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本报记者纪伟
本报通讯员孙磊殷伟杰
5月1日,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东朱汪村一农业产业园区,循环水从黑压压的泉池出来,远处的鹭鸶在藕池里溅起水花,千亩蔬菜、果树大棚笼罩在这个春意盎然。
在小区西北角,有一家小医院,“85后”小区负责人李广读住在那里。 小院中有一间玻璃房,阳光洒在藤桌的藤椅上,花草争艳。 空闲的时候,李广读会坐在这把藤椅上小憩,但更多的时间,她的身影却在各种大棚之间穿梭。
“2万步微信的步数很普通。 农业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产业,即使看不到一点,损失也会扩大数倍。 ”李广陟表示,农业产业园内设有特色热带水果棚、精准化管理设备棚、水肥一体化棚及育苗棚、高温棚、食用菌棚等系列大棚,假期也不能休息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
2015年,李广陟从山东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家人建议她在城市找份像样的工作,但李广陟早已打定主意,扎根农村。 “农民耕田多还是靠经验和力量,我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正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 这就是我选择扎根农村的原因。”李广阅说,最终她选择来到方城镇鼎益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业产业园区,成为一名工程师。
看到刚来的年轻技术人员,从周边村子来管理大棚的村民并不认同。 56岁的村民王京花在小区负责叶菜大棚的管理。 刚进小区工作时,她看到长相稚嫩的李广读,有点不能接受:“我长了一年,比不上女孩子吗?”
东朱汪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志几次来农业园参观,看到李广读要对接科研院所,将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园区,对王京花说。 “我们种田的年数不少,但每年都一样。 有了李这一套,一定会有新的变化吧。 ”
摸索几年后,李广陟与临沂大学合作,将这个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为“农业学校对接示范园”,利用临沂大学的平台优势,李广陟将大学农业科研成果直接引入田间地头。 这几年,她在方城镇推广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蔬菜栽培技术,刷新了东朱汪村的蔬菜栽培模式。 以前村民们在大棚内采用人工授粉方式种菜,李广读改用了更安全、成果口感更好的雄蜂授粉。 在此期间,她还申请了韭菜栽培的实用新型专利。
积累了大量田间地头经验,李广读从2019年开始负责小区全流程管理。 “接收郭兴庄村等周边4个村的农民30多人,这里管理大棚的生产。 他们的工资最高拿到5000元一个月。 需要很多劳力。 ”李广读细化管理条例,将大棚产量、日产管理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目前,李广读正在参加农民培训讲师团,到田间地头向当地农民讲解高效种植和绿色防控等知识。 每天,李广读精力充沛地不断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她的付出也得到了老一辈农民的一致认可,王京花坦言:“我们再也不敢瞧不起现在的年轻农民了。”
即使每天在校园里从早忙到晚,李广读觉得还不够,她和丈夫从城区搬走,搬到了校园。 现在,李广读的孩子已经六个月了。 她们一家现在住在小区里。 平时保养几十个蔬菜大棚也很方便。 “我相信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能更接近自然,释放孩子的本能。 ”李广读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兰山区大力开展人才回收活动,特别重视引进优秀农业人才回乡工作创业,2020年该区企业网签大学生1.8万余人,向466名高学历人才发放津贴共计817万元。
来源:大众日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