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裸子植物:
三尖杉科
裸子植物门种类不多的1科,又名粗榧科。常绿乔木或小乔木,稀呈灌木状,髓心中部具树脂道。枝、叶对生或近对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叶线形至披针形,在侧枝上成两列,横切面上维管束下方有一个内生树脂道。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6~11聚成头状花序,生于叶腋,雄蕊具2~4(多为3)个背腹面排列的花药,药室纵裂;雌球花具长梗,生枝顶或一年生枝基部的苞腋,花轴上具数对交叉对生的苞片,每一苞片的腋部生有两枚直立的胚珠。种子翌年成熟,常数粒集生于轴上,核果状,全部包于由珠被发育的肉质假种皮中。本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12。花粉球形,略具棱角,外壁薄,层次不明显,表面颗粒较模糊。
本科仅有三尖杉属(即粗榧属)1属,共9种,分布于东亚南部及中南半岛,主产中国。中国产8种,其中5种为特有种,零星分布于横断山脉以东、秦岭至大别山与江苏南部以南的省区及台湾,生于亚热带至北热带海拔200~1900米的低山至中山地带的阔叶树林中,仅高山三尖杉生于海拔2300~3700米亚高山地带。其中分布广、资源较多的为三尖杉与粗榧,分布狭窄、植株极少已处于濒危绝灭境地的为贡山三尖杉。
三尖杉科植物植体内除含有双黄酮类化合物外,主要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归为两大类,即粗榧碱类生物碱和高刺桐类生物碱,它们对人体非淋巴系统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型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三尖杉木材坚实,结构细致,可做细木工用材。
三尖杉科建立以后,施尼1920年曾将它并入红豆杉科(Taxaceae),但多数学者认为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有明显的区别,只应包含三尖杉属,应隶属于松杉纲(Coniferopsida)或松杉目(Coniferales),其亲缘关系与红豆杉科和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较近,与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和柏科(Cupressaceae)较远。
根据化石,三尖杉属植物在第三纪已经分布于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与三尖杉属相似的化石属拟粗榧属(Cephalotaxopsis )和似粗榧属(Cephalotaxites )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早期,前者发现于北美和东亚,后者见于格陵兰及捷克斯洛伐克。
康定云杉
拉丁名 Picea montigena Mast.
中文名 康定云杉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松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四川(康定)
现状 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很少,屡遭砍伐,已濒临灭绝。
海拔下限(米) 3100
海拔上限(米) 3300
形态特征 本种与白皮云杉的区别在于树皮深灰色或暗褐灰色,小枝有密毛,叶下面每边有1一4条气孔线,先端钝或尖。
康定云杉(Picea montigena),又称瘦叶杉。高山杉。根据《中国植物志》和《四川植物志》的记载,该植物于20世纪初被发现,模式标本产于 四川省康定县折多山,生长在海拔3100-3300米地带。由于其形态与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近似,最初曾被分类学家列为丽江云杉的一个复合种和变种,后又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种。
康定云杉和丽江云杉、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以及白皮云杉(Picea aurantiaca)既有相似之处,又具各自不同的特征。康定云杉小枝有密生毛,叶下面每边有1-4条气孔线,与川西云杉近似。不同于丽江云杉和川西云杉的明显特征在于,球果成熟前种鳞露出部分背部为绿色,上部边 缘为紫红色或红色。与白皮云杉近似之处是球果成熟前种鳞露出部分颜色相同,不同之处是树皮呈深灰或暗褐灰色,小枝有密生毛,叶下面每边有1-4条气孔线,先端钝或尖。
康定云杉树干通直,木材坚韧,纹理致密,经久耐用,是建筑和家具的优良用材。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砍伐,早在20世纪50年代,它的分布数量已经十分稀少,70年代以后,几乎很难再见到它的踪迹,分类学家只能通过前人采集到的有限标本,来确定它在松科云杉属中的地位。
康定云杉是四川西部地区物种强烈分化的种类之一,对研究云杉属的系统发育和青藏高原隆起与物种演化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84年我国公布的首批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二级重点保
长叶云杉
现状 稀有种。本种为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针叶树种之一,在我国仅产西藏吉隆的局部地区 ,数量极少,应严加保护。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淡褐灰色,具浅沟和圆形或近方形的裂片;枝下垂;小枝具凸起的叶枕,基部有宿存的芽鳞,1年生枝淡褐色或浅灰色,有光泽,无毛;冬芽纺锤形或卵圆形,芽鳞淡红褐色,先端多少开展。叶辐射状伸展,内曲,前伸,钻形,细长,长3-5厘米,深绿色,先端渐窄成锐利的角质尖头,横切面菱形,通常高大于宽,每边有2-5条气孔线。球果下垂,圆柱形,两端渐窄,长12-18厘米,直径4-5厘米,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种鳞平滑,有光泽,质厚,宽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而全缘,基部渐窄;苞鳞短小,长3-5毫米;种子长约5毫米,暗褐色,种翅膜质,长1.5-2厘米,宽约8毫米。
