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鹿豚亚科 Babyrousinae
鹿豚属 Babyrousa
鹿豚Babyrousa babyrussa
疣猪亚科 Phacochoerinae
疣猪属 Phacochoerus
非洲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
疣猪(荒漠疣猪)Phacochoerus aethiopicus
猪亚科 Suinae
大林猪属 Hylochoerus
大林猪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
非洲野猪属 Potamochoerus
假面野猪Potamochoerus larvatus
非洲野猪(红河猪)Potamochoerus porcus
野猪属 Sus
须野猪(婆罗州须猪)Sus barbatus
大嘴野猪(越南野猪)Sus bucculentus
卷毛野猪(米沙鄢野猪)Sus cebifrons
印尼野猪(苏拉维西野猪)Sus celebensis
霍氏野猪Sus heureni、菲律宾野猪Sus philippensis
倭野猪(小野猪)Sus salvanius
野猪 Sus scrofa
摩尔野猪(帝汶野猪)Sus timoriensis
多疣野猪(爪哇野猪)Sus verrucosus
西貒科 Tayassuidae
河马科 Hippopotamidae
说起家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一般认为,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世界上的猪科动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其中不乏长相有趣,习性独特的物种。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
野猪:性情凶猛的家猪祖先
野猪Sus scrofa虽然是绝大多数家猪的野生祖先,但它的性情与慵懒、温和的家猪不同,可谓十分凶猛。从体型上看,成年野猪的体重一般在70公斤以上,其中也不乏身长超过2米,体重超过300公斤的巨猪。它们常会组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在森林、草原等地觅食游荡。当遇到不寻常的风吹草动,野猪能凭借敏锐的嗅觉察觉敌情,避而远之。若是哪个不识趣的激怒了它,这种动物狂野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
在世界各地,人类被野猪撞伤、咬伤的事件时有发生。野猪看似笨拙,奔跑时速却能达到45公里,比人类的短跑冠军时速约36公里快出许多。它们“猪突猛进”的冲击力连成年男性也难以招架。更可怕的是,野猪还长著近10厘米长的锋利獠牙。这些獠牙,也就是它的犬齿,在“和平年代”是挖掘植物根茎的工具,在繁殖季节是争夺配偶的武器。当久经磨砺的獠牙咬住人类的大腿,轻则裂伤缝针,重则失血危及生命。雌猪的獠牙虽然较短,但咬合力也足以将小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咬碎。
近年来,随着虎、狼等食肉动物日益减少,野猪在许多地区繁殖氾滥,造成了践踏农田、伤害家畜的事件。考虑到它们凶猛的性情,想要彻底驱赶无疑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疣猪:爱吃草,爱洗泥水澡
看过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的朋友,想必对其中憨厚的疣猪“彭彭”记忆犹新。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是非洲草原地区一种常见的猪类。它们的眼部和脸颊有两对突出的肉疙瘩。这些疙瘩有保护头部的作用,也是疣猪得名的原因。
和其他猪类相比,疣猪的食谱很特别。它们虽然也吃鸟蛋、腐肉和浆果,但草原上种类繁多的“草”才是它们的最爱。疣猪弯曲前腿,用宽大的嘴巴采食鲜嫩的草叶。旱季时,它们用獠牙挖开土壤寻找植物根茎和昆虫,或是扒下树皮充饥。疣猪的适应能力很强,即便在气候炎热、水源短缺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为了降温纳凉,也为了抵御寄生虫的骚扰,疣猪喜欢洗泥水澡,或将泥巴涂在身上。
在动画《狮子王》中,疣猪彭彭和狮子辛巴成为了好朋友。但在现实世界里,疣猪的主要天敌便是狮子和猎豹等食肉动物。
大林猪:体型巨大的从林猪
大林猪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即便在猪类家族中也是当之无愧的“大块头”。它们的体长接近2米,体重通常超过150公斤,浑身长著浓密的黑毛。与适应干旱草原的疣猪不同,大林猪虽然也原产自非洲,但它们偏爱潮溼、晦暗的森林地带。这种猪一般生活在低海拔的热带雨林中,或是3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里。
