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蜈蚣的养殖技术:
1.野地养殖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最适季节。此外,还可用铁耙于乱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
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
室内养殖可采用水泥缸,缸底面积最好为50×40厘米。将水泥缸以“品”字形叠放2~3层,用玻璃板作缸盖,缸内均应铺上松软的细土,厚度视季节而变,一般春、秋季 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上层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块、小木块等;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制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应蜈蚣所需要的饮水。放养的密度与个体大小,不同生长期以及饵料情况有关,一般每缸可饲养1~2龄幼体蜈蚣200条,或3龄蜈蚣75条,或4龄以上蜈蚣40~50 条左右,每缸约有4条雄性成体即可。其它方面,可参照室外半自然状态下的人工池养法进行。
3.室外个自然状态池养法:
(1)蜈蚣池要建在比较阴凉湿润,背阳避风,僻静的山坡地方。池用砖、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缝隙,池的长宽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大池内应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别饲养。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先垫上6厘米左右的细泥土,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也栽种杂草、树木,并在池内放置饮水盘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造成适应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
(2)第一批放养的蜈蚣可来源于野生采集,也可购买种苗。一般种苗应选择3~5龄性成熟的蜈蚣,要求体壮活跃,背乌亮而有光泽,雌雄搭配以10:1为宜,但雌蜈蚣产卵孵化时应将雄性蜈蚣全部择出另养,池养蜈蚣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50条为度。池内湿度以60~70%较为合适,不宜超过75~90%。若湿度过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导致脱壳和饮食困难,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而且会发生生理性病变,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他内温度应保持在26~29℃间,夏季当气温上升到40~42℃时,蜈蚣体内的水份蒸发迅速,应随时注意降温,一般方法是经常朝池内洒水降温保湿。冬季应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创造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潮湿、温暖、饲料充足的环境。
(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夏秋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特别是蜈蚣对食类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可2~3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放饵时间以傍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蜈蚣常见疾病与治疗:
黑斑病:红龙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胃肠炎: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
脱壳病:蜈蚣生长快,脱壳时湿度过干难脱壳,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这时要连续每10天喂土霉素0.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一起磨细,同400克饲养虫拌匀连喂。
蜈蚣加工技术:
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簿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干燥后取出竹片(切忌折断头尾,影响品质),将体长相近的蜈蚣头朝一方,在背腹处用宽lcm左右的细竹片横向夹住,结扎成排,每排50条,置木箱内密封贮存。 品质要求 成品蜈蚣应足干、呈扁长状,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棱线,腹部棕**,瘪缩,足**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状,断面有裂隙或中空,气微腥,具刺鼻臭气,味辛而微咸,头尾部齐全,无破碎,无虫蛀,无霉变。
谁知道蜈蚣养殖的方法,利润和风险?
您问的是汉川有养蜈蚣的地方吗?有。
汉川有养蜈蚣的地方,有汉川市特种动物养殖贸易中心和汉川特种养殖基地的这些基地,这些基地主要是负责蝎子的养殖技术和其他特殊动物的养殖。
养殖蝎子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控制害虫,提供养殖收入,生态养殖,医疗应用,提供研究价值,蝎子具有一定危险性,养殖者需要掌握养殖技术做好安全规范。