地理分布 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吉隆县吉隆村,鲁嗄村以及冲色村一带,所在地海拔2400-3200米。泥泊尔至阿富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本种分布区气候特别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一定的雪被,生 长季节要求有足够的湿度,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土壤为山地棕壤 ,呈酸性反应。长叶云杉根系发达,具有耐寒、耐旱和抗强风的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常与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 和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 混生。花期5-6月,球果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长叶云杉在我国境内为近期发现,其叶较其他云杉长1-3倍,球果粗大,对研究植物区系及云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校意义。材质优良,适在西藏南部种植。
保护措施 的长叶云杉发现后,已被吉隆县列为重点保护树各之一。因更新比较困难,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并可选为西藏南部山区的造林树种。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已作了繁殖 试验,效果良好;国内有关植物园也应开展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选择与其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建立苗圃,用种子育苗,然后移植;在幼苗和幼树 时,要提供具有足够的阴湿条件。
长白松
学名: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别名:又名美人松
分类:松科,松属,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
现状:渐危种。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由于未严加保护,在二道白河沿岸散生的小片纯林,逐年遭到破坏,分布区日益缩小。
已被定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到金**,裂成薄鳞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红褐色;一年生枝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无毛,3年生枝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长4-9厘米,宽1-1.2(-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树脂道4-8个,边生,稀1-2个中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 球果锥状卵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鳞盾多少隆起,鳞脐突起,具短刺;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种翅有关节,长1.5-2厘米 。
地理分布: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长白松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温4.4℃,1月份平均温-15℃—-18℃,7月份平均温20-22℃以上,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0 ℃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90-100天。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长白松为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较低的地带常组成小块纯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 (V.Vassil.) Cheng et L.K.Fu、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 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等树种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期3-5年。
保护价值:长白松是欧洲赤松分布最东的一个地理变种,仅分布于长白山北坡,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它是该地区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又适作城市绿化树。
保护措施:长白松分布地区已划分保护区,并列为重点保护树种,今后应促进天然更新,提高母树结实率,采种、育苗,扩大其造林面积。目前哈尔滨、白城、沈阳等地均已引种栽培,长势良好。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长白松种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温干燥条件下长期保存。播种前要消毒、催芽,条播或散播,播种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预防立枯病。在高生长速生期结束前,要注意灌溉。2年即可出圃造林。避免营造纯林。
台湾翠柏
植物名称: 台湾翠柏
别 名: 大鳞肖楠 长柄翠柏
英 文 名: 未知 [补充]
拉 丁 名: Calocedrus macrolepis var.formosana
科 名: 柏科
属 名: 柏木属
适应地区: 原产台湾北部及中部。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林木类
高度范围: 未知 [补充]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5-30m,胸径达1m;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小枝上面的叶深绿色,下面的叶具气孔点,被白粉或淡绿色。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着生雌球花的小枝圆或四棱形。孑遗种。
生长习性: 生长快,枝叶茂密而浓绿。
繁殖培育: 种子繁殖,扦插法也能繁殖。
景观用途: 可作为城镇绿化与庭院观赏树种。
孢子植物:
孢子植物是指能产生孢子的植物总称,主要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五类。
Laminaria japonica
海带属褐藻门、海带属植物。 又名昆布、海带菜、江白菜。
植物形态: 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般长2-6米,宽20-30厘米。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固着器假根状,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也是藻类植物,象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状物,象叶的部分叫叶状体。
