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一小时耕四亩地、打垄造膜贴管、自动化移栽……看这些农机,就像能把设施蔬菜全机械化一样。 4月20日,2022年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会在昌平区举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现场展示的农机可以贯穿设施蔬菜生产的全环节。 专家表示,机械化、智能化、能保持高效作业的农机,将为未来北京蔬菜稳产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当然这需要前提条件——的一些大棚必须跨越适当机械化改造的门槛
4月20日,在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会上,旋耕机正在作业。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花样农机覆盖设施蔬菜生产全过程在昌平区兴寿镇专业合作社内,10台农机分别安置在4个设施的大棚里。 清晨,小屋里挤满了人,有专家也有农户,看农机的看家能力。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货架上的农机多用于种植前的生产环节。 与人力比较,效率和速度是农机的绝对优势。 履带自行施肥机可自动装卸肥料,设施施肥速度为人力的10-15倍; 起垄、覆膜、铺管道,不用再走三步,就能解放人力。 一个机器人的操作,2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亩地的工作。
据介绍,双层作业的移植机1小时可以完成1亩作业。 在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拍摄的同时,与人力相比,机器在播种期间能更稳定地“输出”。 注意到一次可以进行开沟、播种、覆土等工序的播种机只有一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播种行数等很多细节。 分毫的把握也更稳定,恰到好处。 “现在种子的价格不便宜。 人工播种无法掌握均匀性和播种深度。 播种机可以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效率。 ”此外,除大棚外涉及灌溉施肥、植保施药、叶菜收获等流程的农机设备外,设施蔬菜在所有关键环节均实现机械化。 农业农村农业机械化总站经济机械化处处长吴传云认为,北京农田面积有限,农产品保障供应任务繁重,要维持高效田间劳动,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是必由之路,也将为北京蔬菜稳产保证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起垄、覆膜、铺管子的工作一口气进行。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宜机化改造后的大棚和农机“更好地匹配”,即使农机能全面建成,但这并不是所有种植农户都适合拥有它们。 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工程师李宗焕告诉新京报记者,一方面,设施老化会影响农机的顺利使用。 他举例说,有的设施入口狭窄,农机进不去,有的问题出现在框架不规范上,有碍空间利用和农机使用。 “所以我们强调,在设施建设时必须考虑适当的机械化。 此外,对于老旧设施,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机械化改造。 符合标准的设施温室和农机是相互配套的。 ”李宗分说。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为了解决某个环节的生产效率而负担农机是没有成本的。 李宗分指出,普通农户实现机械化作业,主要依靠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服务。 三种方式推进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据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介绍,到2025年,设施农业机械化率总体将达到50%以上。 在北京,按照《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率需要达到43.5%。
农机投入使用后,来自农业农村部、北京市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推广站、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们对工作情况进行了核实。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机械化水平的? 事实上,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主办现场展会的次数不少。 推广站专家表示,此目的是通过参观、展示,逐步推广现有机械设备,未来通过作业补贴调动农户积极性,提高机械化率。 在现场,北京农业农村机械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推广的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改造打破了棚户区自身的一些制约条件,二是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创建,推动了农机的发展;三是目前这种现场会的推广形式,使更多的种植者了解成熟的农机类型和技术。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编辑唐峥校对王心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