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目录 1 拼音 2 泥鳅的别名 3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鳅 3.1 拼音名 3.2 泥鳅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泥鳅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中华本草》:泥鳅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泥鳅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栽培 4.9 化学成份 4.10 性味 4.11 归经 4.12 功能主治 4.13 泥鳅的用法用量 4.14 各家论述 4.15 摘录 5 泥鳅的营养价值 6 泥鳅适合的人群 7 泥鳅的食疗功效 8 与泥鳅相克的食物 9 泥鳅的食用建议 附: 1 用到中药泥鳅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泥鳅 1 拼音
ní qiū
泥鳅是一种淡水性小鱼。每到冬季,它便鉆入水底的淤泥深处长眠,以抵抗严寒的侵袭。
泥鳅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在一些含氧量低、水质较差的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甚至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鉆入泥中照样不死。因为泥鳅有特殊的呼吸方式,它除了和其他鱼一样能用鳃吸收水中的氧气外,还能通过肠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平时泥鳅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当水中的含氧量减少时,它们便纷纷上浮,不时将头伸出水面,用嘴巴吞吸空气。泥鳅的肠管较直,肠壁很薄,其中分布著许多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代谢,当空气经过肠管时,氧气被吸收,而其他废气则通过 *** 排出。
泥鳅有沙鳅、真鳅、黄鳅之分,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也食植物碎屑、藻类等。泥鳅每年4—8月进入繁殖季节,二龄后的泥鳅性成熟开始产卵。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2 泥鳅的别名蝤、鳅鱼
3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鳅 3.1 拼音名Ní Qiū
3.2 泥鳅的别名鱼鳅
3.3 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
3.4 性味甘,平。
3.5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搔痒,痔疮下坠。
3.6 泥鳅的用法用量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3.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4 《中华本草》:泥鳅 4.1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4.2 拼音名Ní Qiū
4.3 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4.4 泥鳅的别名鳛、鳅、鱃、泥鳅、委蛇、鳅鱼、粉鳅、和鳅
4.5 来源药材基源:为鳅科动物泥鳅、花鳅、大鳞泥鳅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Gantor)2.Cobitis taenis Linnaeus3.Misgurnus miolepis (Gunther)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4.6 原形态1.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16170,背鳍2,7,臀鳍2,56。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2.花鳅,体长412cm,为体高的67倍,为头长的46倍,头很侧扁。眼间隔狭窄。吻颇长,眼小,侧位而高,有小而直立两叉须。鼻孔近于眼,背鳍无硬棘,始点为腹鳍前上方,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圆形。侧线完全。鳞很小。背部及体侧各有较大黑斑点一行,另有三行小点于体侧上部,尾鳍上方有一明显黑点,背、尾鳍有几条黑斑,头上有许多小黑点,有条黑纹由吻达眼。
3.大鳞泥鳅,体长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56.2倍,为头长的4.76.2倍。头长为吻长的2.12.8倍,为眼径的4.18.1倍,口亚下位。须5对,最长1对口须末端达鳃盖骨后缘。鳞埋于皮下,侧线鳞102107。背鳍2,6,不具硬刺。臀鳍2,5。尾柄较高,具明显的皮褶棱。胸鳍距腹鳍很远。尾鳍圆。 *** 位臀鳍起点前。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黑色,侧下半部及腹面灰白色。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4.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喜栖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层富有植物碎屑的游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天气闷热时浮出水面呼吸,水干涸则鉆入泥土中一般2冬雌性成熟。67月产卵。杂食性。
2.喜居于泥底水质较肥的浅静水中,以高等植物叶片为食。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
资源分布:1.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2.舂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
4.8 栽培生活习性,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鉆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养殖技术,泥鳅生长发育到2龄后性腺成熟,雌醺身长度与怀卵量有关,体长20cm的雌鳅怀卵24000粒以上。卵径1.21.5mm,**半透明,粘性卵。每年57月,水温在1820℃时为产卵盛期.多产在水草丛生的流水处。
鳅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有关,当水温为15℃时,孵出时间需要4天,当水温25℃时,仅2天即可。初生鱼苗,全长约3.7mm,吻端有粘著器官,可使鱼体悬挂在鱼巢上,依靠卵黄供自身营养。3天后,鱼苗全长5.3mm,腰点出现,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外界食物。这时可钭鱼巢移出孵化池。
泥鳅苗种培育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鱼苗培育,将全长5.3mm的鱼苗部育到10mm左右。第2阶段是从1cm培育到3cm或更大。