[产地、产季]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养殖,野生海带在低潮线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由于从北到南温差、光照等诸因素差异的影响,使海带的生长成熟期有早有迟,在同一海区或同一苗绳上的海带,其成熟期也有先后,所以,收获期从5月中旬延续到7月上旬。
[经济价值]海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干海带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1克,糖57克,粗纤维9.8克,无机盐12.9克,钙2.25克,铁0.15克,以及胡萝卜素 0.57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69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 16毫克,能发出 262干卡热量。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海带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0,多可达7~10汛。从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缺碘会患甲状线肿大,多食海带能防治此病。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与脂的积聚。
海带可以制海带酱油、海带酱、味粉。日本人用海带磨成粉,作为红肠等食物的添加剂,把海带茶作为表示喜庆的高贵食品。
工业上用海带提取钾盐、褐藻胶、甘露醇,用来代替面粉浆纱、浆布,制酒时用作澄清剂,还可作医疗用品。
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减少放射性元素锶-90在肠道内的吸收。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海带的一种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脾胃虚寒者少食用。
海带为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ea belt,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
·海带的谐音词是"海待",指有在国外留学工作经历,回国后不能适应国内环境,不得不待业的人。 松仁海带
蔬菜-紫菜
英文名:laver
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的统称。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现已发现约70余种。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来自人工养殖。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 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简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已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则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则紫色”的记载。至北宋年间紫菜已成为进贡的珍贵食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态和采集方法,还指出紫菜主治“热气烦塞咽喉”,“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养殖历史很悠久。日本渔民可能在17世纪上半叶已用竹枝和树枝采集自然苗,并进而用竹帘和天然纤维水平网帘进行养殖。长期以来紫菜苗只能依赖天然生长,来源有限,故养殖活动的规模不大。1949年英国K.M.德鲁首先发现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长时期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研究天然苗的来源开辟了道路。接着,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国曾呈奎分别于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过程,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论基础。此后,紫菜养殖才进入全人工化生产时期,产量开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生物学特性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此外,某些种类的叶状体还可进行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养殖
整个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
丝状体培育 即人工采集果孢子,经培育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最后形成壳孢子的过程。一般在育苗室内进行。分贝壳丝状体培育和自由丝状体培育两种方式。培养贝壳丝状体在 2、3月到9月进行。育苗室多为东西走向,以天窗和侧窗采光,或增设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与立体两种。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养基质——贝壳(多为文蛤壳)平放池底;后者池深50~70厘米,贝壳吊挂于池中。春季进行培育时,挑选优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制成果孢子水,均匀喷撒在贝壳上,使之钻入壳内,经4~5个月即可形成壳孢子。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①调整光强。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②施加营养盐。可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③控制水温。使在整个丝状培育期间不受夏季高温和秋季提早降温影响,保证按期采苗。
自由丝状体培育是把果孢子置于玻璃瓶内培养,使其自然生长成丝状体。培养期间的生态条件与同种紫菜的贝壳丝状体基本一致。自由丝状体多作为育种手段进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为生产方式仍局限于个别地区。
