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四川农大的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方向)专业是学养什么的?

   2023-06-04 互联网艺莲园490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水产养殖概况:水产养殖是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统称。淡水养殖是利用池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涵仔等水体开展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总称。(一)淡水养殖方式:1、池塘养殖:是一种精养高产的养殖方式即放养的鱼类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水产养殖概况:水产养殖是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统称。淡水养殖是利用池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涵仔等水体开展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总称。(一)淡水养殖方式:1、池塘养殖:是一种精养高产的养殖方式即放养的鱼类品种多、密度相对比山塘水库等大些、多以人工投喂为主。2、山塘水库、河涌养殖:是一种粗放粗养的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小型山塘水库、河涌也开始实行精养人工投饵的生产方式。3、涵仔养殖:是一种利用100平方米以下水面的函仔流水家庭式养鱼。4、网箱养鱼,是利用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的水体用网片、竹、木板等制成几个立方或几十个立方的水体,实行高密度养鱼模式。5、高密度流水养殖:是一种利用一定高程流水落差池水开展高密度精养鱼类的方式。(二)淡水养殖的种类概况:淡水养殖种类有:鱼类、虾类、爬行类、两栖类、水生植物等。1、 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主要有三大类:(1)热带鱼类有:罗非鱼类、淡水白鲳、鲮鱼、麦鲮、野鲮、太阳鱼、淡水沙鱼、巴西鲷、埃及塘虱鱼等。(2)温水性鱼类:鲩(草)鱼、鳙鱼、鲢鱼、青鱼、鲤鱼、丰鲤、杂交鲤、锦鲤、鲫鱼、东北鲫、湘云鲫、异育银鲫、彭泽鲫、团头鲂、广东鲂、鲂鱼(三角鲂)、塘虱鱼、斑点叉尾鮰、云斑鮰、魽鱼、倒剌鲃、光倒剌鲃,加洲鲈、翘嘴红鮊、鳗鱼(日本鳗)、桂花鱼等。(3)冷水性鱼类:鲟鱼、史氏鲟、俄罗斯鲟、杂交鲟、虹鲟、俄罗斯蛙等。2、虾类的养殖品种有:青虾、罗氏沼虾、淡水龙虾。3、爬行类养殖品种有水鱼、山瑞、 等。4、两栖类养殖品种有青蛙、虎皮蛙、棘胸蛙、泰国青蛙、美国牛蛙等。5、水生植物养殖品种有:菱角类、藻类等。养殖技术基本知识本文主要概述池塘养鱼、水库网箱养鱼。一、 基础设施条件:(一)鱼塘的建设及整治:1、新建池塘标准1/.池塘面积以5-10亩,水深2-3米(成鱼)。2/.有没受污染良好水质的水源。3/.要设有完整的排灌系统,防逃设施。4/.有光照时间长,阳光充足。5/.塘基要牢固,顶宽在2米左右,才能达到保水能力。6/.电源,交通方便。2、旧池塘整治,实行“五改”1/.为便于养殖生产管理,改变生态环境,将小塘改成3亩以上的大塘。2/.将浅水塘改成为2-3米的深水塘,增大鱼类的活动水体。3/.将漏水塘改成肥水塘,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池塘的利用率。4/.有条件的应将死水塘改变成活水塘,便于提高水体交换的频率。5/.实行人工投肥改变池塘的水质条件,提高水体的肥力,提供优质水体,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加水体的产出。6/.清除旧塘淤泥留10公分,增加水体扩大鱼类的活动场所。(二)水库网箱的设置1、网箱放置处应选择交通方便、避北风、向阳、水深4米以上。2、网箱规格可在4×6×3.5、4×4×3、3×3×3中选一种或自行另选其他规格。网箱的格式有四方型 、长方型 、圆型。3、网箱用料:多用胶丝网片制成,也有用铁丝网、木板、竹子(片)和旧船体等。4、用园木或角铁等制作网箱架、大油桶作浮体,用大石、铁锚、绳索固定。二、 养殖品种的选择:水产养殖的品种选择是整个养殖生产的关键,品种的好坏是渔业生产效益的体现,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导向和自身生产条件,资金状况而确定养殖品种。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的时代中,有条件的养殖户对养殖品种的选择,应以人传统,我优质;人优质,我特种;人无我有,人有我多;力求抢占市场销路。一般的养殖品种是以养殖条件中的水质肥瘦、水温、溶氧、饲料来源等而确定养殖品种:如池塘养殖的鱼类除翘嘴红鮊均可养殖。而水库网箱养殖鱼类品种,应选择能适应集约高密度生长和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才不至于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提供较多的优质鱼产品。如三角鲂、倒剌鲃、光倒剌鲃、翘嘴红鮊、鳗鱼、桂花鱼等。 在池塘养殖品种的选择时,应选择品种之间不相互制约的品种,才能有利于利用水体层次的生产力,避免影响各品种的生长和经济效益的收入,网箱养鱼不存在品种间相互制约的问题,因其均实行单一品种养殖法。三、 鱼种放养:(一)放种前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1、池塘消毒1/.生石灰清塘:A、干水清塘法,用生石灰50-75公斤/亩全塘消毒,消毒后7天灌蓄水至养鱼所需的水深度;B、带水清塘法: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150公斤/亩。先将生石灰放在溶器溶解成石灰水,进行全塘泼洒(含塘四周塘基壁),消毒后7天可

蚬子怎么吐沙子?