大林猪常会组成20只左右的小群,这个群体有点类似“幼儿园”,主要是由雌猪和幼崽组成的。雌猪不仅共同警戒,还分担照顾幼崽的工作。小猪不仅能够得到自己母亲的照顾,还会受到群体中其他“阿姨”的保护与关怀。
红河猪:橙红皮毛尖耳朵
红河猪Potamochoerus porcus拥有猪科动物中最靓丽的毛色。它与众不同的“红毛”看似高调,实际是一种保护色,能帮助它们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和溼地中藏身和生活。这种猪的背上有一条贯穿头尾的线。这条线有白色、红色、黑色等不同的型别。线的颜色不仅能区分各地的种群,还能推测红河猪的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这条线的颜色有时会变暗。红河猪幼崽的身上有棕黑相间的条纹,其作用类似迷彩服,也是适应森林环境进化而成的。
和人们印象中猪的“肥头大耳”不同,红河猪耳朵像童话中精灵的耳朵一样,又细又尖。耳廓上还长有一簇约10厘米的毛。红河猪“簇绒猪”tufted pig的俗名正是由此而来。
白天,红河猪在森林深处的巢穴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它们四处寻找水果、昆虫、鸟蛋、腐肉等食物充饥。这种猪的体重大约为100公斤,生命中的大量时间都花费在填饱肚子上。在觅食过程中,尖利的犬齿是它们主要的挖掘工具。雄猪上颚的犬齿大约为7厘米长,下颚的犬齿可长达19厘米。犬齿在繁殖竞争中也是有力的武器。
须猪:不论雌雄一脸长髯
须猪Sus barbatus不论雌雄都是一脸“络腮胡子”,奇怪的是,它们身上的毛发却十分稀疏。从作用上看,浓密的胡须能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而稀少的体毛使须猪能够适应东南亚岛屿的自然环境,减少在热带雨林、溼地红树林中活动的阻力。须猪的体重可达80公斤,一生中大量的时间要花费在觅食上。它们以树林中的昆虫、鸟蛋、腐肉为食,也吃各种热带水果。有记录称,须猪有时会追随着当地的猴群,捡食猴子从树冠顶上弄掉的果子。它们也会在海滩上挖掘沙土,寻找海龟蛋等“海鲜”。
须猪是人类已知的唯一进行迁徙的猪科动物。它们每年迁徙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推测,这种行为可能是因季节变化,水果产量下降而引起的。为了填饱肚子,须猪不得不长途跋涉。它们有时会聚整合200只以上的大群,共同活动和警戒。随着近代农业的发展、伐木业的推广,原始森林和红树林不断减少,须猪的家园和食物来源正在遭遇威胁。
卷毛野猪:野猪中的大熊猫
卷毛野猪Sus cebifrons堪称野猪中的“大熊猫”。它们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其濒危等级比大熊猫易危还要高。卷毛野猪仅产于菲律宾的6个小岛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已从其中4个岛屿上消失。200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的卷毛野猪只剩下41只。
卷毛野猪原本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各种水果和植物根茎为主食。它们的繁殖速度比较慢,一窝只生1-3只小猪。到了近代,当地90%以上的原始森林被砍伐,荒地被改造成农田。卷毛野猪失去家园只好到农田中觅食,又被农户当作害兽捕杀。卷毛野猪渐渐走到了灭绝的边缘。1991年以后,一系列动物保护计划开始实施,人们正试图恢复卷毛野猪的种群,将它们重新引入到曾经生活的岛屿上去。
鹿豚:长牙攻守兼备
鹿豚Babyrousa celebensis生活在东南亚的岛屿上,是如假包换的猪科动物。它的名字里之所以有“鹿”字,与那副长达30厘米的獠牙有很大关系。獠牙是猪类的觅食工具、争斗武器,当然,也是显摆臭美的资本。雄猪用长牙相互撕咬时,头部很容易遭到重创。在进化过程中,一些种类的猪渐渐产生了具有保护作用的胡须或肉疣。而鹿豚则独树一帜,它们的獠牙变得攻守兼备。
鹿豚的上颚犬齿牙尖向上生长,刺破面板又旋转弯曲。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样的长牙几乎不具备撕咬功能,倒像一个扣在脸上的保护罩。这个保护罩不仅能减轻头部的伤害,关键时刻,还能像犄角一样,推挤、抵压对手。需要注意的是,雄性猪科动物的犬齿一般是持续生长的。如果上颚和下颚的犬齿能够咬合,彼此摩擦就能缩短长度,使牙尖更锋利。但是,鹿豚的上颚犬齿向上生长,与下颚无法咬合。时间一长,下颚的犬齿便会“疯长”,渐渐也向后弯曲,失去了撕咬功能。不过别担心,为了保持武器的锋利,鹿豚会在树干上摩擦自己的獠牙。万一下颚的犬齿实在太长了,无法撕咬对手,它也能起到保护脸颊的作用。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