叶状体养殖 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放于培养池中,使壳孢子自然附着于上;几小时后,将网帘下海张挂。海区采苗时需将网帘和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均置于海中预先设放的装置内,使壳孢子自然附于网帘上。因壳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点之间,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丝状体采壳孢子。
网帘下海到肉眼见苗为出苗期。为了早出壮苗、全苗,须将网帘置于适宜潮位,及时清除杂藻并施肥。到成叶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并适时采收。日本采用的冷藏网技术,即在幼苗长到1~3厘米时,将其快速干燥至含水量20%,连同网帘置入-20℃冷库密封保藏数十天至1年后再放回海区继续生长,既有助于避开病害发生期,又可用冷藏网帘替换紫菜质量下降的网帘,使生产的紫菜保持幼嫩。
叶状体的养殖按网帘在海区的安置方式可分为半浮动式和全浮动筏式(见藻类养殖),前者适用于浅海滩涂,后者主要用于深海海区。这两种方式现在都采用全人工培养丝状体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产上占主要地位。此外,中国尚有菜坛式养殖法,主要利用天然壳孢子在岩礁上养殖,单位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不稳定。中国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体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叶状体也已成功
人口:约32万人
人口密度:148人/km2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西北、东北与重庆直辖市之南川市、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本省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 (居)。
全县总人口337176人,其中农业人口2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0957人,其中仡佬族151929人,苗族84080人,土家族24843人,县城所在地距遵义市红花岗区205公里,贵阳市350公里,重庆市176公里,经南川到涪陵200公里进入长江航运,北至重庆武隆县97公里,至武隆江口镇90公里,两处均可与乌江航运相通。
自然
道真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山区,最高海拔1939.9米,最低海拔317.9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有利于大农业的全面发展和立体农业的配置。
道真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85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是省内茶叶、烤烟、油菜、药材、经济林木最适宜的种植区。
境内的自然环境,适合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经普查野生植物有15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约占80%。有银杉、珙桐、水杉、篦子 、三尖杉、鹅掌楸、香果树、水青树植物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松、杉、柏、樟、楠、杨、枫等主要用材树种,白冠长尾雉、白鹇、黑叶猴、狒猴、金钱豹 、苏门铃、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土地
全县土地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41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国土面积11亩,高于全省人均占有水平。耕地75万亩;林业用地12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60万亩;天然草山106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24片共47万亩,发展林业、畜牧业的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生物
道真境内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仅森林木本植物就有885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植物16种:有举世闻名的被称为“植物中的熊猫”的银杉,“中国鸽子树”珙桐,抗癌新秀红豆杉、三尖杉,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银杏、香果树、马褂木、水青树、黄杉等。速生及特殊用材树种60余种,油脂及芳香油植物100余种,用材林以松、杉、柏为主,优良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的木材生长量较我国东北地区高出一倍多以上,经济林木品种多样,油桐、乌桕、生漆、盐肤木、核桃、板栗、杜仲、棕榈、柿、枣、山苍子遍布全县。经营油桐历史悠久,是全国47个油桐生产基地之一,曾名列全国第三名。已查明药用植物550种,素有“黔北药库”之美称。中药材中天麻、黄连、杜仲、洛党、五倍子、竹节人参等在历届广交会上深得好评,畅销各地,黄连产量名列全省第一,天麻、黄连、洛党被称为道真名药。辽阔的草场和众多的牧草有利于草食牲畜的大发展。
水能
本县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芙蓉江是乌江最大的一级支流,自西南向东北贯通县境东南部,境内河段长63公里,县内所有河流均汇流于芙蓉江,大小河流45条,河网密度26.3公里/百平方公里。由于地势起伏,河流切割强烈,水流急,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9.05万千瓦,国土单位面积蓄134.74千瓦/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量(70千瓦/平方公里)的1.92倍,可开发装机容量为26.46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91%。建电站搬迁少,淹没损失小,有利于建立梯级开发体系,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矿产