饲养管理,泥鳅饲养管理大致分为孵化管理、鱼苗管理、鱼种管理、成鱼管理等几个时期。饲养34个月的鱼种,何等长达100mm,体重可达11g;饲养1年后,体重可达15g。另外,泥鳅也可稻田养殖。也可与其他鱼种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可投喂含有鱼粉、蚕蛹粉、米糠、麸皮等成分的混合饲料,以作补充。每日投喂12次。
4.9 化学成份1.泥鳅肌肉含天冬氨酸转氨酶(artate aminotransferase)。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质9.6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5g,灰分1.2g,钙28mg,磷72mg,铁0.9mg。脂肪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和十八碳三烯酸(calendic acid)。
组织含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ndin),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
烘干泥鳅表皮含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
泥鳅含多种酶:蛋白酶(protease),表型6磷酸葡萄糖酸脱氧酶(pheno of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uta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还含胞嘧啶(cytosine),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核糖甙(guanosine),鸟嘌呤(guanine),嘧啶(pyrimidine),嘌噙堿(purine bases),核苷(nucleoside),核3苷酸(nucleotide),腺苷酸(adenylic acid),鸟苷酸(guanylic acid),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 aicd),脱氧鸟苷酸(deoxyguanylic acid)。此外,还含F型前列腺素(F prostaglandins),肌肉蛋白(muscle proteins),4(2,4,6三氯苯氧基)N乙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acetanilide]和4(2,4,6三氯苯氧基)甲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formanilide],维生素(vitamin)A、B1、B2,和烟酸(nicotinic acid)。
2.花鳅,皮及粘液含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酯酶(estera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及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金属离子有Na+、Fe2+、K+、Ca2+、Mg2+、Cu2+。皮还含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3.大鳞泥鳅,含游离氨基酸的氮占总氮的15.2%,主要是谷氨酸(glutamic acid),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rtic acid),组氨酸(histidine),苏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和缬氧酸(valine);在总脂类中,中性脂类(neutral lipids)占57.85%,糖脂(glycolipids)占15.95%,磷脂(phospholipids)占26.20%,主要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离子有Na+、K+、Cl、PO43、Ca2+、Mg2+。此外,还含肌苷酸(inosinic acid IMP),腺苷酸(adenylinic acid,AMP),肌酸酐(creatinine)丁酸(butyric acid)及琥珀酸(succinic acid)。
4.10 性味味甘;性平
4.11 归经脾;肝;肾经
4.12 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主脾虚泻痢;热病口渴;消渴;小儿盗汗水肿;小便不利;阳事不举;病毒性肝炎;痔疮;疔疮;皮肤瘙痒
4.13 泥鳅的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50g;或烧存性,入丸、散,每次610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生品捣敷。
4.14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2.《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3.《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4.《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5.《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4.15 摘录《中华本草》
5 泥鳅的营养价值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和豆腐同烹,具有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应用于消渴:泥鳅、鲜荷叶共煮汤食。
6 泥鳅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7 泥鳅的食疗功效泥鳅性平、味甘,入脾、肝经;
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
8 与泥鳅相克的食物泥鳅不宜与狗肉同食;狗血与泥鳅相克:阴虚火盛者忌食;螃蟹与泥鳅相克: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毛蟹与泥鳅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9 泥鳅的食用建议泥鳅保鲜:买来的泥鳅,用清水漂一下,放在装有少量水的塑料袋中,扎紧口,放在冰箱中冷冻,泥鳅长时间都不会死掉,只是呈冬眠状态;烧制时,取出泥鳅,倒在一个冷水盆内,待冰块化冻时,泥鳅就会复活。
用到中药泥鳅的方剂 泥鳅粉拼音:níqiūfěn处方:活泥鳅2000克制法:先把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再...
沃焦散:wòjiāosǎn《圣济总录》卷五十八:组成:泥鳅鱼10头(阴干,去头尾,烧灰,碾为细末),干荷叶...
五香流气饮,其痈生小腿肚内侧,疼痛肿硬,微红,长数寸,形如泥鳅;并治流注、结核。结核痰核及阴毒流毒,黄鳅痈。由...
圣功散先用米泔水温调1服,次淡煮獖猪肉,或鲢鱼、田螺、泥鳅撸药与患者,空心食之。无热者,酒调肉撸;有热者,...
更多用到中药泥鳅的方剂古籍中的泥鳅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鳅鱼
(音酋。《纲目》)释名泥鳅(俗名)、鱼(《尔雅》)。时珍曰∶按∶陆佃云∶鳅性酋健,好动善扰,故名...