蜈蚣俗称百足虫,又名天龙。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体长8---25厘米,头部有一对触角,有21个体节,有足21对。第一对形成镰状毒腭且有毒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6个月左右性成熟。成熟蜈蚣体长11----14厘米,宽5----11厘米,背腹稍扁。 一、蜈蚣的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 据有关专家研究,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效成分及酪氨酸、亮氨酸、蚁酸等多种物质。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是“拨毒膏”、“蛇药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蜈蚣入药可治疗小儿惊风、口歪眼斜、抽搐、破伤风、白秃病等。我国是蜈蚣的药材产地,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本地蜈蚣名叫“金头蜈蚣”,主产地为瑶华、安福寺、白洋、顾家店、姚家港及古老背,尤以瑶华为佳。过去蜈蚣入药以野生捕捉为主,但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因此,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广阔,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二、饲养管理技术 1、养殖池的建造 蜈蚣攀缘能力很强,但不会游泳,根据它的这个特点,可以设计为环水式饲养池,玻璃内檐式饲养池等。 2、食性和饮料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欢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黄粉虫、蜻蜓、蟑螂和蝇类、蜂类以及这些昆虫的蛹和卵,也吃蜘蛛、蚯蚓、蜗牛及壁虎、蛇、蛙、小鸟、小鼠等,饥饿时也吃少量的植物嫩叶、嫩芽。 3、管理 从野外捕回做种的蜈蚣,可选择健壮、无伤病的。放养的蜈蚣密度过大、惊扰过多、或饲料和水源不足,都能引起互相残杀。堆叠而成的瓦、石堆,按底部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养300条。 三、繁殖技术 蜈蚣在常温情况下每年产一次卵,如有条件恒温饲养将打破常规每年产两次卵,蜈蚣自已有孵卵、育幼的习性。蜈蚣的性成熟在常温情况下3年,在恒温条件下1年即可繁殖产卵。 二、敌害和病害 蜈蚣的主要敌害有老鼠、蟾蜍、蚂蚁等。蜈蚣在蜕皮和孵化期呈半睡眠状态,若被蚂蚁群乘虚而入,几小时就会被吃掉,还要防止鸡或鸟类的危害。 三、捕捉、加工和等级 人工养殖的蜈蚣,根据需要在9---10月份捕捉,将蜈蚣放入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至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体长相第的竹签,将两端削尖,一端从腹面插进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间,另一端插进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乍将10条一排夹好,撑直凉干或用炭火烘干即可。 成品要求干爽,头尾齐全,有光泽成条,无碎,无虫蛀、霉坏。特级品每条长15厘米以上,一级品长12厘米以上,二级品长9厘米以上,三级品6厘米以上。 四、注意事项 蜈蚣养殖虽然简单易行,但每到夏季,随着温度的增高和湿度的增大,若管理不当,也会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 1、充分供给饲料。气温在25℃左右时,是蜈蚣生长的最适宜的阶段,30℃以上,蜈蚣的活动量最大,进食量也随着活动量增加,蜕皮期相应缩短,产卵孵化和生长发育都大大加快,这时要充分供给足够的饲料,以肉类和蛋白质高的饲料为主,当然蜈蚣最喜欢的食物是昆虫、蝇、蚯蚓和黄粉虫等。 2、饮水要充足。人工养殖的蜈蚣,在饲养池内要有充足的饮水,否则断水数日后,一旦再有了水,会导致蜈蚣暴饮而造成死亡。气温达到35℃时,不注意供水,蜈蚣会因脱水肢体瘫痪而死。 3、疾病预防。夏季病菌大量繁殖,尤以霉菌引起的疾病较为频发。预防的关键是注意调节温度,防止潮湿。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要注意适当控制洒水量,做到多次喷洒。另外,严格防止蜈蚣摄食腐烂霉变的食物。 蜈蚣的引种 蜈蚣的选种标准是:虫体要完整,无损伤;体色要新鲜,背面光泽好;活动正常,能取食,还可以从中挑选体长在10厘米以上的蜈蚣作为繁殖对象。如能鉴别出繁殖对象的性别,可按比例搭配,一般配比为3雌配1雄。另外,引种时要注意药用蜈蚣的地域性特点,当地有种不要跑到外地引种。蜈蚣有时会发生以强凌弱现象,因此,故在同一池内饲养的蜈蚣,最好是同龄的种群。 饲养蜈蚣的密度 蜈蚣喜群居,饲养蜈蚣的密度,应根据节气、虫型、沙土的厚度及气温的高低不同有所区别。气温低、沙土较厚时,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反之,气温高,沙土薄时,密度要稀些。离开产房的幼蜈蚣每平方米以养殖6500条左右为宜,5厘米的养殖3500条左右为宜,7-10厘米的可养殖2000条,12厘米至13厘米的以养殖1100条为宜,15厘米以上养殖600条为宜。 蜈蚣对池土的要求 夏季偏湿,春秋和冬季偏干,饲养盆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如盆土过湿,应考虑换上或盆内洒一些干燥土吸去潮气。有人错误的在盆内土层里添加牛粪等肥料和一些鸡骨头,以生虫作为蜈蚣的食物,这样有碍于池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污染。 隔离饲养怀孕的种蜈蚣 蜈蚣是雌雄异体,将要产卵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在地面,行动迟缓,较易辨认。蜈蚣在产卵、孵化期间最好隔离饲养。方法是:在养殖盆内放一小盆或用罐头瓶单独饲养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扰,也便于管理。 饲养室的加温方法 饲养室必须建好且具备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一般建立这种饲养室的大小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应充足与否而定。加温方法很多。可用煤炉、木屑炉、稻壳炉、电热管等。 蜈蚣产品的采收与加工 一般在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一直到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到立春捕捉。 ★效益概算 以200条母种繁殖一批(每条繁育60条)计: 可创毛利:200条x60倍x1.5元/条=18000元 养殖成本:(以米糖计:3公斤米糠养1公斤黄粉虫,200条母种平均日食黄粉虫20克) (1)、母种饲养成本:20克x3倍x1。2元/kg(米糠)x30日x8个月=17.28元 (2)、繁殖育虫12000条成本(细虫食量不足母种1/2):17。28元x60倍x1/2=518元 (3)、人工成本(按每日最多花1小时计):1小时x20元/工作日x30日x8个月=480元 (4)、母种成本(按繁育6次)计:3800/6=633元(实际繁殖多年后,仍可按商品销售) (5)、养殖建设费用200元 (6)、消毒药品50元 综合成本:(1)+(2)+(3)+(4)+(5)+(6)即:17.28元+518元+480元+633元+250元=1898.28元 每批(次)纯利:18000元-1898.28元=16101.72元以上分析是比较保守的数据,如养殖三组投资1万余元,年纯利可达5万元,投资效益比为1:5,比其他养殖、种植业效益高出几倍。当然,作为长期发展项目,养殖户不可能将成品全部售出,可择优繁殖,效益自然逐年倍增,养殖规模后劲十足,真正一本万利。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