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金融媒体记者陈泽燕
特约记者周碧琳
暨南街道乡贤戚立民积极探索“农业立体科技化”,研发的蘑菇生产设备系列拥有32项专利,将生长中的鲜蘑菇端上餐桌,受到中科院专家的欢迎。
日前,走进锦垚科技研发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个智能菌菇房,外面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室内的“温光水气”,确保菌菇所需的环境要求。 其中之一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琪的“试验地”,专门研究棘球蚴的培育。 每个月他都来基地,平时用手机做实时观察。
锦垚科技总经理戚立民对记者说:“这套设备精度很高,包括控温、光、水气都很精细。 他介绍说:“我们将视频连接到手机上,无论是在哪里、在家还是在国外,赵工都可以了解成长情况。”
目前,这台智能蘑菇培育机器拥有32项专利。 与同类设备相比,该系统能耗降低30%-50%,且由于维护率低,在全国销售,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如今,该产品还进入了大型酒店、餐厅,特别是食材新鲜的美食行业。
“我们做这个标准型的小型仓库是为了做餐饮的前台仓库。 有些餐饮店会将菌棒直接放在餐桌上,让客人自己体验,同时进行涮烤,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度。 ”戚立民说。
令人意外的是,建筑出身的戚立民曾经与这个领域没有任何交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学习参与环境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一入行就将近20年了。 今年,在国外积累了设备开发、蘑菇培育经验的他回到诸暨,萌发了创业的想法,成立了公司。
为了更好地“工厂化”珍稀菇类,智能化菌菇室试种的是羊肚菌、羊肚菌、羊肚菌等市场上珍稀菇类。 因为戚立民有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数字化设备,让高价菌菇也能进入普通百姓的家里。
“缩小农地,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更大的价值。 许多高端市场可能会逐渐平民化。 例如,像蘑菇一样,现在市场上有1000元以上的一斤。 我们想把它工厂化生产,但是体量大了,整个市场上面的价格就会有一部分。 ”戚立民说。
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蘑菇设备,不久前,戚立民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了14个固定仓库,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用。 同时,他还打算开辟研究基地,开展多渠道的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菌菇,并从菌菇的培育中获益。
【来源:诸暨市人民政府网站】【投稿、区域合作请在24小时内回复私信或3469887933#qq.com24。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