道真已发现的矿种有20余种,金属矿有铝、铁、铅、锌、铜、银。非金属矿有硫铁矿、含钾页岩、凝灰岩(绿豆岩)。建材矿产有石英砂岩、水泥用石灰岩,灰质白云石、大 理石、泥页岩、耐火粘土、方解石、石膏、水晶。燃料矿产有煤、油页岩。具有一定储量的矿种有铝土矿,远景储量可达3600万吨,硫铁矿可达2亿吨,铁矿远景储量8000万吨,石英砂矿近年对凡岩—沙台矿带普查,储量可达1000万吨,二 氧化硅含量大于95%(淘洗样可达99.36%),含铁量小于万分之五,质量优良,道真煤田是遵义市四大煤田之一,探明储量1.16亿吨,县内已建国营及乡镇企业煤矿200多个,彩色石灰石经加工后具有大理石的装饰效果,现已加工的品种有“晶黑玉”、“红玉”“迎春”、“芝麻灰”、“晚霞”等。色泽晶莹、光滑如镜,很有开采价值。
旅游
道真气候宜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奇山、异洞、幽谷、小溪等自然风光星罗棋布,珍稀动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引人入胜。历史遗迹、民族风情别具特色。大沙河、仙女洞两自然保护区,位置靠近长江上游旅游区,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佛山咫 尺相望。大沙河银杉自然保护区,既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又有很好的旅游功能,一座蓄水1500万立方米的高山水库即将建成,那时泛舟湖上,春季薄雾袅袅,各色杜鹃五彩缤纷,夏季凉风徐徐,实为避暑胜地,秋季枫叶金黄,冬季皑皑白雪,映衬满山遍野的红山茶花,真山真水风光无限。仙女洞岩溶洞穴群,是一座座雄伟壮丽的地下宫殿,造型奇特的钟乳石气象万千,巧夺天工,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发展旅游业实乃本县跨世纪的新兴产业。
产品
(1)畜牧:本县天然草山是耕地面积的两倍,而且牧草资源丰富,数百种饲料植物,可供畜禽食用。据西南农业大学农经系测算,现有草场的载畜量为12万头黄牛单位,如实行人工种草养畜,则载畜量可成倍增长,达到年出栏菜牛4万头和山羊10万只。近年牛羊养殖业有新发展,推广新技术,引进优良种牛冻精,已繁殖优良牛种辛地红、海福特、圣格鲁迪斯、西门达尔、黑白花等近万头。本地白山羊,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皮板细致,毛眼适中,拉力强,弹性好,属“四川路”板皮,是重要出口物资。旧城黑猪是本地选育出的黔北优良猪种,以耐粗饲、产仔率高,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而著称,年产仔猪10万头,除供本县外,还销往邻县及重庆武隆、彭水等地。发展鸡、鸭、鹅等家禽,也有良好的饲养环境。
(2)经济林木。道真历史上就是贵州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一些品种已形成一定的经济优势。油桐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人均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五倍子、乌桕、生漆、蚕桑及“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均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全县倍林面积10万亩以上,人工植藓养虫技术普遍推广运用,创造了亩产干倍子75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全县乌桕树300多万株,近年来引进良种,嫁接更新,常年产桕籽1200吨,最高年产2500吨。道真生漆品质优良,大木漆的漆酚含量78%,小木漆漆酚含量高达83%,均超过国家商检标准,远销重庆、武汉、上海等地。银杏在全县广为分布,全县结果树数千株,最大一株树高30米,胸径3米,树龄在千年以上,年产银杏果四五百公斤。杜仲是近年来我县发展较快的经济林木,现已投产的杜仲树有100多万株,推广杜仲环剥再生新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板栗是我县绿色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天然野生板栗分布于洛龙、隆兴、三桥、大矸等乡镇,一个两万亩板栗林基地项目即将付诸实施,年产板栗可达300万公斤以上。 道真的气候、土壤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茶叶品质极佳,茶芽肥厚柔软,持嫩性强,芳香性好,制成茶叶色泽翠绿闪亮,内质嫩香持久,颜色碧绿明净,滋味清醇鲜爽。近年,经中科院地化所、贵州省茶科所、武汉大学测试中心等科研单位的考察,取样化验确认道真为国内罕有的富硒(Se)、锶(Sr)地带,所产茶叶硒、锶两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居国内之冠,每克茶叶中含硒1.5—4PPm、锶7PPm。常饮此茶可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及抗御癌细胞病变的功能,有延缓人体衰老,增强视力,消除人体内铝、汞等有毒金属的作用,是沿海及东南亚缺硒地区的首选保健饮品。全县茶园面积达3万亩。
(3)经济作物。烤烟是道真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15000吨。道真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好,颜色桔黄或金黄,油质丰润,组织细致,吸味纯净舒适,杂气最少,刺激性强,燃烧性强,单叶产量高”,1981年贵州烟叶区划评定,名列全省第一,属清香型优质烟,以其“金黄粉底色鲜亮,油润光滑细如绸”而与巴西、津巴布韦的优质烟媲美,1996年以来烤烟等级合格率居全省之首,连续三年获国家表彰,同时定为全国优质烟生产基地县。 油菜、年种植面积8—10万亩,年产8000吨。 青麻,本县水石脚所产的青麻以其纤维长,支数多,质地好而享有较高声誉,1957年作为中国特产参加非洲国际博览会展出,1958年参加全国农业展览,纤维4米以上,居全省之冠。 魔芋,全县普遍种植,年产25万公斤以上,一般单作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品种有串根魔芋、红皮魔芋、山魔芋等。 猕猴桃,道真猕猴桃果大质优,已发展到8000亩,市场前景好。“十五”期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到50000亩,建加工厂一间。 洛党,洛龙党参因其产于我县洛龙镇而得名,以其肉质鲜嫩、药用价值高而深受外界青睐,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常常供不应求。县委、县政府已将此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现已人工培植了2000亩,计划保护野生洛党基地1万亩,人工栽培2万亩,形成3万亩优质洛党基地,并建洛党系列加工厂,年产值可达4亿元,税金可达2000万元以上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道真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6年2月16日,道真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