 石鳖 也有发达的足部,足底也是平的,因此稍作加工即可用来冒充鲍鱼,但只要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 石鳖 因肉体较薄,晒干后会收缩弯曲,且其足的边缘很粗糙。而 假鲍鱼 与 真鲍鱼 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背部中央有片壳板,加工晒干时虽被剥掉,但总会留下道明显的印痕。

鲍鱼的人工育苗

 一、亲鲍的选择与诱导产卵

 人工繁育种苗所用的亲鲍应选择健康无损、体质肥壮、足部活动敏捷、雌雄性腺明显的个体,大小在 5 厘米以上,池水温度保持在 24-30℃,pH 值为 8.0-8.2,比重为 1.022-1.08。每天早晚要用过滤海水或沉淀海水各换水 1 次。要给亲鲍投喂海带、石莼等藻类。经过 120-140 天培养,亲鲍便可达性成熟,成熟的雌鲍生殖腺为褐绿色,雄鲍为橘**。亲鲍成熟后即可产卵排精,可让其自然排放,生产上一般采用人工诱导 方法 。

 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的方法主要有变温刺激法、阴干诱导法、紫外线照射法、海水诱导法等。其中紫外线照射法是将一支紫外灯管,架于催产的水槽上,水槽规格为 78 厘米 55 厘米 40厘米,槽内装上 50 厘米深的过滤海水,灯管离水面 10-15 厘米。每槽放入 20-40 只亲鲍,在水温 20-26℃条件下,开灯照射 3-5 小时,亲鲍就会产卵排精。亲鲍排精产卵后,可把卵子和精子混合在采卵缸中进行人工授精,精子浓度控制在每毫升 100 万个左右。

 二、孵化

 受精卵可直接在采卵缸内进行静水孵化。受精卵的刻度每平方厘米 500 个左右,在水温 24-25℃时,经过 8 小时担轮幼虫出膜,两天左右长成匍匐幼虫。幼虫进入匍匐期,即可用采集器投入培育池中进行采苗。

 三、幼苗培育

 鲍胚胎进入后期,长成面盘幼虫时,应把健康的幼体收集起来,转入培养池开始幼鲍培育。当幼体进入稳定的附着生活后,应每天换水 1/2,水温控制在 20-24℃,每分钟充气量为培育水体的 1%-1.5%。

 四、稚鲍的 饲养 管理

 1.放养密度。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养殖,稚鲍的放养密度都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采用网箱养殖,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壳长 5 毫米的稚鲍 6000 粒左右。采用四脚砖养殖,每平方米池底面积可放养壳长 5 毫米的稚鲍 4000 粒,或放养壳长 10-20 毫米的稚鲍 2000-3000粒。

 2.流水充气。换水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到稚鲍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率。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换水量的增加,稚鲍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也跟着加快。为使水中的溶氧不低于 5 毫升/升,在稚鲍平均壳长 6 毫米之前,每日的流水量应不少于培育水体的 4 倍,超过 6 毫米应不少于 6 倍。

 3.饵料投入。在稚鲍培育时期,可投喂幼嫩的叶状绿藻或红藻。稚鲍摄食人工合成饵料比摄食生物饵料生长速度要快,能在越冬前达到较大规格,提高越冬成活率。合成饲料每天的投饵量为稚鲍体重的 3%-5%。

鲍鱼的相关 故事

 1.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较多的钙、铁、碘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鲍鱼2.鲍鱼的营养是澳大利亚核桃的7倍。

 3.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

 4. 鲍鱼营养价值极高,富含丰富的球蛋白;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 鲍素 的成分, 能够破坏癌细 胞必需的代谢物质;

 5. 鲍鱼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

 6. 鲍鱼具有滋阴补养功效,并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多吃也无妨。

 鲍鱼的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每百克鲜鲍鱼肉含丰富蛋白质 23.4 克,脂肪 3.4 克,无机盐钙 32 毫克, 3.0 毫克,铁还有相当量的碘,锌,磷和维生素 A, B1 等。D,天然野生原味即食鲍鱼保留之营养价值胜干鲍。制成干鲍方法及烹调方法必定流失大量有价值之元素,失去原来味道及功能。

 药用价值

海洋贝类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成员,都属于软体动物门。再细分的话,应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我国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 km,且大陆和岛屿岸线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的港湾、滩涂。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滩涂及浅海水深5 m又下的海域面积1 400多万公顷。其中浅海面积1 200多万公顷,潮间带滩涂面积200多万公顷。面积广阔,天然饵料丰富。我国沿海贝类自然分布种类繁多,其中可供养殖的达40余种,苗种来源广,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工厂化室内人工育苗、土池人工育苗等技术的推广为发展贝类养殖提供了丰富的苗种资源。我国贝类养殖在近20年来有了较大发展。贝类养殖在海洋养殖业中也因较大限度有效利用自然淘汰而投入小、效益较高、用工省和管理技术较简单等在海水养殖业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鲍鱼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