《外科心法要诀》:[卷八手部]蛇眼疔、蛇背疔、蛀节疔、蛇腹疔、泥鳅疽甲后名为蛇背疔,蛀节疔生中节骨,蛇腹指内鱼肚形,泥鳅疽生遍指肿,牵引肘臂热疼。看生何指分经络,总由脏...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鳝鱼(无鳞鱼)温润脾胃鳝鱼(专入脾)。即泥鳅。伏于泥中。得土阴气以养。性动而侵。故能入土以补脾。书言暖中...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手部]蛇眼疔、蛇背疔、蛀节疔、蛇腹疔、泥鳅疽甲后名为蛇背疔,蛀节疔生中节骨,蛇腹指内鱼肚形,泥鳅疽生遍指肿,牵引肘臂热焮疼,看生何指分经络,总由...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痈疽就简泥鳅养殖技术论文任务书
一、 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 泥鳅的人工繁育
1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
春季来临,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
泥鳅的人工繁育采取的是创造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式。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
2 选择健壮的亲鳅
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从沟塘捕捞,也可以到集贸市场上选购。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龄泥鳅,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膨胀的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突出。
3 繁育池的准备
繁育池可因地制宜建造,一般选择在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育池,面积根据孵化数量而定。池子的深度在1米至1米五左右,不可以太深。
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都刷干净。
繁育池使用前三天注入新水,水深不超过50厘米,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三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是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
水温稳定之后,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一条雌泥鳅。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鳅排出卵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4 鳅苗的孵化和饲养
水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情况下,3天即可孵出鳅苗。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大约5毫米,由**逐渐变成黑色,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从第3天到第8天,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投喂,每隔三至5小时投喂一次,投喂量不宜太大,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
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
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因而,从第5天开始,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洄水是指的是自然界中湖泊、坑塘里富含大量草履虫的水体。因为草履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漂动回荡,所以称之为“洄水”。打捞鱼虫之后,用200目筛网过滤,过滤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
孵化后10天左右,泥鳅渐渐长大,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所以饲喂的饵料从200目筛的洄水,逐渐增大到100目筛,80目筛的鱼虫。随着鳅苗摄食量的增加,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到30天为止,调整为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一次,傍晚一次。
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30天,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如果是规模化养殖,这时便可以给它经过碾碎泡制的配合饲料了。
由于鳅苗采用的是静水养殖法,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与繁育池里水温差不超过1-2℃。
三、 泥鳅成鳅的养殖
从鳅苗孵化,大约60天的时间,泥鳅就长到了5至8厘米,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鳅苗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1 池塘曝晒和消毒
池塘曝晒
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挖出底层淤泥
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
一般情况下,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生石灰消毒
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
2 鳅苗入池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 成鳅的日常管理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对水质的污染小。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
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种饲料的配方:
1号饲料:麦麸42%、豆粕20%,棉粕10%,鱼粉15%,血粉10%,酵母粉3%。
2号饲料:麦麸48%、豆粕20%,棉粕10%,鱼粉12%,血粉7%,酵母粉3%。
3号饲料:麦麸50%、豆粕20%,棉粕10%,鱼粉10%,血粉7%,酵母粉3%。
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的现象。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那么,饲料撒在了池塘里,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
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以后,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这个观察台还起着查看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通过它可以轻易地看到,泥鳅长到多大了,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
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泥鳅摄食减少,甚至停食钻入土中。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如果水温过高,要及时加注新水。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
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20至25厘米为宜。
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基本没有病害,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里pH值的改变、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含量的改变。
这些数据影响着泥鳅的生长发育,而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简易的方法是使用试纸来正确判断这些数据。
对于pH值试纸,养鱼的朋友都不陌生,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碱度。它的使用非常简单,根据说明书的方法操作,最后对照pH值试纸上的颜色,就可以轻松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7.5,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与色卡颜色比较,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温度过高,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溶氧量降低。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2毫克以下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多注入一些新水,新水加进来,旧水换出去,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较强,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造成泥鳅慢性中毒,抑制生长。氨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与测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泥鳅养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03,如果氨氮含量偏高,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明显降低底质和水质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减少有机物质分解产物氨氮的释放。
检查防逃措施
泥鳅的身体很小,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它也能钻洞逃跑,所以饲养员每天巡池的时候,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是否严实,防逃网是否结实,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
每天打扫卫生
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杂草,防止杂草过长落入水中,成为泥鳅逃逸的道路。除了打扫卫生,还要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要把死鳅打捞出去,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处理。
四、 泥鳅的捕捞
泥鳅从5、6月份下池塘,11月份就能长到15至20厘米,这个时候就可以起捕销售。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便留在了笼子里,不能再钻出来。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捕捉泥鳅可以在早晨下笼,下午收笼,沿着池塘每隔3米设置一个地笼。
彻底清塘之后,还会有零零星星的泥鳅落在池塘底部,这时候,可以用手抄网在捕捞一次。
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
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示弊端
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
(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探根源
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找出路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
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
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
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
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
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