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1、气候:养殖水蛭要注意气候问题,比如东北三省夏季气温不高,南方宽体金线蛭引过去的话就得考虑水蛭的生长周期短、个体长不大的问题。
2、土质:养殖水蛭要注意土质问题,如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不适宜建设池塘,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地区也不适宜挖塘。
3、水质:养殖水蛭要注意水质问题,水质质量的理化标准有温度、盐度、含氧量、PH值、水色和肥度等,对不符合规定的水源应考虑建设水源处理
4、场址:养殖水蛭要注意场址问题,选择合适的饲养场地是建好养殖场、养好水蛭的前提,要考虑周密,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适用安全。
5、人工:养殖水蛭要注意人工问题,水蛭养殖巡塘必须要比养殖其他类水产养殖要勤,发现个别死亡问题必须马上思索问题所在与解决办法。
饲养水蛭的方法?
养殖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而养水蛭也真的能够获利,但是获利的多少并非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要分地方和人工养殖的方法,不然很有可能非但没有获利,反而赔钱!因此,在养水蛭的时候应该搞清以下几个要素,当要素都符合的时候再去养水蛭也不迟!
首先是水蛭的生存环境,这个十分关键!其实在养殖业当中,地方环境对生长作物和动物影响非常大,在《淮南子》当中就反映了这一现象,淮河以南为橘,淮河以北为枳,橘子和枳子就区分在一条河的两岸,可是两者却鲜明区分了出来,而这就是地理环境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因此,在想养水蛭之前应该及时观察当地野生水蛭的上状况,不然即便是养了水蛭,放到了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也是赔钱!
再者是水蛭的收购问题,这是很多养殖人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在很多时候,养殖人往往在没有养殖之前是一个价格,但是在养殖以后即将卖出的时候又是一个价格,而这样的环境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因此,在养殖之前一定要解决销路以及价格问题,尽量保证自己养出来以后有地方销售,保证养出以后不会没有人收购,这样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最后是养殖人是否是专业的,如果养殖人不懂行,自己没有根据科学的养殖方法去放养水蛭,那么极有可能不会成功的。别看水蛭耐活,但是如果真要去人工养殖,那么水蛭的环境发生改变以后,生存的能力也将会发生改变,那么水蛭就十分难养了!因此,在养殖水蛭之前要明白如何量化养殖水蛭,这里可以先行实验一批,然后利用少量的水蛭琢磨大批量养殖的方法!
其实养好一个东西并不难,但难的是以上三个因素,如果凑不够这三个因素,千万不要乱投资,否则在不获利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亏损!
水蛭养殖是现代农业新生事物,也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
2.大量放养水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水蛭怕阳光直射,因此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
3.供给充足的饲料: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将血块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血块放置时间不得超过两天。
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一层黏膜作为保护膜。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阴凉潮溼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里面,让其自行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
5.注意观察:水蛭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内,如果水漫过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应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
6.及时捕获:捕获期一般在10月份。打捞出来的水蛭按大、中、小分开。大的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水蛭种;小的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词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时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品后出售。
水蛭养殖技术要点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1.水蛭的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溼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著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溼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