1.食用贝类 小常识

海产品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食用海鲜也应有所讲究,因为海鲜可能会导致某些过敏体质者发病,引发危险。尤其是某些贝类产品,食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海域,有些经常食用的贝类可能突然被毒化,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贝类被毒化的原因,当前公认的是生物链外因学说,即与赤潮有关。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其本身不中毒,而是具有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的能力,当人们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这些贝类的有毒部位主要集中在肝脏、胰腺、中肠腺等部位。

因毒贝类中的有毒成分不同,食用贝类中毒的表现也各异,一般有以下几种:

麻痹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一般0.5小时~3小时,长的可达4小时。食者早期唇、舌、手指有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出现运动麻痹即步履蹒跚,同时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通常发生在中毒后2小时~12小时内,死前意识清楚。中毒者如24小时后仍存活,一般愈后良好。

腹泻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是腹泻和呕吐,病情轻,尚无死亡的报道。

记忆丧失(遗忘)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3小时~6小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重症者多为老人,并伴有肾损害。部分人中毒后记忆丧失可长达1年之久,重症者有可能死亡。

神经毒素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短裸甲藻毒素所致,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与刺痛感,出现肌肉疼痛、头晕等神经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日,少有死亡发生。

日光性皮炎型。这种类型的中毒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最短的为1天,一般3天,最长可达14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症状;后期,可出现淤血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可引起感染,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

我国发生的贝类中毒的表现以麻痹型及日光性皮炎型为多见。

食用贝类发生中毒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停止食用并妥善保管剩余贝类,送有关部门检验。注意当地海洋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海域的赤潮信息,不食用发生赤潮海域的贝类。食用贝类时,应去除其内脏并清洗干净。

2.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

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

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

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3.贝类的天敌有哪些

玉螺为肉食性动物,以双壳类软体动物或者其他动物为食,为淮涂养殖贝类的敌害之一。

一些海星喜食贝类,危害贝类养殖。此外,海象和海豹也取食贝类,海象的长牙用来翻掘贝类食物,强有力的嘴唇也可将贝类从岩石上剥下来。

还有肉食性鱼类等,都是贝类的天敌。贝类的这些天敌,如一些鱼类、肉食性螺类、海星等一般属于优势性种群,很难消灭,因此尚没有有效的方法防治,唯一的办法就是提早预防。

如近年来青岛海域发生的海星大暴发,一般就是采用人工捕捞的方法,清除贝类养殖区的海星。另外,通过生态调查,可以预测某种生物在海区的分布情况。

如在某个海区发现某种螺类大量的卵块,则要转移养殖贝类或采取其他措施,预防肉食性螺类对养殖的影响。

4.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有哪些

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可分为海产类和淡水类。

其中,海产类有:①腹足纲的皱纹盘鲍、九孔鲍、角蝾螺、节蝾螺、脉红螺、红螺、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台湾 东风螺、香螺、管角螺、细角螺、大角螺、广大扁玉螺、泥螺、蓝斑背肛海兔和石磺等;②瓣鳃纲的泥蚶、毛蚶、魁蝴、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栉江珧、马氏珠 母贝、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 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长肋日月贝、近江牡蛎、长 牡蛎、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四角蛤蜊、中国蛤蝴、西施舌、双线紫蛤、尖紫蛤、紫蛤、缢蛏、小竹蛏、刀 蛏、日本镜蛤、菲律宾蛤仔、杂色蛤、波纹巴非蛤、文 蛤、青蛤、紫石房蛤、彩虹明樱蛤、中国绿螂、砂海螂 和象拔蚌等;③头足纲的乌贼、章鱼和鱿鱼等。淡水产及陆生的贝类有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 螺、河蚬、三角帆蚌和褶纹冠鲜等。

5.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

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

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将蚬子泡入水中,在盆里放入一把菜刀或是其他铁器,静置两到三小时,即可

将蚬子放入盆中,加大量水,倒入菜油适量,原理是菜油隔绝了空气,这样蚬子因为缺氧就把身体伸出来,这样就达到清洗的效果了

蚬子:种类

1.黄蚬子

黄蚬子[1] 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其肉也呈**,斧型的贝壳,暗**的斑纹。蚬肉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营养价值颇高.由于丹东东港附近的海域养分充足,因此这里盛产的黄蚬子比其它地方的个头更大肉更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2]

2.花蚬子

花蛤是市场上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3.白蚬子

白蚬子是东港地区黄海滩涂上盛产的贝类,因壳较其它蚬子相比都白而得名,个头和板栗的大小不相上下,品质和声誉完全可以和黄蚬子、沙蚬子并驾齐驱,其味道又有特别,它与黄蚬子鲜得浓艳和沙蚬子鲜得强烈相比,以其温和委婉,温柔适中的海鲜味更能适合大众的口味,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汤汁丰富,味鲜肉嫩。

生物学解释:

双壳纲的 1科。世界性分布。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 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足大,呈舌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栖息于咸淡水和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也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饲料。又为中药药材,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湿毒等功效。贝壳可锻烧石灰。蚬是棘口类吸虫的第 2中间宿主。中国习见的河蚬壳长约40毫米,高30毫米。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壳面呈黄绿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泽,壳内面呈淡紫色、鲜紫色和瓷状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内。可食用,亦为鱼类、禽类的饵料,并可做为农田肥料。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